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9-21 08:25

县城民办学校,大受欢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 (ID:hangyeyanxi),作者:李欣茹,编辑:香菜粥,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调研发现,在经济欠发达的G县,民办学校的招生情况良好,出现学位供不应求的现象。家长选择民办学校的动力主要有三种类型:监管转移型、盲目跟从型和培优竞争型。民办学校通过市场化管理教师,提供个人发展主义的激励机制和全流程监督,以满足家长需求。

• G县民办学校招生供不应求,受到家长的强烈欢迎。

• 家长选择民办学校的动力主要有监管转移型、盲目跟从型和培优竞争型三种类型。

• 民办学校通过市场化管理教师,提供个人发展主义的激励机制和全流程监督,满足家长需求。

2023年6月笔者在经济欠发达的G县,针对该县的义务教育民办学校进行了田野调查。调研发现,当地民办学校的招生现状并未出现想象中的困难,四所民办学校的教师均未被指派“招生指标”,反而出现学位“供不应求”的现象,意涵着家长将子女送入民办学校的强动力。


在G县,倾向于将孩子送入民办学校的家长,可从家庭教育和学业期待两个维度的“强中弱”程度进行组合分类,可分为三种。


其一,监管转移型,其家长主要是寄希望于学校能够替代家庭进行管教,对孩子的学业期待保持“自然发展”的态度。


“在我们学校有30%的孩子是属于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主要是在珠三角做泥水工,每天每人的收入是600~700元,孩子在家中无人照顾”。(LC校长的访谈记录)


“我们学校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占60%,其中因单一因素留守的占60%,诸如离异、外出务工、原生家庭出现其他问题的等因素。上述情况,双因素叠加的占40%;三个因素叠加的,还有其他问题的接近17%。他们是学校的重点关注对象,可能会造成辍学、学习动力基本上是没有,老师是没有一点办法。他们是属于病态学生,具体表现为不太愿意与人沟通、自卑心理是比较严重的、生活环境居于社会平均线以下等等”(YG 校长的访谈记录)


大多数的“隔代教育”在现如今网络社会的实践检验中被证明是失败的,并且许多80、90后父母因少时不太愉快的“留守经历”,使其在无法保障亲职养育的前提下,会选择以相对宽裕的经济条件购买“全寄宿制的教育服务”。


同时,父母也会进行自我感动和说服,“我累死累活在外面挣钱,给他最好的教育条件,已经做到我的极限了,剩下的就靠他自己了”,因此这样的父母很少会主动给老师打电话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YG校长表示“在全校,经常给老师打电话询问孩子学习情况,‘老师需不需要给孩子买一点书’,‘老师,他的笔芯够不够’,占1%。学生与家长沟通最多的时候是孩子没饭吃、吃不饱、要零花钱等生活方面”,属于“甩包袱”。


其二,盲目跟从型,此类家长主要是在G县做门面生意的小生意人,具体表现为“组团”报名。对学校而言,要么某个地方一个学生都没招到,要么全是某个地方的。由于在地化的生产经营活动,父母双方或一方能够对孩子行为方式进行监管和教养,但受限于低水平的学历,无法开展高质量的家庭教育,只能属于中等水平。


同时,“小生意人”在县城位于中等收入阶层,对子代抱有阶层跃升或保持的期待,但其教育竞争对象仅限于本县域的同阶层,因此易受周边亲朋好友甚至邻居的影响,从而基于“这所学校抓得紧”的表面判断,在“攀比”心理和经济富足的作用下,聚集性地选择某所民办学校。


其三,培优竞争型,此类家长主要从事教师、公务员等体制类工作,能够为其子女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并且对标于全国性教育竞争市场,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业水平。在择校时,该家长具有依据孩子成长规律进行择校的特点,即在小学阶段倾向于选择自家学区位置较好的公办学校,原因在于“孩子太小了,太早进封闭学校不好”。


相比较于学校群体化的培养模式,高学历家长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对低龄儿童精心设计“家务打分卡、零食奖励机制、习作时间协商制定”等有关行为方式、思想品德、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训练,而在中学阶段家长会通过对多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管理等详细情况的比较后,选择一所更优质的民办学校。


通俗来说,符合市场需求才能生存。在学校中,教师是最为重要的主体,直接服务于学生群体。民办教育机构对教师进行市场化管理,以满足家长需求。


一则,“个人发展主义”的激励机制。相较于公办教育中教师编制的稳定性,民办教育机构对校内教师激励的一个重要口号是“为自己打工,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在调研中发现,民办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基本处于30岁左右,且有相当一部分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


二则,“多劳多得”与“全流程监督”机制。相对于公办学校教师工资的政府财政兜底以及通过职称和教龄核定工资额度的方式,民办学校以其公司化的市场运营本质,使教师的“所获”与“所劳”相挂钩。教师的“所获”是以学校的在场化时间为基础,包括班主任日常在教室坐班、教师工作日全天候在校周末回家、全体领导和教师课余时间的巡逻等,进而转化为对学生发展成长的全流程监督,给予家长“管得严”的教育形象。


在学校这个场域中,教育效能的发挥是高度动员的结果,一切围绕“人”能动性而展开。校长及中层领导需要动员教师,提高教学积极性;教师需要动员学生,提升学习的热情。


动员成功的表现在于教师愿意花费精力去思考学生的阶段性问题、因时因地因人的调整教研教学安排、灵活主动想方设法做好班级管理等等,而学生动员成功主要通过学习态度、班级纪律、作业完成度等方面得以呈现,同时再辅之以蕴含不同程度教育功能的物质条件,在此种情况之下,学校的教育效能才会高效。


然而,动员是需要手段的,民办学校最大的依仗是资金的灵活和数量,而公办学校也有诸多制度,诸如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等,其中关键在于是否切实践行,最终体现的是校长的管理水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 (ID:hangyeyanxi),作者:李欣茹,编辑:香菜粥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