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投资影视剧和相关项目的金主爸爸,现在越来越意识和依赖专业的剧本评估。这当然是好事,比过去的仅凭自我感觉要专业的多。
不过,无论是自己做还是在给爸爸们做评估的时候,我都不断在思考,剧本评估这个环节在整体投资决策中的意义,以及它本身应该如何操作?
前方硬货预警,嫌干别读。
你是谁?
可以肯定的是,首先,你要确定你的身份。剧本评估交给不同身份的人,追求的评估目的和反馈内容是不同的。比如,编剧专注戏文剧作本身,策划兼顾产品设计。制片人思维和投资人思维有非常相同的追求投资回报比的部分,但是制片会不由自主地考虑进自己参与部分。投资人呢,除去主投项目后,基本涉及不到产品设计和管理,评估重点纯偏财务回报。
在这里,我们一上来,就先确定的是投资人身份。
你在哪里、在干嘛?
其次我们要看,是原创剧本评估、改编剧本评估还是IP版权评估?这3个的评估标准是有差异的,比如改编和版权会涉及更多的数据和可量化的信息,但原创剧本不会。
然后,我们是在剧本的哪个阶段?梗概、大纲、分场和剧本一稿或者终稿阶段,所评估的侧重点也是有针对性差异的。比如梗概只能看出类型,但大纲就可以评测人物关系和基本结构,剧本则要考虑台词了。大体来说,简短的一两句感受型评估叫意向性,我们一般做的是一般性评估,到立项研讨阶段还会有详细评估。对比一般性评估,详细评估着重剧本缺陷,并要给出修改意见。
你要怎么评估?
好,那整体来说,剧本评估应该在整体流程中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和效果?投资人能从剧本中挖掘出什么信息帮助判断?
(1) 项目基本调性
(2) 产品质量
(3) 成本量级
(4) 对应主创
(5) 潜在票房外回收空间
(6) 可操作性、可执行性,包括政策风险
在早期没有主创等其他信息,只有剧本的情况下,剧本评估往往是唯一决定性结论。但再次强调注意,这里的剧本评估已经不仅仅限于“剧本”的戏文评估了,而是加上基于剧本的整体评估,同时包括了故事和商业。你看上面6个信息类型,是不是只有前两个是对故事的戏文判断?
基于此,一个剧本的一般性评估模板,戏文方面包括的元素有:
(1) 故事概念(创意、独特性)
(2) 故事类型
(3) 故事主题、信息传达
(4) 故事完成度
(5) 叙事结构、节奏控制、主线副线设计、高潮效果
(6) 主要人物设计
(7) 辅助人物讨喜和延展程度
(8) 人物关系
(9) 人物目标、完成度
(10) 台词
(11) 开头设计
(12) 是否有足够视觉空间
就权重来讲,故事概念和创意最重要,因为其他都是技术性问题,但一个故事好不好有没有趣,是本质问题。
投资人的剧本评估
值得注意的是,除戏文之外的评估因素,往往也很见真章。作为投资方,自身的资源调配能力可以左右一个项目的决策结果。比如,一些剧本可能平实简单,甚至毫无逻辑,但导演和剧组通过镜头语言表达可以重塑再塑。另一些剧本可能看起来有质感,但拍出来之后。。。那么,作为主投方你能把握项目到什么程度?作为跟投方,其他投资方能把项目推动到什么程度?
戏文思路是撬动不了投资人的,如同影评人不能说服市场一样。投资人需要的不是剧本医生,所以从一开始就不要拘泥于戏文思路。其实制片思路反而能帮助投资人。
这里多说一点,切忌看见大牌公司就兴高采烈。有时候一部宁为鸡头的小公司200%砸心力的作品,推动效果要比在大公司里排排坐轮不到好资源的作品好很多。
好的剧本评估
一个好的剧本评估,采访后的普遍认知应该是全面、客观,并能给予判断支撑。
调查了一下剧本评估所需的工作时长,基本在2-5个工作日之间,包含阅读、消化和撰写的时间。
至于如何提高效率呢?除了大量阅读刻意练习,还有一位朋友的回答十分值得重视:拿多少钱,干多少活,金钱就是效率!也是freestyle。
最后强调两点。一个是剧本评估一定要出明确态度和意见,跟或者不跟,怎么做,忌讳和稀泥。第二个,所有的客观都是主观。除了版权阅读量实体书销售量等等无可辩驳的客观信息,其他所有的评估、打分和意见,都是评估主体的个人智慧。不过话说回来,投资本身就是主观的呀。
作者路遥(微信号jidan201212),虎嗅第一外星人认证作者。做了电影做了投资,永远都在找好项目。你要是觉得这篇不错,那你搜索公众号monteger,什么电影基金投资逻辑、什么电影售卖法则都在里面,不谢。
本文感谢:刘琛、马力、小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