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7-27 11:20
公关野外生存法则(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口老炮(ID:yikoulaopao),作者:炮哥被人注册了,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上周,写了五条生存法则,结果没有引来共鸣,却引来一堆爆料。


我这才发现,除了科技自媒体圈喜欢窝里横之外,原来公关圈也是一样,同事关系那个复杂程度呀,丝毫不亚于自媒体老师互相对骂傻子的盛况。


当然,我肯定是一个靠谱的树洞,跟我吐槽,我基本会替你保守秘密,除非你授权我帮你公开。


不过,话里话外,我都能听出来现在整个公关圈,满满的求生欲,尤其30岁到40岁这一波还在基层摸爬滚打的兄弟姐妹们,生怕被裁,已经变成一种常态,日常工作每一个行为,都在为保护岗位而进行。


回顾十年前。


公关圈没有生存法则这么一说,人才不够用,各个大厂都在媒体拼命挖人,于是就出现了中国调查记者全面转行做公关的壮举。


再看十年后。


整个市场快速收缩,公关人才数量明显大于市场需求,失业就等于长期的失业,已经是一种常态;连当年不可一世的腾讯、阿里巴巴,都在降本增效,优化人才结构,整个中国互联网,还能保持一心向前的,除了字节和拼多多还有别的公司吗?


所以,今天的公关圈,不丢掉工作,生存下去,则变成了首要任务。


别把周报写成总结


前段时间,我才得知,某云大厂,竟然公关不用写周报,而且这家公司还是行业翘楚。


周报,这种被无数打工人吐槽的东西,到底有没有意义?


先要问一嘴,周报的核心目的是什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但是,公关部的问题,往往都是具有极强时效性的,发现就得立刻解决,那么公关的周报往往几乎变成了复盘。


曾经,某电商大厂公关一号位告诉我,他提拔员工的逻辑,就是看周报,知道复盘一周工作后得出结论的员工,就是重点培养的员工,而一味罗列过去一周干了哪些工作的员工,基本就属于工作不动脑的“天生打工人”。


如果,你想在公关部门得到晋升,其实周报是一个捷径,你平时没有密集性时间跟领导交流,但是你的周报却是一次正当交流机会,你能不能在周报里,告诉你的领导,过去的一周,你处理了一些事情后,发现了什么问题,并且给出你的见解和改进方案,这才是一份真正合格的周报。


行业里,某公司曾经晋升最快的M5,据说就有一套写周报的独门秘籍。


但是,这几年,在实操中,我发现一些管理比较先进的公司,公关团队开始用OKRs和甘特图辅佐周报来管理,这种手段比单纯的周报管理更直观和高效,数据和行为,实时更新,工作情况也更为真实,所有项目的进展状况,谁正常,谁拉胯了,一目了然。


当然,周报还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周报是连贯性思维,深度思维,OKRs属于碎片化思维。


要习惯于登门拜访


最近一个自媒体创始人,就向炮哥吐槽:现在做人真难。


几个月前,他们写了一篇某乳企上市公司的财报解读的文章,分析了一下他们股价一段时间低迷的底层原因,基本都是客观数据和公开财报数据。


但是,后面发生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情。这家被报道的乳企本身倒没说什么,反而是,这家企业的竞争对手看完之后很兴奋,特意打来电话,希望邀请自媒体创始人来办公室坐一坐,谈谈合作。


幸好这位创始人为人比较正派,也不愿意卷入大企业之间的口水竞争当中,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很多公关坚信: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但是,事实上,关系在平时。


从实操角度来看,后面这家乳企犯了至少两个错误:一,认为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钱解决,低估了自媒体人的道德底线;二,即便使用利益分析法,自己也没有放下身段去拜佛。在其心中,自媒体人也就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偏偏遇到个有点骨气的自媒体创始人,所以,企业认为的所谓竞争环境下的品牌管理,也就失灵了。


其实,这件事情,要办成,首先需要一个大前提,就是:登门拜访。


我们很多95后习惯于在微信上,即便上下楼也不愿意面对面打个招呼。但是,在危机公关和竞争环境下的舆情管理,这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上,请切记:登门拜访是所有问题解决的前提。


回到主题: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原理没有错,但关键看你怎么操作。操作不得当的话,敌人的敌人,未必就是朋友。


常青树从不背后告状


阿里巴巴现在带头搞起了级别大改革,未来评级将会变得更加“现实”。


此前,每年大厂评级打分的时候,那就是一场暗流涌动的腥风血雨,西二旗某橙色大厂的一位基层公关私下跟我说,老板们一到这个时间段,晚饭就开始很难约到,不是客户约,而是部门里的同事约,借口都很简单,老板,我有点事儿想跟你说一下,憋了好久。


说什么呢?大多数时候,会是一夜吐槽,结论就是,部门里坏人很多,只有我平时不争不抢,一心为了公司和你好,然后再话里话外,再自然而然地夹带几个同事曾经干过的糗事。


但是,一般来说,大厂的公关一号位们,对于这种“投诉”行为,基本上都是采取交叉信源处理,首先找到自己真正的“线人”,然后去核实事情的真伪,但是内心里呢,也对告密者形成了深深的戒备,这种行为,算是真正杀敌一千,自杀八百的行为。


我所见过的,在大厂真正能够常青不倒的,都是那种与世无争,踏踏实实干活的人,他们的画像永远都是人群中最不起眼的那一类人。


圈子里,经常有一些“铁打的XXX,流水的VP”,这种老师,在阿里、腾讯、百度、360等公司,都有现实化身,无论换哪个VP来,他们都是最值得信赖的人。


如果,你是靠能力吃饭,只想过平凡的生活,不想大起大落,那就早早意识到一个问题,做好自己,不要管别人。


这就像一场高尔夫,打好自己的球,看好自己的球道,不要整天惦记别人的进度。


一心想靠GR赏饭吃


这几年,由于部分广东企业的身先士卒,建立了一套完善有效的GR+法务的新时代媒体关系体系,让很多大厂的PR们羡慕不已。


我们公司的GR和法务就是一坨屎,你看看那个谁谁谁公司,人家处理负面的效率,直接就能把文章删掉,自媒体稍微嘚瑟一点,就把你号都封了,你看看现在谁敢招惹他们?我们公司的法务,除了会发律师函,还是律师函,屁用没有。


这几年,这种抱怨成为了一种流行,很多PR也开始觉得公司能够调动某些不可言喻的权力,是一种超强能力。


这种趋势,的确很明显,很多车企以及A股上市公司,现在都有一个习惯,雇佣一家律师事务所,舆情监控到的负面新闻,全部同步给律师事务所,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统一发一遍律师函,结果就是,公关一边在跟媒体沟通,另外一边媒体在收律师函,原本就快被解决的事情,又重新陷入了死结。


我真的劝一些公司,可以取消跟一些律师事务所的合作了,真的很不专业,有些律师函,连个日期和缘由都没有,就是单纯发个函,意思是,我通知你,你侵权了,赶紧撤稿,否则我就告你,一份合格的律师函,是要有理有据的,现在律师赚钱也太容易了。


PR的工作就是沟通,如果发生事情后,第一反应是利用GR和法务,干掉对方,那么自己距离被公司干掉也不会太远了。


公关们应该想一想,GR和法务这种处理能力越强,PR的存在价值就会越弱,当一个公司能够通过这种能力处理所有事情,PR就没有太大存在价值了。


所以,我们总是说,能够在PR层面处理的事情,就一定要PR处理,不要去惊动GR和法务,PR事件是民与民的事情,如果变质为官与民的事情,PR自身会被反噬,企业本身也会被反噬,从来都没有随随便便天上掉下来的权力,某些公司已经在大层面被反噬,一个官员的陨落,往往就会让你难受好多年,这种案例,有目共睹。


前段时间,某游戏公司的老板,投资过趣店的那位,也开始搞大模型,在朋友圈玩了一把刷屏,结果立刻就被媒体反噬了,因为曾经在饭桌上,有一些媒体被这家公司“报警”过。


学会说是我的错


我的记者生涯里,只被总编辑罚过一次钱,因为唐骏。


唐骏学历造假危机出现的时候,他已经在新华都上班了,我当时在报社,是负责科技领域报道的,按照企业来看,唐骏不算是我负责的人物,但是由于他在微软、盛大的履历,还是会有很多人,认为他是科技人物,于是跑教育的记者和我,被臭骂了一顿,但是我们都在为自己辩解,最后处罚越来越重。


当时,我的总编辑,就说了一句,你们都在甩锅,为何没人承担错误,然后解决错误呢?


于是,我不再说话了,第二天,便采访到了FZZ,做了一个整版专访,总编辑很高兴。


我说这个故事,其实是在说明一个问题,在公关行业,我们有一个出了名的外号,背锅侠,整个部门在公司里背锅,然后每一个个体在部门里背锅,我们这个工作就是背锅用的,所以,勇于承认错误,是公关入门必备。


之前,某社区公司的一号位,在公司内部把业务的老板们,都得罪完了,因为每次一出事,公关首先会先“教育”业务,你们不能这么做,不能那么做,而不是先说自己的媒体关系没做到位,结果业务老板们,集体告状,让其下台。


你负责的媒体,没给你面子,千万别再找借口,借口只会显得你无能,老板会考虑,是不是要换个人来接手;你立刻告诉老板,这是你的错,你正在解决这个问题,给你一点时间,大家皆大欢喜。


某手机大厂公关一号位,曾经在内部会议摔过一次手机,原因就是,除了危机,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所有人都在甩锅,职场的路上,只有勇于承担错误才有前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口老炮(ID:yikoulaopao),作者:炮哥被人注册了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