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4-01-31 07:01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和虎嗅这一年

我和虎嗅网结缘是在2012年春节的时候。在新浪微博发现这个信息源,于是在手机上装了虎嗅网的APP,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把商业故事当八卦看。三线城市的工作和生活都有些庸庸碌碌身不由己,虽然内心充满了愤怒,可是连一点能改变的东西都抓不住,所以就这么被时间推着往前走——那种感觉很像早班时间的公车,完全不用担心自己跌倒,但你也别想换个姿势。

我的婚礼是在2012年3月的最后一天。结婚之后,就该有点成人的样子,于是我从4月开始想做点什么跟之前不一样的事情。银行这个行业其实挺封闭的,能自由发挥的余地并不大。于是我决定考证,拿下一个叫AFP的理财师资格证书。

理财师的专业内容不难,因为我本来就是金融学出身。所以一边学,一边就到处写点理财方面的小文章。贴在自己的博客和QQ空间没什么人看,像虎嗅网这样接受投稿的地方也不理会这些浅显的偏门文章。当时也不知道继续写能有什么用,反正就是书上学一点,就假装有客户来问这些理财问题,自己装模作样写一篇。当时最大的梦想是,要能像专栏作家一样写了文章就有杂志愿意发表该多好呀。

万万没想到,就这么稀里糊涂瞎写的我,在6月17日的时候踩上了余额宝这个互联网金融风口。当时余额宝刚诞生,大家都搞不清这是什么东西。我跑去看了看,不就是货币基金嘛,于是按着之前理财科普文章的路数,写了一篇小短文,贴自己博客的同时也顺手发了虎嗅网。

之前文章得到的未通过审核意见往往很干脆,例如“这不是虎嗅关注重点”。这篇待遇高了不少,成为“作者,你好。本文貌似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内容。感谢投稿!”。而且,毙稿的同时,虎嗅网主编李岷居然加我QQ,建议我把文章改成解释余额宝的长文——能有人理我真的非常吃惊。反正下班在家也是看美剧打发时间,所以就推倒重来了一篇很长的文章。这篇文章就是我在虎嗅网的第一篇头条,发表于6月18日的《支付宝“余额宝”到底是什么?》

当时,恐怕谁也没想到这竟然是轰轰烈烈的互联网金融元年的开始,我也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踩在了风口之上,成为这个2013年最热领域的见证者之一。因为这篇文章,也体会到了虎嗅网这个平台的威力。到现在用谷歌搜余额宝,这篇文章还在第一页就能看到。更重要的是,我还得到一个去杭州支付宝面试的机会。在这次反复几轮的面试中,我猛然发现,自己已经被庸庸碌碌的工作同化为一个庸庸碌碌的人,整个人的知识结构和精神状态已经在向古板的中年人滑落,如果被扔到一线城市完全无法生存。

在这种恐慌和危机感之下,2013年的后半年接着折腾,力图把能写转化为能力。这小半年又是挺苦闷的时期,因为开局那篇头条是踩中的大热点而飞的高,我自己并没有能力把非热点文章驾驭到那么高。这段时间有多惨?你想吧,日后我有机会见到虎嗅网产品经理时,第一个吐槽的功能就是被毙掉的稿子仍然会挂在那里,既不能删也不能隐藏。体验过踩着风口飞翔的感觉之后,自然总想自己再飞一次。

努力未必是有回报的,或者说,起码努力是不一定立刻有回报的。在2013年的后半年,我全心全意扑进了这个叫互联网金融的小领域,大量的看、大量的写、大量的被拒。除了给虎嗅网投稿,还自己搞了叫“理财实验室”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搜索“MoneyLab”,欢迎关注),猛写各种行业分析和理财科普。不需要别人问我,我都会经常问我自己,写这些东西有什么用?想不出来,就继续写呗,反正自己挺爱写的。

很幸运,也是托互联网金融这个风口的福,这种苦闷的积累时间并没有持续很长。在2013年12月底虎嗅网F&M节的时候,之前半年来努力的积累和写作一下子都找到了意义。

当一个理财师的梦想部分成真了。托我大虎嗅的福,F&M节上结识了《投资与理财》杂志的陈伟,获得了写理财专栏的机会,让自己的理财科普小文章有了登上杂志的机会。微信公众号“理财实验室”的关注人数也一路走高到接近3000,理财科普这个爱好一下子成为值得努力经营的小事业。

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专家梦也部分成真了。刚刚开始写的时候,收获的评价中,仍然有“这人能写而已,又不会干”的风凉话。现在的行业分析文章能够得到部分业内人士的认可,自己的职业路径也得到了扩展,不必再像一年前那样愤怒却又无力挣扎。

更重要的是,在虎嗅F&M节上认识了很多大牛,从各个方面刷新了我对生活和事业的看法。例如我心目中如巴尔扎克一般的百科全书式作者阑夕,会上还混了个基情满满的拥抱,可惜最近我俩因为绫波丽还是明日香的人生终极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再例如传奇般的存在脱不花妹妹,新年里我是彻底按照她的《传灯记》一文在改造自己的人生。

是的,以上小事很难算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只是把它们放到一年前那个愤怒的三线城市青年身上,无望的挣扎成为有盼头的念念不忘,并且最终得到了些许回响。这样一个小镇青年都可以借力虎嗅网实现“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其他人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以下四点是对各位未来的虎嗅网作者的建议:

1. 每个人总有可写的东西。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总有专精的一个小领域,在这个领域能成为专家,并且把这个领域的事情和它与互联网融合的进程讲讲清楚,就是值得读者仔细阅读的好文章。就算还在上学,虎嗅网还有用点小分队可以加入(虎嗅注:欢迎喜欢硬件懂硬件或各种新奇特个性化产品的同学,申请加入320084531群,我们一起来做“用点”),可以跟着快刀青衣一起玩坏世间万物。

2. 坚持积累一定有用。个人感觉,互联网的最大贡献是加速了知识的折旧。新兴领域之内,只要坚持跟踪半年,知识储备和结构就会不输于传统专家。因为互联网所到之处,知识更新实在太快了,能讲清楚新知识和新趋势的人,就是专家。

3.虎嗅网的编辑很重要。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不受限制的发声,为什么还需要一个编辑在旁边限制你修理你呢?因为自媒体更多的是输出知识储备,而编辑会推动你提升文字操控能力和趋势判断能力。已经成名的大牛当然无所谓提升,但是对于新人来说,这种由编辑推动的提升非常重要。例如,在把我5000字文章删到不足3000字的狠手编辑dvdv推动下,我开始慢慢学会控制文章结构和节省文字。

4.不要在乎一时得失。虎嗅网没有稿费,想评上有奖金的优秀稿件难如登天,而且就算评上也没几个钱。但请相信我,对于缺乏施展平台的普通人而言,拼文章质量的虎嗅网给予新人作者的回报将是最多的。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新的一年刚刚开始,祝愿各位抖擞起龙马精神,让自己年初的梦想,能够在不远的将来有回响。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