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6-29 14:52
东北笑星20年戏:两代红人的得失与秘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宅总有理 (ID:zmrben115),作者:宅少,原文标题:《两代红人20年戏,一个失势,一个消失:东北笑星的秘密都在这里》,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没有钱,没有社会地位,没有文化,人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


——作家·王小波(逝于1997年4月11日)


出自作品:《沉默的大多数》


1


上世纪80年代初,东北二人转还没出什么风头。出风头的是东北相声。


1977年,赵本山回到莲花六队石嘴子沟种地时,沈阳曲艺团刚刚恢复建制。从此,沈阳相声迎来了黄金十年,诞生了一大批著名相声演员。其中,以杨振华、金炳昶特别出名。因为他俩在79年说了一段《假大空》。


这段相声的威力,不亚于同年姜昆那段讽刺“四人帮”的《如此照相》。


后来,金炳昶当了沈阳曲协的主席,收了一个女徒弟,叫金珠。唱京韵大鼓的金珠,年轻时倒追过一个曲艺团的相声演员。他名叫巩汉林。


另外,《假大空》的作者之一,是相声作家陈连仲。1978年,陈连仲也收了个徒弟。这位徒弟曾和巩汉林一起应聘沈阳曲艺团。结果陈老师大义灭亲,收了巩汉林,把徒弟打发到了锦西曲艺团。这个徒弟,就是范伟


当然,也不怪陈老师正直。巩汉林的爸妈,就是沈阳曲艺团的演员。


两年后,范伟到了一个叫铁岭的地方。


直到1983年,他才考回到沈阳曲艺团。恰好那年,赵本山、潘长江被调到铁岭民间艺术团,专攻二人转。三人就这么擦肩而过。


沈阳有说相声的,其实哈尔滨也有。《洛桑学艺》里洛桑的师父尹博林,就是黑龙江的。他父亲尹柄正,1972年曾为哈尔滨曲艺做了一个突出历史贡献,开了一个曲艺培训班,请了黑省诸多曲艺名家来执教。


其中有个叫黄枫的,当过黑省曲艺家协会的副主席、曲艺团党委书记。


黄老师唱山东快书。70年代李双江名歌《美国兵都是废货》,就是他填的词。黄老师有三个儿子,最小的那个,名叫黄宏。


1973年,沈阳军区文工团跑到哈尔滨招人,年仅13岁的黄宏,成了最小的特招生。临行前,黄枫给儿子一个厚厚的笔记本,说我也没别的送你,你要是争气,去了部队,就努力搞创作,把这个笔记本填满吧。


黄宏很争气,不但很快填满了笔记本,还很快当上了沈阳军区曲艺队队长。可惜他唱山东快书,表演机会越来越少。借着80年代相声热,他就拜了父亲的一位老朋友做老师。黄宏这位老师,就是马东的爹,马季。


1987年黄宏写的相声《招聘》,就是马季亲自帮忙改的。


两年后,黄宏把《招聘》改成了小品,顺利登上春节联欢晚会。他成为了第一个进入春晚的东北笑星,并且在春晚舞台上,连续站了23年。


很快,巩汉林、赵本山、潘长江、范伟等人,也先后跟着上了春晚。


东北笑星军团逗笑全国人民的故事,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日后他们的各种无奈、苦痛、膨胀和失落,也是从那一天开始的……


2


在东北笑星军团里,黄宏头一个铁了心要上春晚。比起其他人,他最早感知到电视的威力,尤其是春晚舞台的巨大影响力。


生于曲艺世家的黄宏,从小擅长表演,创作天赋极高。13岁考入文工团后,14岁就下部队表演处女作。16岁为唐山大地震创作《雨夜茶棚》被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发。《巧接连长》等作品,连连在全国拿奖。


光创作,还不满意。1982年,黄宏自考大学,又去军艺进修,最后一路拿到了北大硕士文凭。然而从学校出来,抬头一看,晚会火了,身边很多人都上了电视。实力并不强,名气却很大。力争上游的黄老师,自然很不甘心。


可当他带着山东快书去辽宁春晚时,却惨遭拒绝。理由是并非所有人都能听懂山东话,而且快书不适合电视表演。黄宏想改说评书。导演又说,辽宁评书大师太多,不缺你一个,你要真想来,搞点小品吧。


从此,黄宏开始专攻晚会小品创作。


1987年,黄宏上了辽宁春晚。这还不够,同年,他又带着《百科全书》向春晚自荐。小品讽刺图书市场品味低下。创意通过后,节目组让他回去排练,拿片子来审。黄宏兴冲冲回去,军区给拨了5000块钱,还把王刚找来参演。结果等他把小品排好、送审,节目组已经忘了他。


看完样片,节目组的人没乐,并委婉地说:“这次咱们小品太多了,你看你是怎么回去?”


经此挫败,黄宏心里憋了股劲儿,一口气搞出《卖猪》、《家庭杯智力竞赛》等5个作品,上遍了省级、市级的所有晚会。其中以《招聘》影响最大。


那是1988年,沈阳搞“东三省评书故事大赛”。黄宏带着《招聘》去参赛。评委觉得他唱山东快书,不算正经评书,第一轮就把他刷下去了。黄宏心思活泛,找到了日后赵本山的御用编剧、辽宁曲协秘书长崔凯,说你让我进去,没奖无所谓让我演就行。崔凯说,你搞个赞助吧,我给评委们说说。黄宏就带着10辆“白山牌自行车”挤进决赛,拿到了故事组金奖。


随后,黄宏把它改成小品,一人扮演3个角色,上了沈阳春节晚会。这个节目被春晚导演看到,非常喜欢,让他改一下,上1989年春晚。


既是作者,也是表演


不过《招聘》并没让黄宏走红。真正改变他命运的,是第二年的元旦晚会,那年他跟宋丹丹合作了一个节目,叫《超生游击队》。


《超生》的成功,源自黄宏的洞察。有天他上街,看到街道办的人在驱赶一个怀孕妇女,说你要生孩子别在我这条街生,去对面那条街生去。黄宏好奇,上去打听,人家说对面那条街归另一个街道办管,我们不负责。黄宏精准抓住这个点,很快写出作品。送去春晚节目组,没要。元旦晚会要了。临上晚会前,春晚导演看了作品,来抢。黄宏还是选择了元旦晚会。


小品播出第二天,“海南岛、吐鲁番、少林寺”就火了。宋丹丹之前演小品《懒汉相亲》里的魏淑芬,没红,演完这个之后说:“《超生游击队》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


春晚老观众都知道,在“白云黑土”统治小品舞台前,黄宏、宋丹丹才是一对。《超生》之后,他俩又合作了《手拉手》《秧歌情》等作品。结果不久,宋丹丹宣布退出,说我一人艺演员,再这么演下去,没法儿演正剧了。对此,黄宏一度十分沮丧,痛苦仿佛“婚变”,差点失去创作激情。还是春晚导演打电话给他,他才跟魏积安合作了《擦皮鞋》,勉强拿了个三等奖。


小品《超生游击队》


黄宏牛的地方在于,本子创作力极强。他上春晚的节目,自己都参与了文本创作。《擦皮鞋》后,迅速写出《打扑克》,本子拿给马季,马季看了十分惊喜,差点跑去演小品,最后觉得说了一辈子相声,还是要守住这个道。


黄宏又找侯耀文。侯爷一看,本子太棒了。直接辞演另一个群口,跟他搭档。


这个《打扑克》,无论尺度还是形式,至今是春晚难以超越的经典。


当年黄宏创作力强到什么程度?《综艺大观》热播时期,一旦找不到节目,剩下一半空白,央视的人只给两个人打电话,一个黄宏,一个牛群。这俩人,两天就给你写一个完整的东西,而且能够迅速过审。


2010年,他写的《两毛一脚》因与马未都的版权纠纷,被临时撤下。距离春晚开演只剩79个小时,黄宏愣是带着团队,迅速改编好之前的作品《美丽的误会》。这个小品,直到春晚直播,才第一次跟观众见面。


那时候,宋丹丹已成为本山的白云大妈,而黄宏的搭档,变成了巩汉林。


3


巩汉林首次上春晚,是在1990年。


一开始,巩汉林没敢想当演员,准备在乡下呆一辈子,建设伟大祖国。他性格腼腆,小学初中时,曲艺团来招人,一审查,说出身不行,就淘汰了。1976年他下乡插队,没想回城。父母着急了,逼着他考大学。


离高考前几个月,巩汉林昼夜鏖战,最后考入沈阳第二教师学校,读哲学系。


到了大学,巩汉林才松弛下来。心思开始活动,去考了两次沈阳曲艺团。曲艺团让他回学校开介绍信。校长说,你毕业再来吧。结果毕业时去问,学校早把他人事关系送到教育局了。巩汉林一咬牙,辞职,进曲艺团。


到曲艺团学相声,巩汉林是从底层拉大幕干起,一路拉到了相声压轴出场。曲艺班子通常讲一个论资排辈,年轻人进来,得先伺候老先生喝几年茶。巩汉林呢,赶上了一个80年代相声热的好时候。


说相声时期的巩汉林


更关键是,他和黄宏一样,能写。为了争取机会,巩汉林埋头创作。曲艺团有个笔会,人家每次写一个作品,他要写七八个。


恰好那几年,在侯宝林、马三立等大师的牵头下,中国开始举办相声大赛。1984年,青岛举办全国相声大赛,师胜杰崭露头角;1986年相声大赛上,李金斗一举成名;1988年,大连又搞了个“星海杯”,牛群、冯巩第一次做搭档。在这几年里,巩汉林的《无尚光荣》拿了84年优秀创作奖,《会海怨》拿了86年的表演荧屏奖,《国粹异彩》拿了88年的创作表演三等奖。


88年的“星海杯”,范伟也去了。他和巩汉林去大连参赛,巩汉林还问他借了300块巨款,给金珠买裙子。那届一等奖得主的捧哏,名叫范振钰。


还有一个三等奖得主,来头特别大,那就是少马爷马志明。


就因为能写,巩汉林在相声大赛上扬名,并拜唐杰忠做了师父。唐杰忠发现他表演更有特色,让他朝这方面发展。巩汉林干脆演起了小品。


1988年底,巩汉林在辽宁春晚上演了自己的小品处女作《如此竞争》。跟他对戏的不是一般人,是早就在东北成名的“天下第一瞎”,赵本山。本山的故事后面再说,先说那年两人对了两天戏,就靠《如此竞争》火爆东三省。


沈阳军区文工团的黄宏看了,劝巩汉林照这个路子演。但巩汉林进取心很强,第二年跟另一个铁岭演员演了小品《对缝》,演一个奸商。


那个演员,叫潘长江。他在《对缝》里演一个结巴。


《如此竞争》里的二位


《如此竞争》和《对缝》,都曾送到春晚过审。节目组看了,说一个演瞎子一个演结巴,影响不太好。就算了。1990年,春晚把东北三个相声队叫来,每人分配一分钟讲段子。巩汉林说一分钟太短,发挥不了,准备回东北演一个小品。导演说那给你三分钟。巩汉林还是不演,非要回去。


临走前,导演发来一个《打麻将》的剧本,需要一个演妻管严的男演员。巩汉林看了,觉得有点意思。之前找了好几个男演员,节目组都不满意。巩汉林要求操一口江浙男子口音演绎。审节目的一看,十分满意。


从此,他就在春晚舞台上扎了下来。


整个90年代,巩汉林之所以能给全国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还得感谢1988年的另一件事。那年,春晚向全国征集小品,北京曲剧团的石林写了个《英雄母亲的一天》送去,说这本子必须让一个老太太演。那就是赵丽蓉。


《母亲》令赵丽蓉一炮而红。此后,石林成了赵老师的御用编剧,写出了《如此包装》《打工奇遇》《功夫令》和《老将出马》。每个本子里,都需要一个人演老太太的儿子。赵老师是唐山人,巩汉林正好会模仿唐山话,创作又是一把好手。经人推荐,巩汉林成了赵丽蓉的搭档。


1991年,两人在“党的生日”晚会上首次合作,出演《母亲的心》。


赵老师的春晚故事,这里就不展开了。只说1996年,巩汉林和金珠调入铁路文工团。那一年,赵老师在家养腿,没上春晚。跟巩汉林临时搭档的,变成黄宏。这为日后两人的数次合作,埋下伏笔。


1990年春晚,东北军团正式发力。巩汉林演了《打麻将》,赵本山首登春晚《相亲》,宋丹丹产子,黄宏跟严顺开临时组队,演了《难兄难弟》。


两年后,潘长江也出现在春晚舞台上,打了一次并无特色的酱油。那是个叫《草台班子》的南方小品,一个广东演员临时走了,他上去顶替。


潘长江和巩汉林初次合作


演完后,自然没给观众留下什么深刻印象。但就在第二年,潘长江把一种崭新形式植入到小品中,相继创作出了《桥》和《过河》。这种崭新的形式,就是连唱带跳。彼时在小品里,还没有谁会演着演着就突然来一段:“哥哥面前一条弯弯的河…”


这种唱跳的灵感,正来自于铁岭最风靡的民间曲艺:二人转。


4


其实二人转的窝子,不在辽宁,而在吉林。吉林省市乃至县,都有民间艺术团。80年代初,二人转也并不红火。直到铁岭组了一个艺术团。


辽宁二人转不景气时,铁岭因地靠吉林梨树,深受风气影响,相关艺术团体,一直保持活跃。当年吉林有个董孝方,不但发明了抛手绢,还口传了《大观灯》,最终引来赵本山、潘长江火爆东三省。70年代,铁岭文工团曾改良二人转,派人去上海研究滑稽戏,甚至把《罗密欧朱丽叶》改成过二人转。


但因为大环境不行,文工团好多人纷纷改行,只剩下了几个骨干。其中一个,就是日后演“大辣椒”的李静。每次下乡慰问,吃不饱也穿不暖,就这么挨冻挨到了80年代。转折发生在1984年。那年,东三省搞首届民间艺术节,差不多一整年在各项文艺比赛中都没获奖的辽宁志在必得,不然脸上无光。


铁岭的领导对此很上心,专门把话剧团、曲艺团的人凑一起,要排精品节目。就在这次艺术节上,铁岭曲艺团代表辽宁参赛,五个节目,全拿了一等奖。尤其一个叫《1+1=几?》的节目,拿到了特别贡献奖。


出演这个节目的,就是赵本山。


这次艺术节后,曲艺团和话剧团合并,正式成立铁岭民间艺术团。发挥出色的赵本山被调到团里。跟他一起调到这里的,还有潘长江。


1984年,俩人赶上了二人转的好日子。


和黄宏、巩汉林一样,潘长江也生于曲艺世家。父母是评剧演员。他爸唱武生,他妈攻旦角。3岁那年,他就被抱上台演过《雷雨》。他爹不太支持他演戏。但在迷恋过国画、雕刻等艺术后,年幼的潘老师,最终心系评剧,偷偷练功。几经阻拦未果,父亲终于允许他做演员。1977年,他考入铁岭评剧团。


但由于身材所限,潘长江看上去前途黯淡。连戏袍都撑不起来,怎么成角儿啊?潘父思来想去,找到曲艺团导演李春明,问能不能指条明路?李春明说,要不然去唱二人转吧,这玩意儿是丑角艺术,县剧团正好缺人。


1982年,唱二人转并不是长脸的事。但为了舞台,潘长江还是去了。此后,他出演《猪八戒醉酒》、《换亲记》等剧,在铁岭渐有名气。也就是在那时,他认识了赵本山。两人各带一个队,每天演二人转。


当时,潘长江住在厕所改建的平房里,赵本山住的是收发室。


比起巩、黄、潘有父母铺路,赵本山的出身,则要凄惨许多。


他不是什么曲艺世家出生的。本山5岁时,母亲病逝,7岁时,父亲跟人打架,跑了,留下他跟爷爷生活。赵本山小时候,天天跟在二叔赵德明身边。二叔是个瞎子,会二胡、评书、大鼓。本山耳濡目染,很快就学上手。


日后他演“天下第一瞎”,也拜二叔所赐。


没多久,少年本山就进了文艺队。1977年,文艺队解散,他只好回去种地。“四人帮”完蛋后,莲花乡重组曲艺团。种地种到快绝望的赵本山,这才找到活路。由于本山大叔天赋异禀,艺术领悟力鹤立鸡群,很快被领导从乡里挖到镇里,又被挖到县城。1982年,他到铁岭县剧团,成了潘长江的同事。


这期间,铁岭文工团副团长,也就是日后给黄宏支招的崔凯,创作了拉场戏《摔三弦》。这简直是一部为赵本山量身定制的戏。赵本山在剧中饰演一个盲人,结果一炮而红,在全省农村曲艺调演中,拿到表演一等奖。


1984年,该剧被拍成戏曲电视剧,拿了金鹰奖。加上《1+1=几?》获奖,赵大叔成了铁岭民间艺术团的骨干。你以为大叔的神迹到此结束了?2年后,他又和潘长江合作出演《大观灯》,在同一个剧场,连演500场。


《大观灯》的磁带照


当时是个什么盛况呢?每天早8点开演,夜里12点结束,场场爆满,中间歇半个小时,观众就要闹。由于剧场没空调,赵本山演到几乎脱水。


后来他成了团里的特殊照顾对象。每天每场补助100块,每天吃炖鸡。潘长江的表演固然也很出彩,但大部分观众,是冲赵本山去的。


就这一个剧目,给铁岭文工团创收了二三十万元。


从此,本山成了东三省喜剧界难以撼动的王者,他录制的各种二人转节目卡带,铺满了大大小小音像店的柜台。


此时他与春晚,只差了一个姜昆的距离。


只是这段距离,一走就是整整三年。


5


1989年,国际富山演剧节,辽宁派铁岭文工团去。很多团不服气,说派了个最土的团。结果潘长江演的《猪八戒拱地》,拿到了最高金奖。除了潘老师,还有黄小娟演的《梁祝下山》,赵本山和李静演《马前泼水》。


对于潘长江而言,这是人生的一大高光时刻。对于赵本山而言,这是去玩儿的。《马前泼水》里,本山演的配角,是他花钱买来的。当时他靠走穴,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只是为了出国门见见世面,拿不拿奖无所谓。


《大观灯》后,青年本山就头脑灵活地承包起了演出队,四处表演。别人5块一场,他50块钱。最后能涨到500块。有人心里不平衡,李静就说:“有他你才挣5块呢,没他你5块都没有。”


靠着走穴,本山迅速过上了好日子。这份活络心思,也为日后的“本山传媒”埋下伏笔。此乃后话。先说回出国前,本山还碰到一件改变人生的事。不止改变人生,往远了说,这件事改变了整个东北喜剧的气候。


1987年,业已成名的姜昆到东北演出,观众没乐,他反倒被拉去看赵本山的演出。姜昆看得前仰后合,赶紧把本山介绍到央视。这一年国庆晚会,本山演了个《1+1=几?》。他要演18分钟,台里只给13分钟,铁岭这边怕笑果打折,干脆给本山拉去现演。节目组的人看到乐得不行,就说:“行了,一分钟都不用砍,你们想怎么演怎么演吧。”


这一演,本山心说春晚肯定稳了。


结果1988年,赵本山和李静在春晚哈尔滨分会场演《跳大神》,录音不合格,没放。1989年《老有少心》被认为东北土话太多,又没让上。


三年没上,不但本山急,全铁岭都急了。最早跟春晚搭线时,领导拿公款买了10瓶茅台让他送去,本山不知往哪儿送,自己把酒喝光回了铁岭。乡亲们都听说他要上春晚,岂料连续三年没动静。过年期间,本山都不愿出门。


万万没想到,由于《超生游击队》的火爆,东北话被带火。于是1990年,《老有少心》改良了成《相亲》,登上春晚。随后,小品《小九老乐》、《我想有个家》和《老拜年》连年登台,帮本山奠定了舞台根基。


小品《相亲》


不过1994年,他的节目被刷了下来。


那一年,赵本山给自己物色了一个新搭档。那就是说相声的范伟。


范伟后面再说。先说拿完国际金奖后,潘长江和巩汉林合作《对缝》。录像送到春晚,因涉及结巴,没让上。潘长江只能目送巩汉林先上了春晚。一直挨到1992年《草台班子》,去打了个酱油。就在第二年,潘长江跟黄小娟根据《叔嫂情》,改编出了《桥》,把唱跳给融入到了小品里。


本来这个节目领导看了也不满意,说潘、黄恋爱不真实。但由于节目形式新颖,还是给了机会。随后,潘长江乘胜追击,又在《桥》的风格上写出《过河》,靠着那段“哥哥面前一条弯弯的河”,彻底火遍大江南北。


演完那段小品回铁岭时,那是红旗招展、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人山人海。


凡是浓缩的都是精品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同样是从二人转里汲取营养,赵本山的小品,都是以语言包袱和表演特色取胜,很少加入歌舞。其中一大原因,就是本山嗓音并不出色,所以干脆靠四六八句押韵,最终成就了一代“念诗之王”。


而这,恰好给了潘长江发挥的空间。


1996年的春晚,令人印象深刻。那一年,黄宏和徐帆合作了《今晚直播》,巩汉林和赵丽蓉上演《打工奇遇》,潘长江和闫淑萍一起《过河》。本山呢,演了他认为最累的一个小品,并不怎么搞笑的《三鞭子》,那是为了弥补头一年《牛大叔提干》写的。


范伟,从此成了他最重要的男搭档。


6


范伟跟他们不一样,家里没有搞曲艺的。他在沈阳胡同里长大。父亲算是个文艺青年,投了半辈子诗歌、散文,换来的是一大堆退稿信。


范伟生性内向,不爱表达,嘴笨,不善交际,性格瞻前顾后。这也为日后他与本山的裂隙埋下伏笔。偏偏这样一个人,17岁在舅舅的介绍下去学了相声。1983年,他从铁岭考回沈阳曲艺团,做了巩汉林的同事。


他和巩汉林、黄宏一样,能观察,能写,处女作《一个厂长的日子》被送到央广电台演播,《无事生非》、《自食其果》拿到辽宁很多相声创作奖。东北刮起小品风后,他开始参演小品,但无甚特色。


直到1993年,他写的《要账》,还在拿相声节的奖。


相声《要账》


命运转折在头一年,那年范伟在京参加政协晚会排练,突然接到赵本山电话,说看过他演的小品,正好手上有个作品需要换演员,问能否见一面。第二天见面,聊了。结果第三天,说节目组定了,不换人了。


再次会面,是第二年6月。赵本山排了个小品《走毛道》,想起范伟。这个小品奠定了两人的合作。随后,赵本山带着范伟和小品《儿子大了》进京。一通表演下来,范伟满身是汗。导演组的人没笑,对他和本山说:“节目够呛,回去吧。”


这一年,范伟又没上成。


1994年,崔凯给本山、范伟量身定制了《红高粱模特队》。本来要演。中间岔出一件事,新闻上说某干部喝酒喝死了,导演组问崔凯能不能借题发挥一下。崔凯就写了《牛大叔提干》,讽刺公款吃喝。节目排好,领导一看,说你这大过年的给基层干部添堵,要不得。范伟心说完了,又要回东北了。


最后还是本山找到首长,说把乡长改企业秘书,尖锐的词给调整一下。


临上场前,本山又偷加了个“扯蛋”的包袱。小品引起一片叫好。也正因为《提干》太尖锐,第二年才拿《三鞭子》给缓和一下。《红高粱模特队》则推迟到1997年春晚才演。1998年,高秀敏进来,三人演了《拜年》。


但无论哪一个小品,范伟留给观众的印象,都不深刻,远不及巩汉林、黄宏这两位沈阳前辈。春晚结束,他上街,也没人认出他来。


《提干》里范伟毫无存在感


其他几位东北笑星,则因为春晚,这时的人生已彻底发生改变。


黄宏和巩汉林,都在大年三十建立了清晰形象。黄宏演小人物,砸墙、钉鞋。快书演员出身,一上场就给你喊一段四六八句。春晚听不到他吆喝,总觉得缺点什么。巩汉林呢,操一口南方小男人口音,虽然江浙沪观众有点想打他,但借赵丽蓉老师的魅力,还是把他归在了除夕夜必看名单里。


这两人,都在系统里。一个是沈阳军区,一个是铁路文工团。春晚带来的名气,多少给了他们事业上的加成。这也是日后黄宏何以能够调任到八一厂做副厂长,巩汉林最后成为了知名的文艺界人大代表。


至于潘长江和赵本山,那是实打实的银行卡上的好处。


在喊出“浓缩的都是精品”这句话后,潘长江总算在春晚立住了自己最初的舞台形象,深受观众喜爱。这种成名的影响力,远胜于《大观灯》。


96年到98年间,他几乎365天都在演出。一次去河南演出,1400人的剧场,卖了2000张票,外面还有1000人,堵住他不让走。第二年,他进入解放军二炮文工团。走出铁岭,来到北京,被授予大校军衔。随后,他涉足音乐、电影、电视剧。在他最红的时候,每到一个省演出,都得找一个经纪人。


本山呢,更不用说。前面提过,本山很有经济头脑,80年代就开始走穴,过上了小康生活。大叔胆子是大的,去国外参加比赛时,酒店满冰箱的东西其他人不敢碰,他一个人全吃了。1993年,本山就开了第一家公司,写的是艺术开发,做的是倒煤生意,很快拓展到木材、钢材、果茶。以本山一斤半刚喝开的酒量,这一路上,他结识了无数的人脉,很受领导们器重。


更重要的转折是,1998年后,他成了春晚舞台上的顶流。


《儿子大了》被打回辽宁那年,春晚出现了一个高嗓门的东北女笑星,高秀敏。高秀敏也是唱二人转出身,在吉林文艺汇演上拿过一等奖。


1992年,她登上吉林春晚,演《春打六九头》。本子,是何庆魁写的。


那之前,何庆魁给东辽县剧团写稿,月薪60块,每天还得去捡废品。赵本山走红后,何专攻小品,狠逼自己,拿了一堆全国大奖。最终,他和高来到本山的身边,成了大叔创作上的左膀右臂。1998年是三人初次合作。


第二年,陈佩斯、朱时茂退出春晚,赵丽蓉演了最后的作品《老将出马》。也就是这一年,何庆魁给赵本山写出了《昨天、今天、明天》。“白云黑土”组合,正式登场。凭借这个作品,赵本山一跃成为春晚小品王。


从那年起,本山耀司成了东北喜剧军团无可争议的核心人物。


甚至某种程度上,他成为了东北喜剧的代言人,二人转文化的代言人。


全国观众从此养成了“大年三十看本山”的习惯。


一个划时代的小品


当时,宋丹丹要跟本山组队,黄宏很不开心,告诉丹丹姐,听说本子很烂。为了请宋丹丹出山,何庆魁跑去她家里一句一句把本子聊给她。事实证明,只有宋丹丹能给“白云”增色,要不是她帮忙,本山也不会那么快就建立难以撼动的小品王地位。据说此后,宋丹丹和黄宏的关系,一度很冷淡。


尽管黄宏老婆段小洁的朋友马丽娟,是赵本山的第二任妻子。马丽娟和赵本山做搭档,还是因为黄宏写的一个戏曲小品。


黄宏为什么感到沮丧?


这就要说到春晚在给这帮人带来名气、财富后的另一样东西:那就是无尽的失落和焦虑。


7


前文说过,宋丹丹第一次离开春晚,跟黄宏散伙时,黄宏感到十分痛苦,一度失去了创作方向。此后,黄宏再没找到一个特别稳定的搭档。


黄宏在春晚的搭档,有过魏积安、徐帆、赵薇、句号、牛莉等等,这些人都不像宋丹丹能演出自己风格,也导致黄宏很长一阵子作品没给观众留下回味。直到后来跟巩汉林、林永健合作那个“大锤八十”,才立住一个鲜明形象。十多年来,黄宏的搭档换了一个又一个,导致他作品质量忽高忽低。


相比之下,巩汉林幸运很多,也对春晚看得没那么重。他早早就遇到了赵丽蓉,成了一枚出色的绿叶。他从不抢戏。他和赵老师那些小品,大部分戏彩儿都在老太太身上,他觉得应该。1995年,他要演一个东北电视剧,干脆拒绝了春晚的邀请。即便导演组说剧本十分精彩,非他不可。他还是不去。


要不是电视剧导演犯病,他可能就错过了。要知道,那一年小品的本子,他已经读过。小品的名字,叫《如此包装》。


后来,赵丽蓉老师离去,让他倍感伤心,没有好本子,宁可不上春晚。他选择跟黄宏搭档,也是被黄老师死磕的创作精神感动了。


侮辱性不大,讽刺性极强


相比于“失去搭档”的沮丧和痛苦,长江和本山受到的“伤害”要大得多。


1996年《过河》爆红后,春晚特别邀请潘长江为97春晚定制一个类似的节目,但不许搞男女恋爱。潘长江写了个《开学》。进组后,一路审查,都很顺畅。结果腊月二十八晚上,突然打电话给他,把节目撤了。


没有任何理由。接到电话后,潘长江在外面游荡了一夜。当时北京的湖面上结了冰,他走到湖中央,下意识狠狠跺了几脚,差点一死了之。


2001年春晚,更悬。由于前面的节目节奏没控制好,多占了5分钟,导演组为了保证12点敲钟,把午夜前潘长江的《三号楼长》给拿了下来。第一次上春晚的闫学晶一听就哭了。最后,还是铁岭老同事赵本山,硬生生用小品《卖拐》抢下4分多钟,才保证了潘长江、闫学晶的出场。


赵本山自己,也没少被“折磨”。


90年代,春晚小品群雄并起,本山立足未稳,每年都想上春晚。只有这么大的舞台,才能给足他影响力。《儿子大了》没过那年,压力就挺大。《提干》过审,他整宿整宿睡不着觉。后面《三鞭子》《模特队》,演得又不够出彩。好在何庆魁及时出现,帮他创作了一串奠定江湖地位的精品。但成为小品王后,压力更大。全国观众都等着看他,不想上也得上,不好笑也得上。


《火炬手》那年,本子就很烂。整个小品充满说教,赵本山和宋丹丹排得特别痛苦。演完一下台,宋丹丹就哭了。“白云黑土”组合诞生后,春晚观众对他和宋丹丹寄予厚望。这让本山的压力,比其他人大数百倍。


每年在影视之家排练,他都要冲屋里那个灯下跪祈祷,希望今年能熬过去。


在博鳌跟龙永图对话时他说:“我们让全国观众快乐,但我们几个人最不快乐。”


但没办法。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谁叫他是赵本山呢。


白云黑土,是永远难以超越的经典


能有痛苦、沮丧,那是已然成名的副作用。相比于这些,2001年《卖拐》前,尽管范伟已经跟赵本山搭档了许多次,却连被讨论的机会都没有。


从《提干》《模特队》到《三鞭子》《拜年》,演秘书、乡长、司机,连续四届春晚,范伟都没被观众辨识出来,只被认为是本山带上的一个小跟班,没留下一句印象深刻的包袱。2000年,本山和宋丹丹演《钟点工》时,本来为他设计了一个角色,不淡不咸。范伟说算了,上不了不要硬上。


他年年上春晚,年年尝到的,都是失落。


直到2001年,《卖拐》横空出世,范伟剃了一个大圆乎脑袋,一改往日小品里斯斯文文戴眼镜的形象,往丑角儿路上挪了挪,这才火了。此后,《卖车》《功夫》紧跟《卖拐》一炮三响,加上《心病》,他的春晚形象才立住。


这个形象伴随了范伟很久


没火的时候,沮丧。火了之后呢?害怕。


这下范伟尝到了和宋丹丹一样的滋味。


年年与赵本山搭档,范伟的压力与日俱增,甚至对春晚舞台感到一丝恐惧。2005年《功夫》一上场,他就说错台词。把”借我一双慧眼”,说成了“借我一眼”。


这也为他和本山的裂隙,埋下伏笔。


最终,范伟成了东北喜剧军团里,第一个退出春晚舞台的人。


8


即便是第一个离开春晚,从1995年到2005年,范伟也在这个舞台上横跨十年之久。而黄宏、巩汉林、潘长江、赵本山,就更不用说了。


自1990年《超生游击队》算起,到赵本山退出春晚结束,20多年里,东北话成了全国最幽默的方言,这几位东北喜剧人也为至少三代中国老百姓,留下了数不清的经典包袱,为他们制造了数不清的欢笑。在春晚语言类节目群星璀璨、令人期待的年代里,这支队伍占据了半壁江山。


相信无论多少年过去,被那些年春晚陪伴过的中国观众,依然能记起《打扑克》里的“女秘书管董事长,小报记者管著名演员”,依然能记起《过河》里的“董存瑞个不高,关键能顶炸药包”,依然能记起《打工奇遇》里的“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依然能记起《昨天、今天、明天》里的“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依然能记起《卖拐》里的“还要啥自行车”…


在那个春晚影响力无敌的年代里,黄宏、巩汉林、潘长江、赵本山、范伟用他们特有的东北喜剧包袱,制造了太多年度流行语。


也正因为他们及其背后团队的努力,全体中国人,在除夕夜才得以收获那么多欢笑,东三省的喜剧魅力,才得以辐射到全国各地。


“忽悠”这个词,是从春晚火的


尤其在90年代相声气势急剧衰落,春晚小品不断铸造国民记忆的日子里,东北喜剧人可谓牢牢占据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喜剧的认知。陈佩斯的淡出,赵丽蓉的离去,让春晚舞台上只剩下这一枝独秀,几乎无人能够撼动。


虽然湖南出了奇志、大兵,上海出了滑稽戏,四川也曾送川普小品上春晚,但在整体气候上,都无法与东北喜剧相抗衡。


在1984年陈佩斯、朱时茂以《吃面条》开发出小品这一新颖喜剧后,东北乡这群以“民间曲艺”为根基成长出来的小品演员,把他们从东三省民间艺术里汲取的营养发挥到了极致,不但成功把二人转里的四六八句、歌舞唱跳完美融入到了小品创作中,还为国人的口语注入了诸多东北方言词汇。


直到现在,也没有别的地方喜剧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在这支队伍里,赵本山,无疑是最成功的那个。本山不但成为了东北喜剧军团的核心,成为了万众期待的焦点。在喜剧宗师光环的加成下,他还把东北第二代喜剧人,推上了历史舞台。


那就是所谓的“赵家班”。


9


赵本山不仅是个喜剧天才,在商业上的嗅觉也很敏锐。


2001年,本山去吉林玩儿。经高秀敏邀请,去看当地的二人转演出,被逗得笑了一夜。那天夜里,他朝舞台上砸了几万块,并当场收张小飞为徒。一个想法就此酝酿开来,与其搞什么煤炭、钢材生意,不如搞文化产业。二人转这种来自土地的民间曲艺,应该提纯、锻炼,使之走向全国。


很快,本山就自己掏钱,办了两届二人转大赛,把东三省优秀的演员苗子都攥在了手里。另外他听了何庆魁的建议,按东北和平大戏院的路子,开始在多地开设剧场。这一来,从各大剧院挖来的演员,首先有了演戏的地方。


但还不够。这样演,走不出东三省。


本山还有一大绝招:影视。


早在90年代拍《男妇女主任》那会儿,本山就尝到了影视传媒的甜头。要让演员们身价蹭蹭上涨,最好的办法,就是拉他们去拍电视剧。于是乎,《马大帅》《刘老根》《乡村爱情》宇宙,应运而生。


一开始,徒弟还不够多,本山就请高秀敏、李静等人来镇台,也请过宁静等人加盟。随着徒弟队伍壮大,赵氏乡村喜剧里,被塞进了越来越多“赵家班”面孔。小沈阳、王小利、刘小光、唐鉴军等人,基本上都是本山重点培养的对象。何庆魁写《刘老根》第一季时给高秀敏不少台词,到第二部,高大姐就渐渐退居次席了。《乡村爱情》故事,则是“赵家班”荧屏集结的大本营,不是本山的徒弟就是本山的亲戚。捧红了他们,拉回剧场,再赚一波。


几年间,“刘老根大舞台”就从两三家,变成七八家,从东三省最好的大剧院,一路开到北京。在京开业时,更有半个娱乐圈来捧场。


除了开剧院,本山又在地方大学增设相关院系,建立辽宁民间艺术团,在辽宁台开《本山快乐营》。就这样,大叔从根源上,解决了二人转演员的问题,然后找出好苗子,去演电视剧,凭电视剧走红后,再赚出场费。


而《本山快乐营》,不但能保证演员们的曝光,还有一笔能跟电视台共同分成的收入。像《乡村爱情》这样的爆款,在辽宁台播放时的贴片广告,不是台里说了算,由本山传媒决定。这种从影视到剧场到综艺一条龙的产业链,东北其他剧院的人也尝试过,几乎都失败了。无论从影响力还是人脉上,这事儿只能赵本山来干。久而久之,好演员,都到了本山手上。


《乡村爱情》捧红了太多人


在艺术创作上,本山又是一个特别会扬长避短的人。跟张艺谋拍《幸福时光》,他偷着学了不少东西。第一次跟央视合作,拍《刘老根》。央视不放心,怕他拍成小品段子,派专人跑去“监督”。拍到第五集,某领导来探班,一看赵本山拍的部分,当场就把第二部的合同给签了。


后来多少年里,《乡村爱情》都是央视的重头戏,在黄金时段播出。


但就在创立“赵家班”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变数。这个变数,就是范伟。


关于本山&范伟恩怨20年,我之前详细写过。这里简单聊一下。


本质上,范伟和高秀敏一样,不是本山的徒弟,只是搭档。基于此,本山就没办法像要求徒弟一样要求范伟。但在《卖拐》后,范伟爆红。本山又在《马大帅》《刘老根》《乡村爱情》中对他委以重任,给他安排的台词、戏份越来越多,最终成就了“辽宁第一狠人范德彪”。放眼东北,范伟人气一度位列本山之后。但就在这时候,范伟的人生方向,发生了改变。


2001年前后,范伟就老往北京跑,心思转移到电影上。2003年,机会来了。他演《看车人的七月》,拿到一个电影节影帝。随后,范伟在一系列小成本电影里演主角。上半年他跑剧组,春晚前才跟本山碰头。


这期间,他一直想让观众忘记演喜剧的范伟,让大家看到他对文艺片的热爱。再小的角色,成本再低的电影,他都愿意去。


本山和范伟的影视合作


2005年,小品《功夫》之后,范伟想休息,没上春晚。本山就找宋丹丹继续白云黑土的故事。演完《火炬手》,一下台就哭的丹丹放话,说再也不上春晚了。第二年,本山想找范伟帮忙。结果这一年《关东大先生》的发布会,范伟没来。本山在现场说了些气话。两人的关系,僵住了。


关于这段往事的详情,本山如何有怨气,可以看本山&范伟恩怨20年,就不细说了。只说从那之后,范伟再没上春晚,在远离“本山乡村宇宙”后,一心一意做起了电影演员,直到《不成问题的问题》摘下金马影帝。


大脑袋范厨师和狠人范德彪,都成为往昔回忆,本山的春晚搭档,从此变成了徒弟们。


10


赵家班的演员,大部分和本山一样,都是穷苦出身。


小沈阳父母都是农民。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母亲唱二人转,给人家唱白事补贴家用。他小学辍学,种地太累,家里借了几百块,送他去学武。小沈阳表现不错,还拿过50元奖金。但由于家里穷,还是被迫回家务农。跟母亲出门哭丧时,看到二人转招生广告,靠着一口好嗓子,正式学艺。


成为二人转演员后,还是苦。到处给人演戏,显得低三下四。他在澡堂给人演过戏。在非典爆发时,因为没观众,在包厢里给剧场老板演戏。好多夜总会里,观众不是去看戏,是去看他们出丑、喝酒的。最多的时候,他喝过30瓶。不喝,就得挨打。当时小沈阳就觉得,这不是人干的事。


靠着“扮丑、受罪”,小沈阳在东北渐有名气。这引起了赵本山的注意,收他做了徒弟。2008年,本山就打算带他上春晚,排了个《我要当明星》。但后来被安排到元宵晚会,还得剪。本山干脆就说算了。


第二年,大叔准备了4个本子,结果一个个都被枪毙了。找范伟,范伟没有接电话。情急之下,弄出个《不差钱》,把小沈阳带上了春晚。按理说,这个本子算是赵本山作品里比较差的,就是个才艺表演串烧。


但一夜过去,小沈阳火遍大江南北。


2009年春晚


这种火,跟当年黄宏、巩汉林、潘长江乃至本山自己的火还不同。当年这波东北喜剧人,差不多前后经营了3到5年,才在春晚立住脚跟。可小沈阳的火,那简直摧枯拉朽。2009年,他的巡演历经20省、4个直辖市、70座城市,103场演出创收4个亿,一场算下来高达400万。


当时小沈阳被爆商演一场60万。年底,浙江卫视跨年,为请他花了100万。那年,为了拿下他首个通告,各大卫视你争我抢。最后北京科教台负责人通过韩红的关系联系到本山,说了一堆动人的话,才把小沈阳请到场。


那个节目,当年在全国同时段第一,创造了北京电视台周播栏目历史记录。


显然,小沈阳的神话和身价,离不开赵本山对“赵家班”的品牌经营。


为了给小沈阳降降温,第二年春晚,本山带了另一位徒弟。


小品《捐助》


王小利生于二人转世家。父母是嫩江民间艺术团演员。他从小跟父母四处演出,耳濡目染,很快就离开学校。由于效益不好,父母剧团解散。此后,他便跟父母四地谋生。这一路,王小利在火车硬座底下睡过觉,在农村土炕上演过戏。每到冬天,冻得浑身哆嗦,也去夜总会演过搞笑节目。


2001年,毕姥爷去和平大戏院看戏,遇到他登台演出,把他带到《梦想剧场》录过节目。这一年“本山杯”,他参赛拿奖,顺利拜师。演《乡村爱情》里的刘能后,逐渐被观众们认识。但真正出圈,还是靠春晚上的《捐助》。


虽然上了春晚,但此后他的名气,还不及没上春晚的宋小宝。


小品《相亲》


宋小宝16岁就辍学了。父母都是农民。为了让先读书的哥哥完成学业,他读完初二就出门打工。他曾到沈阳艰难糊口,靠打零工为生,做洗碗工,一个月300多块钱。后来没办法,只好回家种地。幸好此间,遇到唱二人转的剧团,他上去活跃气氛搞笑,被剧团负责人看上了。学起二人转后,靠着头脑灵活,宋小宝很快闯出名气。他在闫学晶的剧场演出,被本山看中。


在这帮徒弟里,宋小宝成长得最快。每年《本山快乐营》年终时段,大叔都要点评弟子,并一句不许掐,全播出去。对宋小宝的评价是:“他迟早都要红的。”


那一年,他顶替“赵四”刘小光上《快乐营》,只演了四个月,就拿到了“年度最佳男演员”。随后,本山带他上辽宁春晚,演了《相亲》。这个小品虽然没在央视春晚播,却从网上流传开来,打开了宋小宝的名声。


还为广大群众留下一句口头禅:“你可长点心吧!”


当然,宋小宝彻头彻尾火起来,靠的是日后的《欢乐喜剧人》。此乃后话。先说本山带着徒弟们上春晚那几年,也是春晚语言类节目最后的期待。


那时节,一波又一波春晚老喜剧人失去了把握时代的创作力,纷纷从网上抄段子。小品、相声都变得不好笑。中国人看春晚,仿佛只剩看本山。


而那,也是初代东北喜剧人,集体告别的日子。


11


范伟第一个主动离开。紧接着是巩汉林。


2010年,《两毛一脚》与马未都产生版权纠纷后,临时排出《美丽的尴尬》,巩汉林就撤了。紧接着第二年,本山带王小利、小沈阳演《同桌的你》,留下一句“挺大个脸,我不爱看”。再一年,黄宏也留下了春晚最后的作品《荆轲刺秦》。潘长江一个人在舞台上,成了蔡明的新搭档。


巩汉林退出,主要是觉得没有好本子。黄宏却有更深层的原因。


2012年4月,他当上了八一厂厂长。


黄宏的《荆轲刺秦》


2010年,黄宏“空降”八一厂副厂长,分管军教片。位置排在三位副厂长后面,算上政委,等于第六副厂长。但就在短短两年后,黄宏升任厂长,引起内部不小的震动。年底,他又当上了曲协副主席。


八一厂是老字号,当年曾把主旋律电影带上巅峰,拍出了《大决战》。但随着市场兴起,老字号逐渐被边缘化,主旋律电影也没人爱看了。黄厂长的担子很重,虽然他之前演过电影,也拍过电影,但要把这个势头转过来,极难。此后,他的工作重心就转移到了电影制作上,无心于小品创作。


但从战绩上来看,黄宏这个厂长,当得并不怎么样。


2012年10月,黄宏到周恩来老家,筹备《刘老庄八十二壮士》,希望把军事题材“推向全国,推向世界”。不久,又拍出雷锋题材电影《雷锋的微笑》。可惜这两部作品,都反响平平。连个具体票房数都没有。


2013年,黄宏搞了两个大手笔。一是明星阵容贺岁片《越来越好之村晚》,集结了王宝强、郭富城、章子怡等一大票顶流。正是为了这部电影,黄宏“放弃”了春晚。年底,黄宏又领头推出《目标战》,此片号称真实拍摄,真兵对抗,消耗炸药3000公斤油料60余吨,还有各类新型武器、枪械、重型机甲参与其中。为了宣传,黄宏还带队去了《鲁豫有约》,竭力推广。


结果前者口碑扑街,排了6万场,收益3000万,后者票房收入24万。当然这不能怪黄宏,因为这不光是他一个人的问题。2014年,八一厂又想办法参与了13部影片,主要是一些配合型合拍,其中就有《智取威虎山》。


但很快,有人举报说,八一厂不能变成资本的加工厂。


黄宏着急,亲自下场写《天河》的剧本。这部南水北调题材的电影,请来了濮存昕、俞飞鸿、李幼斌、陈宝国、张国立等人,但只收了3000多万。


忙得这么焦头烂额,黄大锤再也没有心思弄小品了。


赵本山的《同桌的你》


就在黄宏离开春晚舞台前一年,赵本山也完成了落幕演出。


虽然他说了那段重播时被剪掉的话,但实际上,本山并没那么容易放下春晚。


2012年,他准备了节目。直到那年1月,还在打磨作品。最早定的是王小利,演一个救孕妇的作品,他给配戏。导演组的人看了,觉得比较俗套,给枪毙了。当时本山身体极其糟糕,只能靠吸氧维持。


新一稿的剧本,前后改了30多遍。一个字一个字磨。作品源自一件真事,一张雪景照片里一对男女亲密地走在一起,被“人肉搜索”出来不是夫妻。靠误会和解扣来提供笑料。演员最后定了宋小宝,本山想捧他。结果彩排效果不好。宋小宝在辽宁人气很高,但换了一批观众,台下的人基本没笑。


2012年春晚是1月22日,1月18号晚上,本山说:“那就不上了吧。”


从此,赵本山再也没在春晚舞台上出现过。


《同桌的你》之后,有观众还奢望能再次看到本山的作品。结果2014年,本山缺席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一场舆论风波,彻底打破了这个幻想。距离座谈会四天后,本山就召回全国的徒弟,组织学习讲话精神。


随后,官方发文《赵本山激动得睡不着,这就对了》。不久,本山传媒在辽宁台的一些节目停播,《乡村爱情》在央视的位置也被替。本山大叔开始抄起了《心经》。就在那年,曾任铁岭市常委的辽宁某魏姓官员落马。


在此期间,社会上传出种种他与东北官场走得很近的传闻。但也有人表示,以本山的江湖地位,很多事、很多局,不是他自己能决定的。他有这个资源,总会有人找他。尤其是做陪客,他不想介入,躲也躲不掉。


2015年元旦现身刘老根大舞台时,本山大叔变得无比消瘦。好在这一年,他参加了“两会”,表示舆论风波可以理解,自己并不委屈。


同样陷入风波的,还有八一厂厂长,黄宏。


也是2014年的文艺座谈会,黄宏没去。第二年3月4日,他被确认免职。听到这个消息,有人用当年那句“工人要为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来打趣。更有坊间传闻,说黄宏当副厂长期间,靠着筹备厂庆,把握机会接近高层,在2012年前后,得到了一位徐姓大领导的赏识。


徐领导是谁,就不用我多说了。


2013年,黄厂长曾和山西人大代表、晋煤集团董事长刘建中商谈电影《风雨日昇昌》的合作。结果在其卸任前,山西反腐风暴中,刘建中被罢免。电影也没能公映。此后,关于黄宏的种种传闻十分喧嚣。事情扑朔迷离。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和本山一样,不会再出现在春晚上了。


加上主动退出的范伟、巩汉林,最后,90年代崛起的东北笑星,只剩潘长江。


结果2018年,网友向潘长江喊话:“看到你就烦,求求你别上春晚了!”


12


初代东北笑星军团,就这么走下了历史舞台。那么以“赵家班”成员为代表的第二代东北喜剧人,能继续扛起东北喜剧的大旗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90年代东北笑星崛起,首先是沾了春晚的光。那年头,春晚作为新民俗一家独大,上去把全国观众逗乐,必火。而后来,春晚不那么好笑了。它自身所具备的威力,改变喜剧人命运的能量,也在指数级下降。


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沈腾、贾玲、岳云鹏,这三个喜剧界的年轻顶流,先上了春晚,并没有火,上完综艺后,爆红。


你说巧不巧,就在黄宏、本山遭遇风波那年,中国迎来了“喜剧综艺元年”。


时代变了,舞台变了


喜剧综艺很早就有,辽宁、湖北、安徽、浙江卫视都做过。但并不成气候,谈不上爆款。率先在这上面开花结果的,是东方卫视。


2014年,安徽做《超级笑星》,浙江做《中国喜剧星》,湖北做《我为喜剧狂》。那年之所以喜剧节目扎堆,跟上头的一份文件有关。


2013年,广电总局发文规定,每家卫视每年引进国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允许超过一档,全国卫视歌唱类节目,上限为四档。要知道,《好声音》爆红后,引进国外版权做节目,已是行业共识。一纸文件下来,好多卫视都慌了。


慌了,既是危机,也是机遇。


早在2011年,SMG的娱乐总监,就把喜剧定为上海综艺崛起的主攻方向。最初的构想,就是弄一个“喜剧明星大PK”,还专门派人去英国学习了50天,为的是孵化节目方案。结果一回上海,发现全国出了七八档喜剧节目。


最后盘算了一下,就像唱歌节目是从《好声音》走到《歌手》一样,喜剧节目,不能一上来就搞明星PK,得先拿素人尝试。随后,东方卫视去全国各大夜场、小剧场、相声会馆挖人,把民间各地的喜剧苗子,都给挖了出来。


他们的合作伙伴则靠人情刷脸,请来了冯小刚、宋丹丹和郭德纲当评委。


《笑傲》是给《欢乐》奠基


就这样,《笑傲江湖》被重磅推出。并在其他卫视的喜剧综艺纷纷被砍时,一路坚持下来。两年后,东方卫视正式推出《欢乐喜剧人》。这档“喜剧明星大PK”节目第一季根本不被看好,去谈商务时,对方以“贾玲、沈腾都算不上什么大明星”为由拒绝。第一季播出时,连广告冠名都没有。


结果一出来就成了黑马。


尽管沈腾、贾玲还没有如今的国民度,宋小宝只是去帮小沈阳的忙,但承接《笑傲江湖》的制作经验,整个竞演一路逆袭,收视率甚至超过《快本》和《非诚勿扰》。到第二季,不但拿下巨额冠名,总决赛收视高达3.6%。


顺便还捧红了小岳岳。


《欢乐》第二季,小岳岳爆红


2016年,现象级的《欢乐喜剧人》,正式掀起中国喜剧综艺旋风。此后,东方卫视又做了《今夜百乐门》《笑傲帮》等节目。其他卫视纷纷跟上,喜剧综艺的春天正式来到。这波潮流,一直延续到《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出现。中国喜剧人在春晚之外,找到了新的舞台。


这时期,春晚喜剧在90年代、00年代一家独大的影响力,早已被瓦解,而更多年轻、新潮、好玩的喜剧,又正愁没有足够大的舞台可以上。


喜综的一涌而现,让老百姓们看明白了:原来好笑的节目多的是嘛!


偏偏在这一波喜剧浪潮中,第二代东北笑星,暴露了自身短板。


13


喜剧综艺的看点,不光在喜剧本身,还在于PK竞演。


这要求每个团队,每周都要拿出一个相对成熟的节目。贾玲背后,有整个大碗娱乐编剧团,沈腾背后,有开心麻花的底蕴托底,小岳岳背后,站的是德云社无数锤炼过的段子。而辽宁民间艺术团,在剧本创作上,一直存在不足。


这跟他们来自民间曲艺队伍,大多是二人转演员出身,息息相关。


二人转最早靠的就是口口相传,是一种田间地头的艺术。在被东北笑星们尤其是赵本山带火后,才走进剧场表演。这波演员里,很多人的文化水平都不高,辍学早,有的甚至连剧本都读不下来,哪有啥剧作能力?


二人转红火起来后,他们长期在剧院、夜总会里搞笑,多数用的也是“一套嗑”。这套嗑跟剧本创作关系不大,就是一些绝活、荤段子和散碎的语言包袱,有的甚至更下三路,性别恶搞、自我丑化或打擦边球。


《欢乐》上的赵家班


跟赵本山、潘长江这波最早享受到二人转改良红利的演员不同,后来这群二人转演员,面临的是极大的创作枯竭。在剧场里逗乐,他们靠的是段子、扮丑,而并非系统的戏剧冲突。谁今天搞出一个新包袱、新手段,过不了多久,同行们都会学去。当年宋小宝出来时,大家都说他模仿小沈阳。后来上辽宁台的节目二人才澄清,小沈阳很多手段,是跟宋小宝学的。


赵本山的干儿子,写小品《功夫》拍电影《钢的琴》的张猛早就说过:


“你现在去看二人转,都是一个故事,换汤不换药。反复那些包袱,到哪儿都是那几出。但光靠二人转演员自身智慧,没有强大的创作团队帮忙,他们很难。靠上网搜几个段子改一改,毕竟有限。”


这话后来果然应验在辽宁民间艺术团身上。他们参演《欢乐喜剧人》时,剧本创作显然没办法跟开心麻花、大碗娱乐的编剧比。


后经网友扒出,他们好几个节目,是直接从韩国的喜剧综艺里“抄”的。


二人转这玩意儿,本质上还是民间曲艺,且靠表演支撑。哪怕有戏剧冲突,东北搞笑那一套,广大群众上在春晚上看了20多年。突然来了沈腾和贾玲这种新颖的喜剧形式,也算给观众开了眼,尝了鲜。


观众毕竟都是喜新厌旧的。


退一万步,即便没有贾玲、沈腾,也难。


20多年前,黄宏、巩汉林靠什么上春晚?这些人最早出风头,靠的都是能捕捉生活,能高效创作,能在全国曲艺大赛里拿奖,才得到上台机会。


《妈妈的今天》里那句至今令人回味无穷的“探戈儿奏是趟呀趟着走”,那可不是编剧石林写的,也不是赵丽蓉想的,是巩汉林攒出来的。


趟着走


至于赵本山,当年身后有崔凯、何庆魁、宫凯波、张惠中、张猛这样东北一流的笔杆子。这几乎是东三省最强编剧团的集结。后来的东北笑星,没有一个人能像他一样在身边围拢这么大一群黄金编剧。这些人,本来通晓二人转艺术,又经受了职业的编剧训练,很好地嫁接起了民间曲艺和专业剧本创作。


这恰好回到了当年张猛接受采访时说的:


“小沈阳要是聪明,想在娱乐圈多混几年,得找到能够帮他们的人。”


很不幸,没找到。且单论表演,他们又跟本山大叔,差了不知几个段位。


最终,这导致了东北第二代笑星们在喜剧舞台上的日渐衰落。开心麻花、大碗娱乐、德云社的崛起,替代了当年一夜爆红的小沈阳。


两人当年还没那么胖


时至今日,以本山、黄宏为代表的传统东北喜剧人的荣光,早已不在。


新一代喜剧人里虽然也有不少来自东北,但跟民间曲艺尤其二人转,已经没有多大关系。沈腾是军艺读戏剧表演的,马丽是中戏毕业的,贾冰是浙江部队文工团的,李雪琴甚至不是搞表演出身,人家在北大学的是新闻传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十来年。


但不管怎么变,有些事的根基不会变。


贾冰在部队时,创作《站台》《鸿雁》拿过许多优秀剧作奖。李雪琴去了《脱口秀大会》,在那么高强度的竞演压力下,写出了“宇宙的尽头是铁岭”。他们的成功到底还是离不开前面说的,精准捕捉生活,源源不断的剧本创作。


缺乏这种创作力的喜剧人,很难长久地留在舞台上。


到头来,不过是应了老郭那句话:


“艺人拼到最后,一定拼的是文化。”


14


1921年,北平相声人冯昆志来到东北,组成相声冯家班。冯昆志的儿子冯振声,在沈阳收了四个徒弟,被称为“冯门相声”。冯家对沈阳相声影响深远。文章开头提到说《假大空》的杨振华、金炳昶,就是冯门传人。


清末民初,随着一大批相声演员闯关,落脚沈阳,沈阳相声一度形成了与北京、天津三足鼎立的盛景。“沈阳相声大会”,是东三省最早出现、存活时间最长的演艺群,有过长达十年的辉煌。1959年,这群相声演员,被沈阳市文化局接收、改组,并入了沈阳曲艺团,成了团里的相声队。


80年代初,在“相声热”的风潮下,不少东北年轻人跑去学相声。譬如范伟、巩汉林。他们可能没想到,没多久,相声就没落了。


沈阳相声当初的辉煌,不再为大众熟知。


通过春晚,中国老百姓记住的,是东北的小品演员。


二人转这种民间曲艺,也一度成为东北喜剧的标签。80年代初还不怎么景气的二人转,成了东三省剧场里最火热的表演。


当宋丹丹跳起二人转


只可惜,时移势迁,十年河西,十年河东。本山大叔那么厉害,借着这股时代的东风,也没能把二人转变成风靡全国的民间艺术。倒是90年代初一门心思想抹个红嘴巴、穿个小西装上电视的郭德纲,一番挣扎后,还相声于剧场,又把曾经一度没落的相声给叫醒了。一时间,相声又热了起来。


到而今,小沈阳、宋小宝再怎么火,也火不过岳云鹏和郭麒麟,乃至秦霄贤。


或许这就是一代代艺人的宿命,永远只能跟着潮水往前走,而无法把握自身命运的走向。


幸运如东北第一代笑星,黄宏、巩汉林、潘长江、赵本山、范伟,他们顺利登上了春晚这艘时代大船,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为中国三代观众,留下了无数的欢声笑语,成为了中国一个旧娱乐时代的注脚。


尽管多年后的今天,黄宏没了消息,本山隐居东北,长江只剩下“潘嘎之交”的烂梗,汉林跟国足吵架还被姓董的乱喷,范伟直接远离了曲艺圈,但回头看他们当年留下的那些作品,相信许多人依然能开怀地笑出声来。


在我们精神生活还没那么丰富的年代,这拨人用极其旺盛的创作力,陪伴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除夕夜,让我们快快乐乐地迎接新年。


不知说点啥好


在未来的许多年里,中国喜剧还会有新的故事,在一波又一波潮水中,还会有新的喜剧人涌现,替代如今的顶流。但曾经那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在大年三十夜里等某一个喜剧人出现的岁月,再也不会有了。


然而世事如此,你我把握不了那段岁月,一如他们把握不住自身的命运沉浮。


《霸王别姬》的开头,徒弟顶着盆,老班主往盆里浇水,不无得意地喊道:


“自打有唱戏的行当起,哪朝哪代,也没有咱们京戏这么红过,你们算是赶上了!”


片子末尾,到了新时代,空荡荡、黑漆漆的剧场里,程蝶衣一把剑抹过脖子,词儿还没唱完呢,段小楼惊得大喝一声:“蝶衣!”


随后,屏幕变黑,大幕拉上。


片尾曲轰隆隆响起来:


“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


本文部分参考资料:

[1]《东北文化的繁荣与危机》,三联

[2]《小沈阳的奋斗》,非常故事汇

[3]《喜剧综艺这十年》,记者观察

[4]《黄宏的变与不变》,三联

[5]《厂长黄宏》,博客天下

[6]《巩汉林的喜剧人生》,鲁豫有约

[7]《光环背后的潘长江》,马兰花开

[8]《东方卫视:喜剧抢滩战中的地方样本》,三联

[9]《讲述春晚记忆》,潘长江

[10]《范伟&本山恩怨20年》,宅总有理

[11]《沈阳记忆:相声界的最炫东北风》,沈阳大事件

[12]《赵本山今年没上春晚》,三联

[13]《王小利:上春晚最风光》,黄种人

[14]《宋小宝:帮师父担担子》,腾讯新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宅总有理 (ID:zmrben115),作者:宅少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