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作者:李清柯
上周,Uber的CEO公开表示,如果一切顺利,Uber将会在“几个月后”重启其无人驾驶的路测……
你坐在高速飞奔的列车上,列车前方的轨道上有五个打闹的小孩,他们全然不知道,呼啸的列车正全力奔向他们。更可怕的是,列车的刹车系统失灵,你眼瞧着一场惨剧即将发生。
幸运的是,上帝给你留下了一个希望的按钮。通过这个按钮,可以使列车变更到另一条轨道。当你按下这个按钮,那五个小孩的生命将得以拯救。
但另一个不能够忽略的事实是,另一条轨道上,同样有一个独自躺卧在轨道中央晾晒日光的小孩。那条轨道本该无列车通过,那个小孩也本该踏实地睡上一个午觉,但因为你的选择,这一切改变了。
如果让列车沿着原定的路线跑下去,那五个小孩将会丧命;如果变更列车的轨道,那个躺卧在轨道上的小孩也将会丧命。
你会如何选择?
原 罪
我曾经问过中山大学一位教授西方哲学的老师,这道问题该怎么选择?他挠了挠头,嘴角微微一笑,然后说:“两个选择都有其逻辑的自洽。”世世代代的古人甚至为了给这个问题确立准确的答案,百般纠结之下,还衍生出了两大哲学派系:功利主义与自由主义。
这种纠结,放在无人驾驶汽车的问题上,也是合适的。
3月19日,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坦佩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一名女性推着自行车横夸马路的时候,与一辆Uber无人驾驶汽车发生碰撞,导致该名女性死亡。
据近日获知的初步调查结果,Uber无人驾驶软件可能是导致此次事故的原因。该技术将行人判定为塑料袋漂浮物之类的“误报”物体,所以没有在撞人之前作出正确反应。
这桩事故引起全球的关注。Uber的无人汽车测试项目自那时起便停摆至今,许多原定积极推进无人驾驶的地方政府以及汽车企业也来了个急刹车,纷纷对无人驾驶的推行表示慎重考虑或者暂停。
无人驾驶的初衷,就是为了提高交通整体的通行效率以及安全,是通过以技术为主导的交通意识,取代人类那充满不确定性的交通意识。
根据世卫组织2015年的数据,中国每天有超过500人丧生于交通事故中。然而,这500条失去的生命却没有引起像Uber无人驾驶汽车事故一样的舆论,为什么?
套用文章开头的问题逻辑,事故中那位女士丧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人类追求最高效的交通效率。如果那辆Uber无人驾驶汽车由人类驾驶,她的生命便不会失去。但如果我们不尝试测试无人驾驶汽车,那么全球因为交通事故而失去的生命数量将会是成千上万。
可以确定的是,即使现时的无人驾驶汽车仍然存在技术瑕疵,但无论是放眼于现在,抑或是将来,运用无人驾驶汽车所产生的效益都将远胜于由人类交通意识所产生的效益。因为技术是可以永远恒定的,而人类永远存在不确定性。
但文章开头的问题之所以难以作答,就在于这是一种生命间的抉择。以人为本位的思考逻辑下,一切科学、合理的计算、推测都可以被推翻。毕竟,没有人能够证明一个小孩的生命就要比那五个小孩的生命低贱。
进步
当然,这一切只是基于理想化的想象。欲望使人类进步,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就是依照效益最大化来实现的。
比如亨利·福特为汽车制造引入流水线生产,相比部分原有装配工人的生计问题,让汽车成为大众平民产品,为国家创造可观的经济利益,显然更为人所称道。比如那些飞在天上的飞机,哪怕每一次空难的后果都堪称灾难,但与飞机提升的出行效率、促进全球一体化相比,人们更愿意承担这种灾难的风险。
选择的天平最终会倒向效益最大化的一边。用更浅白的话说,不能因为吃饭噎着了,就毕生拒绝吃饭。但与此同时,那些因为吃饭而噎着的人,却学会了注意吃饭时的姿态。
按照人类出行方式的演进来观察,当马车出现以后,在马车上挂一个铃铛提醒前方行人以及修葺马道成为马车宣示路权的方式;当汽车出现以后,修葺马路,在马路旁树立隔离带,在马路上标画指引线,朝车辆行人鸣响喇叭成为汽车宣示路权的方式;当火车出现以后,专属的轨道让火车成为这种交通方式的唯一交通主体;当飞机出现以后,因为天空的空间特殊性,精准依据航路飞行的飞机成为了天空(唯一航线)唯一的交通主体。
从上述简单的推演,可以发现历来交通效率的提升,在根本上取决于两点:
1. 尽量创造一个封闭的交通环境;
2. 在封闭的交通环境下,制定出一系列有着最高权威性的规则。
以上的两点,无不例外地反映出一定的不公平。比如因为航路的原因,我国大部分城市就禁止无人机飞行。但这种不公平最终都只能让渡给效率所带来的利益。另外,我们不能够忽视的是,每一项交通方式的革新,实际上都是一处崭新交通场景的开拓。
在一系列的火车伤人事故中,我们鲜有听到有人控诉火车应该及时刹车;也鲜有听到有人控诉,因为飞机航路的原因,影响了他们玩无人机的乐趣。因为显然他们都很清楚谁掌握着路权,更清楚当中的规则。
因此,普及无人驾驶最大的障碍,看似是技术,实则是人性,是生命价值体系的选择。
规则
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是小学便普及的安全知识;驾驶时斑马线上要礼让行人,是考取机动车牌照时便需知的知识;实线不能违规变道,按车道标识行驶,同样也是考取机动车牌照时需知的知识……
汽车最完美的运行环境,都写在交通法规上了。哪怕道路的交通参与者再多再复杂,规则之下,整套交通体系依然能够高效运行。
现时出行效率最高的航空交通,其高效的最大原因,就是飞机飞到万尺高空,尽最大可能避开人性影响。指定一套堪称严苛的规则(每次飞行都需要向空管局申请报备),让每架飞机都按序精准飞行。
以Uber无人驾驶的事故为例,Uber无人驾驶汽车没有及时刹停,固然揭露了Uber在无人驾驶技术方面的缺陷;但从另一方面看,那位女士推着自行车横跨马路违反了交通规则,这才是这桩交通事故成立的必要前提。
从“技术服务人类”的基础前提出发,无人驾驶汽车理应配置一流的人工智能技术,一流的高精度地图定位,一流的图像信息处理器,一流的雷达传感器……用这些一流的技术与硬件,去适应其他交通参与者的不确定性。
但技术是否可以精准迎合人性?技术由人性创造,倘若技术能够完美洞察人性甚至超越人性,那人类无疑再造了一个上帝。如果再加以讨论下去,就要涉及到人工智能是否应当具有自主意识这种伦理问题,而这个问题已经超越无人驾驶汽车本身的范畴。
因此,在技术无法彻底迎合人性的情况下,普及无人驾驶汽车只能从“技术+规则”两方面入手。但从所有积极推进无人驾驶汽车的地区来看,法规基本只是单向度针对无人驾驶汽车。而只要缺乏规则,或者规则缺乏权威,无人驾驶汽车就永远会因为人性而停摆。甚至说,过分迎合人性,无人驾驶汽车也只能是智能,而远非高效。
在行人碰瓷、横穿马路随地发生、车辆违停、乱压实线随意发生的情况下,无人驾驶的普及仍然离我们很远。
选择
从Uber无人驾驶事故所引起的公众舆论来看,可以窥见人类对于生命价值体系的思考变得愈发深刻。在效率与生命的抉择当中,是人性的进步。
然而,社会的进步历程指明,无规则的自由会被更高的效率所碾压。运行了数百年的思维惯性,并不会因为一场交通事故而倏然停下。
当我们仅用一天的时间,就能在飞机的帮助下达到地球的另一端;当我们在周末开着自己的车,去往向往的郊外;当我们心安理得感慨于技术伟大的同时,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个改变列车走向,夺去那个无辜小孩生命的加害者。
虽然对无人驾驶嗤之以鼻的人并不少,虽然大哲学家们仍在为功利主义与自由主义相互争辩,但其实我们的内心早已经作出了选择。
再回过头来看看开头的问题,你选择会让列车撞向那5个小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