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7-15 10:52

中国软件公司为什么做不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oB老人家 (ID:ToBlaorenjia),作者:王戴明,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中国企业软件公司规模普遍偏小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 💡 企业结构和业务特性限制软件公司规模化发展

• 🚀 创业文化和国际化经验不足影响软件公司出海发展

• 💰 建议国内收缩、国外扩张来提高软件公司利润率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众所周知,中国企业软件公司的规模普遍偏小,不仅比不上欧美软件公司比如Oracle、Salesforce,甚至也比不上印度软件公司比如infosys、Wipro。


我整理了上述公司在2023年的营收,可以看出来,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那为什么中国软件公司普遍做不大呢?


我梳理了5个主要的共性原因,文末也附上了一些个人思考,供大家参考。


第一,企业结构


软件行业有一个公认的规则,那就是只有服务于大企业,才更容易实现规模化盈利。


因为IT投入与企业营收往往成正比关系,而且企业规模越大,生命周期就越长,这就意味着续费的持续性也更高。


比如,Salesforce在早期也是以小微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不过创始人贝里奥夫很快就发现,只有服务于大企业才能赚到大钱,于是他明确把“服务大企业”作为Salesforce的战略方向。


但可惜的是,我们国家的企业结构还是以小微企业为主,大企业占比并不高。


下图来自于信天创投创始合伙人蒋宇捷的梳理,从中可以明显看到我国和美国的企业结构差异。


比如:5000人以上的企业,中国占比不到0.02%,而美国则是0.15%。


数据来源:信天创投创始合伙人蒋宇捷


大企业占比太低,就从根本上限制了企业软件行业的市场天花板,不过,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第二,业务特性


中国企业还有另一个特点,那就是以制造业、贸易业为主,这里主要有两个问题。


一是中国的第三产业相对不太发达,特别是金融业、科技行业占比低,这几年互联网行业退潮也比较厉害。


而恰恰这些行业相对制造业、贸易业的利润率更高,业务也更偏线上化,天生有更强的IT投资意愿。


二是中国的制造业、贸易业的经营方式其实都比较传统。


就说制造业吧,欧美有苹果、西门子、通用电气等一大堆善于创新的制造企业,但是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含量相对就低不少,更不要提那些血汗工厂。


这里不得不提到华为,华为可以说是中国制造业的楷模,我在Oracle公司的时候也曾经服务过华为,华为在IT上的投入可以说是大手笔,绝对秒杀中国99.9%的企业。


但问题就在于,华为这样的中国制造企业还是太少了。


还有另一个值得一提的产品:飞书。


飞书的产品理念、用户体验在中国企业软件里面绝对是领先的,但是大部分企业不选择飞书的原因就是嫌它贵。


相比之下,很多欧美企业选择软件的标准第一是看质量,第二才看价格。


这可能说明了一点:传统业务真的不需要太好的软件。


第三,企业性质


软件公司其实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如果我们回到过去那种“企业办社会”的时代,软件公司就不会有太大的生存空间。


但是中国大企业的性质以国有资本为主,而国企往往强调自主可控,因此他们都喜欢找外包公司定制开发,甚至成立自己的科技子公司自研,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分工的倒退。


当然了,专业的外包公司也是一种社会分工,但是中国的软件外包基本上是最原始的人力外包,不但利润低,而且还存在很多灰色地带,很难培养出infosys那样的IT服务巨头。


第四,创业文化


我们常说欧美软件公司赚钱,其实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他们很鄙视抄袭。


带来的结果就是大家的产品都存在差异化,从源头上杜绝了价格战。


但中国软件公司普遍喜欢跟风,把价格战作为核心的竞争手段。


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一种现象:本来行业是赚钱的,但是随着仿制产品的加入并且不计代价的抢夺市场,很快大家都开始赔钱。


SaaS如此,大模型也是如此。


连李开复都感叹:大模型项目恶性竞争,做一单赔一单。


第五,国际化经验


其实我们存在的问题,印度本土市场也同样存在,但是印度就出现了infosys、Wipro、Zoho等非常优秀的软件公司。


核心原因还是他们很早就开始了国际化,如今90%以上的收入都来自于海外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


相比之下,中国软件公司普遍缺乏国际化经验,结果大家都在一个贫瘠的土地上内卷,当然很难做大。


说了这么多问题,很多朋友就问了:你说的问题我都知道,那应该怎么办呢?


我觉得核心的策略就两点:国内收缩,国外扩张。


首先说国内收缩。


这方面大厂已经给我们做好了表率,比如阿里云,过去一年收入增长仅3%,但是利润增长了48%。


再比如企业微信,在中国SaaS行业普遍性亏损的背景下,在2023年率先实现了盈利,而且不出意外的话,2024年盈利水平还会进一步提升。


这得益于企业微信控制团队规模,并且严格遵循集团的“利润导向”方针。


所以,软件公司就不要想着做大了,做得越大死得越快。


还是多想想怎么提高利润率,因为这个寒冬可能有点长。


再说国外扩张。


这两年喊着要出海的软件公司不少,但真正有大动作的其实不多。


因为我们的创业者普遍缺乏国际化经验,甚至海外工作和生活的经验也不多,这就导致触达客户、获取客户信任成为了大难题。


简单来说,就是从0到1太难。


我也邀请过海外SaaS创业者分享,他的经验就是:尽量从新的赛道切入,而且严格控制团队规模,通过PLG的打法来获取第一批客户。


这样可以最小化试错成本,而且成功率也很高。


比如,他的产品就结合了大模型,而且第一批客户基本上都来自于网上试用+直接付费,不需要太强的推销。


这种打法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直接触达客户,从而不断加深对海外客户的理解。


国际化比较成功的aftership,其实就是采取的这种策略。


他们的创始人告诉我,公司成立了很多年,都没有配置销售人员。


有些软件公司为了绕开触达客户的难题,采取的策略是和本地团队合作,比如自己负责提供产品,让海外的合作伙伴去服务客户。


这种方式确实容易打开市场,但是很容易沦为“原型仔”公司。


毕竟,软件的功能只是表象,对客户业务的理解才是软件的本质。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