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8-05 23:40

第一学历低的人,后来都怎样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猎聘 (ID:liepinwang),作者:小女贼,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文章讨论了第一学历低的人的现状和挑战,以及一些逆袭的案例。

• 💪 专科生逆袭的励志故事

• 🌟 通过努力和热爱实现自我提升的案例

• 🤔 学历并非决定一切,关键在于个人能力和环境适应

“我喜欢一步一步证明,得到我想证明的东西。”6月,17岁的中专女孩姜萍冲上热榜。


天赋异禀,遇到伯乐,关于她的报道和猜测很多,但我却被她的一句碎碎念吸引:“我原来觉得我不配参加。”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过一份报道《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与展望2023》,里面有这样一段:


“要求大专学历的应届生岗位数量降幅接近四成,内卷、35岁危机这些主流话语场热议的焦虑,很多大专生甚至没有机会参与。”


学历是普通家庭孩子的出路,低学历更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窄路”,不管是入学前还是毕业后,第一学历的桎梏牢牢种在大家的心底。


直到姜萍被看见,我才发现早已有大批专科生从“底层”杀出,他们各有选择,但总有些冥冥中注定涅槃的共性。


第一学历低的人,都过得怎么样?


豆瓣小组《平凡女性生存手册》里太多这样的人。


她们的现状,热门贴的标题可见一斑:《我成功养活了自己并有一定存款啦》《低学历小县城女生如何往大城市走?》《我是如何一个人在上海找工作解决住宿问题的》……



我一直记得一个30岁女生杨思梦的故事。石家庄农村,专科毕业,相亲待结婚。


那时候,她还没发现对象和陌生女生暧昧,各种送花猛烈追求:“学历没有优势,做过网站运营,做过教育公司文员,跳来跳去月薪始终在3千左右,决定摆摊创业。


她摆摊卖袜子,后来卖卷饼,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赚500,她一度幻想:“只要一起努力,总能在石家庄有自己的车和房。”


打击来得突然,她把男友的恶行曝光在朋友圈,两人怒吼,扭打,分手,更多不好的事发生。


杨思梦写了一篇《当一个底层女孩说独立,意味着什么》,投在了真实故事计划。


“高考出分的时候,家里就不想让她读了,因为在农村去打工和嫁人都是寻常事。为了能够读书,读一个大专,哭闹了很久,甚至绝食,父母才妥协。”


摆摊也是,很平常的晚上,正准备收摊回家,被一辆酒驾的司机撞伤。


肇事司机是个无赖,宁肯坐牢也不赔偿。她只能自费治疗,花光积蓄、还负债两万。养好伤,刚准备还债,她用来揾食的三轮车被偷。


她形容那时的心情,临近30,大龄未婚,只能做不到3千的工作,车祸还得自己承担后果,不能向父母诉苦,也不能找朋友倾诉:“要不放弃奋斗,将房子退了,回农村老家,结婚、生子?”


我当然不是想讲麻绳专挑细处砍的苦难,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这就是大部分普通家庭,没有学历人的现状:真实版骆驼祥子。


想努力,也愿意折腾,但好像怎么努力都只是在一隅天地,水花有限。


究其根本,我想到了张萌的那句:“第一学历对人生的影响真那么大么?当然大,第一学历反映的就是原生家庭。”


因为一个人他在参加高考,一般18岁之前报名,其实本质上他考到了什么样的学校,是原生家庭跟他共同协作努力的结果。


第一学历带来的差距,往往不止是学历,是家境,是资源,是思维,是本金。


那些逆袭的人们


但!生活就是这样,总有个但是。


24年4月,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发出喜讯,自己学校毕业的董林锋考上了211研究生。


一篇长文,分类细致的备考笔记截图异常醒目。



“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晰可见的目标努力。”董林锋回忆考研成功的秘诀,聊得笃定:“就是定目标,不要有走过场的心态,定了就好好备考,考完它,要对自己负责。”


怎样定好就能做到?他讲自己的小习惯:“就去找‘备考up’,选一个适合自己的,看着别人沉浸学习,自己也会有动力,主要还是要让自己静下心扎扎实实地学。”


@丑穷女孩陈浪浪,就是一个别人眼里的励志up,和备考博主不一样,她很爱分享自己逆袭的契机:“从三本文科混进大厂,从大龄被劈腿到嫁给高材生,从无人问津到坐拥90万粉丝的职场博主。”


到底做对了什么?


我特别记得她讲2012年能被大厂看上的原因:“发表过小说。”


她找文职工作,当时发表的作品刚刚好给了她谈判的加码。


就真的比别人写得好么?浪浪超级清醒:“高考考不过别人,怎么可能就突然变厉害了。”


“不是因为我变聪明了,而是我选择了喜欢的事,本能地反复练习就是会锻炼出一些技能。”


写小说也是,她讲自己的那本100万字的小说,没人看还是想写,真没那么自律,完全是靠着喜欢,本能地去达到一个自律的结果。


回忆起面试时的简历,她笑:“确实没啥拿得出手的,我就说我是凤凰网的签约作者,其实只要注册发稿人,人人都可以是。”


那100万字的小说就这样成了她的敲门砖。


再然后她做广告人,她跳槽,她继续包装简历,她持续在热爱的领域蹦跶,更好的路自然而然就淌了出来。



学历永远是真子集,我们还有长长的一生


没学历,没人托举,怎么去提升自己?


很久前我就频繁刷到一句话:“我们总是在无意识献祭自己最宝贵的东西。”


原话是一个长视频里截出来的,大概意思就是你信奉什么主义,你就会化作什么的祭品。


就像很多人笃定,不幸的人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一样。


但你的真子集怎么可能大于你生命的全集呢?


学历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说第一学历反映的是原生家庭跟一个人的自我配合,那第二学历就是你自我拼搏努力。


再往后深究,影响职业生涯的9类要素中,学历只占微乎其微的一小部分:


“主要就是两大部分,自己和环境,自己的部分里学历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心理、是能力、是形象;环境的部分里,有社会的变化,有行业的选择,也有公司自己的决策。



刘润对话古典的那期访谈更是经典:“从22岁到45岁,如何发展自己的职业?”


两人聊就业现状:“大约只有30%的人毕业后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剩下70%,可能都是不对口的。”


聊怎么做出更好的职业选择,避免走弯路:


“有一个基本的打法,就是通过行业和岗位,来确定自己的工作。


行业可以选自己喜欢的,最好是高增长行业,毕竟乘扶梯、乘电梯、搭火箭的速度是完全不一样。


岗位基本有两种,运营和产品。问问自己:我是更适合运营,还是更适合产品。前者和人打交道,后者和事打交道。”


而这些还只是入场。


怎么在生存期拼命成长?怎么在上升期,加快速度?怎么在使命期找到意义?



我很喜欢刘润老师提出的一个观点:“本质不是老板产生了岗位,不是组织架构产生了岗位,是客户需求,倒逼出了流程,流程产生了岗位。”


想要一直不失业,不被薪资和公司裹挟,王梦珂的一句话再次让我触动:“工作上的安全感,来自我们给时间找了个买家,但是卖时间的逻辑是错误的,我们要卖的是智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王梦珂的身份很多,她做APP,卖课,搞橄榄球俱乐部,是大厂产品经理,她没有我们文章主旨里低学历人的困顿,但她却结结实实地低迷过:“打工八年,大厂六年,没有升职,也没有刻下自己名字的产品。”


她裸辞了,然后就做了个APP。


我永远记得她被采访描述创立这个APP的神采奕奕:“据说,心理学家们找了一些志愿者做研究,发现每天坚持记录三件好事的人,幸福指数会高5%。”


她拉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同事,决定做个笔记应用,让大家记录自己生活中发生的好事。


但自从做了这个事,她好像就再没为工作焦虑过:


“不找工作,找事做。”


APP是不怎么赚钱,但她手里不再只有一张牌。


低学历还是高材生,当我们不再试图渴求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用热爱,用不遗余力的热情,去磨砺不可替代的核心技能,可能就是打工最好的归宿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猎聘 (ID:liepinwang),作者:小女贼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