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1-22 14:58

金融学家吴晓求:IPO的钱不应该是企业“ICU”的救命钱

“我对中国市场仍抱有信心,我不相信它会一直这么下去,因为中国是要发展的,因为我们的资本市场制度还是会逐步完善的,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看到了这个市场所存在的问题。”在融中财经2024(第13届)中国资本年会上,著名金融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这样说道。


谈及当下的市场情况,吴晓求回忆了2021年美国资本市场出现的危机,“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美联储打破常规,迅速介入,这一番操作甚至颠覆了教科书的定义。所以美国市场恢复了信心,稳定了市场,而且在不断创新高。”


面对当前国内资本市场的情况,吴晓求认为,相关部门要关注市场的稳定性。他强调,中国资本市场承载着中国成为金融强国的重要使命,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和基石。除了融资功能,资本市场还拥有着投资、财富管理、为社会提供多样化资产配置的功能,是存量财富的储备与增长机制。


会议上,吴晓求呼吁现在可以暂缓IPO。他认为,注册制是中国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要做好、做深、做实。他指出,注册制的成功,至少需要三个前提:第一, 发行人信息披露的法定义务;第二, 严刑峻法;第三,中介机构的公允性。


同时,吴晓求提出要继续在IPO注册制、融券机制和减持规则上做全面改革,以恢复市场信心为首任,制度改革是长期任务,稳定市场信心是目前的工作重点。


1月18日,吴晓求以《恢复市场信心是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重中之重》为主旨发表了演讲。以下内容为吴晓求现场演讲精彩内容,融中财经编辑整理。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融中财经(ID:thecapital),演讲人:吴晓求(金融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原文标题:《著名金融学家吴晓求:IPO的钱不应该是企业“ICU”的救命钱》,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中国金融学家吴晓求在演讲中强调了恢复投资者信心和稳定市场的重要性,呼吁暂缓IPO并进行资本市场制度改革。他认为IPO的钱不应该成为企业“ICU”的救命钱,而是发展的钱。

• 💡 吴晓求认为中国资本市场是实现中央提出的金融强国目标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功能和使命。

• 💡 吴晓求指出注册制对于资本市场成功至少需要发行人信息披露的法定义务、严厉的惩罚措施和中介机构的公允性。

• 💡 吴晓求强调恢复投资者信心和稳定市场是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重中之重,暂缓IPO和进行制度改革是重要措施。

2023年,中国GDP获得了5.2%的增长,这是一个非常闪亮的数字,表示中国经济在恢复。但是,我们的市场没有给予相应的回应,这也让我很困惑。按道理,这些信号应该得到市场的积极回应,但是给我的感受,市场反应并不是那么积极,还是要思考问题和原因在哪里。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战略价值。


中国资本市场是实现中央提出的金融强国的重要载体。金融强国内涵非常丰富,但是从理论逻辑的角度看,承载着中国实现金融强国梦想的主要载体是资本市场。如果资本市场不发展,如果资本市场未来难以成为全球重要的财富管理,金融强国目标的实现就要大打折扣。


资本市场在现代金融体系的建设中,起到枢纽作用。所谓枢纽的作用,就是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和基石。资本市场不仅拥有融资功能,还有更重要的功能,比如还有财富管理和投资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多样化资产配置的功能。它是存量财富的储备与成长机制,也是通过信息流合理引导资本流动的机制,同时,它具有孵化高科技企业,推动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迭代的重要作用,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


我想告诉大家,资本市场不是一些人所理解的,只是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的市场。无论是国有企业融资,还是高科技企业融资,资本市场的投资者都是需要回报的,这个回报要高于固定收益,更要高于无风险收益,因为它投资的市场是风险市场,风险市场是要有超出固定收益和无风险收益的收益率。


一、深刻理解常识,才能深刻理解市场


市场投资者的资金不是慈善家,甚至也不是普惠性资金,并不是哪个企业缺钱就给谁,它是需要获得与这个市场风险相匹配的收益的。


当市场从周期来看,如果资本市场达不到这个收益的预期,它就会沦落为投机的市场。所以,观念转型、功能转型,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对金融的理解和对风险的理解都是不准确的,甚至可以说非常落后。


比如,认为股票的上涨是风险,股票的下跌是风险的释放,如果是这样的话,市场出了现在这种状况就会漠视。在金融角度看,股票的上涨反映出社会有强大的信心,反映出社会的正向预期,是一个十分积极的信号,比其他任何指标都来得真实,能真实反映一个国家的现状。


我认为,这是常识,这里面没有任何主观色彩。要理解常识,才能看到问题所在。如果把资本市场的功能定位理清楚了,我们就会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发展,决不会把它只看成是一个只有融资功能的市场。所有有成长性的市场,都是有信心、有预期的,同时就会形成与资本市场发展相适应的系列制度、政策、规则,我们不能背离资本市场内在的要求和基本规律。


应该看到,当前的资本市场的发展出了状况,这不完全是监管部门的责任,必须站在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


通常来说,监管部门很难做出超出其职能范围的事情,不过在必要的时刻,监管部门也需要做出一些大胆的举措来稳定市场。比如,在美国,SEC的职责主要是监管,在美国资本市场出现巨大动荡或下跌时,美联储就会出手。2021年美国就出现了四次熔断继而开始出现金融危机,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美联储打破常规,迅速介入,这种颠覆教科书定义的举动恢复了美国市场的信心,稳定了市场。在最关键的时刻,重要的金融部门一定要果断、坚决,坚持维护市场的稳定性。


可以说,现在市场真的到了比较关键的时候,需要各方去努力。投资者当然要有信心,不要恐慌,我们的管理部门,特别是金融综合管理部门如央行需要关注市场的稳定性,高层部门要协调各部门出手稳定局势。


目前中国社会秩序是稳定的,经济也处在复苏的阶段,但市场却发生了这样的变化,从深层次原因看,是对市场的认识不足、不准确,具体来看,是一系列的制度、政策、规则有漏洞和缺陷。


面对这种状况,虽然我现在还不敢用危机这个词,但是的确出了状况,是否有坚决的、行之有效的、能稳定执行的措施很重要。我们要直视问题,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恢复投资者信心,这排在首位。现在调整一些长期的制度固然重要,但是效果并不会立即见效。就像一个流血的病人,暂时还不能考虑他得病的原因,必须先把血止住,血不止住,光看原因会有很大风险。所以,希望有关部门能听到一些建言,这些建言都是善意的、建设性的,丝毫没有对具体工作的挑剔和批评。如果我是个外行,我肯定不说,但是我还是了解这个市场,这个时候再不讲,有悖于学者良知。


二、恢复信心、稳住市场


恢复信心,稳住市场,就是我说的止血,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重中之重。具体怎么做呢?我想主要有两点。该出手的时候要出手,不要犹豫。


面对当前资本市场的状况,我还是要呼吁暂缓IPO。这是有充分理由的。注册制是中国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我们要做好、做深、做实,但从目前的实践看,是有缺陷和不足的,这些不足是形成今天市场状况的重要原因。


注册制的成功,至少需要三个前提:1. 发行人信息披露的法定义务;2. 严刑峻法;3. 中介机构的公允性。


发行人信息披露的法定义务和严刑峻法是相辅相成的,必须对信息的虚假披露有严格的惩罚,让发行人不敢再犯,才能规范发行人法定信息及时完整地披露。2001年,对安然公司,SEC给出了非常严厉的惩罚,最终安然倒闭。其审计公司安达信解体。为什么SEC要给安然这样重的惩罚,因为在注册制IPO的环节中,合法、准确的信息披露极其重要,对于虚假信息披露要给予毁灭性的打击。


为什么中国在上市过程中有如此严重的排队?排队中隐含着巨大的问题,他们跃跃欲试,都想闯关,闯关是没有成本的。一旦查出虚假披露,要严惩所有的闯关者、欺诈上市者,必须给这些造假者、欺骗者以法律的威严,才能维护披露信息的充分、及时。


中介机构要具备公允性。不能为了区区千万服务费、承销费,不顾及中介机构的职业道德要求和法律规定。


这些基础要打好,注册制才可能成功。现在我们的注册制在这些必要条件上做得还不完善,因此暂缓IPO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市场上有部分声音不能理解IPO放缓背后的深刻意义。有人说,企业已经提交材料了,就在等IPO的钱了,否则,企业活不下去。我会告诉他们,IPO的钱不是企业“ICU”的救命钱,它是发展的钱,不是救命的钱。


其次,我们要完善的制度,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注册制基础上的IPO制度的完善。法律和制度,要有严厉的威慑,IPO环节的制度和法治环境要进一步规范;


第二,是减持规则。减持规则现在还处在政策阶段,我们要把它变成一种制度,除了8月27日证监会出台的《证监会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证监会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以及《证券交易所调降融资保证金比例,支持适度融资需求》外,还要加上企业融资与创造利润的比例要求。要把IPO排队现象彻底消除,必须从完善减持制度开始;


第三,是融券机制要彻底改革,这方面各方已经意识到了,我们要落实到行动中来。恢复信心的短期救济政策和长期的制度改革要统筹。


当前,止血的措施主要是:暂缓IPO,统筹大资金例如央行入市干预,越快越好,要坚决、果断。


总体而言,我对中国市场还是抱有信心的,我不相信它会一直这么下去,因为中国是要发展的,因为我们的制度是会完善的,因为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这个市场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迫切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融中财经(ID:thecapital),演讲人:吴晓求(金融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