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1
2012年8月13日,方舟子以新浪微博不处理不加V对其进行人身攻击为由,宣布离开新浪微博,请“大家去搜狐微博找我”。
那正是上代新浪微博如日中天的光景,放弃一个拥有447万粉丝的舆论阵地,代价不可谓不惨烈。难道说,身经百战的老运动员方是民真忍不了一个木子美?
后来有人陆续爆料,搜狐微博一直都想挖方舟子过去,方舟子也曾艳羡过搜狐给了于建嵘“几百万转会费”,随后常常以退出新浪、转战搜狐相威胁。于是借着和不加V撕逼的机会,顺理成章地离开。
搜狐给了方舟子多少钱呢?据打假号“独立调查员”和前著名资深方粉“徐波”的证实,“方舟子用他老婆刘菊花的账户,从搜狐收了300万转博费(腾讯也给了100万以上)”;而按王志安的说法,“搜狐微博每月打入刘菊花账户三万,和讯微博每月打入刘菊花账户七八千”。
那是各家门户挖大V最疯狂的年头,因为工作原因,我曾得到过某老牌门户微博挖大V的价目表。什么孔庆东、司马南、吴法天之流,统统按一人20-40万的价格签约年框,具体参加活动费用另算。那个Excel表大概有上百号人。
当然,这点钱和后来直播平台们互相挖主播比是小巫见大巫了。
2
先说说大V。大V的价值当然是需要通过跳槽来体现的,我曾经做过一张《内容生产天梯图》,对于高阶内容生产者的定义,就是至少要通过“时间考验”——曾经跨平台跨时代证明过自己的江湖地位。
张召忠原本是个混迹于门户军事频道的访谈类专家,要不是入驻B站加持了互联网娱乐概念,怎么能够退休后站上各类综娱舞台?河森堡原本是个在知乎写专栏的国博解说员,要不是被微博KOL们接纳和转发,怎么能够成了各家公关公司做科技历史类Campaign的标配?
当然反例也是有的,李笑来同志顶着知乎平台对其满满的恶评,跑过去开了一轮Live,斩获12万后,背负着终生受用的骂声退场了。
不过总之,在不同平台上证明自己的实力和存在感,即“时间或空间考验”,是大V的必修课。如果平台还能付你一笔转会费,那当然是笔不亏的买卖。
再说平台。至今为止所有需要拿钱来刺激大V写作的平台,没有一个还能健康运转。
每轮平台的兴起,都是这拨人自己凑过去的,无论是博客、微博、公号、知乎。而那些支付动辄几十上百万转会费的平台,后来大多人财两空。
咦这不贱吗?不给钱上赶着去写,给钱了怎么又不好好写了?
我曾在《“知乎精英”怎么就成了骂人的词》一文中总结了一个规律,即“一觉醒来”规律——
在大多数社交平台上,普通用户获得社交反馈的几率与该平台的日活用户数成反比,比如微博有1.3亿日活用户,那某小透明发微博上千转的几率等同于中彩票。而知乎则完全不同,每个问题都是单独的彩票池,绝大多数问题的答主不会超过两位数,即小透明最多只和几十个人有时甚至是几个人争抢注意力资源,“没想到醒来一看就这么多赞了!”的概率剧增。
周其仁先生曾写过名篇《货币似蜜,最后还是水》,标题非常棒。对于这些靠流量(社交认证)过活的内容生产型大V来说,金钱其实是无法刺激他们努力生产内容的(靠骗补生产垃圾者除外)。
这些大V的写作G点是什么呢?不妨也给个公式——
W(L1/L2)+W(M1/M2)
解释一下:W代表网龄,因为拿用户素质、学历、收入等标准去评价一个平台都不够公允,网龄是一个稳妥的选择,高网龄平台往往也代表着这个平台的用户学历见识都更好些;L1是该内容生产者在这个平台上攫取的流量(社交认证),L2是内容生产者在这个平台上获得的平均流量(社交认证);M1是该内容生产者通过这个平台攫取的物质回报,M2是内容生产者通过这个平台上获得的平均物质回报。
3
知乎为什么可以刺激很多原本藏在互联网各个角落里默默无闻的家伙,心甘情愿免费为其生产高质量内容?
很简单,“W(L1/L2)”这个值高啊——
从论坛贴吧再到微博,大多数小透明用户的唯一感受是越来越透明,除了在某些垂直细分社区(如朋友圈)可能还有些存在感外,一旦上了微博这种汪洋大海则简直如同玩单机游戏,常常骂人都不被搭理,至于什么“坚持写干货3年阅读量800”这种事情,更是不胜枚举了。
知乎却通过根本设计,满足了所有这些胸中块垒无数的小透明用户。打个比方:假如今天发生了一个某女生被Gay骗婚染上艾滋的新闻,可以想象微博上早已吵成一团,小透明点评的再深刻再与众不同嗓门再大,也不过是微博id海中翻滚的一滴水,大概率是0转1评3赞的结局。而如果小透明选择及时上知乎回答“如何看待女生被Gay骗婚染上艾滋”,只要没有触犯社区底线的内容,就会在问题的页面上正常显示,内容稍有些传播性就可能在一天中斩获几十上百的点赞,而这种热门问题的关注者往往众多,随着时间推移还会有人继续进入这个问题,发现小透明继而点赞……
用知乎创始人黄继新的话说就是“你不希望被淹没在茫茫的四亿用户里边”。
那么悟空问答能给到的是什么呢?我昨天下载了一下,打开,发现推荐我回答的问题是“仔猪喂多一点就拉稀是怎么回事?”(当然,头条的员工前员工以及志愿者员工们又会来教育我,这是根据人群精准匹配的)
所以悟空问答(头条)能给到的,也就剩下“W(M1/M2)”了。
即便这300位斯巴达勇士不能通过知乎月入一万(悟空签约费上限),可是在中国几乎最高网龄的社交认证和一万块钱之中,他们还是会自动跑到社交认证更高的那个平台去。悟空买到了肉体,也带不走灵魂。
反过来说,如果这300位斯巴达勇士能通过知乎月入一万,那就更不要提了。
4
最后,祝各位因为拿到钱,就诅咒其它平台早亡的大V们多挣钱,挣大钱。
因为还有一个规律是,当一个内容生产者掉钱眼里之后,这个ID离口碑破产基本只是时间问题了。
我谨代表自己和部分内容消费者,乐见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