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今天(1月19日),短视频公司二更宣布完成B轮融资,融资金额为1.5亿人民币。本轮由元璟资本领投,厚德前海、以太资本跟投,原机构股东基石资本、真格成长基金和东方富海全部参与跟投。本轮投资的主要用途有三,其一在内容研发上投入;其二是用于完善技术平台;其三是建立影视创作人的生态。
而此前在2016年3月,二更宣布获得超过5000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投资方为基石基金和真格基金。
二更成立于2014年底,2015年5月,二更创始人丁丰合并了李明创办的“深夜食堂”,并将后者改名为“二更食堂”。目前,二更拥有“二更视频”、“二更食堂”、“慢漫来”、“更城市系列”等系列内容。并从腾讯、微博、秒拍、头条等线上渠道,向线下的地铁、公交等平台进行拓展。多平台累积粉丝到达2000万,全年播放量超过60亿。
“2016年,二更要拍摄超过2000条短视频,营收过亿。”这是丁丰在2015年设定的“小目标”,而去年全年,“二更原创视频超过1400条,营收也接近目标。”在宣布新一轮融资的2017年,丁丰这样复盘过去的一年。
靠广告变现,短视频“还没有到天花板”
二更视频的主角往往传承了某种濒临消亡的手艺、或者在弄堂里开着米其林餐厅,总之都是远离聚光灯的平凡人。对于二更的内容,CEO李明曾经在知乎上这样总结:
二更的内容关注「社会与人文」,每期都通过一个人物的视角,来表现社会的变迁与时代的演进。可以说是一种关乎时代的情怀。所以“二更”更像一个媒体,通过媒体的人文调性吸引同类观众,然后嫁接商业化的内容。
而从商业化的路径来看,二更主要的变现方式包括:
1) 硬广告;软广告植入;
2) B端(快消品等)定制内容发布;
3) 通过搭建的新媒体平台,以商业策划、发行营销等业务变现;
短视频的商业逻辑非常简单,只要拍摄成本与播出成本相加,小于广告或电商成本,就可以实现盈利。单从商业逻辑判断,短视频平台想要实现盈利并不困难。在此前虎嗅的报道中显示,二更一支普通短视频的拍摄成本大约控制在为1万/分钟,整个视频的成本在3-5万元。而策划类、定制类的视频则在20-50万之间。
而二更2016年的收入构成,依然是“广告占比较多”。而对于此前提出的电商以及更大体量的网剧、电影内容制作,丁丰认为这不是二更当下亟需做的。“在未来几年内,广告都会是二更主要的盈利方式。天花板并未出现,这还是一片蓝海。” 丁丰认为,以电商为主的变现方式起码需要千万级别的粉丝积累。而目前二更并不能完成这样的转化。未来,二更可能探索的方向则是面向C端生产付费内容,以及打造IP。
刚刚过去的2016年被业内称为“短视频元年”,一条、二更、即刻视频、梨视频、papi酱等内容生产者及聚合平台纷纷入场,用户消费内容的方式从图文转向了视频。尽管入场者众多,也生产出了不少“爆款”,但行业内并没有更新颖、更好的商业变现案例。即便是papi酱的变现方式也仍然是最传统的冠名以及贴片广告。
一家最初进行PGC短视频制作,最终转型大体量综艺节目的CEO曾经对我说,转型的原因是来源于变现的压力。短视频的体量决定了很难有大的B端客户进行投放。“广告主和冠名商都是很现实的,他们宁可花大钱投一个效果很好的节目,也不想花小钱投一个效果一般的。”
风口上的短视频生产者,也仍然面临着变现的压力。“互联网创业,资本其实是在投资一个确定的“未来”。不论怎样,(创业者)都要达成这个目标。扛不住也得扛着。”丁丰说。
如果你是创业公司想求报道,(请猛戳这里)只要你们对产业正在产生影响、或未来可能有颠覆效应,就都是我们的关注对象——无论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