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8-01 17:15
全球变暖时代结束,现在是全球沸腾时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石头科普工作室 (ID:Dr__Stone),作者:行思,原文标题:《全球变暖时代已经结束,现在是全球沸腾时代!有这么夸张吗?》,题图来源:unsplash

文章摘要
1. 全球变暖时代已经结束,现在是全球沸腾时代。

2. 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持续攀升,创下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和三周。

3. 海洋温度也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新高,显示全球变暖的严重程度。

4. 气候变暖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争议仍然存在,但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增加。

5. 全球变暖已经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如高温、洪涝、干旱和山火。

6. 西风带的减弱和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崩溃可能进一步加剧极端气候的发生。

7. 如果气候变化继续以目前的速率进行下去,人类社会可能面临更多的挑战。

7月27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秘书长古特雷斯就气候变化发出警告:“全球变暖的时代已经结束,全球沸腾的时代已然到来。”同一天,世界气象组织和欧盟委员会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中心表示:今年7月见证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三周,也出现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三天。全球变暖已经到了如此紧要的地步了吗?


一、不断冲高的温度


2023年刚开局,全球平均气温就以高出历史平均0.73℃的温度彰显着这一年的不凡。不过,一直到五月份之前,2023年的全球平均温度仍然与2022年不相上下,对于2023年温度是否能再创新高,不同机构的专家们意见仍统一。


但是情况在5月份发生了变化,缅因州大学气候再分析系统显示,从2023年5月10日开始,2023年的温度就超越了2022年的同期温度;到了6月初,2023年的平均气温已经创历史新高;7月3日,地球表面以上2米的全球平均气温达到17.01℃,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天,这一记录一直持续到了7月6日,最终创下了17.23℃和超出平均温+1.02℃的记录。如果从六月初算起,这种“最高温”已经断断续续地实现了一个多月。


图1 橙色线为2022年温度,黑色线为2023年温度


7月7日起,全球温度开始回落,但是在高温主力的北半球,这种趋势并没有减弱,7月25日,北半球以22.62℃超出平均温度1.23℃的记录完成了近一个月的持续升温。在中国,7月10日当天有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区域最高温度达到37度及以上,考虑到城市热岛效应的加成,这一区域还会扩展很多。在欧洲,从6月份开始,受北非热浪影响,西班牙和法国温度比往年高出10℃以上。


图2 北半球平均温度


与气温相对应的还有海温,相对于空气而言,海水升温效率较低,其温度变化幅度也较小,但是气候变暖的热量大部分都储存在海洋当中。上世纪80、90年代,气候变暖学说曾因为气候变暖放缓受到质疑,后来的研究发现海洋承担了这一缓冲器的作用。不过在2023年,海洋也抑制不住自己变暖的趋势,以21.1℃的记录打破海温记录,并长期保持在20.9℃之上,远超2022年的20.6℃以及20.2℃的平均温度。



二、气候变暖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


不过,人类的气候记录至今还没超过200年,仅仅凭借200年的记录来谈全球气候变暖,的确有点不自量力。因此,气候学家力图从历史中寻找证据。1972年,中国科学家竺可桢发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此文通过考古、物候以及文献记录等多种手段,复原了中国历史上的气候变迁,并且指出历史上的温度高于今天的温度,在过去的50年中,这成为中国大众关于气候变迁最熟悉的文章。


图3 竺可桢曲线


竺可桢的文章仅仅是众多古气候研究中的一部分。以米兰科维奇为代表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系列的气候旋回理论,其中米兰科维奇循环有种从40万年周期到2.3万年周期等不同周期之间复杂的套娃式旋回,在这种大尺度的周期性变动之下,人类的作用似乎不值一提。因此,近些年来,随着古气候研究的深入以及研究结果的普及,气候变暖是自然过程而非人为结果成为一部分人秉持的观点。


一方面,古气候研究发现,相对于地球长期的气候演化,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气候变化是微小的;另一方面,科学家也发现,与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标的物相比,今天这些标的物的变化速度远远快于历史时期。显然,随着人类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将日益增加。



三、全球变暖与极端气候


不论全球变暖是否是自然现象还是人为原因,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相比于数字上的疏远,人们更能从直观体验上感觉到气候变化——极端气候。


去年与今年,华北地区都经历了历史罕见的高温;7月末8月初,受台风“杜苏芮”与“卡努”影响,华北地区普降大雨,多地打破历史记录;2021年7月,受台风“烟花”影响,河南中部及北部普降大雨,造成了极为惨烈的灾难。放眼全球,山火、洪涝、干旱、热浪频发,这到底是社交媒体兴盛后的传播结果?还是气候正常波动的正常现象?还是气候变化的结果呢?要寻找这些答案,我们还需要从引起这些气候异常的机理中寻找答案。


图5 京津冀遭遇极端降水


以华北高温为例,其主要原因是大陆暖高压脊,受暖高压脊影响,气流下沉,天气晴朗,进一步加热了温度,形成高温。形象一点说就是热穹顶,像是一个罩子把华北地区罩住。本质上来说,这种热穹顶的形成来源于西风带的弯曲。


西风带的动力来源于高纬度地区与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温度差,温差越大西风越强,其就像一条带子隔绝了极地与赤道。随着全球变暖,北极地区的海冰变少,深色的海水进一步吸收太阳热量增温,这就减少了西风带两侧的温差从而导致西风急流减弱,冷暖空气流动频率增加,西风带更容易形成大槽或者大脊,引发各种极端天气事件。因此,未来像华北这样高温的天气之后更多而不是更少。


图6 西风急流(NASA)


同时,西风带的减弱还会导致冷空气更容易南侵,这就增加了寒潮爆发的可能性;同时暖空气也更容易侵入极地,从而进一步增加寒潮的强度。加之气候变暖导致的平均气温升高,这种寒潮造成的破坏会更大。


最近,一篇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文章表示,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包括墨西哥湾流在内的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可能在2025年至2095年之间转向全面崩溃。AMOC在维持全球温度平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崩溃将进一步加剧极端气候的发生。虽然这一文章的研究仍然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是仍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注意的警告。


图7 全球AMOC“传送带”的简化动画,表面洋流以红色显示,深海洋流以蓝色显示


古特雷斯的“全球沸腾”说虽然有所夸张,但是如果气候变化继续以目前的速率进行下去,地球虽然不会沸腾,但是人类社会可能要“沸腾”。


参考文献:

Tierney J,Poulsen C,Montanez I et al. Past climates inform our future[J].Science, 2020, 30(6517).

Ditlevsen, P., Ditlevsen, S. Warning of a forthcoming collapse of the 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 Nat Commun 14, 4254 (2023).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石头科普工作室 (ID:Dr__Stone),作者:行思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