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11-21 11:55
人到中年,如何对抗生活的疲惫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趣同学(ID:liuzhiqu7788),作者:劉知趣,原文标题:《请回答1988,如何对抗糟心又疲惫的35岁?》,题图来源:《未生》

文章摘要
本文探讨了人到中年如何对抗生活的疲惫感。作者从韩剧《请回答1988》中的故事入手,分析了中年人面临的烦恼和疲惫。他指出,人生的烦恼来源于物质生活、人际关系和精神生活三个方面。在对抗生命疲惫感方面,作者提出了两个方法:寻找兴趣爱好和阅读书籍、观看剧集。

• 理清人生的烦恼,重新解决问题的根源

• 通过寻找兴趣爱好来对抗生命疲惫感

• 阅读书籍和观看剧集,重新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2015年的初冬,韩剧《请回答1988》开播,普通的小巷、平凡的人物、朴实的对白,故事就这样从双门洞五个家庭的琐碎日常里缓缓展开。


这五个家庭里,每家都有一个出生于1971年的孩子。1988年时,正值他们18岁最美好的青春岁月。


孩子们从小就亲密无间,大人们也是相交甚好,他们的生活多半拮据辛苦,但也时常充满着温情与欢笑,大家偶尔也会被贫穷所困扰,却也总能一起面对难关让日子重新过好。


就是这样一部没有任何狗血剧情,讲述普通人稀松平常的韩剧,过去的8年里在豆瓣被91万人打出了9.7分的高分,无数的80后、90后在一个又一个的冬天里一边温故,一边治愈。


或许对于最初的这波观众而言,重温《请回答1988》早已不再是单纯刷一部旧剧那般简单,更多的是对过往青春的一种美好怀念。


怎么会不怀念呢?1988年出生的那群人,转眼间都已经35岁了啊。


35岁,一个时不时就会“冲上热搜”的年纪。意味着会被列入公司的裁员名单,是不再符合考公的报名条件,是在相亲市场上被挑挑拣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举步维艰……


《请回答1988》的青春是当年的18岁,可2023年时35岁的故事与青春无关。‍‍‍


当我们或多或少地见识了这世界的参差、时代的无力、人性的卑劣,以及自我的力不从心之后,才明白双门洞里那些简单的快乐与幸福,在现实中也并非唾手可得。


普通人的35岁,就好像是一场扑克牌游戏打到了中局,该出的、能出的牌都出的差不多了,疲惫又糟心,也时常会羡慕那些拿到一手好牌的人,但自己又总不能起身把手里的牌一扔说“我不玩了”。


手里的牌不够好可能是真的,但人生这场游戏要继续也是真的。所以我们试图去剖析35岁后的那些烦恼、疲惫,重新去看人生的这场游戏到底该怎么玩。


毕竟让自己在游戏里玩得尽兴,才是生命永恒的课题。


认识人生的三大烦恼‍‍


人类应该保持情绪稳定,或许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尤其是对于中年人而言,生活里的糟心事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父母的事、孩子的事、伴侣的事、自己的事,哪一样都能把人的情绪搞到崩溃。


但又因为读了几本书,积累了些生活阅历,也愈发知道静能生慧,心静能愈三千疾的道理。于是一边崩溃,一边后悔,如此循环往复。


其实,比起一味地靠自我说服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去压制情绪,理清楚人生究竟有哪些烦恼,然后从根源上去解决掉才更加地行之有效。


李银河老师曾经讲过,人生的烦恼不过就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物质生活上的烦恼,二是人际关系上的烦恼,三是精神生活上的烦恼。‍‍‍‍‍‍‍


首先,物质生活上的烦恼是人类最基本的烦恼,这个烦恼又可以拆分为绝对烦恼和相对烦恼。


绝对烦恼就是绝对的物质贫困,比如在过去那个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年代里,一年到头吃不上几顿肉,一件棉袄几个孩子轮流着穿,就是勉强地活着,那这就是绝对的烦恼。‍‍‍‍‍


但在解决温饱之后,想跟张三家一样住二三百平的大房子,想跟李四家一样开大几十万的小汽车,想跟王二麻子家一样经常旅游顿顿下馆子……这种处处与人比较所带来的就属于是相对烦恼,是压根儿就没必要存在的。‍‍‍‍‍‍‍‍‍‍‍‍‍‍‍‍‍‍‍‍‍‍‍‍‍‍‍‍‍‍‍‍‍‍


其次,人际关系上的烦恼是人类烦恼的主要来源,比如说:亲子关系不好,孩子性格发展不顺;夫妻感情不好,不能好好说话;兄弟姐妹之间的互相埋怨、职场上的勾心斗角……这里面任何一种关系没有处理好,都是烦恼。


但要说把这些关系完全理顺,那属于是很理想化的一种状态了,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就只有修正自己,不断地去开阔自己的胸怀,宽恕他人,并不是说这样就能把人际关系都做到其乐融融,但起码也能做到相安无事。


最后,精神生活的烦恼是人类最难摆脱的,因为它实在是太抽象。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过:


“人生就是一团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就痛苦,欲望得到满足就无聊,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摇摆。”‍


没得到的时候,因为求而不得而烦恼;得到了之后,又因为失去目标,没了欲望和兴趣,徒剩虚无而烦恼。


而摆脱这样的精神烦恼颇为不易,我们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重新去看待世界。当你用宏观的视角去看待宇宙,就会发现世界与生命实在是太渺小了,不过是沧海一粟,所以不必强求。


当你用微观视角去理解人生,就会发现生命虽然描写且偶然,但仍然可以去享受一束光、一朵花、一餐饭这样具体的情绪体验,用这些体验来丰盈短暂的人生,毕竟明媚的暖阳并常有,世界也并非每个角落都是安宁。


所以你看,你当下面对的那些烦恼,兴许一部分根本没有必要存在,一部分也有解决办法,而那些真正难以摆脱的烦恼,是人类历史长河上亘古不变的存在,并非你一人的课题。


对抗生命的疲惫感‍


除了烦恼以外,人到中年总是会有一种强烈的疲惫感。


一方面是身体机能下降所带来的肉体疲惫,我们开始感觉到腰酸背痛,扛不住从前那样强度的加班和熬夜,年轻的时候下了班还能约朋友出去玩,凌晨回家第二天照常上班,但中年后就只想当个死宅,这种力不从心的疲惫感很是具体。


而另一方面则是物欲下降,在日复一日的重复生活里所感受到的精神疲惫,我们开始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致,年幼时对世界万物的好奇心消失了,青年时对物质的那种渴望也减少了,而在有了一些经历之后,更失去了凡事都想体验一把的欲望,这样的疲惫感很是抽象。


肉体上这种具体的疲惫,是正常无法阻挡的生理进程,倒也可以通过通过锻炼身体以及调理来保养,但精神上抽象的疲惫似乎总是很难对抗。


老百姓常言道,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得有精神头,没了精神头人就垮了。而这个精神头或许就是对抗精神疲惫感的一剂良药。


那这个精神头到底从哪来?我觉得一是让自己有盼头,比如说找到兴趣爱好,前段时间大家笑称马拉松是中年人的广场舞,言外之意就是说中年人跑马拉松跟老年人跳广场舞一样,天天都想去跳,都想去跑,风雨无阻,时刻关注哪里有比赛,你看这样的人他精神头往往就很好,他觉得自己即玩儿了又锻炼身体了,两全其美,也不会觉得累;


那可能有人就问了,我喜欢玩游戏打麻将行不行?我觉得很好啊,这有啥不行的,这种快乐是很简单纯粹的,能快乐几秒是几秒。‍‍‍‍‍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去读书看剧,在书和剧里去看看别人的人生故事,看看里面的爱恨情仇、跌宕起伏,也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其实并不是那么的平淡乏味。‍‍‍‍‍


所以,随心所欲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对抗生命疲惫感最好的方法。这个时候,其实想做什么都不晚。


记得在《人生果实》里,那个90岁还在寻找新的人生价值的爷爷说:“当时我才36岁,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选择成为无限游戏玩家


我在之前的文章《我们对爱情的一些傲慢与偏见》里提到过詹姆斯·卡斯写的《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哲学书。


詹姆斯·卡斯说世界上一共就有两种游戏,一种是有限的游戏,一种是无限的游戏。


你用这种选择游戏模式的思路来理解职场、工作、爱情、人生的玩法,就透彻多了。这本书王兴也非常的喜欢,他说自己就是在用无限游戏的思路在做美团,美团没有边界。‍


那什么是有限游戏?简单来说,就是有人制定规则,以取胜为目的,有边界、有终结、有结果的这样一个游戏。


比如你要评某个职称,考试要达到某个分数,要当上公司里的VP,这都是一个有限的游戏,它是有明确的终结的,也就是说游戏会结束。


有限游戏有几个特点,首先得具备资格,这是参与到游戏里来的前提,比如你想参与政治,那你得先获得身份参与进来才行;


其次,是具备明确的规则,有内部大家都认同的限制,就是在这个界限里比谁玩儿的又快又好,达到终点就能结束,比如想评上教授的职称,那就得按照规则去玩,要发多少篇SCI,要有什么样的科研成果去完成这些要求,评上了,游戏就结束了;


最后,所有玩这个游戏的人都可以自由退出,比如苏东坡当官,当着当着不想干了,那随时就撤了。但是很可惜,只有极少数的人在进入到有限游戏之后,还能意识到自己有退出的自由,大家都会觉得这个游戏要一直玩下去。


在有限游戏中,死亡是代表着失败的。这种死亡可能是物理意义的死亡,也可能是游戏身份上的死亡,比如岳飞失去生命这种物理死亡是失败,苏东坡在跟章惇的斗争当中,如果苏东坡被杀了,那就是失败。但或许在章惇看来,当苏东坡被贬到了海南的时候,你就已经从我的生活当中出局了,就等于说是死亡了,失败了。


那什么是无限游戏呢?就是没有规则,没有边界,没有人希望游戏结束,一切都以能够一直玩下去,延续游戏为目的。


这场游戏,谁都可以自由地参与进来,没有规则限制,比如你说我想成为苏东坡那样的人,我说不行,你没资格,这就很荒唐,你想做就可以做。


有限游戏玩家只能按照规则在边界内去玩,但无限游戏就是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地去改变游戏规则,不断地进化,他不和任何人对抗,也不需要对抗,因为游戏中没有权力,只有力量。


只有在有限游戏里才有权力,是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数量有限,但力量是开放性的,它的边界无法被衡量。


无限游戏也没有是死亡即失败的概念,就像苏东坡、孔子、牛顿,他们的人生结束了,但游戏却没有结束,对于一个无限游戏的玩家来讲,死亡是游戏过程当中的事,而不是结尾的事。


这或许也就是中国人讲的“薪火相传”,有限游戏里的人都是为了这个赛局而活,人死了也就结束了,获得的头衔所带来的光环也都是暂时性的。


我见过公司里那些把心思都花在内斗除去异己的人,要么担心自己分的利益少了,要么担心自己的位置不稳了,然后拉帮结派,最后把公司搞黄了,但只要他讨厌的人走了,他就觉得自己赢了,但对于无限游戏的玩家来讲,局都没了还谈什么赢啊。


当然,一般喜欢结小圈子的人,也都比较喜欢玩有限游戏。


很多人都是在用有限游戏的思路在对待爱情、事业、人生,包括教育子女,比如很多人在婚恋当中总想在对方身上尽可能地搞到回报,生怕吃亏,这多少就有点走偏了,恋爱结婚的目的难道不应该是一直两个人一直走下去吗?


我记得在《有限与无限游戏》这本书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世界上有且只有一种无限游戏。


所以,当你在面对人生任何一场游戏不知道该选择哪种玩法时,你就把它当做无限游戏去玩,因为这样的选择始终正确。


放眼望去,皆是旷野‍‍‍


众所周知,多赚点钱,是中年人最朴素的信仰。从少年变成了连自己都讨厌的油腻中年也不过是几个瞬间。


少年之所以是少年,大抵是因为对未来仍心怀旖旎梦想和期望;而中年之所以是中年,也是因为挨了生活无数的巴掌。


在35岁之前,年轻人和已经成功的既得利益者,往往喜欢站在岸上对35岁指指点点:到了这把岁数还没有混出点样来,一定是不够努力吧。


而现如今,25岁和35岁就像打开的窗和敞着的门,遥相呼应,有所不同,却也没什么不同。


25岁时在焦虑中全力以赴地考编考公,35岁时即便混到了中层也会被突如其来的时代沙砾打得千疮百孔。


尤其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普通人的一生,自始至终都很不容易,但不要心急,绵绵用力才能久久为功。


人生这场游戏,越早开启无限模式,就越能玩的尽兴。哪有规则,没有边界,放眼望去,皆是旷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趣同学(ID:liuzhiqu7788),作者:劉知趣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