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餐企老板内参(ID:cylbnc),作者:蔡大柒,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裁员来袭,大厂员工涌入餐饮圈
互联网大厂的裁员,来得快且汹涌。
据腾讯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旗下共有员工106221人,相比去年同期少了近1万人,裁员比例接近了10%。
在5月底,网上传出消息,阿里云将裁员7%,随后称只是正常的组织岗位和人员优化。B站、爱奇艺等互联网大厂也都有裁员消息传出,一时间人心惶惶。
餐饮业,作为一个“温暖的避风港”,正接收各行各业的失业者们,也包括大厂员工,他们有的是人员优化,被迫辞职,有的则因为厌恶了繁重的工作,主动跳脱。
像Juliet和大厂朋友小猫,因为小猫老公的厨艺不错,加上有一个入住大厂员工食堂的机会,就从大厂忙碌的生活中脱身,在大厂食堂的一个档口开启了餐饮之路,主打湘式小炒和米粉。
经历了大厂年轻白领人群长达一年的验证后,Juliet和小猫决定合伙开家社餐堂食店。
店开在恒通国际创新园,主打牛肉粉、小炒黄牛肉和擂椒拌饭,园区内多是广告公司、影视公司,白领居多,人群和之前的食堂店匹配度很高。
因为有食堂店的“运营试验期”,新店只用了2个月就开出来了,开业3个月,一切都很顺畅,小店运营得还不错。
快餐小吃外,大厂员工的餐饮创业方向多集中在烘焙、咖啡与酒饮这几类。
老张原本是混迹大厂的产品经理,30岁回乡后开了家主打小而美的精酿酒馆;从大厂辞职的95后女生Sunny,回东莞开了家牛角汉堡店;某大厂的游戏音频设计师,在广州边学烘焙边装修面包店……
他们的餐饮之路,看似文艺、美好,但成千上万的考验即将开启,残酷的餐饮拼杀将打破这文艺的泡沫。
二、成了“接盘侠”,发现餐饮真不好干
从大背景来看,中国餐饮进入了一个新周期,特别是2022年底至今,这几个月,餐饮行业经历了很长的过山车,起起伏伏,来来回回,内卷极其严重。
不少头部品牌放出了9.9元的低价策略,对很多餐饮小店来说,是更致命的打击。
这种状况大大降低了餐饮创业的容错率,一招不慎,全盘皆输。大厂丰富的工作经验,可能在餐饮行业的判断上帮不上忙。
餐饮老板内参创始人秦朝曾开玩笑地提到,“很多大厂离职青年、新中产扮演了餐饮接盘侠角色!很有可能他们多年的积蓄会梭哈到餐饮业交学费。因为大家都认为餐饮行业门槛低,殊不知推开门才发现还有一个长长的梯子要爬。”
Juliet开店过程中,也遇到过判断失误,从大厂食堂换到园区小店,有着非常明显的流量缺失。
“选择开在创意园区,是因为白领比较多,工作餐需求比较大,但和我们设想不太一样的是晚餐需求少了很多,大家没有在园区内吃晚餐的习惯,这是选址比较错误的判断。当时在大厂的食堂,大家一天有四餐都在食堂解决,早餐、午餐、下午茶和晚餐。”
图源:受访者供图
现在Juliet正和团队也极力弥补选址上的坑,例如通过大众点评上设置下午1点到晚餐时段的折扣活动,吸引消费者到店,或者在晚餐时增加一些团餐业务,给周围的大公司去做加班配餐。
采访过程中,内参君发现大厂员工转战餐饮踩过的坑,大都很相似。
有合伙制度不明朗,在公司发展不错时,大家积极出谋划策,喜笑颜开,一遇到困难时,就想着退股抽身,上文提到的老张就因为合伙人之间小意见的分歧,量变引发质变,差点不欢而散。
有被人利用信息差,在采购过程中被人坑钱的;也有选址上的坑,一看人流量挺大,一狠心交上了高房租,最后却发现目标客群不匹配,撑不下去了,只能惨败收场。
有大厂员工转行开螺蛳粉店,真切地写了初次涉足餐饮,4个月关门的经验。例如:1. 选住户楼下的商铺,特别是老居民楼,一定要看房产证,因为有些违规搭建的商铺是办不了食品证的,还要去工商局咨询能否办营业执照,去城管部门咨询装修受不受限。2. 门头装修要去城管备案,以免后续门头审核不过,影响施工与营运。
这些看似很小的环节实则满是大坑,小失误积累起来,真有可能成了餐饮接盘侠。
三、别想着赚1个亿,先把一家店开起来
当大厂员工涌现餐饮圈,带来了新的思维与活力,他们善于营销,在社交平台上记录自己开店的点滴,更善于项目管理和资源整合。
Juliet和小猫的星哥厨房,只用了20天就把店开了出来。一张详尽的开业执行表,列明了财税法、定品再到团队、运营、迭代等各个方面的具体事项。
图源:受访者供图
Juliet提到,“我们在大厂里有个很强的技能,就是项目管理能力,能够让我们做事情的时候特别高效。比如开一家店,前中后期有哪些细节、流程和阶段,要用到什么样子的人和资源,做什么样的判断,我们都能够快速地找到关键点,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地方去。”
曾在广告公司担任过客户经理的Juliet,也有着较强的沟通能力,特别是面对前厅后厨更多元的员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沟通也是项目管理中特别大的技能,一个项目,上下游有那么多的人,那么多供应商和客户,沟通能力本就是你应该具备的。门店里有四五十岁的洗消大姐,后厨切配20多岁的小伙子,大家理解能力不一样,教育背景不同,但只要指令清楚,把每一个人的分工和角色安排清楚,指令下达清楚,沟通还是比较顺畅的,门店就能快速运转起来。”
即便换了赛道,一些在大厂积累的工作技能还是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但餐饮创业并非一时的,Juliet提醒到还是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一方面是收入的大幅下降,另一方面体力的付出也很大。
要不要出来创业,她给出的一个判断标准就是有没有拿得出手、非常有信心的产品。
“不管在互联网,还是做餐饮,有一点是永远不变的,对消费者来说,产品永远是第一位的。东西不好吃,营销再新奇,装修再有新鲜感,还是没有办法长久持续下去。”
合众合创始人姚哲也在采访中提到,“不要想着一下子能干多大,赚个几个亿,拿拿融资啥的,先把一个店开好了,或者选择一个餐饮品牌,当别人的副手,利用自己的优势,来推动品牌的数字化进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有些从大厂出来的,原本收入就很高,为了快速赚钱,就不太会脚踏实地地做事。”
从大厂员工转型餐饮运营者,是一个从零学习的过程,要踏实、务实,更为重要的是要坚持长期主义,而非抱着试水的目的,不行了就再换个战场。
一个离职后回老家开了家小日料店的前大厂人,在总结跌跌撞撞的创业经历时写道:“或许这不是个做大事的好时代,难翻身,难发大财。但是如果做人足够真诚,做事用心、勤奋,这也并不是做成小事的坏时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餐企老板内参(ID:cylbnc),作者:蔡大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