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4-03-17 07:16

互联网金融是正在进行的帕累托改进

2月28日,我以媒体观察员的身份参加了龙永图先生主持的《论道》电视节目,讨论互联网金融。《论道》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吴晓求教授作为嘉宾。作为一档电视节目,对互联网金融讨论的深入程度超出我的预期,我暂且将我听到的有价值的信息作下分享,顺便更全面地分享自己对互联金融的看法。因为有教授在,所以高屋建瓴的同时有点理论化;另外,我想尽量将有价值的信息包括进来,内容比较发散,希望各位看官多包涵。

互联网金融产品线

吴教授认为,互联网金融有两个前提,即一是基于互联网平台,二必须是一种金融产品或者说提供某种金融的功能。而金融系统具有六项基本功能,即:跨期、跨区域、跨行业的资源配置;提供支付、清算和结算;提供管理风险的方法和机制;提供价格信息;储备资源和所有权分割;创造激励机制。目前互联网金融已经提供其中四种功能,也即是互联金融的四条产品线:快捷、低成本和安全的支付系统、服务更广大人群的理财服务、服务更广大企业和个人的信贷服务和金融产品的销售渠道。

所谓的支付功能以支付宝为代表,余额宝之所以一夜之间崛起跟它支付宝已经积累了4亿多用户,建立了这些用户对支付宝的信任有直接关系——余额宝的用户早就跟支付宝发生金钱往来了。这也是为什么今年过年的微信红包让马云感到紧张,这个产品也让大量微信用户与微信产生金钱关系了——此前尽管微信提醒不下于三次,让我关联自己的银行卡,我都无动于衷,但红包这个事之后,我立刻就关联了。理财服务以余额宝为代表,不再说了;企业和个人信贷,以阿里贷为代表;至于销售渠道,微信、百度、阿里都是不输过任何一家银行的大渠道,不信,让我们拭目以待!

普惠金融与社会融资成本

传统的金融公司是典型的嫌贫爱富,主要服务于大企业和富裕人群,其基本的假设前提是:富人或者大企业更有信用,而穷人和中小企业信用则低。但吴教授认为传统金融机构的这个假设并不一定成立,其实有不少富人和大企业并不见有很好的信用,而穷人和中小企业却非常讲信用。不信:我们去看看北京某家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融资上百亿,银行贷款数百亿,但却连年亏损。再看看那些中国福布斯首富们做生意的法门,其中有的已经沦成为阶下囚。

而这种嫌贫爱富也违背普惠金融理念:即金融要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实际上就是让所有老百姓和企业享受更多的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互联网金融显然弥补了传统金融不为穷人和中小企业服务的缺陷。比如,比银行存款收益更高的银行理财产品是5万元起售,比理财产品收益更高的信托产品是100万起售。但余额宝则没有这种门槛限制。银行贷款喜欢垒大户,而互联网金融通过对过往交易纪录的大数据分析,形成一种新的信用评价系统,降低了信用评估成本,从而使得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成为有利可图的生意。

互联网金融特别是余额宝横空出世,在让银行存款没有5万块的“屌丝”们在理财上实现了逆袭的同时,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其中最严厉的指责便是提高了社会融资成本。即将上任央行研究局长、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陆磊最近在《新世纪》周刊发表了《普惠金融的悖论》的文章,他说:

“可见,普惠金融的悖论在于,在当前融资机制下,要照顾中小微型企业,则必须压低公众的资金回报;要提高公众投资收益,则金融资源垒大户、非普惠性问题将更突出。上述悖论的直观体现是,互联网金融崛起、存款搬家和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银行间市场利率飙涨、银行追逐高回报(当然也是高泡沫高风险)、客户、实体经济部门资金链紧绷。”

应该说,陆院长将这两年的“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银行间市场利率飙涨、银行追逐高回报”的原因归到互联网金融头上是毫无根据的,互联网金融真正对传统金融机构产生一点冲击是在余额宝推出之后的事,而余额宝是什么时候推出的呢?去年6月份。而陆院长所说的现象都是发生于在此之前:好几年前,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就突破了10个百分点;而今年频频告急的信托产品也是几年前从银行体系逐步转移出来的,因此银行早就在追逐高风险资产。吴晓求教授也指出,中国这几年贷款利率上升是因为实际经济较为困难的客观因素造成的,与当下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没有太大的关联。另外,放开了贷款利率管制,我觉得也是导致贷款利率上升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过,互联网金融确实会起到推高银行存款成本的效果,长期看,也可能进一步推高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利率。仅仅从这一点来说,银行的挑战是蛮大的:如果贷款利率太高,优质企业就不会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而会到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比如发债、发股。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百度在海外发债的利率,5年期的仅2.25%,10年期的仅3.5%。这样银行就被逼着去做中小企业,因为再也没有质优的“大户”可垒了。这其实也逼迫银行回归其本质,即管理风险,显然这需要银行练内功,建立起健全有效的风险评估系统和风险定价机制。简单说,银行这个活不再像以前那么好干了,或者说更难干了。

那么,互联网金融提高了银行的资金成本,然后进一步推高社会融资成本会不会导致实体经济紧缩,从而危及中国整体经济呢?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第一个角度就从普惠金融的理念,中国实际存款管制,实际上是牺牲了银行“屌丝”客户的利益,以此换得银行对大客户较低的贷款利率。而互联网金融促进了存款利率市场化,显然提高了银行“屌丝”用户获得的利益。

第二个角度,中国信贷市场有个双轨制的说法,但我认为实际上存在着三轨制甚至是四轨制,即中国实际上存在至少四种贷款利率:第一种是低于8%的基准贷款利率,即官方贷款利率;第二种企业通过银行理财产品拿到的资金利率,在8%到12%;第三种是企业通过信托拿到的资金利率,在10%~15%;第四种是民间借贷,高于15%。正如我在上面指出的,如果资金成本太高,优质企业就不会选择银行这种间接融资渠道来融资,这会促使中国产生一个发达的债券和股权融资市场,直接表现就是企业债越来越多、上市公司也越来越多。如果我说的这种情境真的发生的话,相信目前中国的企业债的规模将会是现在的数十倍甚至数百上千倍,而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的结构也会发生根本的改变——即债券投资者会壮大,不仅有垃圾股投资者,还有垃圾债投资者,后者总体的业绩,我斗胆预测将会远好于前者(别太当真哈)。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就会按照市场化的更高的贷款利率给中小企业放贷,而这些企业目前承受的利率大多就超过10%,因此,银行贷款利率的提高究竟是推高降低了社会融资成本学还真不一定。

经济学上有一个帕累托改进的概念【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Vil-fredoPareto)命名的,并基于帕累托最优(PARE-TOEFFICIENCY)基础之上。帕累托最优是指在不减少一方福利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增加另外一方的福利;而帕累托改进是指在不减少一方的福利时,通过改变现有的资源配置而提高另一方的福利。帕累托改进可以在资源闲置或市场失效的情况下实现】,能力圈(微信号:AbilityCircle)认为目前由互联网金融推动的存款利率市场化过程肯定是帕累托改进的过程:首先,它提高了广大银行低收入用户的利益;其次,它迫使银行更多地服务于广大中小企业,这不仅不会提高这些企业的融资成本,反而有可能还会降低它们的融资成本;第三,它促使中国诞生一个更加发达的直接融资资本市场,优质企业有了这个直接融资的渠道,融资成本也不一定会上升。此时,资本市场才真正起到了让低成本的社会资本流向优质企业的作用,也使得社会资本的分配优化,将提高整体金融和经济效率。

这当然是一个美好的前景,它要求我们的证券市场发生根本的改变,即真正市场化,只要一家企业能说服投资者,募集得到足够的资本,而且愿意将自己的财务状况透明化,就让它上市融资或者发债融资,管它盈不盈利、盈利多少年干什么呢?管它商业模式可不可持续干什么呢?一切交给市场、交给投资者来判断。但是如果公司财务作假、虚假披露,则严惩,不能判个两、三年了事。只要证实上市造假的,公司实际控制人判无期徒刑,证实业绩造假的判1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同时,在证券市场推行集体诉讼制度,提高违法成本。

老百姓应该关注什么

因为是一档电视节目,我特意想了下普通老百姓对互联网金融应该知道些什么。总体上,对于老百姓来说,金融产品无非关注三点:安全、便捷和收益。

在便捷性上,互联网金融产品做到了极致,无论是购买、赎回、使用都非常方便。

至于收益,目前显然很高,无论是余额宝还是百度百发这些活期产品经常达到年化回报率6%。不过,我想提醒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么高的回报率肯定不可持续。互联网公司其实并不提供金融产品,这些产品还是由传统的金融机构提供的,我不相信,基金加上互联网,投资收益率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因此,老百姓要做好收益率降低的准备。

安全有几个层面:一是投资收益的安全性,类似余额宝这样的理财产品本质上是货币基金,风险虽然低但也并不是完全无风险,甚至本金也不是完全无风险,对这一点我认为用户认知应该是不够的。互联网理财产品面临与基金理财一样的风险,即当收益率下降,基金持有人大量赎回,基金出现净流出,此时会面临流动性风险,即出现所谓的投资人争相逃离的挤兑事件——我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类似的情况在美国货币基金确实发生过。目前,互联网理财产品处于净流入阶段,一旦出现前述净流出的情况,大家又都是“T+0”模式,此时会出现垫付资金的情况,这种垫付也有无法兑现的风险。

二是帐户安全,这个我没有太多发言权,技术专家更权威;三是个人信息安全,即如何防止个人的金融信息泄露,个人隐私如何保证。

银行现在也推出了类似余额宝的理财产品,安全性是银行的优势,收益基本也能做到与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相一致——毕竟后面都是基金提供的产品,但是银行产品能否在便捷性上与余额宝这样的互联网产品比肩才是关键。在解决了以上三点之后,营销对银行也是一大挑战。

互联网金融的监管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现在讨论也很多,吴晓求教授在节目中提到互联网金融都是平台型的,跨行业的。其实跨行业并不是互联网金融独有的事,因为中国金融行业混业经营十几年前就开始了,而现在则蔚然成风,大型金融机构几乎都是混业经营。此时,我们原来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本身需要改进,而这种混业经营趋势对监管提出的新要求并不是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更不是互联网金融所独有的。

认识到我们的监管体系本身对传统金融机构的监管存在上述问题之后,我们再来分析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究竟有什么不同的特点,需要哪些特殊的监管,这才是客观的态度。至于互联金融的特点,无非就是虚拟的、数字化的、发展速度快等,个人觉得这里面安全和隐私是值得特别关注的两点。

吴教授对互联网金融监管提出了两条底线:即不能成为非法融资的平台,即资金使用方向不明、没有监管;不能成为庞氏骗局的融资平台,即通过借新债还旧债过日子。对吴教授的这个“底线思维”我举双手赞成。

互联网金融对金融业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究竟会不会颠覆金融业?我的答案是不会,但它可能改变行业格局,比如像天弘基金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小基金公司,借助余额宝,一年不到就成为行业老大,实现了“屌丝”逆袭。类似的事情在证券业、银行业、保险业也可能发生,而且有些正在发生。

但是,金融业的本质商业模式并不会发生改变,这与互联网行业对媒体业的冲击有很大的不同。传统媒体行业的商业模式是被互联网颠覆了,无论是受众还是内容的生产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媒体生意注定要萎缩,虽然并不会彻底消亡。而金融服务的需求并没有本质的变化,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本质也没有发生改变,比如前面提到的金融的6大功能,并没有被互联网颠覆,但是互联网确实可以提高金融机构提供这些服务的效率,如我们所看到的,它可以使更广大的群体获得更好的金融服务。

最后是广告时间。虽然我认为这篇文章比电视节目里的内容更加深入全面,但总是难免有人吃了鸡蛋还要去查找那只给他下蛋的母鸡,因此,还是要将这一期《论道》节目播出时间广播一下:

首播:贵州卫视  3月24日周一22:10分

祝大家收视愉快!

又及:本文完成于3月3日,为了等《论道》节目的播出时间,所以推迟了十几天才发出来。这十来天金融业发生了很多事,比如腾讯、阿里获得银行试点机会了,央行暂定两款互联网金融产品了,还有传闻说央行了要给第三方支付定交易限额了——我觉得如果传闻的针对第三方支付的限制真的实施,就把互联网金融给整残废了,我的基本判断是真正实施的可能性不高。不过,尽管发生了这么多事,但我还是觉得这篇文章没有什么地方需要修正的。

关于能力圈(微信号:AbilityCircle),只关注投资和当下最值得关注的投资机会。是职业投资人、原《财富》杂志代执行总编周展宏的微信公众号。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