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西洋参考(ID:iwestworld),作者:西洋君。
9月23日,受到中国游客在瑞典遭遇警察“暴力”对待事件的影响,中国外交部发出了“在瑞典中国公民注意安全”的提醒。提醒中提到,“4月以来,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几乎每天都收到中国游客财物被盗、被抢、证件遗失等报告,但瑞典警方至今未通报侦破任何案件……再次提醒中国公民务必提高安全意识,慎重选择旅游地点和居住地区,加强安全防范。”
常看新闻的人一定会注意到,外交部经常会针对中国游客发出像上面提到的这类安全提醒。比如今年国庆节期间,台风“潭美”造访日本,外交部及中国驻日各地总领馆都会提醒赴日游客注意防范台风。根据中国驻外领事馆的数据,2017年中国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发布的安全提醒超过了1000条。
微博“海外安全提醒”超级话题
但是对瑞典的提醒和对日本的提醒,从措辞程度上来说,显然有着不小的区别。那么外交部会在什么情况下发出安全提醒,不同措辞的安全提醒又有哪些区别呢?
一、何为“海外安全提醒”?
“海外安全提醒”是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针对计划出国或者身在海外的华人发布的海外安全状况提醒,属于领事保护的一环,总共分为三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是“注意安全”、“谨慎前往”以及“暂勿前往”,其有效期通常不超过6个月,但到期后也可能会延期,比如此次针对瑞典的安全提醒,如无特殊声明有效期将持续至2018年12月22日。随着情况的变化,安全提醒也有可能会升级。通常如果对某国的安全提醒是“暂勿前往”那么说明该国的情势已经恶化到了一定级别。
海外安全提醒的提示范围通常涵盖“政局动荡”、“恐怖袭击”、“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卫生防疫”和“治安状况”等方面。
从2011年开始,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和中国联通、移动、电信合作,用发送手机短信的方式向赴181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公民发送海外安全风险国别提醒。比如前往美东地区的中国公民只要开通手机漫游,入境后就会第一时间收到外交部领保中心发送的安全提醒短信,其中包括中国驻美使领馆的紧急联系电话。
除了短信之外,外交部的领事服务网,以及驻外使领馆官网,都有专门的“安全提醒”项目,驻外使领馆的官网提醒都是针对使领馆所在的地区的安全状况发出的,针对性很强。
据外交部公布的数据,2017年,外交部和驻外使领处置的领事保护和协助案件约7万起。
二、哪些国家是安全提醒的常客?
外交部发布的安全提醒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各个国家和地区适宜旅行程度的晴雨表。从这些安全提醒的国家分布中,我们可以发现哪些国家更适合前往或者哪个时间段去旅行更加安全。
例如像中东地区、非洲,基本是安全提醒的老主角,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这些都属于高风险国家和地区。如在“暂勿前往”提醒发布后仍坚持前往有关国家,有可能面临极高安全风险。出行前要留意外交部发布的风险提醒,谨慎前往战乱、动荡、治安动乱地区,可以避免遇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2017年6月发布的“暂勿前往”阿富汗部分省份安全提醒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安全提醒都是因为有负面因素。很多时候安全提醒更多像是大使馆给游客做的一个简要“旅行指南”,而一些驻地使领馆的提醒甚至颇有些婆婆妈妈,比如我们可以看一下驻日大使馆的官网“领事提醒”,内容包括:注意天气变化,小心电子诈骗,甚至还提醒留学生注意心理健康。
驻日大使馆官网领事提醒页面
今年五一假期前,外交部曾在一天之内针对八个国家发了八个安全提醒,涉及日本、美国、韩国、澳大利亚、柬埔寨、越南、南非、刚果(金)。这八份安全提醒,包含的信息很多,也涵盖了我们之前提过的各种安全提醒的类似。
这其中针对日本、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的安全提醒主要是因为假期去这些国家的中国游客较多,所以安全提醒就是在说旅行注意事项:行前做好攻略规划、带好随身物品尤其是证件、理性购物文明出行、小心诈骗、注意安全保持通信,和孩子出门前家长叮嘱的内容差不多。因为安全提醒并不是这些国家有什么问题,而是为了应对爆发性增长的游客数量,毕竟华人在海外遇到问题使领馆是需要提供帮助的,安全提醒做的越到位,那么将来面临的问题可能就越少。
针对越南的安全提醒,则涉及到通关小费问题。此前东南亚一些国家会针对中国游客在出入边境口岸时索要“小费”,而且是只向中国游客索要,这一情况被曝光后外交部即提出了相关交涉。此次的安全提醒,其实就是在说这件事,告诉中国游客不要主动给通关“小费”,如果对方索要“小费”,应直接拒绝。
中国游客过关给小费成为某些东南亚国家海关的“常识”
针对柬埔寨的安全提醒,则是一个很典型的对于治安状况欠佳的国家的旅行提醒:
1.结伴出行,严防摩托车“飞车”抢劫,避免携带大量现金和贵重物品。
2.警惕赌场、网络博彩公司等诈骗陷阱。
3.保管好护照等个人物品。
4.平安文明旅行。
而针对南非发出的安全提醒,则是因为该国的突发事件。当时南非正发生全国性大罢工,多地民众举行抗议游行,一些暴民趁乱在各地打砸抢烧,安全形势严峻。因此外交部发布的这项安全提醒,主要是面向身在南非的中国公民和企业。内容会涉及:减少外出、关闭经营场所、购买相关保险、和外界保持联系等。
最后关于刚果(金)的安全提醒,则是最高级别:暂勿前往。刚果(金)东部地区安全形势持续恶化,非法武装频繁袭扰刚军民,部族冲突愈演愈烈,导致较为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普通公民最好不要贸然前往,不然真的会给自己带来人身安全问题。
三、无视安全提醒有什么后果?
2017年的中国出境人数达到1.3亿人次,大量的出境人口自然也伴随着一系列安全事件的发生,外交部门的海外安全提醒也成为了热门话题。当中国人在海外遇到危险时,外事机构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成为许多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从2011年利比亚撤侨事件开始,到去年暑期热映的电影《战狼2》,都给人这样的感觉。
战狼2带起了一股风潮
但是这些事件都是发生在所在国爆发剧烈动荡的背景下,凭个人和企业自身很难保障权益,依赖国家出手是必然的。但是对于个人来说,就未必如此。
2017年9月,一些中国人不顾外交部反复提醒,在中国大使馆已经关闭的利比亚和也门两国开厂、务工,甚至发生被袭事件。而当有关使馆留守组不断联系劝说他们尽快撤离时,有关人员却反复推诿,甚至刻意屏蔽联系。
2017年11月,由于外交部和驻印尼使领馆连发的十余次有关巴厘岛火山喷发提醒未能得到重视,以致1万多名中国游客滞留巴厘岛。
事件经过
外交部不得不再发提醒,强调“如中国公民在暂勿前往提醒发布后仍坚持前往,有可能导致当事人面临极高安全风险,并将严重影响其获得协助的实效,且因获得协助而产生的费用需完全自理。”
2018年初,由于国内仍有个别旅行社组织赴叙利亚、伊拉克旅游,外交部和中国驻叙、伊使馆短时间内密集发出提醒,用了《提醒|再次提醒中国公民近期暂勿前往叙利亚、伊拉克》这样醒目的标题。
但是这些安全提醒也往往难以挡住“巨婴”式国民前往危险地区的脚步。
撤侨
今年3月26日,外交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保护与协助工作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其中规定,中国公民应当密切关注欲前往国家或已在国家的有关安全提醒,加强安全防范,合理安排海外行程。
在外交部发布“安全提醒”之后仍前往危险地区、遇到航班延误时不能理性沟通,这些本可以避免或通过沟通解决的事件,还需要将自身作为第一责任人,维护自身的权益。也就是说,公民在海外由于个人原因所导致的冲突,责任由个人来承担,“你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为所欲为。
其实这也是一项国际惯例。
如美国《联邦法典》规定:“国务卿有权限制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使用美国护照,包括与美国开战、境内正在进行武装冲突以及对美国公民的公共卫生或人身构成危险的国家和地区”。俄罗斯以总统令及部门文件等方式,通过禁止旅行社对俄公民销售赴有关国家旅行产品,限制俄公民前往某国。法国政府则明确了“罔顾海外安全提醒者”应承担的后果,规定“国家有权要求其偿还对其实施救援而产生的全部或部分费用”。
美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有“撤侨”经验的国家
在英国外交部的官网上,有“前往外交部曾建议不要前往的地区的公民,我们可能无法提供协助”的提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外交部官网也都有类似的公告。国外的游客乘坐政府安排撤离的交通工具时往往也不是无偿的而需要支付相关费用。
《中国侨网》发文称,领事保护绝非包庇偏袒,也并非大包大揽。领事保护涉及外交资源的合理分配及使用,不可能搞“大包大揽”“事事撑腰”,受保护公民在得到帮助的同时,也应该明确自己的义务,而非一味享受。
当然,造成了许多国民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也是在之前的宣传中刻意放大国家的关怀而没有提及公民个人应尽义务的原因。
最后要说的就是,领事保护维护的是海外公民和机构的合理合法诉求,并受国际法和所在国法律法规制约。公民外出旅行首先需要对个人行为的合法性和安全性负责,并要在遵从安全提醒、合理安排海外行程以及承担相关费用等方面履行相应的法定义务。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西洋参考(ID:iwestworld),作者:西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