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9-04-29 14:00

新闻生产和消费如何催生与影响意见极化?

头图来自:东方IC,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编译:全媒派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媒体正在加剧欧洲各地公众意见的两极分化。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编译路透社最新报告,在解析媒体如何从内容生产和消费两方面影响公众态度的同时,也提出问题:意见极化是否百害而无一利?


在深入探讨这篇报告之前,我们需要首先弄清一个问题:


何为“极化”?在路透社这篇报告中,“极化”可以理解成:


(一)人们的态度已经分化成意识形态两极的状态;


或(二)人们的态度正向意识形态两极分化的过程。


这两种定义都侧重于人们的态度,但“极化”也可以被理解为行为。


例如,如果持有相同意见的人们总是聚集在特定的媒体上,这样的新闻读者也可以被认为是极化的。


学术界曾经将精英阶层的极化同公众的极化区分开来,在相关的理论文献中,公众的极化更受关注。


新闻生产是否极化?


在这一部分,路透社报告主要研究新闻生产语境下的意见极化,侧重于研究媒体环境关键变化的文献,以及这些变化对于欧洲地区新闻内容、媒体机构和新闻生产者的影响。


新闻内容的变化


受到传统媒体变化的影响,新闻内容如何变化?


本节内容对此作出回答,特别关注政治新闻和公共新闻,探讨新闻报道的极化以及媒体同民粹主义之间的关系。


报告发现,在欧洲,诸如移民、选举、腐败之类的新闻报道议题受到媒体政治倾向的影响,但是在新闻来源、报道基调方面,来自政治的影响程度因国家而异。


例如,比较英法两国媒体对于移民问题的报道,可以发现,尽管法国媒体从政府获得的补贴更多,但对于政府的批评仍然多于英国。


另外,此前很少有研究直接考察欧洲新闻内容的两极分化程度,但是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欧洲媒体所强调的观点相较之前更加极端。


这份报告还研究了新闻内容同民粹主义之间的关系。


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新闻媒体是否宣传了民粹主义的观点,并且影响到了读者。


“民粹主义”传播通常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宣扬“人民的观点”,二是被视作一场反对“腐朽精英阶层”的抗争,三是可能会延伸出“群体外”的身份。


目前还未能找到强有力的证据,证明媒体对欧洲各地民粹主义的兴起起到了推动作用。然而报告提出,在意大利、荷兰和英国等国家,媒体过度倾向于表达民粹主义的观点。



媒介景观的变迁


媒介景观是如何变化的?由此又对新闻生产、媒体人和内容产生了什么影响?


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仅需要改变常规的编辑模式,适应数字媒体环境,还需要调整商业模式,与科技公司、网络媒体竞争。


那么,这样的变化是否会导致更多的极化新闻报道呢?


媒介景观变迁之一是,许多国家的媒体正在商业化,但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发展大不相同,对内容极化的影响也不清楚。


在一份对商业化程度较高的媒体跨国研究中,学者们研究了来自英美等国的六家媒体,发现在欧洲国家,晚间黄金时段尽管仍在播报新闻,但是出现了明显的“软新闻”倾向。


与此同时,政治评论员以专家的身份出现,将政治同媒体的品牌形象做出了切割。


新的媒介理论认为,尽管政治家们曾经能够掌控与媒体的关系,权力的天平早已向媒体倾斜。


在日益商业化的数字时代,媒体已经形成了新的“非意识形态”的实用主义逻辑,拥有了较高的媒体自主性。


但报告也指出,在一些政治倾向两极的国家,商业媒体似乎已经导致了“更多党派宣传和政治压力”的结果。



媒介景观变迁之二是,商业压力和数字化转向导致新闻编辑部的文化、架构和工作流程发生了重要变化,然而这些变化也没有和极化新闻的增加联系起来。


对六个国家(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和英国)的25家报纸和商业电视台工作人员的调查表明,媒体正在投资各种数字项目,以期接触新的读者群体,提高收入。


一些媒体选择网络订阅模式,也因此改变了自己的读者群体构成。


为了避免单一平台风险,许多媒体同时入驻多家平台,例如分享突发新闻的Twitter和面向年轻读者的Instagram。


这样的业务调整引起了学者关于政治新闻质量的担忧。


研究证明,大部分主流媒体都同时提供政治向的“硬新闻”和娱乐向的“软新闻”,但只有不受商业利益和政治压力束缚的媒体,才能生产出高质量新闻。



另一变迁是,尽管国家媒体现在涉及的新闻议题更加广泛,内容同质化的倾向也愈加明显,因此很有可能导致观点多样性下降,进而引起读者的意见两极分化。


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包括地方媒体的所有权合并,因此新闻生产的策略也有所改变,媒体希望通过集中内容来寻求全国范围内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流量和广告。


还有观点认为,地方媒体为了流量不择手段,新闻报道质量下降,也因此导致读者的信息来源匮乏。


公共媒体角色的转变


这篇报告也总结了学者对于公共服务媒体的研究,以及这些媒体如何应对大环境的变化。


报告研究了数字环境中公共服务媒体的内容生产,并采访了媒体管理层、编辑和记者,同时比较了商业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发展路径区别。


与此同时,在公共服务媒体背景下考虑新闻极化时,必须注意到,不同国家、不同政治环境在“通过媒体渠道向国民提供公共事务信息”方面的特点也不同。


在这种环境中,电视发挥着关键作用,也受到语言差异、文化、媒体角色规划和国家管制等因素的制约。


研究表明,为了使用读者习惯的变化,欧洲各地的公共媒体都选择向数字化转型。


过去公共媒体在欧洲各国都占据强势地位,提供大量的广播电视内容放送,所触达的受众面也十分广泛。但是在网络上,公共媒体不得不与其他网络媒体、科技平台竞争受众注意力。


在对六家媒体高级经理和编辑的采访中,他们提到了公共媒体所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吸引年轻受众、开发移动端产品、有效使用社交媒体、搜索引擎等等。


为了减少可能出现的极化,媒体可以选择扩大他们的网络覆盖面、接触更广泛的受众,但是与此同时媒体对社交媒体和品牌个性化的依赖又会加深,从而进一步导致极化。


大多数媒体选择利用算法推荐为读者推荐内容,并将其视作是为读者提供更广泛内容的高明注意,但是由此带来的过滤气泡和隐私问题却不容小觑。



这篇报告也研究了公共媒体在网络上所发布的新闻内容变化,包括网站和社交媒体,然而在内容方面的极化并没有明显表示出来。


对挪威广播公司的在线新闻内容分析表明,他们的网站内容并没有显著变化,也没有大量使用多媒体形式,尽管视频的使用频率略微提高,但是用户的评论却减少了,更倾向于将新闻分享到自己的社交媒体。


另一项对媒体网站内容和Facebook推送的内容比较研究则证明,Facebook上公共媒体所讨论的议题多样性要比商业媒体低,因为公共媒体更关注政治。


数字原生媒体


报告表明,数字媒体在媒介景观中的作用正在越来越重要。


路透社研究了新兴的多家数字媒体,包括BuzzFeed、Vice和赫芬顿邮报,比较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报道方式的不同。


许多网络媒体都聘用了传统媒体的员工,在新闻报道模式中也存在与传统媒体相似的重要部分。


2012年,一项欧洲数字初创媒体研究对来自法国、德国、意大利的九家媒体的调查表明,尽管进入新闻业和数字出版行业的门槛比以前低,网络媒体同传统媒体一样面临着具有挑战性的经济环境,同时还要与老牌媒体竞争。


另一项报告则发现,这些初创媒体通常由具备传统媒体工作经验的媒体人发起,强调新闻理想和社会影响力,而非技术创新及收益。


对视频、本地广告和付费模式的处理方式也都同传统媒体相似,同时面临着谷歌和脸书的相同威胁。


但是,网络媒体更加关注与年轻人、以及其他目标用户相关的特定议题。


成功的初创媒体如法国的Mediapart和德国的Perlentaucher, 都明确了自己的细分受众群体。


同时,在内容多样性方面,数字媒体也并不是包罗万象,往往只会侧重于特定的内容领域。


有研究表明,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经验比普适的商业或技术技能更加有用,因为媒体可以选择将他们在该领域的资本转化为资源,转而生产质量更高的新闻。



为了解决地方新闻鸿沟,数字媒体还出现了超本地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坐标本地、社区导向、依托网络”来弥补信息鸿沟,鼓励用户互动。


超本地化媒体的内容大多集中在当地社区活动、议会服务以及政治事件,积极描述在当地社区发生的事件,异于主流媒体的报道内容。


这些媒体表示,他们的目的就在于支持本地社区、提供居民认同感。



新闻消费是否极化?


在这一部分内容中,路透社将研究重点转向新闻消费方式,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在多选择环境中的新闻消费;(二)社交媒体上的新闻消费;(三)民粹主义新闻消费。


在现代新闻环境中,网络和平台提供的服务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媒体、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即使是经济水平发展相似的国家,用户的新闻消费行为也大相径庭。


多选择环境中的新闻消费


对媒体的选择性接触一直是导致新闻消费极化的重要原因;


但是,网络环境中急剧增加的内容消费选择也加剧了人们的担心,读者更容易自主选择所消费的内容,导致原本的偏见更加强化,群体的意见分歧也会加剧。


目前欧洲大部分新闻消费者都选择阅读网络新闻,可以很容易接触到大量媒体。


与之前的信息环境相比,无论是从时间、精力还是费用的角度来说,读者获得信息的成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低。


但重点在于,阅读网络新闻只占人们网络活动中很小的一部分,尽管接触渠道很多,用户真正花在新闻上的时间反而下降。


尽管一些新兴品牌如赫芬顿邮报和Buzzfeed人气很高,真正受到欢迎和信任的网络新闻来源仍然是老牌媒体。


“选择性消费”是极化中的重要概念。


学者认为,读者更有可能自主选择符合他们利益及政治倾向的媒体。在多选择的媒体环境中,意见极化是否会更严重呢?


研究表明,欧洲的消费者们主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新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永远不会接触到兴趣之外的内容。


读者的选择基于多种因素,我们并不能假定选择性消费就意味着读者群体的高度分裂。


社交媒体上的新闻消费


关于意见极化,社交媒体在世界范围内的高速增长已经将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算法过滤。


路透社总结了美国的最新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 社交媒体是欧洲读者获取新闻的广泛渠道;


  • 这一领域的学术文献普遍不支持社交媒体的新闻回声室效应和过滤气泡理论;


  • 一些研究表明,在社交媒体上消费不同观点的内容可能会导致意见极化;


  • 但学者对于算法驱动的新闻服务(如搜索引擎和新闻聚合器)如何影响意见极化还知之甚少;


近年来,随着对假新闻的担忧加剧,社交媒体的新闻消费在许多国家都有所下降,像Facebook这样的社交网络也决定取消新闻的优先级,转而选择其他内容。


近期各国网民使用社交媒体消费新闻的比例


传统媒体时代,媒体承担了“守门人”的角色,为公众过滤并选择消费的内容。


当人们通过社交媒体阅读新闻时,社交网络就承担了这样的角色。


但是不像传统媒体,社交媒体的“二级守门人”角色可以获取用户细聊,推送符合他们兴趣的内容。


一些学者担忧长此以往会出现“回声室效应”和“过滤气泡”,让公众过度接触意见相似的内容,加强自身的偏见。


算法推荐让社交网络能够为数百万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新闻内容,但是这种个性化定制可以区分为“自我选择的个性化”和“预先选择的个性化”。


前者指的是人们主动选择消费内容,后者则指的是算法为他们选择的内容。


这个区分的意义在于,用户经常自主选择内容,可以产生独立于算法之外的个性化推荐。


有证据表明,许多社交媒体执行的算法预选实际上违背了用户的选择性接触,反而有可能扩大用户所接触的内容范围。


2017年路透社数字新闻报告表明,受访者们表示他们经常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意料之外的媒体报道。


学者们将这种情况称之为“偶然接触”,社交媒体的“偶然接触”潜力也可以被证实。


2015年一项四国数字新闻报告发现,大部分使用社交媒体的人,最终所能获取的新闻内容要比非社交媒体用户多。


社交媒体用户同意“可以接触到意料之外的媒体报道”的比例较高


总体来说,目前算法预选和偶然接触对于新闻消费极化的影响还不清晰。


读者能够接触多方意见通常被视作一件好事,当人们看到多样化的观点时,他们自己的想法也许会更加缓和。


一份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的数据认为,Facebook可能会产生“去极化”效果。


社交媒体并不是唯一一个算法导向的互联网服务,但其他平台如搜索引擎、新闻聚合器对于极化的影响研究很少。


一些学者分析了2017年路透社数字新闻报告的数据,结果显示,在英国、美国、西班牙和德国,使用搜索引擎阅读新闻的用户消息来源比不使用的人更广,消费也更“均衡”。


民粹主义新闻消费


近年来关于意见极化研究的一个问题是,学者们倾向将两极分化的研究定义在左翼和右翼(或是美国的民主党与共和党)观点之间;


然而公众的极化可能发生在不同的政治层面上,民粹主义就是其中的一个维度。



随着民粹主义政党在许多欧洲国家的受欢迎程度不断提高,学者对于“媒体如何培养民粹主义态度”的兴趣也越来越高。


欧洲学界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粹主义者对媒体的看法,研究他们的态度如何影响所选择的消息来源,以及媒体对民粹主义观点的曝光如何影响公众的态度。


研究发现:


持民粹主义态度的人对新闻媒体的评价往往更低;


在新闻消费方面,民粹主义者和非民粹主义者之间的差异往往小于左倾人群和右倾人群之间的差异;


一些早期研究表明,媒体关于民粹主义的观点可以强化民粹主义者既有的想法,可能会导致极化观点的出现。


皮尤研究中心2018年发布的欧洲八国调查显示,民粹主义态度强烈的读者对新闻媒体的信任程度较低。


持民粹主义观点的读者倾向于认为,新闻媒体在报道移民、犯罪和经济方面的报道不如人意。


尽管公民的政治倾向影响了他们对媒体的态度,但是对他们的新闻消费则影响不大。


皮尤的研究发现,不同政治倾向的公民选择的媒体很有可能相同。


例如在英国,48%的受访者选择BBC作为主要新闻来源。在瑞典、德国、丹麦等国家,公共广播电视也是30%以上受访者的最主要新闻来源。


关于民粹主义新闻报道如何影响读者的态度极化,目前的学术研究很少涉猎。


但一项调查发现,相关信息曝光度的增加确实强化了民粹主义者的态度,“媒体传播的民粹主义观点越多,民粹主义者的观点阵营就越极端化”。


总结


关于媒体报道和意见极化的实证调查,是目前研究知识鸿沟的最好方式。


应当承认,当代新闻生产和消费都发生在一个复杂、混合的媒体环境之中,融合了纸媒、电视、广播、网络和社交媒体诸多不同角色。


学界应当继续研究媒体文化、工作方式的结构性转变,包括平台与媒体关系、算法影响、所有权变更等问题,同时从内容的角度对新闻伦理、透明度、可信度、信任建设等长期存在的固有问题进行研究。


新型商业模式对内容、读者消费习惯和付费墙、数字订阅的影响也十分重要。


理解这些转变,可以帮助人们弄清影响新闻极化的因素。


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在反思,如何正确理解公众的态度分歧?


情绪的极端化会导致社会瘫痪,但是一定程度的两极分化必然伴随着观点的多样性,是否会帮助整个社会做出更好的决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编译:全媒派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