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头图来自电影《28岁未成年》
作为“国师”张艺谋的女儿,张末的电影处女作《28岁未成年》可谓备受关注,但交出的答卷却并不尽如人意。上映一周,虽凭借粉丝效应票房破亿,但后劲明显不足,豆瓣评分也仅有6分,成绩刚刚及格。
张末以外,还有一位“星二代”导演同样出师不利。作为著名当代作家兼编剧刘震云的女儿,刘雨霖手握父亲最满意的剧本,拍出的《一句顶一万句》却被各大影评人集体嫌弃为“暴殄天物”。
《一句顶一万句》海报
处女作应是创作人创作才艺的第一次全面释放与爆发,可当下我们看到的这些“系出名门”的星二代导演们,为何频频在处女作上出师不利?在好莱坞,那些同样身为星二代的导演们,又是如何开启自己的电影创作,拍出了怎样的处女作呢?
索菲亚·科波拉:“作者电影”的坚定创作者
索菲亚·科波拉是《教父》系列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的独女。作为赫赫有名的“科波拉家族”中的一员,索菲亚追求过时尚,创建过自己的品牌,但在28岁时,还是回归家族“传统”,利用28天拍摄时间和不到500万美元的预算拍出了令独立电影圈为之一震的长片处女作《处女之死》。
(Sofia Coppola)
在这部电影中,索菲亚用私人化的镜头探索着青春期少女心中对“性”、“自由”、“女性身份”等诸多问题的构建。尽管父亲弗朗西斯参与了影片的监制工作,但编剧、导演都由索菲亚承担。
从这部作品开始,索菲亚用独特的“女性视角”让自己脱颖而出,而电影中的敏感、哀伤也成为其日后的创作标签。
《处女之死》
《处女之死》让影评人和观众们再次见证了科波拉家族神奇的电影基因,而索菲亚也在随后的几部作品中肆意展露着自己的才华。《迷失东京》让她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而《在某处》让她赢得威尼斯最佳电影金狮奖。
如今的索菲亚早已从父亲的名声中走出,成为可以与父辈平起平坐的艺术片导演。
《处女之死》
身为导演,索菲亚·科波拉对自己的“作者身份”有种近乎天然的自觉。从处女作开始,她就坚定的走上了“作者电影”的创作之路。
“作者电影”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是法国电影界的一种创作主张,又称作者论或作者政策理论。其理论渊源最早发端于法国著名导演亚.阿斯特吕克1948年发表的《摄影机——自来水笔,新先锋派的诞生》一文。
随后在1954年1月,巴黎《电影手册》发表F.特吕弗的论文《法国电影的一种倾向》,给这一名词提供了完整定义,即:“导演应该而且希望对他们表现的剧本和对话负责,一部影片的真正作者应当是导演;影片应当明显体现导演的个性;导演应当像作家一样,通过他的所有作品表现他对生活的观点;一个导演的作品的价值是由他一贯表现出的思想和艺术特征所决定的。”
索菲亚获第76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
从“电影作者”的概念中可以看出,导演是一部影片真正的核心与艺术性的负责人。要成为作者型导演,必须在作品中体现自己独特的个性与自己的审美坚持。
可以看到,从处女作《处女之死》开始,索菲亚几乎参与了其所有影片的编剧工作,并从一开始,就将自己的风格与对生活的理解带入其中。她执导的前三部影片《处女之死》、《迷失东京》、《绝代艳后》可以算做一个三部曲,风格统一,标签明显,探讨着女性在不同人生阶段与社会环境下所共有的情感触动。
索菲亚的所有电影都体现着她身为女性导演的自觉,反映着她作为女性独特的人生体验,传递出一种细腻感伤的文人气质。她的作品思想独特,表达方式完整统一,充满着对女性身份的深度探讨,绝非浅尝辄止。
《纽约时报》评论认为:“她不像自己的父亲那样以史诗般磅礴的叙事取胜,而是用一种小女人的聪慧,用一种缓慢、略带伤感的语气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不是托尔斯泰式的,而是契诃夫式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星二代导演都应走上“作者电影”的创作之路,但即使是执导一部标准的商业类型片,张末的《28岁未成年》也是完成度相当低。
典型的“小妞电影”,再加入莫名其妙的奇幻元素,讲述都市男女爱来爱去的偶像剧式情感问题,满是套路,且表现手法僵化。张末在电影中对当下中国都市女性的探索可以说肤浅到脸谱化。
(左:张末)
至于直接拿父亲优秀剧本进行改编的刘雨霖,处女作《一句顶一万句》可以说是照本宣科,用基本的电影语言逐字逐句演绎了一遍小说,其影像语言的创造力和探索性在这部导演处女作中丝毫不见。
刘雨霖
邓肯·琼斯:巨大的热情与投入成就新生代科幻片导演
不同于舞台上造型华丽,仪态万千的父亲——摇滚变色龙大卫·鲍威,邓肯·琼斯是一个满脸络腮胡,身材也微微发福的“典型宅男”。
他对音乐的兴趣不大,热衷于科幻、游戏与漫画。邓肯从美国伍斯特学院获得了哲学学士学位,随后在范德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但在完成学业前离开,转而入读伦敦电影学校。
Duncan Jones
2002年,他拍摄了惊悚科幻短片《哨声》,并在各类国际电影节参展。第一部长片电影《月球》凭借过人的才能大获全胜。
票房上,500万美元制作成本的硬科幻片取得了976万美元的票房;荣誉上,《月球》先是亮相圣丹斯电影节,而后在爱丁堡电影节获评审团大奖,提名第12届英国独立电影奖的七项提名,并最终斩获英国最佳独立电影奖,和最佳处女作导演奖,同时,邓肯还捧走了BAFTA(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的英国本土杰出处女作奖。
邓肯获英国本土杰出处女作奖现场
这部投资几百万的处女作,拍摄时间只有33天,却成为了一代经典。而这一切都源于邓肯本人对科幻作品的巨大热情,及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学习。
邓肯从小就熟读乔治·奥威尔,更深爱约翰·温德姆、菲利普·K·迪克和J·G·巴拉德等科幻作家。最爱的导演是雷德利·斯科特,受影响最深的作品则是《银翼杀手》和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
从伦敦电影学院毕业后,邓肯先是在电影制作公司(包括特效公司)做流水线工作,随后听从斯科特的建议开始闯荡广告界。
他做过政治题材游戏《共和国:革命》的影像创作导演,为游戏的视觉元素创作脚本。而为了更专业地了解科幻世界,他还学过编程、对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感兴趣,甚至拿下了Basic语言证书。
对科幻题材的巨大热情和丰富的知识积累让他出手不凡。处女作《月球》虽然格局不大,但通过剧本制造冲突,在悬疑效果的营造上颇具匠心,而影片中表现出的太空的孤寂和疏离感颇具《2001太空漫游》的神韵,使其在处女作中就抓准了科幻类型片的精髓。
《月球》海报
而从张末和刘雨霖的处女作来看,她们的准备难称充分。
《28岁未成年》作为小妞电影,却看不到对于同类型片甚至是国内同类型片的超越,成片质量中庸且偏下。而《一句顶一万句》则更让人感觉导演在“偷懒”,把电影的一切都交给了剧本,干枯的电影语言和叙事方式中,看不到导演自己的思考与探索。
艾莉森·伊斯特伍德:为父亲“打工”多年,厚积薄发
生于1983年的张末,在28岁那年担任父亲执导的电影《金陵十三钗》的副导演、剪辑师,这是她继《三枪拍案惊奇》和《山楂树之恋》后参与的第三部电影,她说,这坚定了她对这一行的热爱,也产生了要当导演的野心。
而因为父亲与冯小刚的私交,刘雨霖也曾休学一年,在冯小刚的电影《一九四二》中担任场记。
出身文创世家,从父辈处获得资源支持和锻炼机会,这在好莱坞也很多见,比如正在热映的《萨利机长》的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女儿,艾莉森·伊斯特伍德。
(Alison Eastwood)
1972出生的艾莉森毕业后便加入了父亲的工作团队,在多部自己父亲的电影中担任制片与导演助理。在为父亲“打工”多年后,艾莉森在35岁这年拿出了自己的导演处女作——《车祸情缘》。
《车祸情缘》剧照
这是一部低调的电影,一群不那么出名的演员,一个看上去很简单的故事。一列火车撞上了一个寻死的女人,女人的儿子幸免于难,但这一次的意外事故,却让火车驾驶员的家庭与女人的儿子走到了一起。
艾莉森用最低调却也最真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关于死亡、爱与救赎的故事,没有过度的煽情也没有太多造作的细节。影片营造出了一份既充满悲伤又充溢希望的情感氛围,艾莉森用独特的思考为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赋予了一种力量。
在这部处女作品中,艾莉森让世人看到了她的厚积薄发,也让人看到了她从父亲那里继承而来的叙事节奏与情感渲染能力。
伊斯特伍德和艾莉森
同样是跟着父亲进组,在实践中学习,艾莉森可以说是在伊斯特伍德导演创作高峰时期加入了父亲的团队。同时,身处电影体系更为专业成熟的美国,其所接触的都是最先进的电影技术与最成熟的电影表达。再加上艾莉森的好耐性,直到磨炼好基本功才选择“亮剑”。天时地利人和,最终催生出优秀的作品。
与艾莉森的导演成长之路颇为相似的,是港星曾志伟的儿子曾国祥。而今年37岁的曾国祥也算得上是这一批国内星二代导演中较为出彩的。
(曾国祥)
从处女作《恋人絮语》开始,曾国祥就展现了其对现代都市青年男女的爱恋关系探讨。这部电影以香港为背景,讲述了包含暗恋、单恋、不伦恋等不同形态的爱情故事,用巧妙的剧作串联起发生在“欲望都市”中形形色色的恋爱男女,捕捉着他们各自不同的微妙心理。
当时的曾国祥虽然镜头生涩,但其独特的视角和才华得以展示。尽管影片的完成度稍欠火候,但作为处女作,敢驾驭如此复杂的故事线,挑战非线性叙事实属不易。
《恋人絮语》海报
在《恋人絮语》这部“野心之作”上映6年后,成熟许多的曾国祥在今年拿出了更为成熟的成片。《七月与安生》不仅在前不久结束的金马奖上让他提名最佳导演,更把双女主马思纯、周冬雨一起送上了影后宝座。
21岁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毕业后,曾国祥在曾志伟的安排下进入陈可辛的电影公司工作,从最底层的场记做起,专注“打杂”,只要是能帮得上忙的他都会去做,送胶片去戏院,翻译文件等。除此以外,曾国祥还做过演员、编辑、剪辑等各种台前幕后的工作。
幸运的是,那段时间,刚刚进入21世纪的香港电影还延续着20世纪90年代的辉煌,依旧有着勃发的生命力,未沦落到如今的尴尬境地。而这给了曾国祥一个“赶上趟”的起步环境。
“经”彩解读影视圈,关注闪电娱乐指南(微信ID:shanyuzhi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