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6-06 10:39
高端专业店店主,“心里越来越没底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灵兽(ID:lingshouke),作者:晴山,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文章讲述了高端专业店在当前经营环境下的困境,以及一些店主面临的挑战和选择。

• 💥 高端连锁瑜伽馆和专业店相继倒闭,引发了消费者和员工的维权行动

• 💸 一些会员面临被二次收割的风险,对于退款遇到困难

• ❤️ 高端专业店面临销售压力和业绩下滑,部分店主考虑闭店止损

一、终局不太好


小楠(化名)是北京卡莫高端连锁瑜伽馆的老师,在去年另一家头部瑜伽馆梵音爆雷后,她所在的公司也终究没能逃过“爆雷”的命运。


“其实,从去年开始公司就已经开始不断关店了,直到今年拖欠薪资3个多月、社保断缴了2个多月后,自己还是被无情地‘裁’掉了。”小楠对《灵兽》称,“虽然一切早有征兆,但公司对员工、对会员的这波操作,确实太坑,做得很不体面。”


小楠称,自己是2015年在卡莫瑜伽担任专职瑜伽老师,将近9年的时间里,自己也将全部精力注入到了企业,但没想到最后的终局竟然这么尴尬。


“老板做的确实不地道,所有老师欠薪不说,关键是社保还给断缴两个月,无处去找相关负责任的人,就算有些同事离职后都迟迟不给转出,这么多老师一直坚守、付出,也没能换来一个好的结局。”小楠感叹道。


她称,“对于卡莫瑜伽的所有人员来说,5月21日算是最炸裂的一天吧。这一天晚上,卡莫瑜伽老板侯景刚发出通知,称自5月22日起卡莫瑜伽将休业调整。”



“该来的终究会来,只是我们都不愿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而已。”小楠无奈地说道。


紧接着,6月1日,卡莫瑜伽公众号正式发布通知,宣布永久闭店。通知中表示,卡莫自2013年成立至今已有10年之久。由于疫情等外界原因,也因公司未能及时对市场变化做出相应调整等内部原因,导致今年资金链断裂。这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为了拯救公司,他们尝试了多种方法,包括关停不盈利的门店和寻求融资,但依然未能彻底解决问题,导致门店经营异常。并于21日不得不关闭所有门店,专心与投资公司进行沟通,希望能够找到解决方案。


令人遗憾的是,在交涉后投资公司已明确告知,不再对卡莫瑜伽进行投资。这意味着持续了11年的卡莫品牌,因资金断裂,不得不宣布永久闭店。



小楠称,自己现在已经在另一家连锁瑜伽馆入职了。据她了解,对于已经失业的同事们,有的已经到其他家瑜伽馆任职,有的选择暂时休息,“还有些平时比较受会员喜爱的老师,暂时自己找地儿开课了。但相对于之前卡莫瑜伽的课时费动辄360元每节课的团课,现在也只有不到70元一节了,一个团课大概是10个人左右,一周大概两节课。虽然跟之前比相差甚远,但有事做总比闲着强。”


二、被二次“收割”的会员


值得一提的是,5月1日,卡莫瑜伽为了庆祝11周年刚刚举办了优惠活动。有不少消费者因此办了会员卡,却没想到不到一个月就被通知休业。


卡莫瑜伽表示,对于会员的剩余课时,他们在多方面的协助下,联系了瑜伽同业及其他消费行业的同仁,整理出了转化方案。其中提到有三家机构愿意接纳卡莫瑜伽会员,包括一家普拉提店,一家连锁SPA店和一家医美店。但在公告中,卡莫瑜伽并未提到有关退费、退款的解决措施,并称其“当下没有退费的能力”。


不过,有卡莫瑜伽的会员称,目前方案中只有一家瑜伽机构,并且只能接受200人,所公布的电话已经打不进去了。“我还是会继续上诉,很难说其他机构会以什么价格接收,很可能是又一波割韭菜,我现在只想要退款。”


“年卡都是一万元往上,两年卡、三年卡更贵,私教课折后每节课也在五六百元钱左右,而且都是一次性预付费,算下来,交费大几万的会员不在少数。”一位卡莫瑜伽的老会员对《灵兽》称,目前,已有不少卡莫瑜伽会员开始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但由于涉及金额庞大、人数众多,维权之路并不平坦。


《灵兽》了解到,目前部分卡莫瑜伽门店已签订新的公司,可能在休整过后迎来新店。


据卡莫瑜伽荟聚店发布公告称,由于卡莫瑜伽整体经营管理出现重大问题,原卡莫瑜伽荟聚馆已退出卡莫瑜伽连锁体系,新场馆预计将于2024年6月亮相,6月18日重新开幕。




值得关注的是,接手的虽然是新品牌,但从宣传内容上来看,其宣称以“全新模式与理念闪耀登场”,而且老师团队也都是之前卡莫瑜伽的老师继续任教。


在重新开业后,原卡莫瑜伽荟聚店的预付费会员,可以继续来此馆耗卡,但前提是需要再次缴费,每月再支付199元。


举例:会员A剩余10个月残值,支付方式为新签约当日支付畅炼金199元,当日即可约课,同时启动及计时开始,四天可约八节课,每人每天约课上限为两节,总支付金额199*10=1990元(按月支付),残值消耗完毕,次月起可转为999元/月,按月付费。



对此,一位卡莫瑜伽会员气愤地称,从这个新接手的品牌所发的内容上来看,怎么看都像是卡莫瑜伽换了个“马甲”,再向预付费的会员来二次收费。


据了解,该门店与商场的合同是2025年10月19日到期,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在合同未到期加之目前消费者对于预付费失去信任的压力之下,门店开拓新客户艰难,只能将手再次伸向之前预交费的老会员。而对于那些预交费的老会员来说,若此时不接受再交费上课,那之前交的大额会员费就打了“水漂”,而若接受再交费上课,就真成了被二次收割的“冤大头”。


当然,还有一些会员们最担心的是卡莫瑜伽高层失联跑路。


近段时间来,一些预付费模式的高端健身房、瑜伽馆、教培机构、理发馆、精品店专业店等接连“突然闭店”引发广泛关注。而这些闭店的企业背后,隐藏着帮助其善后的操盘手“职业闭店人”,可提供一套完整的闭店流程,在企业面临关闭或经营不善时介入,帮助这些机构“金蝉脱壳”,逃避法律追责。


他们往往以“第三方”的身份出现在善后工作中,通常在企业面临关闭或经营不善时介入,与准备跑路的企业或者机构负责人达成“合谋”,指导其先举办促销活动收割最后一批“韭菜”,然后火速变更法定代表人,过户给不具备偿还能力的“背债人”,成功“脱壳”后将烂摊子留给 “职业闭店人”接手处置。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对于梵音、卡莫等连锁健身、瑜伽机构的接连“倒闭”,不仅留下了申诉无门的消费者和员工,还引发了大家对健身、瑜伽行业的信任危机。倒闭“跑路”的健身、瑜伽机构越多,消费者对这个行业的信心也就越低。这对于还在正常营业、主要依靠消费者预付营收的健身、瑜伽机构来说是绝对不利的。


其实,近年来,除了高端连锁健身、瑜伽馆、专业店经营承压之外,对于有些高端零售专业店的个体经营者来说,日子也是备受煎熬,很多也只能自己吞下亏损,闭店止血。


三、“心里越来越没底儿了”


“刚刚结束的5月,行情真的是非常‘诡异’,我们的营业额也是断崖式下降,感觉心里越来越没底儿了。”在北京经营二奢店的安娜(化名)对《灵兽》称。


“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上周一周都没有开张,这在之前是从来都没有过的。”安娜感叹道。


“在正常年份下,大家即便是负债,但也都有信心消费,因为能看到希望,心里有底儿,所以也不怕。但现在大环境不景气,不少企业经营承压,有些员工被拖欠工资等,哪里还敢去花钱呢?”安娜无奈地说着。


她称,自己还能再坚持看看,能坚持过去就算好的,假如再持续几个月都还是这种境况,自己就得闭店止损了。


除了安娜心里越来越没底,去年开店的王莹(化名),在持续的亏损状态下,选择了闭店止损。


80后的王莹,去年在家里的支持下,开了一家美妆集合店,“当时想着,管控放开后,美妆行业应该会有所恢复,加上自己对化妆品的了解,应该不成问题。从兴致勃勃地开店,到黯然失神地关店,一路折腾下来,花了不少心血,也亏了不少钱,算下来,大概亏个小几十万吧。”


王莹称,开店后才发现实体店的运营成本是非常高的,“我就想着利用线上线下结合来减少运营成本,也带入了做线上的思维模式来做线下门店,用低价吸引客户的策略做引流,但这也导致了每个月的销售利润都不够付房租的。”


“从开业到关店正好是一年的时间,当时门店定位的是高端店,刚开始的几个月还请了两个员工,但后来经营压力比较大,就只留了一位员工。但持续的亏损真的是备受煎熬,上个月选择关店了。现在想想尽早离场止损才是正确选择吧。”据王莹所说,由于自己缺少开店经验,从门店装修到选址再到门店的定位,都存在着不小的问题。


对此,业内人士称,整体来看,高端专业店目前销售承压大,业绩出现明显下滑。


其实,自2023财年第三季度开始,各大奢侈品集团和品牌就向市场发出了信号,“业绩猛涨的三年,已近尾声”。如今,在之前的连番涨价后,曾一路高歌猛进的奢侈品的销售已经开始承压,最为直观的是日前陆续公布的一季度数据,一些奢侈品品牌业绩出现明显下滑。


例如,潘多拉2024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同比下跌17%。从2022年到2023年,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连续两年出现显著下滑,分别减少47%和9%。而销售额大跌的同时,潘多拉在中国市场的门店也遭遇“闭店潮”——位于北京繁华商圈的主力店王府中環店,已换了新主;位于三里屯太古里南区的潘多拉门店也被取代。


整体来看,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团LVMH在2023年其增长速度也剧减至9%。同样,开云集团在2023财年营收同比下降了4%,营业利润同比减少了14%,净利润更是下跌了17%。而今年第一季度其收入进一步下滑,同比基础下降了10%,其中核心品牌古驰(Gucci)的收入为21亿欧元,同比下降了18%。基于当前形势,开云集团预计2024年上半年的经常性营业收入将下降40%至45%。二手奢侈品市场同样受到冲击,全球最大的奢侈品电商平台Farfetch市值也大幅缩水......


在各行业承压的当下,高端连锁专业店目前面临的困境,短期内很难得到缓解。对有些门店来说,当下如何体面收场,是对经营者最大的考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灵兽(ID:lingshouke),作者:晴山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