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9-10-18 14:56

白天在澳门,晚上在大陆:来回关闸两侧的劳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Epoch故事小馆(ID:epochstory2017),作者:王迁,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2019年了,请问大家去澳门做劳工好不好”的帖子下,网友们这样回复:


澳门劳工吧


酒店、餐饮、赌场……澳门外劳市场似乎与这些业务紧密相连,的确,它们占据了外劳80%的比重。外劳指向所有通过劳务公司来澳门工作的境外人员,他们能快速解决澳门劳动力的缺口,同时也获取较内地更优待的报酬,超额贡献着澳门生产总值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文化建设是澳门不会放下的产业。殖民历史、多元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澳门人感到这是一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但开拓它,仍然需要外劳的加入。


从社团开始 


伍环告诉我她要去澳门工作了。一周后,她告诉我,“你知道吗,我的公司是个社团。”


伍环加入的历史协会是澳门数千个民间社团的其中之一,阿杜是历史协会的副秘书长。澳门社团一般有大量的常务理事、理事、监事职位。有些社团还为德高望重者设置了永远名誉会长、名誉会长,永远荣誉会长、荣誉会长,永远会长、创会会长等职位。阿杜说,在澳门,任何人都可以登记注册,组成民间社团,“甚至两夫妻就能开一家出版社。”民间社团的形成基本上分为地缘、血缘、行会,以及自发性的结社。历史协会已成立20年,最初由一位中学历史老师创立。


认识阿杜那天,伍环邀请我参加社团的导赏活动。阿杜每周会组织一次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导赏活动,导赏是免费的,一次导赏持续三个小时。我和伍环都是第一次参加,一同参加的还有协会的带头人。


导赏从我们的出发地福隆新街开始。这里曾是青楼妓院,如今大多被餐饮店取代,建筑保留了原始的架构,深红色的油漆是近年翻新的。


 福隆新街


“大家听过煮红豆沙的故事吗?”阿杜问道。


“是那个和煮绿豆沙一样的故事吗?”一位香港朋友问道。


“那你先听我讲,看和你的是不是一样。”


“这里曾经是妓院,当时的艺伎很有才艺,也很有身份。客官来这里会给喜欢的艺伎付钱,看她们表演。煮红豆沙的故事呢,据说是一位客官用纸币代替柴火,为一位艺伎煲红豆沙,一直煲,钱就一直烧,直到一碗红豆沙煮熟。”


电影《艺伎回忆录》


阿杜的脸很长,下巴微微向前凸,身材短小而壮硕,是中葡混血。他的微信头像是他留着络腮胡子的照片,我开玩笑地问他去哪儿流浪了。他说刚从非洲回来,旅游了一个月,胡子没有剃过。当他谈及福隆新街青楼的历史,清平戏院早年的风光,显得聚精会神,有时被倒背如流缠住了舌头。


伍环对于新工作很有激情,拿着照相机不断拍摄,不时有惊奇的发现:


“马路的尽头为什么是一幢楼?”


“同一间酒店,为什么左边是新的,右边是旧的。”


阿杜告诉我们这里大多是填海填出来的,城市的建设赶不上规划,拓宽了马路,但盘根错节的地基要想建地铁是很困难的。伍环充满好奇心的参与让阿杜原本的路线多绕了几个弯,也解释了这座城市看似有序中的无序。


伍环又拿起相机,镜头停在凉茶铺,镜头里是两夫妻散漫而相互孤立的脸,等她再次对焦两张面孔时,老板指向伍环的镜头严厉呵斥。拥有老字号品牌的店铺无需拉客,总是人满为患,效率与冲突带动着巷子里的节奏,在面对外界镜头的侵入时,效率更显得不容侵犯。


地缘的优势使店主们有了结社的契机,巷子入口的墙上张贴着社团活动的告示,上面写着时间、地点与事件。


澳门社团取代了政治组织的功能,当伍环参与其中,她感到自己好像身处一个自治的社会。


自治并不自由。伍环首先受困于选照片的环节。阿杜告诉她需要人像,但她选的都不过关。阿杜说,需要重要人物的照片。


“重要人物”是导赏的关键点,也是伍环日以继夜工作的盲点。


她问阿杜谁是重要人物。会长、副会长、理事长、副理事长……伍环觉得面前仿佛展开了一张君臣关系网。


选出“重要人物”后还是不行。不能拍到人物玩手机,不能拍到人物的背面,不能拍到人物不精神的样貌……


当伍环看到最终的成果,她回想导赏路途的惊心动魄,好像与手上的成果无关。


照片还需要做成海报。伍环将海报初稿拿给阿杜。


“海报不能是黑白的。”


于是伍环找了几例类似的海报,讲了一番设计的艺术感。


阿杜说:“我不管这些。”


那究竟应该“管”什么呢?


举办讲座的那天,室内聚满了人,都是各个社团的人,并没有市民参与。那天阿杜也来了。在澳门半岛,似乎在各个场合都有阿杜的出现。阿杜开玩笑说他是全职打杂,“澳门这么小,很正常的。”


所有问题与澳门的“小”联系在一起,便显得合理。


“大家好像对自己在做什么并不那么在意,大家好像都很忙,但不知道在忙什么。”


忙着不出错。这是伍环一个月后的感受。


伍环在乎的是成果,是作品。其他人却不是。她渐渐发现,作品本身和验收者都是圈里的人,她好像绕了一圈,被社团的关系网时刻牵制。但关系网并不包括她。当周围的人身处其中,“我好像明白‘我不管这些’的言外之意。他们只需要在关系网中立足,这是他们在乎的点。”


 “我不想再重新开始。”


篇篇重新回到澳门是今年八月,距离她离开澳门,仅仅过了三个月。这三个月她在广州一家银行做新媒体业务,“我觉得没有什么价值,还是在澳门比较有成就感。”她现在在澳门一家文化公司做宣传,她说在这里工作可以学到很多。


篇篇的工作性质时刻都与“关系网”联系着。写公文,做报表,跟项目,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社会关系。于是我再一次将“关系网”的问题抛给了她。


她的解释似乎和澳门人一样:“澳门太小了,在澳门认识一两个人就能打通整个社会网。”


“除了外劳,是么?”


“也不是,即使是澳门本地人,没有社会关系,想要打入也很难。你知道我为什么离开澳门么?我前任是澳门人。当时我们分手了。主要是因为他希望进入澳门的关系网,但我不能给他提供帮助。他到了这个年纪,有了事业上的需求,也有他自己的选择。”


“不过后来在广州工作了一段时间,觉得待遇和薪水都不如这里,想着还是回来好。”


对于篇篇离开与回来,她认为自己的决定有些草率。她在澳门念书、工作,成年后便几乎没有离开过澳门。她熟知澳门的每一条路,熟知从工作地点到关口的最短路线,也熟知关口附近最货真价实的代购点。她与每日数十万外劳一样,白天在澳门,晚上回内地,两地奔波,又好像与两地均无联结。


那天我与篇篇一起坐巴士,在去关口的巴士上,很容易将外劳与游客区分开来。车里拥挤得很,司机站起来喊:“你们往里面挪一挪,里面的位子都是空的,后面有鬼啊。”满载而归的游客兴致勃勃地谈论赌场的见闻,不时问司机到哪一站了,司机说到终点站下就好了,游客又问下了怎么走啊,司机说跟着人流走就是了,走不了就住在澳门吧。我问篇篇,三个月前离开澳门的那天是不是也是这样放松。


她说,“一想到生活要重新开始就觉得慌,我不想再重新开始。”


摄于澳门关闸


这次回澳门会停留多久,篇篇也不知道。社会圈子的形成在这座小城似乎很容易实现,关系网的紧密交错以及社团之间的竞争、交互关系使社会脉络清晰可见。对于本地人,关系网是他们生存的根基,我曾不止一次听到本地人说起各自在澳门立足的困扰。外劳本应与此无关,而对于篇篇,她曾被关系网伤害过,如今又与它共存,不知当另一个节点到来时,她是否有信心重新开始。


 “澳门没有新闻” 


丽云在报社工作,新闻每日见报。


“澳门没有什么秘密,”丽云告诉我,“地方太小,有点风吹草动市民早就知道了。”


口耳相传是澳门新闻最原始,也最长久的传播途径。


“尤其现在微信在澳门的普及率很高,几乎没有看报纸的必要了。”


“那报纸报道什么呢?”


“我刚来澳门的时候,据说在搞卫星电视,结果发现澳门没有新闻。前几天的头条新闻是任达华在中山被捅,一个香港人在中山的花边新闻成了报纸的头条,你能想象新闻通过卫星上了天,全世界都在看这些八卦吗?”丽云很认真地说道。

澳门日报


不过澳门的小也有它的暖心时刻。丽云回忆起刚来工作的时候,某次看到稿件中提到卢廉若公园的水松树。她一时间好奇,便问总编辑这棵水松树是否健在,现在状况如何。于是那天晚上,植物局、科研所的植物学家都参与了这个讨论,那棵水松树轻微地震动了澳门的植物界,丽云感受到一阵少有的鲜活的力量回荡在那个夜晚。也许这个夜晚就应是一则新闻。


丽云常常因为这样的暖心时刻令她继续留在澳门。但同时这里会带给她一些恍惚的感觉。


“麻木或者麻醉吧。就像我走在路上,我看到澳门的建筑保护得很好,走着走着会忽然撞到一间岭南风格建筑的图书馆,有时候还会看到阿杜在附近导赏。这是澳门让我感觉温暖的地方,虽然本地人可能并不这样认为。”


澳门社会如同澳门人一样沉默。丽云回想起办理签证的那天,她带着现金去劳务公司,交了钱,拿着回执。劳务公司的许先生让她去参加入职培训,在指定时间到指定地点等待张小姐。


“像是在暗地接头,”丽云说,“我等了一会儿,有人来了,又等了一会儿,有更多的人来了,大家互相都不说话。”


如同即将踏入一个明确而又陌生的未来。


澳门关口出入境人数(2019年5月20日)


澳门占据了历史文化的平台,但平台始终在人的脚下。人与人的联系组成了大大小小的社团,社团活动成为了文化的主体,而社团主要人物成了历史的中心。他们运作着各自的社团,希望从政策中获得更多的支持,来维系这种运作。置身于澳门本土的历史与文化洪流中,外劳青年与矛盾、虚无、荒诞搏击,往来复去,如同潮水。他们面对社团文化,面对社会关系,外劳的身份显得格外明晰。


2019年,澳门特区政府成立20年,这20年里,对于澳门人和外劳而言,是一次坦白的合作,也是一次充满博弈的实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Epoch故事小馆(ID:epochstory2017),作者:王迁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