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7-21 12:48
公关野外生存法则(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口老炮(ID:yikoulaopao),作者:炮哥被人注册了,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最近,总有一些刚刚入行的公关同学,后台加我,问我如何快速成长。


实话实说,我如果教你怎么做公关,简直就是误人子弟,我根本不会做公关,我自己天天都跟吃了“炸药包”一样,乱怼人,我要是去做公关,无论去哪家,估计都会负面满天飞,除非我到处撒钱。


但是,我可以利用多年的从业经验,分享一些,我看到的确定性的坑,这些坑往往都是初级公关最容易犯的错,我罗列一些并分享出来,权当是个参考吧。


这个话题我会写一个系列,直到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坑为止。一期写五个。


但是,这一批文章,估计要得罪一些年轻的基层公关们了,因为似乎泄露了太多对抗摸鱼的方法论。


一、少发朋友圈


在行业里,有一个基本共识,也是大部分公关人的选择,就是很少发关于私生活的朋友圈,就算发,也是工作的。当然也有个例,非常少。


如果你发现,某个公关,最近开始密集地发私人朋友圈,那他大概率是失业了,属于自由身;如果你想知道,他最近有没有重新找到新东家,也可以去看他朋友圈,如果停发私人朋友圈了,那可能就是找到了新工作了,发了哪家公司的新闻,一般就是新入职的企业名。


这种现象,对于媒体老师来说,往往是反的,朋友圈发的越多,说明生意越好;不发朋友圈了,反而说明,最近生意不好,忙于奔波。


但是,据我观察,以上法则,在旅游行业似乎不太成立,旅游行业的公关,天天发旅游照,气人得很,我最近屏蔽了好几个。


为什么要少发朋友圈?答案,不用我多说了吧?稍微内卷一点的,懂得都懂。


如果,你真的实在忍不住要发朋友圈,我劝你弄两个号,一个号工作,一个号生活,这样自己开心了,不必要的烦恼也避免了。


另外,最重要的一个点是,千万千万不要在朋友圈或者微博等公开场合,针对一些公众事件或者一些公司事件发表评论,要记住,你不仅仅代表你自己,你还代表你的企业,你的一个言论错误,就会导致一个危机事件。


前段时间某公司上市后的基层公关错误案例,还历历在目吧?


二、消息已读不回


现在年轻人,下班就停止回信息,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


但是,对于公关行业,这个习惯几乎是致命的。


一个合格的公关,最基本的一项职业要求,可能就是,睡前,每个小时清空一次微信消息,尤其是来自媒体老师的。圈子里,因为不回消息造成的公关误伤的事情,数不胜数。


媒体老师的通用解读语言是什么?超过24小时不回消息的公关,大概率是对自己有意见,或者瞧不起自己,总之就是不重视。


好吧,那就必须想办法让你重视重视我,于是一篇负面出来,就能把不回消息的公关拉到上门拜访的惨痛中。


那么标准回复是什么?


老师,您等一下,我去沟通,明天如果我没来得及回复您,您再提醒我下,咱们争取尽快有个结论。


消息已读不回,如果是公关失误1.0版本,那么2.0版本,就进化成了拉黑媒体。前者可能是无意,后者绝对属于故意。


因为拉黑媒体,这几年给企业造成一堆又一堆负面的情况,屡见不鲜,我自始至终认为,一个职业的公关人,永远都会站在企业的角度,跟媒体保持沟通的姿态,只要你还在跟我沟通,我就会跟你沟通,你造谣,我起诉,你正常,我正常。


不过,前段时间,有人又跟我说了一种人,就是很多貌美如花的年轻男女公关们,微信号永远设置为别人无法添加。我就搞不懂了,一个对外传播沟通的工种,工作号是无法添加的,这是什么逻辑?


建议大厂公关负责人们,检查检查,看看是否有我说的这种情况。


三、没有合作的拜访


现在,有很多年轻公关,在一些没有预算的企业工作,但他们对公关这份工作,似乎有什么误解,认为没有事,也应该主动出击,出去拜访媒体。


放在以前,没有自媒体的时代,我认为去机构媒体走动走动,刷刷存在感,这是无可厚非的行为,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媒体关系。


但是,到了自媒体时代,这种走动就变得有点画蛇添足了。


今天,这个时代,你去拜访一个大V,一个自媒体,后面你又没有合作给人家,如果你在沟通的过程中,牛B又吹过头了,让人家误以为你老有钱了,那后面,这不等于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如今的媒体拜访,已经变成了目的性很强的一种行为,要么是处理舆情,要么是推动合作,要么是设法用高明的策划白嫖一把。


没事的话,就别出去瞎溜达了,你不出去招惹人家,可能活得还更久一点。


其实,我后面问过几个中小厂的公关:你们又没有预算,跑出来拜访媒体,干啥呢?人家的回答也很简单:我在这里又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只能利用还有点资源的时候,多攒点人脉,跟媒体老师们混个脸熟,后面想办法去大厂。


这么一说,我也就豁然开朗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是混脸熟的时候,注意言辞。


“老师,您好,我就是单纯崇拜您个人,因为看了很多您的文章,所以特别想来认识一下,咱们今天不谈工作,就是单纯来请教一些问题。”


记住了哈,“老师我是看您文章长大的”,这句话可害死人,因为遇到我这种糟心的老师,往往会问你,“你看过哪几篇?”


所以,说这句话之前,最好真的头天做了功课,哪怕只是看了几个标题。


四、热衷讲道理


公关的同学们总喜欢在内部说,这个媒体是友好媒体,我们搞定过了。年轻的公关老师们,有没有想过,前辈们口中这个“搞定”,标准是什么?


老公关都懂,公关的本质,是一门情绪管理工作。


但是年轻的公关会认为,公关是帮助企业跟媒体讲道理,甚至PUA媒体的工作。


慕岩前几天跟抖音的舆论战,为何惨败?因为慕岩犯了中年人最让人讨厌的毛病,好为人师。


一群老公关跟一帮媒体坐在一起,基本就是插科打诨,喝酒吹牛逼,话题从俄乌到AI再到何时登陆火星,就是不谈企业的那点正经事儿。


他们会在情绪价值足够的时候,直接跟媒体老师说,兄弟,有个忙帮一下,然后这事就解决了。


但是,在年轻公关这里,往往第一次见面,就开始阐述业务,阐述诉求,阐述企业多么不容易,阐述自己多么不容易。


请问,这一切与你对面的媒体老师有关吗?人家跟你熟吗?


情绪是需要时间,需要情商,需要契机的。


讲道理遭人烦这个事情,公关自己体验最直接,因为大部分媒体老师都热爱演讲。


圈里有个老师最喜欢在饭桌上讲道理,尤其喜欢教人怎么做传播,怎么做公关,无数女孩子们跟我私下吐槽,太讨厌跟他一起吃饭了,一顿饭都在逼逼叨叨,而且还总聊我都烦透的公关的那点活儿。


先声明,这个人不是我,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线下吃饭,从来不谈公关,只讲段子或者八卦,主要我的确也不会做公关。


五、背后吐槽领导/媒体


这几年,我遇到了很多年轻的公关们,热衷于跟我吐槽他们的领导有多变态,或者某个媒体老师有多油腻。


幸亏,我是一个嘴巴比较严的人,年轻的他们,往往不知道,我跟他们的口中的领导曾经,一起睡过,或者我跟他口中的油腻老师,也睡过。我都忍住了,没有将这些,告诉这些曾经跟我一起睡过双床房的往日的媒体战友们。


这种背后的吐槽,一般来说,会很快传到被吐槽者的耳朵里。


成熟的人,如果在背后公开吐槽一个人,基本上就是希望听到的人传话过去,相当于让人带话;但是年轻人,往往就是自己的情绪宣泄,没有想过太多后果。


“前段时间XXX在外面造我的谣,说我XXX,我非要干死他。”


经常性地,媒体老师气得浑身颤抖地发誓道,必须要让某个小朋友知道知道他是谁!


媒体圈子,啥都不灵,就传话灵,我亲测过无数次,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洋河的一个局上,我说了一句珍酒的事,大概只过了五分钟,话就传到了珍酒公关的耳朵里,好歹你也等局散了啊。


另外,我几个在大厂做一号位的兄弟告诉我,哪个公关部门里,没有几个专门负责收集情报的锦衣卫?


这种人表面看来都是人畜无害的大哥大姐,没有管理实权,其实都是一号位的小棉袄,下面风吹草动,上面一清二楚。而且聪明点的一号位,都有几个互相不知道的锦衣卫,用来信息交叉验证,免得误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口老炮(ID:yikoulaopao),作者:炮哥被人注册了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