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8-25 14:08
史上最热七月,正在成为常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Nature Portfolio (ID:nature-portfolio),作者:Jeff Tollefson,原文标题:《见证历史!今年7月为有记录以来最热月份》,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从亚利桑那州枯萎的仙人掌到佛罗里达海岸的沸腾高温,再到欧洲热相关住院率上升和中国的农作物损失,刚过去的7月似乎格外炎热。多个团队现已确认,2023年7月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月份。而这还没有结束。


7月一般是全年最热的一个月,但今年7月的气温比1850年的高了0.25°C左右。根据加州非营利组织Berkeley Earth的统计,整体上,7月的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平均水平高了1.54°C。Berkeley Earth是追踪全球变暖的多个组织之一。这个增幅虽然看起来还好,但世界上很多人经历了一轮又一轮漫长而残酷的热浪。


Berkeley Earth的气候科学家Zeke Hausfather说:“除了长期变暖趋势,我们现在还处于一个非常极端的时期,纵观整个形势,情况很不乐观。”


下坡路


多个因素或在这次的破纪录高温中发挥了部分作用,包括正在赤道太平洋形成的厄尔尼诺暖化效应和去年汤加火山喷发后进入平流层的水蒸气(本身就是一种强效温室气体)。新的规定还限制了来自船只的二氧化硫污染——这些二氧化硫可产生降温效应。但科学家表示,目前为止最大的驱动因素是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一直在稳定地推升全球平均气温,并使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更易发生。


来源:Berkeley Earth


世界气候归因组织(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开展的分析发现,中国今年7月的热浪如果在一个没有人类影响的世界里只会每250年出现一次。与此同时,欧洲南部和北美的高温在工业化时代前“几乎不可能出现”。然而,这类极端天气正在成为常态:上个月的极端事件现在每过5~15年就会出现,而且如果全球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升高2°C——也就是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设定的升温上限——这些事件可能每过2~5年就会出现一次。


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气候科学家Sarah Perkins-Kirkpatrick说:“平均气温只要升高一点,极端事件的频率就会出现井喷,我们最近在北半球已经看到了这一幕。”


地方挑战


全球平均气温一般以十年期统计,该指标可让科学家了解一个有噪声的复杂系统的大致趋势。目前为止,该指标显示全球已升温1.14°C。问题是,没有人住在一个“平均”的世界里。温室气体产生的额外热量有90%都进入了海洋,但事实上,陆地温度不仅比海表温度更高,而且增速也更快。全球地表的很多地方至少在一个季度里升温超过了1.5°C,很多地区7月的温度比往年7月的平均温度高了8°C(见“高温地图”)


来源:Berkeley Earth


某种程度上,这应该并不惊奇。巴黎气候协定设定的1.5~2°C的限制是为了明确一个相对安全的区间——不突破这个区间就能避免一个暖化世界里的许多严重后果。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21~2022的评估结果显示,全球尺度上每升高1/10度就会在地方和区域水平上造成额外且极端的影响。


数十年前,这些影响中有很多只存在于理论中,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地球正在触及关键的生态学阈值,巴塞罗那大学生态学家Jofre Carnicer说,气温和降水趋势已经使欧洲许多地区进入了全新的火灾动态,今年希腊等地发生的极端野火就是证据[1]


热浪升级


Carnicer说,全球气温发展趋势与20多年前气候模型的预测基本吻合,但地方水平上影响才刚刚开始研究(见“热浪预测”)。“这是新的科学”,他说,这说明即使是较低的1.5°C阈值——可能会在今后几年里首次突破——也会成为世界面临的巨大挑战。


来源:IPCC


科学研究至少确定了一点:全球变暖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今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才刚开始,许多科学家预计2023年可能会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而明年可能会更热。


“2023年7月只不过是向着极端酷热发展的最新极值”,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首席科学家Sarah Kapnick说,“全球气温长期攀升的脚步一直在向前。”


参考文献:Carnicer, J. et al. Sci. Rep. 12, 10365 (2022).


原文以Earth’s hottest month: these charts show what happened in July and what comes next标题发表在2023年8月18日《自然》的新闻版块上,© nature,doi: 10.1038/d41586-023-02552-2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Nature Portfolio (ID:nature-portfolio),作者:Jeff Tollefson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