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3-11-19 19:17

挖财+信策,这起金融大数据领域里的创业并购是怎么发生的?当事人回忆在这了

本文作者是信策CEO顾晨炜,信策被挖财收购后,顾出任挖财总裁:

阿米巴资本在2011年底开始与信策接触,正式投资是在2012年初。阿米巴的三个合伙人分别在北京、香港和杭州,当时他们在布局金融大数据,就布到我们这里了。 

信策此前的业务是帮助金融和零售机构做数字化商业智能服务,我本人是金融背景,在Capital One工作8年,然后在渣打银行(香港)做商务决策部总经理,一直都在做金融行业的反欺诈和风险控制,主攻金融大数据的挖掘。信策的团队发展到20几个人,客户都是蒙牛、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这些大公司。当然,我也发现这个生意难以扩大,每做完一个项目之后就要换客户。

2011年我们也很自然地去关注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拍拍贷这类企业我们也都会观察,但当时两者的结合被人们认为有credit exposure(风险暴露)。我认为最适合我们做的是O2O行业的大数据,为零售企业做一些智能化的会员营销系统,零售企业的宣传普遍是一对多,我们做的系统“来客宝”可以让它们将优惠、积分针对顾客做一对一发布。后来得到了创业邦“创新中国”春季决赛冠军也是出乎意料。决赛那天IDG合伙人毛丞宇就找到我了,我猜他在场下就像个找项目的Hunter。过几天IDG另一个合伙人李丰也找到我。

挖财是2009年上线的,在李治国投资之后,一直在杭州的福地创业园。挖财这款产品最初的初衷是希望成为一款好用的记账软件,我知道治国一直在往里面投资。

我之前没有想到的是,今年年初“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火起来了,虽然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个概念的含义,但是大家显然都在关注着。我把我的背景介绍给李丰:Capital One是对金融行业理解非常深刻的,我在1996年加入,呆了8年,这家公司相当于从一个地级市银行的信用卡部发展成了美国的第五大银行,而且是互联网金融创业人才的黄埔军校,融360的叶大清也是从这里出来的。

李丰听到之后对我说,金融风控和数据挖掘是一把剑的两个刃,而我最厉害的刃没有发挥。聊到信策当时的业务,他迅速反应到:这就是线下的百分点,我觉得这个理解太透彻了,他这个人非常尖锐。后来我听说,通过数据挖掘来做广告效果评估的秒针科技是他投资的,电商行业的大数据公司百分点是IDG投资的。

与挖财的融合是大家都同时想到的。不过我猜想治国可能很早就有这样的想法,但他这个人比较随和,不会很强硬地去提要求。在“创新中国”春季决赛时,我还一心一意想着来客宝,这期间也有其他公司提过一些deal,我们也做了综合考虑。最终觉得和挖财最门当户对,都是寒门子弟,都在创业阶段。最重要的是,我们已经站到金融大数据这个风口上了。

有治国的推动,也有IDG的持续帮忙,再加上和挖财团队这几年一直也有很好的交流,我们很快就理清了两家融合的思路,认为单打独头不如合起来做。后来IDG也很放心地投资,目前挖财底部是积累了近五千万的用户,其实这很难做到,从塞班时代就一路积累;另一端是对于金融大数据的理解,我认为很少有人能赶上信策的团队。

8月正式确定收购信策,我立刻带信策的团队往杭州跑,先做理财产品这一块,让挖财在数据挖掘后的结果可以对接到银行。说实话,在产品设计的角度,我们很难帮到忙,但是和银行打交道会稍微容易一些。目前我们已经有一些很棒的合作。我们一个小公司拿到大银行单子听起来是神话,但这些都源于积累,我在这个行业积累了几十年,每年一些金融行业的大会都做主持人,在香港工作时,一些内地银行高管过来都是由我负责接待的。

挖财的四千万用户也让金融机构看到我们的不一样的价值。例如,我们能分析出用户可能会有几张卡,最近是否有大额投资,如果最近买了房子,势必还要有装修引发的消费。

目前挖财的定位是:通过对个人财务的高效深入理解,向用户提供便捷的、量身定制的低门槛金融服务。以往的私人银行都需要几百万美元开户,如果普通消费者想买个金融产品,只有几千元的那种怎么办?阿里巴巴的余额宝是比较标准化的产品,不是量身定制的。既然通过记账数据可以发现用户潜在的理财与借贷需求,结合互联网就能直接购买金融产品。原来只有记账,而现在这个闭环可以走通了。

这次的收购也很激励我。我意识到自己有缺陷,金融行业以前是偏向于线下的,我缺乏互联网基因,年初去参加“创新中国”春季决赛的时候,评委、其他选手、主办方几乎一个都不认识。像我这样的创业者身上也被打了一堆标签,海归、Banker,但我觉得这些标签在创业方面都是负相关的。能生存下来我觉得极其幸运。

挖财还是挖财,还是在福地艰苦奋斗,融合后我们也不能得意洋洋。现在BAT都要做金融,从网上传来的照片来看,凌晨一点半的支付宝灯火通明,我们小公司还怎么混?只能加倍努力。在杭州的挖财团队花名有和氏璧、海贝、元宝,我给自己起了个名叫金刚。

最近原信策团队的员工每周会有几天去杭州与大部队会师,为了让沪杭两地的团队彼此热络起来,我还结了些对子,鼓励大家混在一起吃饭。现在上海的同事回去后,在QQ上和杭州那边已经聊得挺热乎。

所以,我们站在互联网金融这个风口上,对未来很乐观。我看到过美国金融行业对数据化的接纳,最初美国人也没有数据基因。中国金融行业对数据挖掘的接受已经非常快,从业人员都相信数据的价值。整个中国社会都在转向数据化,就像文明发展的必然阶段一样。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