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8-27 15:11

A股情绪波动、机构“问底”,信心何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洪小棠,题图来源:unsplash

文章摘要
1. A股市场持续下跌,投资者信心受到冲击

2. 机构投资者开始反思之前的操作,投资策略受到质疑

3. 经济增长乏力、疫情影响、房地产调整等因素导致市场陷入迷茫

4. 政策发布频率不重要,政策力度才是关键

5. 尽管市场短期悲观情绪释放,但仍有兑现业绩的机会出现

3200点、3100点、保卫3000点……8月以来,上证综指一路向下破防。


创业板更甚,8月11日至8月24日仅10个交易日便下跌了7.8%,突破近3年来新低。不断创出新低的股市让整个资本市场再次陷入迷茫,急跌行情也一次次冲击着市场的心理防线,投资者们哀鸿遍野。


一家公募机构投委会委员发现,近期不少基金经理在做机构投资者路演时,已经很少有人提及投资框架和投资策略了。很多人是反思自己之前的操作,甚至将没有“踩雷”的持仓归咎于运气。


经济增长乏力、疫情“疤痕”效应、部分民营企业经营遭遇困难、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违约风险……监管频频发声,政策接踵而至,券商降佣、机构与上市公司纷纷自购。


羸弱的资本市场在等待,收益受创的投资者们在等待。沪上一位公募机构基金经理坦言,政策发布频率并不重要,政策力度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范式转变的前提下,推动经济几十年高速增长的中国传统发展模式正面临考验,资本市场这一经济“晴雨表”,也成为当下最受关注的一部分。


一、向下


进入8月,投资者对市场的耐心逐渐消退。7月份的经济数据再次出现边际走弱的迹象,对略有修复的市场情绪重新带来压制,随后北向资金持续流出,悲观信号更加强烈,市场承压。


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8月7日至23日,北向资金连续13天净流出,合计净流出779.48亿元,创历史最长连续净卖出天数纪录。8月以来至8月25日,北上资金已净卖出739.96亿元。


根据Wind数据,市场主要指数均呈下跌走势,其中上证指数8月以来跌幅达6.9%,创业板指跌幅更大,同期跌幅达8.78%。


与此同时,申万一级各行业月内涨幅皆为负值,超半数行业跌幅超越大盘。


急跌的市场让公募基金陷入低迷期,在7000余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中(各类份额分开计算),月内实现正收益的仅53只。拉长时间来看,今年以来85%的主权权益基金亏损,平均亏损达8.5%,净值跌破5毛的不乏明星基金经理执掌的产品。


券商们纷纷发表研报“问底”。例如中泰证券策略团队发表研报:“政策底”何时向“市场底”过渡?民生证券策略团队发表了标题为“正确认识‘再次探底’”的策略周报。


A股的持续下挫,让机构投资者们也陷入了投资操作的迷茫期。


在华南一位权益基金经理看来,今年整体市场运行脱离基本面,以交易层面为主,很多短期的涨跌看不懂,也没法参与。如果把2015年之后的市场行情当成一个整体看,其实都是结构性行情为主,齐涨共跌的时间特别少,板块走完主升浪之后,就基本不会有后续行情,业绩兑现的过程也不断下跌,包括今年资金绕开机构重仓股,背后都有交易层面的因素。短期看不到市场重新从交易逻辑回归到基本面逻辑的契机,所以他感觉没法去参与,以观察为主,等待后续正常化。


北京一家头部公募机构基金经理也在观望。“今年行情存量、减量博弈色彩浓重,预期强而现实弱。以往占主导的价值投资风格,因为公募发行弱,北向偏交易盘,没有主流资金引导而被游资风格取代。现在来看算是准政策底,接下来是寻找市场底的过程,目前阶段很难形成延续性的行情,整体看还是处于震荡市,没有哪个板块或行业会持续性上涨。”其如此表示。


沪上一位券商系基金公司投研人士与同行交流发现,目前大家对于中国经济的分歧不大,都认为是底部复苏,主要分歧点在于复苏的强弱以及对未来的担忧与否。经济下行压力过程中政策逐步出来,目前政策低于大家的预期。


二、信心


在《经济观察报》年初对26位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企业首席经济学家进行的2023年宏观经济问卷调查显示,逾六成受访者对中国经济形势持乐观态度,认为经济增速强劲回升。仅有19.23%的观点认为“温和回升,回升力度取决于政策强度,地产政策尤其关键”。


去年底今年年初,疫情管控放开后,不少经济主体对接下来的经济情况抱有乐观预期,认为过去几年的困难主要源于疫情,而明显忽视了“疤痕效应”的持续影响。


4月份后,积压需求释放完毕,市场参与者很快认识到需求不足,随之对经济预期进行下修,进一步加剧“疤痕效应”及房地产市场流动性压力间的交互强化。在资本流出的同时,人民币汇率明显贬值,并跌破去年10月份的低位。


7月下旬以来,各项政策陆续出台,央行超预期降息的同时,围绕房地产、地方政府隐形债务等开始传出新的政策信号。此外,监管部门为活跃资本市场也推出了一揽子政策措施,着眼于便利交易、平衡一二级市场、规范大股东减持、引导公募机构以自有资金入市……


市场在关注和消化这些政策信号的同时,也在期待进一步的政策细节。然而,受短期悲观情绪的影响,市场表现仍然较弱。


正如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黄燕铭近日公开发声,“股票价格坐过山车的背后,是人心坐过山车。”


在宏观环境欠乐观,风险点仍存背景下,机构参与者们在等待有更大力度的政策刺激将市场从底部拉回。“经济弱的现实,是多重因素共振结果,大体上可以从地产、出口、库存周期、价格、半导体周期等多因素观察。往下半年看,都希望能看到政策拐点。”北京一位非银卖方分析师表示。


也有机构投资者表示,市场对于政策的预期比较强烈,但在美国加息环境下,需要留一些工具有备无患,所以判断政策端以稳为主。


摩根士丹利基金认为,当前的市场主要是信心的问题。信心的恢复一方面要靠经济自身的改善,这是一个慢变量,中期有望看到,另一方面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持续推出,一线城市地产需求端政策放松、地方债务化解方案、活跃资本市场的进一步举措等均是值得期待的重要政策。历史上看,政策底之后,市场还需要一个磨底的过程去确认市场底。


三、探求机会


不过,在一些市场参与者看来,虽然当前A股市场处于经济基本面平淡、政策需持续发力、市场情绪反复的阶段,市场短期悲观情绪释放之后,未来资本市场改革举措持续落地、地产需求端刺激政策陆续推出,仍有兑现业绩的行情出现。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市场的短期波动受到诸多临时因素的影响,难以预测,并且从交易的情况看,投资者往往容易放大短期的悲观因素,忽略或轻视长期因素的影响,中国市场似乎更加如此。


前述沪上一位中型基金公司投研人士也表示对中长期并不悲观,经济层面相信后续会有更多政策出台,从近期的一系列事件看,监管有长远的目标和想法,包括医疗反腐等都是有利于长期市场的。当然,资本市场都急切地希望看到扩张性政策出台,但政策能有效的前提是把原有的一些漏洞补上。此外,对国内的企业也不悲观,微观层面上也看到了很多企业竞争力在提升。


而对于可能出现的结构性机会,北京一位权益基金经理认为,锂电产业链在储能上的量起得非常快。但是去年俄乌冲突后,很多储能电池厂商盈利处在高水位上,不是常态水平,去年给很多公司预期很高,导致今年很多公司业绩很好但没有出现大涨,这些都是预期之内的事情。光伏基本面很好,但是市场总担心会不好。现在光伏业绩很好但是给不上估值,所以表现也一般。


“新能源车部分环节自去年四季度出现产能过剩,盈利水平也下了一个台阶。在下行过程中很多环节龙头企业和二三线企业的盈利能力拉开距离,一些龙头企业存在阿尔法,但行业不同环节的盈利水平差别及供需关系差别仍然较大,正负极短期过剩较多。消费端渗透率方面,国内市场已经到30%左右,基数比较大,不会像过去几年出现翻倍的增长。”该权益基金经理进一步表示。


沪上一位医药赛道基金经理则在关注医药反腐对药品销售端带来的影响。其认为,影响主要集中在非上市药企部分,属于销售端出清,而新药临床试验相关门槛提高则属于供给端出清,两者均有利于合规性较好的上市药企龙头提高市占率。


短期来看,本轮反腐对合规较严格的龙头药企以及械企来说影响比较有限;而长期来看,医药反腐有望进一步扭转医药医疗行业重销售、轻学术的现状,减少不合理竞争,促使真正具有创新性的产品脱颖而出,利好医药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另一位私募投资经理则认为,最近医药反腐力度很大,在微观上导致一些地域设备采购收缩很快,但是还是要回归到设备本身是否刚需。反腐是个短期变量,可以从中寻找机会。


摩根士丹利基金表示,顺周期性板块、如地产链、消费等行业经历了调整之后极具性价比,而符合科技自立自强以及真正受益于AI产业高速发展的科技板块、景气度保持在较高水平并且受益于政策持续加码的高端制造板块以及业绩增速稳步抬升的医药等板块也正处于较好的布局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洪小棠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