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7-06-22 08:02

作家六六控诉滴滴是“流氓”公司,迎合资本、耍垄断、给老百姓添堵

虎嗅注:作家六六,昨天晚上在微博上发表文章抨击滴滴耍垄断(详情请见文章)。想必六六与她朋友的经历、抱怨甚至控诉是很多人都曾有过。不过六六们可能也忘了,在前滴滴时代,完全在政府监管下的出租车行业,不管是司机,还是乘客,同样也在遭遇许多不公平与不合理对待。所以,现在乘客在恶劣天气或特殊情况下打不着车的难处,通通要让滴滴这么一家公司背吗?也值得商榷。


昨天虎嗅发的《李克强:如果沿用老办法管制,就可能没有今天的微信》里引用了李总理的话,他说得在理:


“分享经济是一个新业态。它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分离的,灵活性很强,多种模式并存,可以说很多事情是‘未知大于已知’。”总理说,“怎么进行有效监管从而更好促进这一产业发展?相关部门首先还要有一个‘包容’的心态,审慎监管,不要一上来就管死。”


当然,快速发展的分享经济,在现实中难免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一些问题。李克强以“共享单车”行业举例说,一方面,这一高速增长的新业态化解了大量过剩产能,让自行车企业这个“几近衰落”的行业重新焕发生机;另一方面,有些地方、区域也出现了故意损坏或乱停乱放等问题。


“我们的相关部门没有按照老办法‘上来就管死’,还给市场提供雨伞等工具,让这类市场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就业空间,适应了中国这个大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总理说。


“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部门可以‘放手不管’,恰恰相反,有效监管的责任比过去更重了。要积极探索审慎监管和社会共治的管理格局,以科学合理的监管,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健康发展。”李克强强调。



不过话又说回来。对共享经济的监管,是个全球挑战。六六的吐槽,也不是无理取闹。希望凭借作家文章的影响力,能推动共享经济与这个社会共生的进程。


以下是六六文章。原文标题《滴滴这种流氓企业存在的理由是什么?


早上朋友圈里有人发图发文,一段20公里左右的叫车,上浮1.5倍车资,估价163元,她以为自己眼花了。这种瞎眼价格最近经常出现,专车载我去陆家嘴,我从家走过去也就4.5公里,收费40。



朋友从海外回来,没有微信,在中国街头根本打不到车,同样情况还有老人小孩。你哪怕有微信,可以叫滴滴——下雨天加价、上下班高峰加价、近路加价、附近打车人多加价、它不加价的时候,基本是你根本不需要车的时候。


据说滴滴现在估值500亿美金,我一听这消息不寒而栗,现在滴滴要出手,估计连50亿都没有接盘侠吧?这多出的450亿美元,是打算13亿人民一人给二百五垄断税吗?


一种创新的认定应建立在是否符合“有人受益,无人受损 ” 原则上。一样所谓创新出现,变成人人受损,只有公司受益,那不是垄断是什么?我习惯于上车就询问司机,你是否因为使用扬招软件而受益?出租车司机答,收入锐减。专车司机答,车补取消,平台还要收20%的抽成,又不交社保,车辆成本还是自己的。以前滴滴出现很多招车群众喜大普奔,意思是再不受出租车鸟气,时不时还有奔驰惊喜。现在惊喜变成惊吓,自己开门迎接的平台,咬着牙也要用下去。


过去因有政府监管,出租车不可拒载,这符合公平原则,现在倒好,路程不满意就不接单,任你周围100辆车打着空车牌子,就是不停。专车可以是城市交通的补充,但出租车是公共出行的一部分吧?出租车也挑三拣四。滴滴作为企业,没有承担任何企业责任,倒是给百姓招来各种添堵以满足各国资本的满意,这是什么行为啊?


两年前,老板吕超对程维、柳青推崇备至,要求我写一个柳青的传奇电影,幸亏我略等两年。时间是考验一切的良药,一个通过反复玩弄金融手段剥削各阶层的企业或企业家,我若歌颂了,不是我写作生涯的污点?我的屁股终于坐到资本家那边了?


上一周背着大包打车回家,因只有3.8公里,无车接单。深夜的街头,孤立无援,咬牙跺脚扫了一辆小黄车上路,骑20多分钟到家,锻炼又省钱。


我一直不明白满大街咋忽然跑出来这么多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自行车,现在明白了,滴滴作死的结果。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