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4-11 08:24

硅谷的推娃路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小一和她的朋友们(ID:leafwt11),作者:王小一,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讲述了在硅谷推娃的压力和竞争对手的强大,以及华人男孩在美国社会中面临的身份认同问题。

• 💼 硅谷推娃之争从孩子出生就已经开始,父母要不断学习育儿经,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

• 🎯 硅谷的教育竞争严苛,除了学术成绩外,才艺、体育和社交能力也是重要考量。

• 💡 硅谷的推娃尽头是名校CS,家长不惜投入巨大的资源和能力,希望孩子能取得成功。



在硅谷推娃的压力,绝对比海淀有过之而无不及。号称北京的竞争激烈无比,因为家长都是985、211里面能留在北京的牛人。可是要知道,在硅谷,你孩子的竞争对手,都来自于国内一流大学最牛X的学霸的家庭,远远超出985和211的优秀水平。无论基因带来的智商,家庭的认知水平,父母的眼界能力和资源,都是同辈人真正的top水准。‍‍‍‍‍‍‍‍‍


而且在美国的竞争,不是简单的小镇做题家的套路,也没有小镇做题家能享受的分数公平公正。美国所谓的平等自由,都掩盖在对种族的sterotype和隐形的歧视下面。甚至政治正确也已经变成了一种新的歧视。据传言,有华人家庭为了孩子升学去修改姓氏,信不信由你,一个中国人的姓氏,会给孩子给名牌大学录取的概率极大地拖后腿。因为华人的sterotype就是精通数理,但基本上是个nerd。


这里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事实,华人男孩无论在哪个市场——升学、工作、婚恋,都处于食物链的最底端。华人男孩再努力再优秀,也要比别的种族或者性别获得世俗成功的难度大得多。同样的学术成绩和综合表现,其他族裔,或者华人女孩就可以上常青藤,但近年就屡屡爆出,这样的华人男孩被名校拒绝。


加州的州立大学体系甚至已经开始公开表明,录取不看SAT成绩。这是什么意思呢?就好比高考不看成绩,看什么呢?看你是贵州还是云南的,是汉族还是回族,家里有几口人,穷不穷,如果你爸妈是毒瘾成性,或者是同性恋,或者你有一个很执着的梦想,想要成为马云,你就有很大加成。


非常残酷,ABC(American Born Chinese)的男孩子们在美国社会,将来需要面对最严重的身份认同问题。他们从小在这里长大,认同美国文化,喜欢美国食物,任何国际比赛里面他们会为美国队加油,为什么长大以后却发现自己被这个社会区别对待?‍‍‍‍‍‍‍‍‍‍‍‍‍‍‍‍‍‍‍



为了适应这种环境,硅谷的推娃之争,从孩子出生就已经开始。两岁之前,我们要比拼的是爱和自由。孩子是不是在有爱的环境里面成长,是不是有效地形成了稳定的自我内核,是不是内化了健康的亲密互动模式。换句话说,孩子性格开朗吗,有好奇心吗,对陌生人的态度如何,和同龄人在一起的社交能力怎么样。硅谷的学霸妈妈们永远要强,看书、学习、研究育儿经,要理论有理论,要实践有实践。为了孩子去上个幼教或者心理学学位,都不算个事。‍‍‍‍‍‍‍‍‍‍‍‍‍‍‍‍‍‍‍‍‍‍‍‍‍‍‍‍‍‍‍‍‍‍‍‍‍‍‍‍


美国没有公立幼儿园,学前教育阶段全部自费。这里普通人能进的最好的幼儿园是dean za college的附属幼儿园。那里有最好的师生比,最先进的育儿理念。排队时间以年计,排不排得到全看缘分。


四岁左右,就要开始准备智商测试。智商测试是去专业的心理学博士那里进行,要用英语。所以很早就需要对孩子进行英语教育。130以下的智商就不要考虑Harker或者Neuva这种高端私校了。智商测试只是一个入门门槛而已,一年五六万甚至更多的学费和赞助费也完全不值一提。双码工的家庭在这种地方是最低档的被严重歧视的家庭背景。大厂senior director可能是基本入门级别,刚刚进入可以考虑的范畴。Neuva这种天才学校,家长背景大多是CEO或者风投要员,大厂高级别管理人士。‍‍‍‍‍‍‍‍‍‍


上了小学,自然要学习运动才艺一起抓。六岁还不进球队就已经晚了。但足球实在太便宜又上不得台面,算不得什么能出成绩的好选择。游泳是个不错的选择,强身健体,进了泳队更能坚持下去,不出成绩将来也能作为简历上意志力的证据。


华人家庭绝大多数都要推钢琴,少数几个例外的可能是父母当年受过同样的摧残,所以选择逆流而上,不让孩子再遭一遍罪。学钢琴可不是为了出成绩呀,不要误会,现在没人指望靠钢琴十级脱颖而出。学钢琴是为了学别的乐器打基础,更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而且父母一般会乐意寻找孩子真心热爱钢琴或者真有天赋的证据,至于这证据是不是被自己逼出来的,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数学是必须要推的,不然怎么符合华人的sterotype。学而思的广告已经打满了补习一条街,你来我们培养你的孩子,你不来我们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中文也得推,将来高中还能学AP(Advanced Placement,大学预修课程)算分。


高端的中文学校一站式全包,英语足球舞蹈样样都选最好的tutor。送到这里,家长就图一个放心——不说出成绩,孩子一定不会被人甩下去。舞蹈、国际象棋、debate、击剑、滑雪,这些也是常见选择,可以避开黄种人的身体劣势,发挥智商或者灵巧的优势。推滑雪的那些家庭,从雪季开始就要每周往返tahoe,来回十个小时的车程,周周如此。‍‍‍‍‍‍


小学低年级讲究广撒网,多尝试。到了四年级以后,就要做减法,开始深耕。因为四年级以后的课业开始有难度,需要认真对待了。公立小学这时候开始分数学快慢班,要是有哪个华人家庭的孩子进了慢班,这场景真是不敢想象。才艺和体育需要选择一两个孩子兴趣比较大,能坚持的,请私教,请名师,家长有多大能力,就找来多好的资源,全部往上堆。这都是为了高中阶段做准备。‍‍‍‍‍‍‍‍‍‍‍‍‍‍‍‍‍‍‍‍‍‍‍‍‍


高中阶段,才是真正的竞争开始,拼的是家长的资源和能力。美国的升学体系,看重的所谓综合实力,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一个父母和家庭的综合实力比拼。还不如国内的高考制度公平。很简单的例子,大学教授的孩子,很容易就能上名校,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从高中开始就有资源到父母安排的实验室或者论文里面挂名,这是升学资源的巨大加成。企业家的孩子,往往更有机会自己攒个小公司,做一个App,甚至拉到风投。不难想象,这样的resume更容易stand out,得到名校青睐。


有一种服务叫做升学顾问,他们大多从高中低年级开始,为孩子规划将来升学的resume。怎么样打造各方面的成绩,将来能有一个最好看的简历和最动人的故事。当然,最牛的孩子们不需要这个,他们的父母就已经自学成为顶级的升学顾问。‍‍‍‍‍‍‍


不要以为美国的高中生们都像青春爱情电影里面那样,逃学打架不学无术。他们其实都是一帮超人。最厉害的孩子们,全科满A,还要学9门到11门的AP,这些都是最基本要求。其他才艺,体育、艺术、社交、科研创新,至少得有两到三样出类拔萃。光算算这时间安排,就已经令人佩服。优秀在哪里都是个稀缺资源,需要人全心全意地去争取。‍‍‍‍‍‍‍‍‍‍‍‍‍‍‍‍‍


体育或者艺术技能更需要家庭的巨大资源投入。像谷爱凌那样的训练,不仅需要每年大量的金钱投入,更需要父母专程陪同接送。从小学开始,一个打酱油的小孩,比如说小北吧,三天需要课后游泳,两天足球,周末还要参加比赛。双职工的家庭如果不能flexible的工作时间的话,就要耗进去一个人的人力。稍微大一点以后,到了高年级,还需要去外地打比赛或者训练。周末的时间就是全部贡献来给孩子当司机——但是你不能抱怨,这可是为了孩子的梦想啊!


确实如此,能坚持下来的小孩确实有很多真心热爱,这种坚持也锻炼他们的意志和追求成功的决心。就只是,父母的梦想是什么呢?给孩子当司机,通过他们的成功来获得满足吗?这些父母也是当年叱咤风云的人物呢,如今都奔波在dean za补习一条街上面,而且心甘情愿。真是令人唏嘘。



但是有什么办法呢,你不推,别人都在推,难道孩子能靠爱和自由找到优越的工作,获得人生的成功吗?我家装修包工头,孩子都能上UC Berkley。可那是十几年前,还没有如此盛行的推娃风气。现在水涨船高,男孩能上UCLA就已经相当牛X。你要是不推,如果孩子将来成了个蓝领,只能在超市当收银员,那怎么行,那可是家长一辈子最大的耻辱,绝对不能忍。‍‍‍‍‍‍‍‍‍‍‍‍‍‍‍‍‍‍‍‍‍‍‍‍‍‍‍‍‍


孩子们背负着沉重的家长的求成心切,越来越觉得自己的人生变成了别人的工具。这里最好的公立高中之一,gunn high,谣传说那个学校风水不好,因此每年都有卧轨自杀的孩子。就去年的高校录取季,homestead high,只能算二三流高中,一个孩子放学过后独自跑到旧金山的金门大桥跳海自杀,听着就心痛不已。‍‍


这么多的资源和投入,硅谷的推娃尽头,就是名校CS。现在不管什么学校的计算机系或者跟CS沾边的系都火爆到不行,父母在这个行业里面吃到了巨大的红利,作为工薪阶层目前性价比和稳定性最好的选择,自然为孩子也设计了这样稳妥的人生轨迹。


我的一个朋友家的孩子,从小酷爱阅读,不喜欢数学,也不喜欢做题。今年刚刚被加拿大一所大学的CS录取了,家长满心欢喜。孩子喜欢吗?孩子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吗?这些问题在现实面前似乎根本不值一提。


要在这样的风潮当中保持自己的选择太难了。小北小的时候,宏看我总是操心他要学这个学那个,经常开玩笑安慰我说,美国这么多好大学,随便上个top50或者top100的,都能行。现在小北上到三年级,他再也没有这种轻松戏谑的心态了。当他发现小北连乘法表都还没背熟的时候,也开始着急了,跟我说,照这样下去,能上dean za college(家门口的社区大学)都算不错了。


更何况在硅谷长大的孩子,从小习惯了吃住优渥,要啥有啥,几岁就开始折腾3d打印机,vision pro爸爸买回家闲置,也成了他们的玩具,张口闭口就是这可是sillicon valley。他们根本没有要改善生活,追求远大的原始动力。‍‍‍‍‍‍‍‍‍‍‍‍‍‍‍‍‍‍


这世界上不管哪个社会,教育系统基本上都是被精英操控的游戏。我的硕士论文题目叫做筛选理论,意思就是说,本质上教育系统是用来根据人的能力和背景优劣排序的系统,因此学历和文凭发射的信号,是最有效的安置人才的方式。美国所谓的充满爱和自由的基础教育体系,就是精英们设计出来安置闲杂人等的骗局。精英都在贵族私校接受最严苛的培训,中产望尘莫及。中产们挤破脑袋只是要拼命留在中产阶层,这件事在任何社会都是一个现实。‍‍‍‍‍‍‍‍‍‍‍‍‍‍‍


可是问问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是不是希望孩子跟自己一样,在四十岁的时候才有能力思考这个问题。每一代人财富和智慧的积累,应该造福下一代人的眼界和能力。


硅谷的小孩,不比较吃穿,因为他们的爸妈就常年运动鞋双肩包,格子衬衫冲锋衣。有个笑话说,硅谷的小孩回国去玩,一口流利的英语。楼下大妈看了以后都说,现在农民工的孩子英语都这么好啦?可不是吗,他们在加州晒得跟农村小孩一样黑,头发都是妈妈在家自己推的,穿得也很随便,拉出去就跟民工学校的孩子一模一样。这里的公立小学,硬件设施简陋得也跟民工学校一样, 孩子们吃饭的大棚都不够坐,常常需要坐在水泥地面上吃午餐。‍‍‍‍‍‍


但他们已经站在比同龄人更开阔的视野里,从父母和周遭的环境那里获得了更高的眼界和认知。小北问过我一个问题,妈妈你知道世界上最快的汽车是哪个吗?我说不知道,可能跑车吧。他说是特斯拉。为什么呢?Elon Musk发射到太空里面去那个,在用宇宙速度环绕太阳航行呢。


我也会逼着小北赶紧背会乘法表,也会焦虑他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什么意志力。但我更相信总有一天他会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并愿意为之不懈的努力——这才是人生正确的打开方式,即使这个事情并没有发生在最理想的时间点,即使他会为此付出必要的代价。‍‍‍‍‍‍‍‍‍‍‍‍‍‍


给孩子们时间和空间,给他们尝试和犯错误的机会,带他们去看更大的世界,更多的可能性。也让他们看见自己的父母,为了毕生热爱,拼尽全力的热情。我始终相信,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小一和她的朋友们(ID:leafwt11),作者:王小一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