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7-08-21 15:06

保温杯的时代隐喻:85后都中年危机了

虎嗅注: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叔的刀法”,作者:李方,原标题是《保温杯的阴影下:为什么这一代人的中年来得特别早》。题图来自中国经济导报。


昨天,腾讯新闻哥一篇《记住,中年危机最后的倔强,绝不拿泡着枸杞的保温杯》,估计让很多人悄悄把保温杯收起来了。

 

真正的中年人是不谈中年危机的。他们把自己藏起来,不示弱,也不逞强。他们从不谈论自己。你会在街上看见大批中年人,但是在工作中几乎感觉不到他们存在。


IT圈有一个著名疑问:40岁以上的程序员都到哪里去了?很可能他们还在,但是把自己藏起来了。我工作中接触的合作方或政府部门,有很多中年管理者,但是几乎接触不到中年职员。他们还在,只是把自己藏起来了。

 

除非你是马云、王健林。连周鸿祎都把自己藏起来了。前段大家问周鸿祎这两年干什么了,周回应:“感谢大家对我的厚爱,据说成熟的标志就是憋得住尿也憋得住话。”

 

中年就要隐忍,减少存在感,而不是张牙舞爪地跟年轻人抢功名,跟老年人抢尊重。他们当然会遭遇中年危机,但那只是个人的事,没有必要拿着大喇叭广播到全世界都知道。倒是小孩子们更喜欢谈论中年危机,现在连85后都中年危机了。我觉得也不完全是傲娇,更像是时代的隐喻。85后特别敏感。

 

我查了一下每个年代的出生人口数。过去几十年中国出现过两次生育高峰。一次是1962年到1970年,年均出生2000万以上,其中1968年和1970年分别达到2700万人,是历史上中国人口增长最多的年份。


另一次生育高峰出现在1985年到1990年,也就是今天叫喊中年危机这一代,年均出生都在2000万以上,个别年份达到2500万。而1990年以后,年均出生人口再没有超过2000万,近年来始终徘徊在1300万到1600万之间。


(这个图,你需要再加3岁)

 

第一次生育高峰也就是60后,今天处于真正的中年危机,但是他们不说。他们是一个庞大而隐忍的人群。他们已经看到人生的极限,而未来仍有几十年漫漫长路,低头往前走吧。第二次生育高峰的85后,他们才30岁左右,为什么对中年危机如此敏感?

 

很显然一个原因是后不见来者,90后00后没有85后人多。你回头一看,身后跟上来的人数寥寥,你会心虚,会问自己:等自己过了人生顶峰,往后怎么办?

 

现在不是马尔萨斯时代的多一个人就多一张嘴吃饭,而是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如果人都少了,特别是人都老了,你怕不怕?由于平均寿命增长,未来很可能人们领退休金比工作的时间还长,甚至出现平均一个年轻人供养一个老人的局面,你怕不怕?

 

所以我觉得85后闹中年危机并不是为今天的自己呐喊,他们还在爬坡,离人生顶峰还早着呢。问题是他们已经看到,等到爬上顶峰,恐怕将面对这样一副风景:前边有一大群还活着需要养老的“古人”,后边90后00后却来者寥寥。这是多么悲催的人生啊!


这一代人,读书的时候经历了最严酷的应试竞争,进入职场的头10年被高房价压得喘不过气来,将来好不容易混出个人样的时候,整个社会恐怕要发生巨变了:身后跟上来的人稀稀落落,高需求推动的高房价还撑得住吗,半生凝聚的主要财富只怕变现都难;那时候年轻人少了,好处是没人赶你让位,坏处是也没人接班啊,您就在岗位上死撑着吧;那时候的政府,四处筹措庞大的养老金,寅吃卯粮,闹不好要发债到下个世纪,你们不扛谁扛?


(网图)

 

并非每一代人都是公平的,也并不是每一代人都有同样的机会。85后谈论中年危机,很可能只是表达整整一代人的隐忧。未来沉重,仿佛中年要来得特别早。当他们讽刺中年人的保温杯的时候,他们真正想说的,可能是自己这一代人未来连端保温杯的资格都没有。如果他们也能按部就班地端起保温杯,谁会在乎别人的保温杯里泡的是枸杞还是菊花。

 

作为60后的尾巴,我的大学同学在一篇谈邓文迪的文章里写道:“培育了邓文迪以及其他富豪(比如马云、赵薇)的是青少年时代的中国,那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现在是永远回不去了。”

 

多么骄傲,虽然我们这代人无可避免地步入中年,隐忍着真正的中年危机,但是我们经历过那个“青少年时代的中国”。那个因为赢一场球大学生就上街游行的中国,那个完全不计较个人得失而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中国,那个写诗的中国。我也曾经暑假跑去别的城市,随便踢开当地高校一间宿舍,冲里边素昧平生的留守同学喊“我是诗人,我要吃饭”,然后二话不说我们就出去吃饭喝酒了。那个存在无限可能的青少年的中国,永远留在历史中了。它不属于85后甚至80后,它展现给年轻一代的,只是沉重的肉身,后不见来者。

 

世界并不公平。并不是每一代人都可以任性地写诗,然后沉默地老去。

 

我家小区改造工程断断续续干了快两年了,那么点破事,完工仍然遥遥无期。这里边有层层转包的原因,走马灯换了无数个施工队。我注意到,不论哪支施工队,几乎看不见40岁以下的农民工。慢腾腾地挖沟,像蜗牛一样爬上施工架,摇摇晃晃推着小车。


我就琢磨,年轻人都去哪里了?同样的活儿,不同年龄的人干,效率真是天差地别。如果这也算GDP,这个国家的GDP增速怎么可能不降下来呢?

 

远离了青少年时代,这个国家正在老去。最新数据,中国人的中位数年龄是36岁多,几乎已经追上美国,而美国人的生育率可比我们高得多。老人可以撒手,最多跟你抢抢马路和篮球场。中年人可以沉默,可以默默把保温杯藏起来。这个国家未来的压力,会压在今天呐喊中年危机的一代人身上。

 

保温杯,只是这个时代和这个国家的隐喻。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