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9-10-16 18:17

治理超载需要有限定位,否则就只能听天由命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市政厅(ID:shi-zheng-ting),作者: 郭敏 交通工程师,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货车超载是个经济问题,是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利益分配不合理而造成的。因为经济发展仍然需要大量中低端产业,当下的超载现象并不能消除。即便在运输方式上投资再多,或者将矿石、钢铁、水泥这些低价值货物转入水运或铁路运输,仍会有一些无法覆盖或不经济的线路需要货运。而城市里的短途货运,无法用其他运输方式替代,因此,超载会一直出现,威胁城市居民安全。


而对货车超载的治理,是伴随经济发展的一项工作。事实上,治超这么多年,超载也没有消除。这并非部门或行业不努力的缘故,更多是发展阶段决定的。因此,行业的现阶段治超目标,应致力于风险可控,提出的政策设计要能应对重大风险,使风险变少变小,而非提出一个与经济背景不匹配而难以实现的目标。




对于现阶段的治超工作而言,有限要求的定位很重要。这能让政策设计不会带来难以承受的公共资金消耗,也不会让基层管理人员因难以做到而听天由命。有限的阶段性定位,能让资金投入在必要的短板修补上,一点点向前推进。同样,有限且适时更新的定位,能让政府的考核具体明确。如果设定一个难以做到的目标来考核,整个考核就会变得听天由命。


无锡塌桥事件的发生,使各方都处于极大压力下,考核会变得更加严格。虽然,当前花大力气积极行动是必要的,一方面积极理清被重车压过但尚未出现严重破坏的桥梁,另一方面也要对运输市场进行必要的整治。


但也要防止因此去设定难以做到的考核目标,出现路上到处是治超站的现象,或让基层工作人员不停上路查处,使其体力精力难以持续,进而忽视其他重要工作。琐碎的长期工作,需要耐心和专业,让各方形成合力,从而能够长期持续落实。


当然,重大事件的发生,需要审视当时当地当事具体人员和机构的责任,但更重要的,还是检查反思现阶段政策设计的有效性。从安全理论来讲,重大事件都是累积出来的,而现有的政策设计并没有打断这个累积过程。


因此,首要的事情是对现阶段政策设计的反思,为什么没有打断这个累积过程,这需要深刻反思,而反思也要进入政策制度的改善层面。同时,也要考虑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在不增加人力物力的情况下,设计出覆盖全面的、灵活的风险警报机制,让有限的基层管控力量能及时打断每个风险累积过程。


什么是覆盖全面的、灵活的风险警报机制?简单来讲,就是发现关键问题。


如果只讲发现问题,那么到路上看看,或接听举报电话,就能发现一大堆问题。不过,发现的问题有可能暂时无法解决,也可能无法彻底解决。即便能解决,社会也不一定会为之分配足够资源。


因为中国的经济正在升级,在升级完成之前,超载一直会存在,治超会一直处在较大压力下。治超需求和能给的资源,在中短期内始终是个矛盾。平衡至关重要。


即使发生重大事件,此项也不应成为投入过量社会资源的借口。这是特别要警惕的现象。对社会而言,资源分配一定要公平、均衡,对专业人员来讲,也要学会在有限资源下发现关键问题,并解决关键问题。


当然,也可能出现对每一辆货车进行检查的现象,当地社会经济运转不得不跟着治超人员的节奏转。这样的思维,和交通安全领域经常讲的笑话一样——完美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办法,就是把道路关闭。而政策设计时设定的有限要求定位,可以避免基层的“因噎废食”。


幸好,现在的技术在发现关键问题上能起到促进作用。货车运输的相关方主要有货主、货运或物流企业、司机、车商、修理厂、货运信息平台和一些监管部门等。这些相关方总量虽多,但凭现有技术做到实时跟踪并非难事。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琐碎的信息采集、处理、流通成本变得便捷且成本低廉。可以轻松设计出采集工具,记录下每个环节的每笔工作并传输到指定对象,能方便地查询或记录下道路货运中货主、承运公司、货车司机、车厂等主体及生产资料的前生后世。琐碎的记录,通过相互关联,形成完整的跨区域跨部门的过程链条、统计报表,从而实现全覆盖。


不过,铺这张跨部门网时,会遇到各个部门或个体的抵抗,或只有表面遵从。铺网的关键问题不在信息技术,而在新要求和既有利益的平衡。许多信息系统建设的失败,都是误把信息系统本身当做建设重点,忽视了利益平衡才是主要对象。如果不能让基层实打实地把数据收集上来,发现关键问题就是奢谈。


政策设计的关键不在完美,而在于是否能在基层有效落实,即便降低目标往后退,也要确保政策能真实有效地落实。那些整天忙碌的基层工作人员是否会认真填写每张表,确保每件小事的真实可靠才是打断风险累积的前提。


对当下的治超而言,政策设计的有限定位可能存在于各个环节。譬如,是否真的一吨都不能超;查到后是否必须卸载;规定是否真的在实施,还是基层人员睁一眼闭一眼,然后听天由命。这些仍然需要实地了解。理论上的正确,能否带来现实中的可靠,抑或这些理论本身是否成立,都要在实践过程中理清。


也许,我们应以有限的定位,来理性审视当时当地当事具体人员和机构的作为和能力,严格检查当下制度。只有制度的反思和改善,才能避免下一次重大事件发生。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市政厅(ID:shi-zheng-ting),作者: 郭敏 交通工程师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