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文章来自微信公号GPLP(ID:gplpcn),虎嗅经授权发布。
文丨仙逸 GPLP
盛夏的傍晚,走在深圳的市民广场,看着抽陀螺的老人和四处奔跑的孩子,随手把笔挺的西装扔在一边,坐在石椅上安静地看着这一切。
脑海里开始回忆过去,十年,我来深圳已经10年了。
但深圳是我的家吗?
深圳衣服
深圳衣服时髦吗?或许吧,但是总体的确不如上海和香港。
总体而言,深圳人的穿着是精致的,但是绝对不是笔挺的。走在深圳的大街上,男男女女的衣服时尚归时尚,但绝对算不上笔挺,因为在明亮的太阳下,流动的衣角都随着光芒在闪动,深圳本就热,再加上笔挺衣服的话,连汗都无法自由挥发。
所以,在深圳,绝对不能简单的看衣着。
这跟它的历史有关。
深圳,简称“深”,别称“鹏城”,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
1979年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成立深圳市,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市设置经济特区。
发展40多年的深圳,伴随着改革开放而生,它没有所谓的Old Money,自然也没有Old Money带来的一代又一代沉淀下来的习惯、习俗或者是偏见,衣着就是最好的体现。虽然所有的城市都会固定,随着钢筋水泥、代际的传承固定,新人、旧人的划分,但是深圳努力延长者自己衰老的时间。
对,我是一个券商人,在营业部工作多年。
对深圳的有钱人多少有所了解——比如,在券商呆久了,自然见过大大小小老板。记得某年一个夏末冬初(所有人都知道,深圳市没有秋天的),一个50多岁的老板人物经朋友介绍来我们营业部谈业务。
她的业务非常简单,那就是她想把股权质押出去然后收购同行。
如果从衣着上来看的话,白色衬衣、普通帆布包、普通的黑色圆底鞋、略带发福的身材,怎么看就是一个中年妇女,在我的内地老家就是一个麻将桌边的普通人。
然而,她的业务告诉你,这个人的确是一个拥有一定资产的人——她的股权质押可以抵10亿元人民币,她的公司年产值过10亿。由此我们相信,在深圳,她是一个白手起家的人,从贫穷到富有的过程终究没有改变什么。
这就是深圳。
鲜明对比之下,我想到了一个上海同学的故事。
在上海,我有一个同学,曾经因为没有穿一款流行的大衣而错过了一单业务。直到事后6个月之后,她才拐弯从朋友那里听到原因,“她穿这么老土的大衣,看起来绝对没有实力的,和这种人做业务没意思。”
或许,这只是个案,在上海也屈指可数。但是如果事情放到深圳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第一,深圳暖和,没有要穿那么厚的大衣,第二,深圳这座城市一切都是崭新的,以貌取人非常危险。
最后,深圳不需要以貌取人。谁也不知道,穿着拖鞋的那位会不会提着现金提走一辆宝马。毕竟这座拥有500多家上市公司的城市,隐形土豪太多了。
为什么深圳会形成如今的深圳?
或许因为深圳本就是移民城市有关,大家带着梦想而来,没有人会歧视梦想。
即便如今深圳是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国务院将其定位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中国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之一,其国际化都市越发明显,笔挺的西装也越来越多,但是,不以貌取人的这个传统还是流传了下来。
为什么是深圳?
2018年2月2日,深圳市统计局发布深圳2017年经济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深圳2017年GDP达22438.39亿元,位列全国第三,人均GDP达18.31万元,深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087.62亿元,增长9.3%,增速创2014年以来新高。
深圳为何会崛起?为何又是深圳?
这跟深圳的历史及天然的地理位置有关。
作为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地处珠江三角洲前沿,在过去及现在,一直是连接香港和中国内地的纽带,在中国的制度创新、扩大开放等方面肩负着试验和示范的重要使命。深圳是重要的边境口岸城市,市域边界设有中国最多的出入境口岸,其皇岗口岸实施24小时通关。
深圳的崛起,经历过太多的痛苦。
早年,作为特区,深圳得到了全国的关心和支持,是我国进行各项改革的试验地,率先在经济贸易、资金融措、土地政策、人才劳力、城市开发和建设管理等方面,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化,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成为我国技术、管理、知识、对外政策的窗口,发挥对内对外的辐射作用,如今的深圳金融中心、经济中心、互联网(2C)中心多种桂冠于一身,看起来顺风顺水,一帆风顺。
然而,深圳始终是经历过挫折的。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深圳也发生过一拨“深圳没落”的喧嚣。
来料加工作为这个城市起家的主要收入,在金融危机当中伴随着外贸业务的下滑而一落千丈,深圳许多大型加工企业在那一年宣告破产。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0月,深圳市共有704家加工型企业倒闭,恐慌弥漫在全深圳的上空。
这个城市该何去何从?
那一天,也是我刚来深圳的第一年,大量的企业倒闭,人心慌乱,对于刚毕业的我来讲,找工作异常艰难。
这个时候,深圳市政府果断出手——2008年,深圳市拿出真金白银安抚失业的农民工。虽然暂时出现困难,然而,当时的深圳如同突然没有了收入的富豪,生存下去还是没有问题的。
但由此,深圳知道痛了,开始了创新,不创新就是死路一条。
作为券商,我们走过很多中国的城市,也见过很多不乏在对外贸易经济当中赚的盆满钵满的企业和地方,但是却没有一家如深圳般转型成功,这些地方在一轮又一轮的产业变革中迷失了自我,至今还在彷徨。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深圳能够转型成功?我想,到底还是深圳是特区,人们更容易接受改革及创新。
笔者有个朋友,40多岁,曾是某互联网公司的早期创业员工。然后该公司成功上市,他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但谁知道他又开始创业了。在他不大的办公室里,他给我聊着自己的故事,自己如何下决心再创业,讲述着深圳的一轴三线的布局,热情地邀请我加入到他们创业的团队当中,虽然最终没有成行,但是心头的答案解开了。
来深圳的人本身就是好动的,潮汕人自古有经商天赋、湖南人自古勇往直前、香港的耳濡目染,刺激着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第一代深圳人是不安心于体制的人。在一辈子论资排辈不过科长、副处的年代,这些人就开始来深圳下海了,接下的深圳第二代、第三代深圳人骨子里都充满了闯荡的基因,关键是如今的深圳每年还都在吸纳着数百万的人,比如海归、名校毕业生。
残酷的迭代让这座城市焕发了无限生机,尽管深圳的生活成本很高,房价并不低,但是如果你足够努力,5年内夫妻共同买房并不是奢望。
深圳未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深圳也同样如此。
比如,在深圳,阶层会不会如香港般固定?
我不敢想,因为我害怕,深圳高额的房价会透支这座城市的未来?
所有人都知道,深圳本地人是不差房子的,那么他们是如何生活的?外地来的人又是如何生活的?
深圳的底层也在绝望——2017年9月,深圳的三和大神的故事流传在网上,他们每天只花15元,上网只要1.5元/时。每天玩游戏、看小说,吃住在网吧。没钱了就去上工,有钱了就继续玩,直到没钱。
这座城市的角落有时候令人绝望。
有一天路过中兴大厦,下班时分,突然从门口涌出下班的人群,迅速挤占了半条街,整个公交站附近都是人。印象中,只有小时候捅开一个蚂蚁窝,蚂蚁疯狂涌出才可以比拟这个景象。有时候在想,如果永远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大型企业永远垄断这座城市的写字楼、办公楼,里面的人也不过是等级高一点的三和大神罢了。
隔壁的香港就是前车之鉴。一个城市,如果永久依靠一种模式,最终都会固定的。哪怕是开放的互联网,最终也会寡头。香港的变迁,从港口、到船舶、到轻工业、到地产、到金融,香港一代一代的产业变革,让他始终保持着卓越的竞争力。而最近30年,香港已经固定地无以复加。永远的李嘉诚、永远的地产金融、永远的四大家族。一个城市在努力为维持自己的所谓的优势、稳定的时候,就会对新生的力量感到恐惧。
所以香港年轻人几乎不敢创业,房子成为他们一辈子的负担,香港经济的活力骤减,诚如港交所总裁李小加所说:创新在初期看上去就是野蛮和不合法。
我的担心,还有深圳的文化,早期可以野蛮,然而城市毕竟是要成长和进步的——但作为经济重镇,深圳有时候被人诟病“文化荒漠”,这让我羞愧,我承认文化荒漠,这的确是深圳的不足,和北上广相比,深圳的城市历史的确让人觉得是暴发户。没有北京前门大街热热闹闹的艺人,也没有京派国粹,更没有厚重的古董;没有上海滩洋气的海派艺术,也比不上广州千年历史,食在广州的小资。
深圳的经济领先于文化,何时深圳文化会崛起?
这是未来的答案,相信经过未来较长时间的铺垫,知名的艺术家都会纷纷在这里扎根,深圳的艺术家也会如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像春天的草地,星星点点,这些星星点点最终都会变成苍天的大树,产出艺术的巨子。只可惜,深圳的艺术氛围和内地二三线城市的接近,虽说不荒漠,但是文化与经济不对等,的确让人有些忧思。
还好,在深圳,无数成功的人依旧在不停创造、创造新的机会、新的行业,深圳在未来可见的年份里依旧会保持这种活力,深圳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