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ID:gmrb1949),作者:吴亚琦,责编:王远方,编辑:孙岱、吴亚琦,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老板不休假,我们打工的怎么敢奢望”“一想到要请假,就会有负罪感”“要拿着休假申请单找各领导签字,心理压力会特别大”……近日,有媒体报道,很多人对带薪休假忧虑重重,产生“不敢休”“不好意思休”等畸形的休假观。“请假在心口难开”,成为不少职场人的“隐痛”。
一想到休息,就会产生愧疚、焦虑的心理,导致不敢请假。类似的“请假羞耻”,你似曾相识吗?早在今年3月,就有媒体发起话题“你有请假羞耻吗”的网络投票。结果显示,在近4万人的回答中,1.8万人选择“有,一请假就焦虑”,1.1万人选择“没有,想休假会直接提”,另有1万人选择了“取决于领导态度和职场氛围”。
虽然投票覆盖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通过数据不难发现,重重的休假顾虑确实困扰了不少职场人。而带薪休假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以不同话术、不同话题引发讨论,这份关注度也恰恰是对该制度推行难度的反映以及对骨感现实的反衬。
其实,关于如何保障职工带薪休假,探索从未停止。今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其中在丰富文旅消费方面提出,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促进假日消费。而早在1995年开始施行的劳动法对带薪休假制度就有明文规定。之后在国家层面发布并施行的《职工带薪年假条例》等多份文件中,都有落实带薪年休假的详细规定。有些地区也尝试实施“2.5天小长假”“强制休假”等措施保证职工的休假和健康权益。
层出的保障政策对比职场人真实的反馈感受,可见,政策提出到落地现实仍面临层层阻力,甚至对很多人来说成了“水中月镜中花”。企业考虑到职工请假期间的用人成本和管理压力,对带薪休假不作鼓励甚至借口阻拦;深陷畸形加班文化的职场人,叠加优胜劣汰的竞争观念和危机感,也加剧了他们的“请假焦虑”。
再加上,互联网时代将工作场景与社交软件深度捆绑,不再拘泥于工作地点,打开手机就可以开始打工,使得工作与休息的边界愈加模糊,错峰休假的职场人可能无法逃离始终在线的工作任务,身体在公司外精神却保持在工作中,休假质量和体验大打折扣,失去了休假的意义,促使部分职场人干脆放弃请假的权利。
而从这点延伸开去,跳脱出带薪休假关系着职工权益的叙事,于“人”而言,休假大抵意味着精神的逃离与疗愈。人需要有序的工作,也需要无序的放松;需要工作创造价值,也需要休息重塑心灵的秩序。除却休假中消费创造的物质价值外,其带来的情绪价值也可以并非专属于个人,同样可以延展到企业乃至社会的氛围和状态,由此产生的效应也不妨被各方纳入休假落实中的正向考量。
消除“请假羞耻”,保障带薪休假,个人扭转观念固然重要,但这个过程仍需要全社会发力来支撑,需要提供包括但不限于,明确清晰的休假制度、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合理科学的假期结构等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ID:gmrb1949),作者:吴亚琦,责编:王远方,编辑:孙岱 吴亚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