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6-21 20:41
路走千遍,其意自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夏虫的冰(ID:bingqing_zx),作者:1号,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讲述了作者在家乡经营海鲜面馆的故事,以及她在家纺行业的工作经历和成长感悟。

• 💡 作者在家纺行业中迎接挑战,不断成长和调整

• 🌟 通过参加家纺展览,作者对行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可

• 🤔 作者反思并分享了与孩子、丈夫的平等对话、理解和处理困难的经验

去年11月末的一个中午,我结束上午的工作,独自去吃很爱的一家面馆。


这家面馆的招牌是海鲜面:蛤蜊饱满无沙、白虾脆甜、鱿鱼有韧劲,蛋饼加了姜丝切成块,另配一点新鲜的大白菜;也可以自己再添加香菜和自制的咸菜,给浓郁的汤头增加一点咸香。


我很喜欢它的味道。第一次吃是高中时候,妈妈带我来的。当时我家在越城区,而这家面馆在妈妈工作的柯桥区,需要开车40多分钟,因此并不是常常能吃到。


后来,我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离开家乡,它成为了久别家乡后,愿望清单上的一项;慢慢地又转变为了一种comfort food,熨帖温暖,寒暑皆宜。


而现在,我就住在离它10分钟车程的地方,随时想吃,就能造访。这可能也是一种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了。


正是饭点,顾客络绎不绝。面馆不远处是柯桥有名的轻纺城市场,顾客也大多数是周边做家纺生意的人。面还是那个面,味道一如既往。但这一次,我感觉自己前所未有地融入了这个环境。


“打卷已经打好了,哦,师傅到了啊,你让他稍微等一下。”


“2 pass、3 pass都能做,看你要什么。”


“这个纱线要定制,我帮你去问一下。”


“染厂那边出了点问题,劈纱了。”


面馆很拥挤,很轻易地就可以听到旁边人的谈话声、电话声。以往的时空里,这些对话也必定发生着,但从未在我心里留下任何印象。但这一次,我可以从这些话语中,还原出一个身份、一款产品、一场交易。


我坐在面馆里嗦着面,感觉自己身处一片广阔的丛林。我得到一个机会在这座丛林里行走,得以看到作为柯桥支柱产业的纺织行业如何运转,也隐隐期待着能种下一棵参天大树。




去年 4 月,我从某香氛离职,进入了绍兴本地的家居公司,踏入了家纺这个行业。那时候小朋友还不满 2 周岁,我希望能陪他上早教,工作时间要足够灵活;同时,因为他已经能在家中自由行走,常常闯进书房赖着不肯走,我无法继续在家办公。考虑过创业,但我觉得不是个很好的时机,我储备的能力还不足够,也没有做好 all in 的准备。所以我决定到家纺这里先看看。


这份工作带给我的体验和感受,比以往的工作都要复杂得多。


我一开始没有把自己放到某个具体的角色中,而是想着做些 “只有我能做” 的事情,想要发挥我的特长,为公司补齐短板,从而获得不可替代的位置。所以,我用了非常研究思维的那套逻辑,先约着不同角色分工的人聊了聊,借此获知公司的情况和大家的具体工作,有了个基于只言片语的了解。而后,我写了一份 PPT,把我认知到的当前公司的重点,和我的切入点分析了一通。最后得出结论,可以先做 ABC,做起来之后要搭建 ABC 团队。


现在回想起来,这些认知都是很片面的;而得出的路径虽不能说错,但到具体的事项上,相当稚嫩。


可以说,我当时觉得自己戴着一个光环,我有充足的野望;同时,我觉得其他人也看到我头上的光环,会对我有别样的期待。我以为从大城市、大公司回来的我,能带来一整套先进的思想和流程,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问题,直击核心,找到重点,带领团队走上巅峰。然而,传统模式有它的智慧和顽固性。它已经是一座高楼,重塑谈何容易,更何况是否需要重塑也未可知。


那怎么做呢?扎下去。


总经理建议我从业务员工作做起,在她的帮助下,我完成了第一笔订单。


我的第一个客户是阿联酋当地规模相当大的线下家居店,对接人是他们窗帘品类的买手。我第一次参与了一个订单的全流程:要找样、打样、做样、寄样,经历3个多月的对接,客户终于选定,下了订单;而后,要熟悉对方的系统,把我们的生产进度和对方的检测、生产、验货、包装、发运要求结合起来,在自己公司和对方公司的各个部门之间来回协调。


新鲜感是有的,能以一己之力搞定堪称“最麻烦”的流程,也是很有自豪感的。这个订单从客户意向到货物出厂,跟了差不多 5 个月,卡车拉着货开走的那一瞬间,我很开心。


蜜月期过后,是阵痛期。


随着接的单子越来越多,对公司和行业也越来越了解。我不是一个应届毕业生,能够把这份工作当成未来的范本,过去的经验让我已经有了一些关于工作好与坏的认知。当我看到一些不合理之处,我没法自圆其说,总是感到失望,甚至愤怒。


公司架构传统,业务工作琐碎,布料类型、工艺繁多,缺乏对过往经验的沉淀,所有人都要靠自己慢慢积累,走许多弯路,我觉得比以往做的任何一项工作都要难。另外,在这样一个由密集的人力构成的行业里,不确定因素太多,我很难把控好订单的交期和质量,甚至要一再降低标准,去适应已成体系化的无赖。


于是,我忍不住发问,为什么会这样?要怎么改?能改吗?有大概两个月,我经常觉得焦虑,而当我与很多人聊感受、聊出路,了解到更多有关这个行业的特色后,深刻体会到了个体的无力。去年 10 月广交会,我在广州约了几个老朋友,也或多或少谈了这份焦虑和无力。


现在,都过去了。重新审视这段经历,我想是我给自己赋予了太大的责任,也错误估计了自己当下的能力。我不必为力所不逮的事情感到痛苦,要积极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成长起来,从点滴能做的事情里,开始改,潜移默化、水滴石穿。希望自己在几年后,遇到同样的问题时,能在保留愤怒的同时,拥有了更大的力量去改变它。锐气和棱角是作为新人宝贵的财富,不能任由现实去磨平它;有些事情不对就是不对,我们不能任由它存在,信奉什么“存在即合理”。


令我真正开始认可这个行业的,是今年 3 月,我们去上海参加春季家纺展。春季展我们一般不放展位,单纯以观众身份,有大把参观同行展位的时间。我能明显感觉到,窗帘在整个家纺品类里也是相当落后的。服装面料是最领先的,而后是沙发布艺、床上用品等。有很多展位的产品创新性、视觉统一性、流程便捷性,都令我大开眼界。我能感受到,有很多聪明的人在努力做这件事,而他们的成果令我感到钦佩。


至此,我才彻底放下了内心的傲慢。


过去的一年里,因为有很多自我怀疑和痛苦的挣扎,我想明白了一件事情:路径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走出来的。我和先生分享过我痛苦的一大来源,在于以往我的道路很顺畅、也很坚定。我好好读书,上大学、读研究生,我找个好工作,去互联网大厂做产培,去初创公司做香氛,我做的选择,都同时兼顾到了社会认同、自我价值实现和实实在在的回馈。


但过去的一年,我有点迷茫。在家乡,我好像找不到一条在我认知内的好路径。再也没有一个理想的范本,让我向往和靠近。但是,在真正把自己放进具体的事情后,我好像渐渐在走出一条新的路。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我不再苛求自己走一步、看三步。作为妻子、母亲、女儿、职员、领导,在多重身份的加持下,能把每一天的时间规划好已经是一件太不容易的事情。


可以说,今年遇到的新挑战,与以往又有不同。这是一场艰难的挣扎,是与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傲慢的对话,也是消除偏见和自我感动式责任感的过程。



除了这个大命题,今年还有一些小感悟。


1. 与孩子平等对话。


在小朋友 1 岁多的时候,如果他有一些不合适的行为,我开始用他能听懂的话,加上一些逻辑和同理心,引导他认识到这是不对的。


对于大部分不涉及安全、公序良俗和文明礼貌的事情,我给他空间,让他自己选择。


慢慢地,他对这种方式接受良好,现在整体是一个还蛮懂事和有自己主见的小朋友。


2. 在追求理解的道路上永不言弃。


大三的时候演话剧《柔软》,女医生有一句话 “这辈子,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理解”。当时只是说了这句台词,而现在是真的体会到此中真意。哈哈,这也是一种“再听已是曲中人”。


在和先生的日常沟通中,我们追求的也不过是一种理解。我们可以做不同的判断,但是要把想法一一剖析给对方看,希望能理解彼此的脑回路。这样,我们在一次次的沟通中,对彼此的认识也更为深刻了。


3. 困难在被察觉的那一刻是最难的,而后只是解决它。


在有关订单的一次次意外中,我从大惊失色到从容淡定。我原本是个极其重视规划、不能容忍失误的人,现在竟也在接受意外这件事。当然,能避免的问题我们还是要尽力避免,而那些不可为的,就随它去吧。


所有困难最终都会被解决。


4. 看人不看说了什么,只看做了什么。


话语有时会伤人,有很多人心口不一,有很多人不懂得如何使用话语,也有很多人在话语上无法同频。那就去看他们做了什么吧,行动不会骗人。


同时要警醒自己,不要刺伤他人。


5. 珍惜和朋友的每一次相聚。


2023 年和朋友们约了很多次。能在这个年纪不因任何工作或其他需求,还聊得到一起、约得出来的朋友,都是真心人了。


希望 2024 年能有更多珍贵相聚。



这是一篇拖延了 3 个月的年终总结,但我发现这会儿写也蛮好。每过一段时间,我的想法就会发生一些变化,把最新的想法记录在这里,希望能坚持住。就像照片一样,可以记录下快乐的和特别的时刻,那么快乐和特别就翻倍了。


2023 年,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实际收获,都是与过去的任何一年都不同的又一年。


任何问题想到最后,都是关于虚无与意义的对抗。那就再多走一些路吧,意义自会浮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夏虫的冰(ID:bingqing_zx),作者:1号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