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7-16 08:04

“我是智性恋,我喜欢ChatGPT”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三三、江湖边,责编:江湖边,题图来源:《机械姬》

文章摘要
本文探讨了年轻人逐渐适应单身生活的现象,以及智性恋的性取向。同时分析了社会对年轻人的态度以及人际互动中的创造性共鸣。

• 💡 现代年轻人更满意单身生活,更注重个人自主权和成就感

• 🧠 智性恋者喜欢智力高的伴侣,但过于聪明的人反而不吸引人

• 💬 人际互动中的创造性共鸣能增进交流,展示对他人讲话内容的重视

00后更喜欢单身


也许是因为找对象越来越难,年轻人越来越适应单身生活了。


最近发表于《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的一项研究表明,如今14~20岁的年轻人,比十年前的同龄人对单身生活更满意。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阶段理论,人们在成年早期(18~25岁)主要面对的是亲密和孤独的矛盾,人们往往会在这一阶段尝试建立亲密关系,但也许“浪漫爱”并不是处理孤独的唯一方式。


德国美因茨大学的研究者分析了不同出生队列的2936名参与者的信息后发现:


  • 2001~2003年出生的青少年“单身比例”比十年前更多,他们对单身生活的满意度也更高;


  • 与十年前的同龄人相比,2001~2003年出生的青少年对亲密关系的渴望也有所减少;


  • 在24~30岁的新成年人和34~40岁的成熟成年人中,并没有发现这种显著差异;但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的单身满意度比男性更高。


研究者认为,如今的青少年推迟建立稳定关系的原因是:他们更看重个人自主权和个人成就感,而不是亲密关系。


同时,社会对亲密关系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现代人对不同生活方式的包容度更高,对长期单身的接纳程度也更高,这些变化可能有助于现在的单身人士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单身满意度的提高。


智性恋:爱上一个性感大脑的条件


最近几年,人们谈论起一种关于“智性恋”的性取向。


对一些人来说,智力是一个人身上最具性吸引力的特质(Peckham,2012)。比如高智商的卷福、谢耳朵。玛丽莲梦露就说过,自己的性幻想是爱因斯坦。


简单心理的一名订阅者还曾留言告诉我们:我是智性恋,我喜欢ChatGPT-4。


有人怀疑:你怎么确定自己是智性恋?这种性取向可能仅仅是慕强罢了,因为智力高的人本来就更容易成功,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呀。


应该明确的是,研究定义的智性恋者与“慕强”没关系。一个智性恋者不会仅仅因为与聪明人合作可能带来的潜在好处(如更好的工作前景)而重视潜在伴侣的智力。


对智性恋者来说,智力是一种真正的“浪漫/性唤起开关”(Raab,2014)


研究者使用名为SapioQ的一组问卷来调查参与者的智性恋倾向。这里面关于智性恋的表述包括:“听别人很聪明地讲话这件事会引起我的性欲”“仅凭非常高的智商就足以让我对某人产生性欲”(Gignac,2018)


不过,尽管智性恋可能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心理建构,但它似乎也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一个有趣的研究发现:虽然大家喜欢聪明人,但太聪明的人吸引力反而会下降。智力和性吸引的这种相关性并不是线性的。


Gignac(2018)的实验表明,潜在伴侣的智力为第90个百分位(在100人中大约排名第10,智商约为120)时被认为最具性吸引力,也是最理想的长期伴侣。


如果一个人比99%的人更聪明(智商约为135),那他作为伴侣的吸引力会略低于第90个百分位的人(但仍然比稍稍超过平均智力或低于平均智力的人更有吸引力)


研究者认为,智力水平极高时吸引力的下降,可能是由于高智商的人在社交能力方面存在困难,人们往往很难与他们发生互动。也有研究发现,增加伴侣吸引力的并不是“测量出来的智力”,而是“感知到的智力”。


另一方面,人们对智力的感知也可能与“外貌”有关。Prokosch等人(2005)发现,身体对称性和智力之间有正相关关系。这种正相关可能会导致人们认为智力具有性吸引力。因为智力高本身就暗示着“好基因”,跟腰臀比这类生殖力指标大差不离。


社会对年轻人的态度愈发苛刻


人们通常认为老年人最常遭到年龄歧视。但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人们对年轻人的好感度实际上比老年人要低得多,大多数社会学家普遍低估了人们对年轻人态度的消极程度。


美国加州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对18~25岁新兴年轻人的评价比对其他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更加负面。


▷人们对20多岁的成年人的态度分布最广泛,其中位数也是最低的,总体而言,对年龄组的外显态度遵循一种上升趋势,即20多岁的人最不受欢迎,而90多岁的人最受欢迎。


在这项有641名年龄在18~87岁参与者的在线研究中,研究者发现社会对中年人和老年人比对新兴成年人和青少年的态度更积极。


新兴成年人被认为比成年人更不道德、更自恋,并且过度自信,常常表现得不够随和、情绪波动大。与过去的新兴成年人相比,参与者普遍认为今天的新兴成年人更以自我为中心、不勤奋、更懒惰。


此外,新兴成年人的自我描述也偏向负面,这表明这种负面印象似乎并不只是来自于外界,同时也包含在群体的自我认知中。


研究者还要求参与者写下自己对年轻人和老年人的看法,并分析了文本中正面、负面和中性内容所占的比重,在有关年轻人的文本中有57.5%为负面内容,仅35.2%为正面内容。


研究者表示,在老龄化社会中,年轻人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困难。但当我们讨论年龄歧视时,这些微妙之处往往会被遗忘。


人际互动的一个关键要素:创造性共鸣


有没有发现,现在网暴比较少的社区,大家说话的方式比较相似?


比如:使用相似的语言、表情包,或是相似的手势和语气。


研究者将重复使用对方所说的内容这一行为称为共鸣。


“共鸣”是社会包容性的重要指标。在这种背景下,对话双方都有某种程度的“平等的谈话权”,可以主动发起或者参与对话。


当我们与某人产生共鸣时,对方会感到“被倾听”,这种姿态可以让对方感到,他们说的话对我来说很重要。


但引起共鸣的并非简单的回应或重复。英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们的交流互动正朝着越来越“有趣”的风格迈进,这反映在说话者如何创造性地重复使用对话者所说的结构和话语,从而产生所谓的“创造性共鸣”。


当在对话中创造性地重复使用单词和表达方式时,对话者会更加投入到彼此的讲话中,并表现出更包容的立场。来自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研究者在分析了1600多段英语对话后发现了一些规律。举个例子:


  • 如果有人对你说“七月真是忙死了”,而你却回答“确实”,那么谈话就毫无吸引力了。因为最初的评论没有引起“共鸣”。


  • 但如果你的回答是“是啊,我以为六月已经够忙了,结果七月更忙”,这就会让对方感觉到你对正在交谈内容的兴趣。


在这里,重复使用“忙”的概念,并且加入不同月份间的对比,这种在重构语言上付出的“努力”,能有效地表明你对对方所说话语的重视。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日趋相似的语言反而会使我感到“无趣”。虽然共鸣很重要,但“参差多态才是幸福本源”。


本期的weekly就到这里,祝你又收获了一些有趣的心理学知识。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文献:

Gonzalez Avilés,et al.,Today’s Adolescents Are More Satisfied With Being Single:Findings From a German Cohort-Sequential Study Among 14 to 40-Year-Olds.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24).DOI:10.1177/01461672241257139

Vittorio Tantucci,et al.,British Conversation is Changing:Resonance and Engagement in the BNC1994 and the BNC2014,Applied Linguistics(2024).DOI:10.1093/applin/amae040

Trzesniewski,et al.,“Young People These Days…”:Evidence for Negative Perceptions of Emerging Adults,Emerging Adulthood(2014).DOI:10.1177/2167696814522620

Arnett,et al.,Myths and Reality About Emerging Adults,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2007).DOI:10.1007/s10964-006-9157-z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