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星球研究所(ID:xingqiuyanjiusuo),作者:叮叮,图片:感恩的心,设计:张琪,地图:郑艺,审校:周天秀&李楚阳&吴昕恬,外审专家:华芳(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历史保护研究所所长)、仲向平(杭州历史学会副会长、浙江工商大学教授)、颛孙恩扬(北京建筑大学教师、国画画家),原文标题:《如果杭州是一幅超长长长长长卷!》,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没有什么比一幅长卷更适合展现杭州,它东西横亘五百里。五百里山水如同泼墨长卷,它古今生辉五千年,五千年人间,开中华文明之先声。
(请横屏观看,杭州山水长卷,制图@张琪&郑艺/星球研究所)▼
在这张长图之外,我们也在文中选用了大量长卷式构图的摄影作品来真正展现这座城市。在我们看来,杭州,本就是一幅长卷,它是一幅古往今来的人们与山水共同绘制的无垠长卷。
山海泼墨
开卷便是极为豪迈的手笔,来自群山的泼墨,列列群山排布整齐,自西南向东北奔袭,展开这幅长卷。
(请横屏观看,天目山奔袭而来,摄影师@张力)▼
群山之中,既有陡立千米的高峰造就晴岚变幻:
(请横屏观看,天目山云海,天目山清凉峰为杭州最高峰,海拔1787米,摄影师@潘劲草)▼
也有数百米高的山丘,惊起水墨波澜:
(西湖群山长卷,摄影师@肖奕叁)▼
至于杭州东部,群山已渐渐消隐变幻莫测的海洋主宰着这里,今日杭州市区的绝大部分曾长期置身汪洋之中。
(从杭州城市中心上空远眺杭州湾,数千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摄影师@傅鼎)▼
海水忽而退却、忽而上涨,在地表上纵情挥毫。
(钱塘江潮汐冲出的大地之树与流花沟,摄影师@张扬的小强&肖奕叁)▼
西部群山与东部大海共同将杭州的轮廓界定清晰,它南北携四山而起,东西横贯五百里。
(请横屏观看,杭州位置及地形示意,从杭州西端的淳安清岭角到杭州东端的临江出海码头处,直线距离接近250千米,即500里,制图@郑艺/星球研究所)▼
当群山与海风相遇,继续塑造出潮湿气候与众多水网。其中,有一条颇负盛名的大江——钱塘江。
(请横屏观看,钱塘江,摄影师@肖奕叁)▼
钱塘江流域面积广阔,占据杭州总面积的80%,境内干流从上游到下游分别命名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
江河一路向东,与海潮共同裹挟着泥沙。在东部地势低平之地堆积出平原。就这样,山海共同创造遍布全境的水网以及山地、丘陵、平原三层阶梯,杭州五百里山水格局至此奠定。
(钱塘江一路向东流经的不同风光,摄影师@吕杰琛&蒋永明&田卓然&肖奕叁&朱页川)▼
五千年前,定居于杭州的良渚先民继续为这里增添了浓重一笔。
良渚人堪称史前的“基建狂魔”,他们用十余条水坝,组成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坝系统,由宫殿区、内城、外城组成的水上都城,面积相当于9个北京故宫,密集交错的河道形成“高速路网”,人们撑船驾舟穿梭往来。
(请横屏观看,良渚古城复原示意,宫殿区、内城、外城总面积6.3平方公里,制图@刘志鹏&郑伯容&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强大的实力、先进的文明,让良渚人得以统领起一个早期国家,率先代表中国推开文明的大门,闪耀于世界古文明的行列,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
(良渚文化主要遗址分布,距今5000年前后,世界上的大河流域开始发展出早期国家形态及城市文明,制图@郑艺/星球研究所)▼
五百里山水,五千年文明造就了杭州的强大气场,可若仅有山海的泼墨,还不足以绘出杭州。而它的点睛之笔,非西湖莫属。
西湖点睛
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杭州城正是依西湖而建。
(请横屏观看,杭州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摄影师@肖奕叁)▼
西湖已被中国人吟咏了一千多年,无数人都是从诗里认识的西湖,但真实的西湖曾格外平凡,平凡到诗仙李白曾数次游历杭州,都未有一言半语提及它。
它本是钱塘江的小小海湾,泥沙在此堆积出一条天然的“堤坝”,外加人们在周边修筑海塘阻隔了钱塘江潮水,它才得以成为独立的小湖。
(西湖形成示意,制图@谢统凯&袁佳欣&张琪/星球研究所)▼
按照自然演进的规律,渐渐淤积、彻底消亡才是西湖的命运,但这个命运漂浮不定的小湖,却成为了一项关乎杭州人生存的水利工程。
(西湖三潭印月,摄影师@黎明&朱露翔)▼
杭州是水患频发之地。山洪、暴雨、以及汹涌的钱塘江,都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持续的威胁,尤其是钱塘江带来的咸潮侵袭,曾导致杭州地下水又咸又苦,百姓连日常饮水都成问题。
“杭之为州,本江海之故也,水泉咸苦”
反观西湖,它不断被雨水和山中溪流冲淡,水质已渐渐变得甘甜。
(西湖秋雨,摄影师@陈旻昕)▼
对杭州而言,开发西湖可谓是点睛之笔,它不仅可以作城市饮用水源,还能蓄洪、灌溉、贯通河网,大大提高杭州人的生活品质。
(开发西湖示意图,水井位置仅为示意,制图@袁佳欣&谢统凯/星球研究所)▼
从唐至宋,李泌、白居易、钱镠、苏轼等人都意识到了西湖的长远价值,他们在主政杭州期间均强力治理西湖,包括引西湖水入城、修建堤坝、清理淤泥、改善水质等,以人力彻底扭转了西湖的命运,使其成为推动杭州崛起的关键一环。
(西湖上清理水草的船夫,摄影师@田卓然)▼
而这些改变西湖命运的人也以高超的手法为西湖注入神韵,使它从无人吟咏的水利工程,变为深入人心的风景,在诗句间。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引自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请横屏观看,春日白堤,摄影师@方建飞)▼
在故事中: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西湖春色,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国君钱镠割据东南,设杭州为国都,他组织兵力强力清理西湖,造福一方,并通过保境安民的政策避免杭州陷入战乱;一年春天杭州花都开好时,钱镠思念起在家乡未归的妃子便为她写了封信,其中一句是上文引述,为人们广为传唱,摄影师@丁俊豪&楼晋瑜&石庆盛)▼
在风景里: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请横屏观看,苏堤,上文引自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摄影师@赵高翔)▼
放眼江南,名山大川常有,富饶水乡也不罕见,而杭州只将西湖轻轻一点,便成为了江南最知名的城市。
数百年间,原本默默无闻的杭州成了人们口中的“东南名郡”、“东南佛国”,成了名震天下的“东南第一州”,人们称赞它: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
——陈德武《水龙吟·西湖怀古》
至于公元12世纪,随着杭州成为南宋国都,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纷纷迁居于此,西湖成为文人雅士们的创作源泉,西湖十景也在这一时期形成。
(请滑动查看,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摄影师@肖奕叁&陆圳云)▼
南宋是金人铁蹄南下,宋王朝尽失中原华北的时代,也是在科技、商贸、文学艺术等方面均领先于世界的时代。在西湖畔,人们一面品味风雅、徜徉繁华又一面怀着复杂的心态,将其谓之偏安。
([南宋]刘松年《四景山水图》,描绘了西湖周边庭园的四时景色,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摄影师@柳叶氘)▼
在这个极度开放繁华,又极度愤懑不甘的时代,西湖成为人们的倾诉对象,有人在此怅然: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吴山城隍阁,2000年在南宋城隍庙旧址上建成,上文引自林升《题临安邸》,摄影师@肖奕叁)▼
也有人沉醉其间: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西湖荷花,上文引自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余明&果然聪)▼
有人流连忘返: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花边”
(花港观鱼,俞国宝《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摄影师@英国1984&徐晓玉)▼
也有人相顾无言:
“过眼西湖无一句,易安心事岳王知”
(西湖日出,引自夏承焘《瞿髯论词绝句·李清照》,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金兵入据中原时,她流寓南方,境遇孤苦,她在杭州居住20余年,却未留一句吟咏西湖的诗句,摄影师@杨照夫)▼
西湖能为杭州点睛,恰恰在于它是一处难得的留白。人们的种种情愫都可被西湖一一点出。
就像在数百年前,一位雪痴在西湖见此景: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生此情: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请横屏观看,西湖雪景,上文引自张岱《湖心亭看雪》,摄影师@卢奕霖)▼
西湖携杭州扶摇直上,人间有雾,西湖又将其拨散,也只有这样的地方才会被称为天堂。
(请横屏观看,西湖如画,摄影师@肖奕叁)▼
而当视线越过西湖,还可见到一条河道从远处延伸至前景,将观者的目光带入更深的人间。
万水渲染
随着长卷继续铺展,画面的主宰已变成了大运河,它牵引出格外密集的屋宇,水面上的丝丝褶皱又在提醒观者,船已行远。
(请横屏观看,塘栖古镇,摄影师@李盛韬)▼
远行的船只逐渐清晰勾勒出这组规模空前的超级水道,它南北逐一贯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早在隋唐时期就为杭州带来较强的枢纽优势。
“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家”
(中国大运河路线示意,上文引自李华《杭州刺史厅壁记》,制图@郑艺/星球研究所)▼
大运河对外联动起南北方的城市,对内唤活了杭州密集的河道,渲染出绚丽的市井风光。
“四方之所聚,百货之所交”
(运河小河公园,上文引自欧阳修,摄影师@肖奕叁)▼
南宋时,大运河上千帆竞渡,外加有较强的海外贸易,杭州不光每日能完成数百吨稻米交易,还流行葡萄酒、“波斯枣”等舶来品。
彼时,杭州城内拥有3大“城市商圈”,70多家“平价药房”、成百上千座桥梁,3000多家商业澡堂、数不清的茶楼酒馆而这样的场景,只是运河带来的无数场繁华的一个切片。
(杭州河坊街初五迎财神,是南宋时的“皇城根儿”,上文数据出自《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摄影师@丁俊豪)▼
在繁华之外,运河渲染的氛围更是紧张的劳作,尤其到了明清时期,随着中国人口快速膨胀,地少人多的杭州借助着大运河与密集水网,把这种气氛渲染到极致。
(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摄影师@潘劲草)▼
从平原到山间,人们种桑、种棉、种麻、种稻、种竹、种茶,让有限的土地,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杭州西湖龙井狮虎山茶园,摄影师@田卓然)▼
从城市到乡村,人们织造丝绸、造扇、造线、造粉、造烟、造剪、造伞、造药、造纸、造笔,几乎可以生产一切。
(中国丝绸博物馆织造演示,摄影师@熊豪)▼
为了使商品高效运转,密集且灵活的市镇代替了体量庞大的城市,市镇中商贾云集、货物繁多,有的商铺还专门运送货物,做起古代的“物流”生意。
(杭州西兴古镇,有大量经营货物转运的过塘行,摄影师@周勇)▼
各式商品从大大小小的市镇出发,随着船舶向下一画面延伸。
(拱宸桥夜景,摄影师@石庆盛)▼
穿越桥梁、穿越街巷、穿越村庄、穿越市场、汇入钱塘江、汇入大运河,继而流向全国,勾连出古代“淘宝网”。
(钱塘江货船,摄影师@肖奕叁)▼
杭州的山水带动了商品经济渗透家家户户,也成为了天然的、开放的人人皆可触达的舞台,黄公望在富春江畔,酝酿出《富春山居图》。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富春山居图》共有两段,分别藏于浙江博物馆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施耐庵在钱塘江潮来之时,决心让鲁智深圆寂、顿悟:
“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请横屏观看,杭州六和塔,鲁智深在此圆寂;施耐庵创作《水浒传》的主要期间是在杭州,书中大量地名、山川、民俗等都与杭州相关,摄影师@李斌杰)▼
湖边的雷峰塔,留下了追求爱情的白娘子。
(雷峰塔,摄影师@张力)▼
山中的万松书院,记述着凄美的《梁祝》。
(万松书院,摄影师@江南君)▼
文人雅士、豪门商贾,升斗小民的悲欢,都可以由这片山水承载。
(西泠印社,摄影师@柳叶氘)▼
人们生于斯、长于斯,又寄情于斯,将这五百里山水渲染成五百里多情山水,绘出了这无与伦比的杭州。
半城烟雨,半城金玉;半城温柔乡,半城富贵地;半城明月清风,半城利禄功名。爱山水也爱凡尘,爱美丽也爱打拼。
(请横屏观看,杭州半城清风明月乡,半城堆金积玉地,摄影师@张力)▼
近代以来,大运河走向了衰落,而水浅沙多的钱塘江无法满足现代大型货轮通行,致使杭州失去了交通枢纽优势。杭州平原狭小,本就不是资源丰厚型城市,它在失去枢纽优势的同时,工业基础、国家扶持等,也纷纷与杭州绝缘。
(钱塘江潮汐树,摄影师@果然聪)▼
时代的浪潮汹涌来袭,但这幅画卷并未就此停笔,杭州的山水与人间,再次汇成一股强大的力量,继续延展这幅画卷。这股力量,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弄潮儿。
群潮涌动
长卷中压轴出场的是人间的群潮,群潮或慷慨激昂,或绵绵不绝,为这幅长卷注入动势。
(请横屏观看,钱塘江两岸,城市绘出大地的波涛,摄影师@肖奕叁)▼
杭州本就有名震天下的钱塘江大潮,海水会在引潮力的作用下冲入喇叭口型的杭州湾,形成周期性的大潮。
(钱塘江大潮,摄影师@陈中秋)▼
潮水为杭州带来令人惊叹的奇观,也造就了千千万万个与潮共舞的弄潮儿。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弄潮儿冲浪英姿飒爽,上文引自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摄影师@许志伟)▼
在钱塘江南岸,萧山:“向潮水夺地,向海涂要粮”,不仅在钱塘江畔围垦造出50多万亩土地,还诞生荣盛、恒逸、万向、传化等“老牌强企”。
(位于萧山的“杭州之门”,摄影师@张力)▼
在钱塘江北岸,四季青,号称“十三亿中国人,人均有一件衣服来自四季青”,成为中国最大的服装批发基地。
(杭州四季青,摄影师@江南君)▼
在富春江畔,桐庐,号称“120万桐庐人,80万干快递”,凭申通、中通、圆通、韵达席卷全国。
(桐庐桐君塔与新的城市天际线,摄影师@肖奕叁)▼
改革开放后,群潮涌动的杭州连续20年成为中国500强民营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掀起了民营经济浪潮。在互联网的助势下,四季青成为淘宝网的基石,桐庐快递加入组建菜鸟网络,杭州又成为世界电商之都,掀起了电商浪潮,继而再次爆发,活力惊人的数字经济浪潮。
(请横屏观看,钱塘江天际线,摄影师@张力)▼
并接连举办G20杭州峰会,杭州第19届亚运会等国际盛会,站在了角逐全球城市竞争力的舞台上。
(钱塘江两岸的杭州奥体中心与钱江新城“日月同辉”,摄影师@风灵映像)▼
群潮之中,还有一种润物无声的力量。
2002年,西湖成为全国第一个免门票的5A景区,并在2011年成功申遗。
(夏、秋、冬三季的西湖杨公堤,摄影师@风灵映像&朱露翔&赵高翔)▼
随后,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也相继申遗成功,让杭州同时拥有三项世界文化遗产。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摄影师@肖奕叁)▼
(请横屏观看,湘湖全景,这里拥有8000年历史的跨湖桥文化,摄影师@吕海彬)▼
除此之外,湘湖、西溪湿地等一众古老的山水依然存在、依然鲜活
(西溪湿地,摄影师@邵一展)▼
千岛湖、青山湖等一众年轻的山水,也开始注入这座城市的心魂。
(青山湖,摄影师@江南君)
五百里山水,五千年人间,它们彼此共存,又紧密交织,让杭州在走向世界之时,依然是极具山水美学的城市,依然是东方审美的典范。
山海泼墨、西湖点睛、万水渲染、群潮涌动绘出一幅名为杭州的长卷,此刻山水成长卷,此处人间是杭州。
(请横屏观看,杭州城、西湖、钱塘江同框,摄影师@肖奕叁)▼
【参考文献】
[1]周膺,吴晶著. 杭州历史文化研究丛书 杭州经济史[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05.
[2]周膺,吴晶著. 杭州文化史[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0.12.
[3]陈修颖,孙燕,许卫卫著. 钱塘江流域人口迁移与城镇发展史[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06.
[4]林正秋著. 杭州古代城市史[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1.09.
[5]顾希佳,何王芳,袁瑾著. 杭州社会生活史[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10.
[6][法]谢和耐著;刘 东译.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5.06.
[7]周祝伟著. 浙江系列 7-10世纪杭州的崛起与钱塘江地区结构变迁.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04.
[8]谢湜著.高乡与低乡:11-16世纪江南区域历史地理研究[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07.
[9]孙跃著. 西湖边的佛国[M]. 杭州:杭州出版社, 2010.12.
[10]李鑫,张霞,林春明,邓程文,李绪龙,冯旭东,夏长发,黄舒雅,赵雪培.钱塘江下切河谷SE2孔全新世沉积物黏土矿物特征及其意义[J].古地理学报,2022,24(02):332-343.
[11]唐建军,陈学文,仇名虎等. 明清时期杭嘉湖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状况研究[C]//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论文集.2004:106-116.
[12]赵冈.论中国历史上的市镇[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2(02):5-18.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星球研究所(ID:xingqiuyanjiusuo),作者:叮叮,图片:感恩的心,设计:张琪,地图:郑艺,审校:周天秀&李楚阳&吴昕恬,外审专家:华芳(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历史保护研究所所长)、仲向平(杭州历史学会副会长、浙江工商大学教授)、颛孙恩扬(北京建筑大学教师、国画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