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资讯
视频
前沿科技
车与出行
商业消费
社会文化
金融财经
出海
国际热点
游戏娱乐
健康
书影音
医疗
3C数码
观点
其他
虎嗅视界
24小时
专题/活动
虎嗅智库
登录
极速注册
取消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数码
互联网
数码
互联网
热搜词
芯片
英伟达
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
柔宇科技
经济
网红
货币
本地生活
账号或密码错误
2014-04-22 06:21
运营商-银联-手机厂商,三巨头如何依次主导NFC
carey
NFC支付,硬件模式大势已定,核心运营之争再起波澜。
真正经营过支付业务的人士都明白,支付业务的竞争主战场往往不在支付本身,而是支付所处的完整的商业场景是否成功有效益,例如产业定位与客户受众是否合适、商业模型与收益模式是否可持续、软硬件及监管条件是否成熟等。其中,NFC近场支付更是一个典型案例,其业务还远未称得上已规模开展,但自从诞生之日起就饱受各方的关注,或褒或贬。原因就在于其预期的商业场景足够庞大而颠覆,而其实现又极大地受制于硬件技术。
我有幸参与了国内NFC近场支付的各种关键时期,并在其中或多或少发挥了一些作用。撰写本文,是因为我个人觉得,这项业务已经到了一个历史突破点,即将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刻(而不是种种巨头和媒体每年都号称的“元年”哦)。因此,我想在此从“硬件+运营”的视角,再来回顾一下历史的各个阶段,并适当预测一下接下来的发展,希望能对产业中的同仁有所帮助。于我本身,则是延续
一贯的兴趣
,从业务经营者的角度记录真实的产业观察和感悟。
NFC支付的第一阶段,以SIM全卡为硬件基础,硬件、运营全在运营商
一年前,我从亲手参与创建的某运营商集团支付公司离开,心里已有明悟,运营商主导移动近场支付的时代已经过去。
原因其实很简单,当运营商放弃了以SIM全卡为基础的业务模式时,本质上就是放弃了用户。在和谐的NFC-SWP模式中,运营商看似获得了金融机构的谅解,却事实上将用户主动拒之门外,更对用户的交易场景和交易过程一无所知。试问,脱离了这些高黏度的在网用户,运营商与移动支付还有何关系呢?
抛开种种不给力的事实,单从模式上来看,运营商是当之无愧的近场NFC支付最有力最核心的主导者,根本原因就是在于用户。具体来说有三点:
1、只有运营商拥有着高黏度的海量手机用户,
除此以外你找不到每个月都会主动与运营机构至少发生一次联系的用户了(缴话费)。再加上国内每18个月换一部智能手机的热潮,以及铺天盖地的短信和电话营销,只有运营商才具备大规模推广NFC手机支付的可能性;
2、只有运营商存在最健康的商业起步模式,
那就是投入硬件成本、换取高套餐低离网率的手机用户,这样才有足够的资金规模向产业链其他环节输血,渡过最艰难的产业萌芽期;
3、只有近场支付用户(如NFC)才是运营商“真正可依赖”的忠实用户,
做远程支付先不论是否竞争得过支付宝,关键在于用户的迁移成本极低,无法给运营商主业带来直接的帮助。
因此,当年我们在设计运营商移动近场支付业务时,坚决以SIM全卡为基础。所谓SIM全卡,就是用户只需要更换SIM卡、无需其它改造。具体的方案包括初期的2.4G,中期的SIM-PASS,以及后期昙花一现的全天线SIM卡等。其中,仅中国电信就累计发放各类SIM全卡近1500万张。这就是国内移动近场支付的第一阶段。
因为种种原因,2.4G失败了,SIM-PASS以及全天线SIM卡等仍在运营中,却渐渐无法适应苹果的iPhone4/5等小卡的技术挑战,更致命的是,运营商在与央行、银联博弈的过程中渐渐迷失,陆续宣布以NFC-SWP模式为未来方向,在市场预期和资源投入上不再向SIM全卡方案倾斜。巨头的转向,直接导致了技术研发型卡商/芯片商的重大损失,不能不说是种遗憾。时至今日,卡商已经基本上没有能力再创新出更好的SIM全卡产品了。
NFC支付的第二阶段,以NFC-SWP 技术为硬件基础,运营商相对控制硬件,银联银行相对控制运营
那所谓的国际主流的NFC-SWP模式究竟是什么呢?技术的问题不在这里多讨论,咱们还是看看用户流程吧:
1、首先,用户需要更换一个NFC手机,但是请注意,不是手机厂商号称自己有NFC就行哦,必须是所在运营商认可的定制机型才行。否则就算你对照着型号去买,很可能也不管用;
2、其次,用户需要到营业厅更换一张NFC-SWP SIM卡,还别说,这张卡看起来跟正常的SIM卡差别不大,比以前的SIM-PASS好多了;
3、接着,用户需要下载运营商特定的“手机钱包”客户端,不同家的运营商有不同的客户端名称,但大同小异,打开、注册、使用即可;
4、再接着,用户需要按照营业员的指引,在客户端内即时申请某张银行卡。注意哦,必须是你已有的银行卡,顺利的话1分钟内你将在客户端内可视化得看见这张电子化的银行卡。如果你非得新申请某家银行的卡,也行,客户端提供了提交用户申请资料的功能,您就等着吧;
5、好了,看似一切完成了,怎么用呢?等等,突然出现的这个“电子现金”是什么?“圈存”是什么?你就听营业员满头大汗给你解释吧。总之,就是你所申请的银行卡其实不是你所熟悉的那张银行卡,而是它的一个附属钱包,而且你只能用这个附属钱包去进行所谓的刷手机消费。(用户:我能说脏话么?)。而且,这个附属钱包是不记名不挂失的哦(靠,那我填那么多资料干嘛?),也就是说手机丢了,那钱包中的余额就丢了,找不回来了。附属钱包中的钱从哪里来呢,也只能从那种特定的主银行卡划账过来,上限最多1000元;
6、好吧,我认了。说吧,这个究竟可以在哪儿用?“请到支持银联‘QuickPass闪付’的商户POS处刷卡,目前全国已经改造300万台,主要城市均已支持。”这不错,比运营商靠谱。等等,为毛商户的收银员用看神经病的眼光看我?我不是骗子呀,你到底会不会用呀,不会也别问我呀…….
7、算了,收银员惹不起,我还不能调戏一下客服MM么?就说业务不好用,体验一下上帝的感觉。“我办了你们这个手机支付业务,不好用呀!”“对不起,请联系发卡银行,向其咨询如何使用该业务,我们只提供SIM卡通信服务”,“对不起,请先联系运营商,向其咨询如何使用该业务,我们只提供账户服务”……
8、最后,恭喜你,多了一个不要丢手机、也不要随意换手机的理由,因为那个附属钱包是没法远程关闭的,谁拿到都可以直接使用,无需密码哦。
这就是运营商与银联、银行等金融机构妥协之后,目前国内最主流的移动近场支付业务。
资深人士会出来澄清,只有前3点才是NFC-SWP模式的特征,后面几点都是人民银行规定的PBOC金融IC卡业务所带来的副作用。是的,的确如此。
但事实上,由于运营商在与金融机构的博弈中全面妥协,导致国内只有金融界才有如此大规模标准化的NFC发卡和受理环境,因此,
如果脱离了金融应用,目前的NFC近场支付可说基本上一无是处。
这也就是我想告诉大家的、国内移动近场支付的第二阶段,当前正在进行中。
在这个特殊的阶段,运营商已逐渐被旁路,而银联则代表整个金融界,在争取金融应用在NFC技术上得以大规模应用。其最大的依托就是,1)人民银行强势的支持和统一的金融标准(有心人很快会联系到近期的各种央行发言,禁止二维码,力推NFC),以及——2)大规模布放的“闪付QucikPass”非接触POS。
然而,正如上面的用户流程所暴露的,这个阶段有着先天性的不足。首先,
运营商集团总部的战略妥协,并不意味着运营商各省诸侯能同意投入真金白银、甘为金融界的孺子牛。
因此,我们看到几次所谓的大规模招标都是雷声大雨点小,NFC手机也没那么快得以普及,所以用户的办理门槛还太高;其次,
央行的过于强势和保守,特别是在PBOC 电子现金的业务和技术标准上的长期僵化,导致了银行无法有效创新,无法推出适应用户需求、符合互联网场景的移动支付应用
;此外,银行银联距离手机及相关技术的层级太远,而手机NFC芯片支付与传统的卡基支付的技术差异又非常大,银行银联的控制力极其有限,也导致了在如今的产业培育期有力使不上,只能干着急。
总之,这是个特殊的时期,是巨头博弈后所出现的一个特殊的时间窗口。如果银联银行能抓住这个宝贵的时间,那国内的移动近场支付有望就此定型。如果没有,那要么NFC模式彻底失败,要么必然进入第三个阶段。
银联做了很多努力,而且也没有完全依赖与运营商的合作,比如前期尝试做NFC SD卡,后来又尝试与早期的NFC全终端手机厂商直接合作,而且一直在力推银行通用的TSM平台。但就我看来,基本上是失败的。客观上,还是因为这个PBOC标准框死了业务创新和推广的上限,让人无力回天。挑几个比较明显的问题举例如下:
1、消费时的闪卡问题:
如果电子现金卡(或手机)在POS上挥卡过快,会出现卡已扣款、而商户POS机交易失败的现象,因此商户会拒绝给用户提供商品。该情况下,用户即使投诉,也只能先停止使用该卡(甚至需要交回卡片,那手机怎么办呢?),一个月后发卡机构确认用户损失,才能告知用户处理结果,然后给用户更换新卡、或者柜面恢复金额;
2、充值问题:
使用普通银行IC卡时向其附属钱包“电子现金”充值,只能在银行柜面或特定的ATM机上;若使用NFC模式的金融电子现金,可以使用客户端进行“空中充值”,但通常也只能从其所从属的主账户卡中进行划转,无法从用户的本行其他卡或其他银行的卡来划转。目前,央行也在推行所谓的“非指定账户跨行圈存”,但进展较为有限。而且,整个充值过程需要信息交互的多个来回,尤其是涉及到芯片硬件的响应,过程较长,按照国内现有的移动互联网网速条件,30s是一个合理的预估,除了客户体验不佳以外,更必然充斥着各种单边账、不平账,给清算带来了较大的困扰,而银行又是个追求账目一丝不苟的机构,所以更是给内部财务与风险管理增添了无数烦恼;
3、客户投诉问题:
当客户就电子现金卡的使用咨询发卡机构时,其实发卡机构是无能为力的,大多数情况下根本不知道客户究竟做了什么交易,因为通常而言商户还没有把交易上传呢,且规则上就明确不能以发卡系统中的账务信息为准。一般情况下,只能请客户到服务网点来详细阐述情况,并通过读卡器/POS机等设备现场查验电子现金卡的交易记录。
我认为,第二阶段已经进行到了尾声,总体并不看好,但仍有一线生机,在于两个突破点:
1、某金融支付公司,以及我
正在打造的创新支付业务
。这是除了银行以外,国内唯一一家可以发行PBOC电子现金卡的企业,自然也就背负着金融IC卡改革创新的探路者使命,而且比银行更具优势的是,该公司可以发行非记名、纯电子现金卡。我们充分利用了这一政策优势,大胆突破,与NFC手机厂商联合设计出一项“即时开通可用、实时跨行充值、随时查询信息”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移动支付业务,在PBOC的框架下,力求将客户体验尽量做到极致,看看市场究竟是什么反应。如果试验成功,那相信可以给央行、银联及其他银行提供一个业务创新的参考样板。如果还是不行,那我个人认为,PBOC电子现金的NFC应用是很难继续的。当然了,限于各种原因,目前我们的产品仍然有很多不完善,顺便发句感慨,内部创新实在太艰难了,眼泪哗哗的…..
2、金融向公交应用的渗透,打造NFC受理市场真正无可替代的巨无霸。上文提到,闪付POS环境是国内唯一大规模的非接触NFC受理环境,而且是标准化的。排名第二的则是公交应用(第三则是校园一卡通,呵呵,其实这两个领域当年在电信都干过,最终还是死在沙滩上了),而且相对而言,公交地铁的非接触刷卡相比消费购物要更加“刚需”一些。现阶段,也恰逢城镇化建设、智慧城市改造的高潮时期,“全国统一的公交应用”这样的提案屡屡提起,部分省份已经在所辖区域内开始进行整合兼并。目前多方都在争抢这个“统一”的核心运营角色,相对而言,金融集团还是占据一定优势的,至少可以要求从技术标准上使用或兼容金融规范。如能成功,那金融标准的NFC受理环境将立于不败之地,哪怕在发卡方面仍然做得如此之差,也有足够的时间来更新完善了。除了公交以外也还有其他领域可考虑,如菜市场、出租车、快餐店、自动售货机等等,相对而言实际上更好做,只是战略意义没有公交这么大罢了。央行对此也非常重视,甚至为此更新推出了PBOC3.0技术标准。但我对这个标准持保留态度,因为它实在是太复杂了,完全是技术统治世界的思维,变本加厉地不考虑用户到底是否接受。
NFC支付的第三阶段,以NFC全终端手机为典型的硬件模式,运营权由手机厂商和应用提供方共同主导,并逐步开放
好了,我们再说说第三阶段,也就是本文的标题、我所欲言的将来,我认为很快会到来。
首先说说为什么会有第三阶段?上文不是说第二阶段还没结束呢,正在尾声么?
世事就是这么奇妙。
国内的移动近场支付一直以来是巨头们的游戏,不管是运营商还是金融,都是超大体量、超级强势的实权机构,他们制定规则“允许”用户可以怎么来用移动支付,但结果是用户并不乐意,“惹不起我还躲不起么”?
投入很巨大辉煌,结果很惨淡尴尬,然而副作用却很有意思。
最重要的就是教会了、忽悠了不少手机厂商来真刀实枪地改造NFC了。
不同于当年寥寥几款的明星概念机,仅以国内为例,一些有较强的品牌意识、有较好的利润空间的手机厂商,真刀实枪地开始做NFC了,如OPPO、魅族、小米等等。
刚开始做,自然还会受到运营商的定制、银联银行的合作等影响,可随着手机厂商对NFC业务的逐步了解和掌握,他们慢慢会发现,原来世界可以更美的。正如我一直所说,支付只是手段、只是实现目标的一个关键环节,运营商做移动近场支付业务的本质是为了“提高通信业务的黏性和高附加值”、银联银行做移动近场支付业务的本质是为了“增加发卡、提升用卡活跃度”类似,手机厂商们很快会找到自身的定位,做NFC是为了“手机卖点更多、客户更忠诚、增值服务更厉害、品牌价值更高”,总之,如果NFC支付业务能做好,手机主业就能发展得更好,那为此付出区区的成本算得了什么呢?而且,既然芯片是我的,客户是我的,品牌是我的,那业务形态、商业模式必然要以我为主!
当然,目前大多数手机厂商还没到这一步,特别是国内的手机厂商,毕竟一直以来受欺压惯了,虽然闷声发大财,但大方向上还是听巨头的;
不过,这又是个趋势,如小米、OPPO这样的品牌至上的公司必然会如此演进。
特别是,传闻说国际老大哥A公司已经按照这个模式酝酿着下一代产品了。一旦推出,将是对前两个阶段的彻底颠覆(特别是对运营商),也就宣布着第三阶段的正式来临。而即使这次又爽约了,也没关系,不过是延后一点罢了,仍然势不可挡。
在第三阶段中,最明显的特征是手机厂商自身将直接作为移动支付的运营核心主体,而各种移动支付应用有了一个公平公正的机会参与进来。
与前两个阶段相比,运营商的移动支付应用、银联银行的PBOC应用都将只成为可选应用之一,可能仍有先发优势,但不再成为任何形式上的唯一。
在第三阶段中,由于手机厂商的良莠不齐,会导致运营平台标准的混乱,会造成NFC应用适配的困难,会造成线下NFC受理环境的纷争。按照历史惯例,也会逐步出现平台整合者或产业联盟,联合一大批手机厂商制定相对标准化的NFC运营平台,帮助手机厂商以最小的代价加入盛宴、获取收益。类似当前手机自有的APP商店、与平台通用的APP商店的关系。当然了,先行发力的手机厂商、注重品牌运营的厂商会有能力独占自己的领域,其中拥有支付牌照的手机厂商优势更加明显。
在第三阶段中,具有线下影响力的NFC应用提供者将最具优势,可以以最小的代价实现用户的汇集与O2O模式的普及。NFC联机应用将成为绝对的胜者,相比PBOC之类的脱机应用,其优势太明显了。逐渐的,做得最好的NFC应用提供商可能成为新的移动支付王者之一。
在第三阶段中,用户和商户才能真正的逐步熟悉和接受手机支付,并交由市场来解决安全、可信、投诉的问题。现有的TSM平台模式,必然会有较大的调整变革。
在第三阶段中,NFC和SE芯片厂商将大有可为。希望国内的芯片厂商,能及时参与到这场盛宴中。而现在红遍半边天的移动支付卡商,则很可能会遭受重大挫折,反正现在也是干炒概念瞎忽悠。
在第三阶段中,监管的问题必然还会时时出现,比较典型的官老爷是工信部和央行。相信一些快速成长的手机巨头们,有能力应对一些波折。毕竟,用户为王。
第三阶段,合理的预期是在2015年正式启动,花2-3年的时间基本普及。
第三阶段,可能不仅是NFC手机,还会衍生其他硬件模式,以及其他可穿戴设备。但是NFC支付这些年来的艰难生长,将会给这些更多的创新带来更易接受的发展环境。
作者微信公众号:carey_in_castle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前沿科技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分享至:
2
大 家 都 在 看
技术帖:今天的移动支付,还是很不安全
rHoUPfMK
14:01
#内幕大揭秘
一碰就灵的NFC技术,怎么就拧不过二维码呢?
差评君
苹果,移动支付沉睡的巨人可能正在苏醒
虎嗅
商业银行的移动支付产业布局:有用户者才有未来!
CHIUCHIKEUNG
美宜佳自述:移动支付如何突袭便利店?
虎嗅
移动支付,百度也正式来凑热闹了!百度钱包前瞻
罗超频道
疫情下的支付行业变局猜想
付一夫
移动支付下半场
半佛仙人
字节跳动斩获支付牌照,技术实力配得上野心吗?
CSDN©
我们很少用到的Apple Pay,为什么对苹果这么重要?
极客公园
我在蚂蚁12年,一路见证“巨象”如何长成
小东哥©
07:26
#风口浪尖
不服“碰一下”,支付宝告别“扫码”慢动作
郝智伟
07:22
蚂蚁成长史:万亿市值的公司是怎么建立的?
瓦肯财经
05:41
#大公司情报站
这家公司靠改造通讯录,获得上亿元融资?
松果财经
06:18
#苹果又来了
苹果带头消灭SIM卡,eSIM能上台面吗?
知未科技
10:39
#内幕大揭秘
2022年,互联网的“墙”拆了吗?
花狸胡说
10:41
腾讯和苹果又在吵什么架?
阑夕
10:27
#高新技术流
《个信法》的这个彩蛋,99%的报道都没发现
所长林超
02:37
#苹果又来了
苹果版余额宝,还差点什么?
安吉拉洞见
24:12
#投资大讲堂
从一无所有到身价百亿,Notion的低成本增长策略
小白姐姐聊商业
大 家 都 在 搜
芯片
英伟达
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
柔宇科技
经济
网红
货币
本地生活
APP内打开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
元
匿名赞赏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