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文 / 王云辉
1
很久以前,就有人总结说,所有的社交网络,都是始于约炮,兴于炫耀,亡于代购。
如果抛开道德法律不谈,一直憋着劲要做社交的支付宝,这一次其实是找对了路子。
只有挑动用户欲望,释放用户人性,才是产品王道。
征途也罢,陌陌也罢,都是成功前例。
而无论来往,还是钉钉,不管是拉名人,还是做办公,都太过于阳春白雪,所以难接地气。
更何况,因为监管的长期缺位,中国互联网一直是更适合流氓生存的丛林,越没有底线,越不择手段,往往活得越好。
只不过,二十年的高速发展,让大家更多看到了互联网的光鲜一面,而遗忘了巨头们的原罪,以及倒在它们身下的累累尸骨。
2
舆论的批判,从来都不是影响商业决策的首要考量。
产品经理们最怕的,其实是默默无闻。在没人注意中上线,在没人注意中消亡。
很多时候,他们反而更期待其他人的讨伐,甚至越是被骂的产品,越能快速做大。
有争论,才会有关注。争论越凶,关注越多。比花下天价打广告,效果还好。
反正被骂得再凶,也不会有人来惩罚。
3
但支付宝还是做了一件大错事。
它用芝麻信用分的高低,来作为区分阶级的依据。
芝麻信用分只是一层皮,它的下面是一个累积了海量用户信息的成熟征信体系。这是过去17年来,阿里巴巴积淀下来的最重要资产,没有之一。
未来,它更将成为其他所有阿里系业务的底层支撑,并将具备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正如彭蕾的道歉信中所说,无论是“你敢付我敢赔”、“天下无贼”,还是“知托付”,基于数亿实名用户的信用体系,都是支付宝丢不得的。
如果只是以擦边球的方式,来推广一个新产品,阿里或许尚可接受,但若要牺牲支付宝的信任体系,来为其背书,那就是丢西瓜捡芝麻,本末倒置了。
这也是为什么彭蕾要让团队内部讨论、整顿、想清楚、写下来:“我们要什么,不要什么”。
4
而且,将芝麻信用牵连进来,更犯了大忌。
越往大数据时代走,征信就越重要。
如何获取用户数据,如何使用用户数据,如何保护用户数据,这些问题,目前都还没有现成法律可依从。但可以肯定的是,从搜集应用到保护的每一个环节,都将越来越趋向于严谨,大数据企业也将受到更严格监管。
而在此之前,阿里的数据之强,就已经让外界望而生畏。
比如,阿里家校去年在北京推广被叫停,就是家长乃至教育界对阿里全方位获取学生数据的疑虑所致。
而不久前,支付宝是希望客户提供运营商的客服密码,授权给芝麻信用使用,也曾引发运营商人士的质疑。
更何况,阿里云还占据中国云计算市场31%的份额。
此次以信用分来区别特权,难免让外界有“公器私用”之忧。
5
此事虽停,但支付宝做社交之心依然未死。
其实,这并非支付宝自己的焦虑。
百度不想做“搜索公司”,想做“技术公司”……
猎豹不想做“工具公司”,想做“内容公司”……
运营商不想做“流量管道”,想“拥抱互联网”……
原来做PC的、做学习机的,和教学生的,现在都要来卖手机;原来卖手机的现在开始卖家电;原来卖家电的现在要造车……
每个人都在颠覆,每个人都在被颠覆。
要么吃人,要么被人吃。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