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8-07 09:38

同质化困境下,环保企业如何有效创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山产业评论 (ID:Qingshan-Research),作者:青山研究院,题图生成:豆包

文章摘要
环保企业在同质化困境下如何有效创新的探讨,突出了技术型和模式创新两种方式。文章重点提到了厌氧氨氧化技术和金科环境新水岛产品的案例分析,探讨了创新的底层逻辑和关键要素。

• 💡 技术型创新强调基于基础科学的突破,如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 🔍 模式创新以提升效率为导向,例如金科环境新水岛产品的工程产品化案例分析

• 🌱 环保领域创新要素包括问题导向、交叉融合、颠覆式创新和基础科学的重要性

当前不少环保企业活得都不容易,大家都在咬牙坚持和寻找方向。


在市场下行和同质化竞争的双重绞杀之下,传统的打法越来越乏力。面对前所未有的困境,创新是为数不多的方向之一。


长期以来,环保行业的创新常常是在台面上大谈特谈,而在实质上少之又少,甚至有时探讨创新会被认为是不务实的表现。


创新对很多环保企业而言很有挑战,其难点之一在于漫长,企业没有耐性、基础和信心“从长计议”。


但是,面对行业当前的变革,我们重新多角度审视就会发现,创新对于环保企业的意义和必要性已经发生改变。


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经济发展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行业竞争对硬科技、硬实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伴随着各领域技术的突破和积累,新一波创新革命必将到来。


创新是件有挑战的事,但创新又在不断发生,在创新革命将变未变之际,恰是谋局布局的最佳时机。


本文将梳理环保领域的两种创新方式,以及在一些创新案例中提炼出来的底层逻辑,希望为读者朋友们带来有益的参考和启发。


一、厌氧氨氧化发展史简析,技术创新:建立在基础科学之上


第一种创新模式是技术型创新,植根于基础科学的突破。


就学科划分而言,对口环保行业的专业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给排水等专业学科,这些学科有一个突出的特征,都是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型学科,这些领域的创新真正源自基础科学,如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


我们可以看到,环保领域的很多新技术是基于某一基础科学领域的突破,这里我们以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创新案例来讨论。


厌氧氨氧化技术早期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基于微生物学的水处理创新技术,这段发展史很值得研究参考。由于篇幅所限,此处不作详细展开,读者可通过网络公开资料了解,这里我们重点提炼其中的特征点来讨论:


对底层技术的探索始于偶发现象,最早的发现似乎是基于偶然,但背后需要有对科学和创新的敏锐度,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现象会开启一个技术流派甚至是一个领域的发展。


关键人物的突破和推进非常关键,考验科研功底以及创造力,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底层学科是微生物学和化学,可进一步分出分子生物学、结构化学、宏基因学等。


科研体系的支撑,从发现进入到应用阶段,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漫长过程,需要做大量的实验,这需要一个高效的科研体系支撑。


持续不断地研究,技术的应用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路径并非清晰的,中间需要几代人不断探索和迭代。


产学研的深度结合,科研单位和企业合作,这是科研成果走向实践应用的关键环节。


梳理下来可以发现,这些特征在基于底层学科的创新案例中,具有很大的共性,创新孕育和发生的过程,建立在完善扎实的科研体系之上,且需要时间和积累才能带来质的突破。


长久以来,环境工程等环境类专业因为发展历程短、产业基础薄、科技属性弱等因素,颇受诟病。一些名目上的微创新和伪创新,基本上是在现有的、他人的基础上鼓捣,且很多时候流于模仿,空间自然是有限的,这是行业创新匮乏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社会发展的需求而言,环保是一个需要创新的领域,且行业应用层面越往前走,就越能发觉基础科学突破的重要性。


因此,环保领域的技术型创新应该回归到对基础科学的重视上来。


二、工程产品化案例分析,模式创新:以提升效率为导向


环保行业上半场的发展是由工程主导,这在很大程度限制了行业的模式创新。因此,在建设类需求进入存量之际,很多企业陷入无从应变的困境。


在此背景下,“环保商业模式的固化及其变革”成为行业的重要课题。


其中,工程产品化是在一些领域成为效率革命的路径,一部分工程公司率先由此突围,例如金科环境的新水岛。


金科环境的新水岛产品采用高度集成化设计、工厂流水线生产、现场模块化组装、智慧化运营的产品化思维,彻底颠覆传统水厂的工程建设模式,将“knowhow”固化在智能系统中,把全厂的设备、设施和构筑物集成为一个产品化的智能机组,解决了传统模式下设计、生产、运营等环节对人的依赖,实现水厂无人值守、高效运行,减少了冗余投资。


关于金科环境新水岛,有3个创新的关键点值得借鉴:


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创新,依托20年的从业经验,将长期积累的“knowhow”固化成产品。这是一条适宜很多环保企业的路径,“knowhow”是大多数环保企业上半场的核心资产,也是企业的立命之本,进入下半场这也将成为产生创新的基础,因为企业的创新场景都系在这个“knowhow”上,脱离自身优势领域已经几乎不可能了。


顺应时代趋势、贴近需求升级方向,环保上半场是一个粗放的时代,不管是需求还是供给,都是围绕“有”展开的,进入下半场将从“有”升级为“优”,也就是要把效率和成本都考虑进来,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很多领域都有重做一遍的机会,这个机会可能就是企业创新的方向。


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的重新设计,金科环境新水岛能够成功落地,一方面是工程产品化的模式极大地节省了投资和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是成本革命带来商业上的变革,实现了资源化的迈进,将高品质的水卖给下游客户。这里涉及到一个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即商业的闭环,其核心是是否真正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方案。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创新是指企业家对于生产要素进行新的组合,从而获得更佳利润的过程,这其中“进行新的组合”就是模式创新。


工程产品化本质上是对传统工程模式的深度整合,将繁琐的工程过程转化成了标准化工业生产流程,将传统运营模式下围绕人产生的冗余投资进行了极大优化。


这其中暗含一条重要的底层逻辑的转变,即环保行业的定位在从末端治理向资源化等方向延伸扩展,在此过程中商业模式的灵活转变非常关键。


当然,模式的创新也离不开技术的创新,最典型的就是互联网、人工智能给各行业的赋能,环保领域的产品化模式同样少不了这些底层技术的助力。


可见,变革和创新的发生是多方面要素积累至成熟状态下的突变,环保行业当前正处在突变的节点,也是创新突围的关键节点。


三、启示录,环保领域创新4要素


从上述两种形式可以看到,创新不是随机偶发,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


结合环保行业目前的情况,可以总结出创新要具备的关键要素:


1. 以解决问题、提升效率为导向


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用户痛点,在实际应用中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再看与环保行业相关的几个专业,本质上都是以应用领域来划分的,具有极强的应用属性。


因此,这个领域的发展和创新均具有显著的问题导向性。


当前不少企业的困境,一方面来自市场份额的饱和,另一方面是同质化,所谓同质化是少部分的创新饱和和大部分的抄袭饱和。


畸形的行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让企业迷失了创新的方向,行业中不切实际的伪创新层出不穷,很多创新是脱离了实际问题和用户需求的自嗨。


但这并不能排除一部分真创新,关于真伪创新的一个判断准则是创新是否能给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近几年,行业中有一个现象,企业越来越不愿意将自己的真东西对外分享,这是一个好现象,一是说明真创新还存在,二是企业的原创意识、保密意识在变强。


2. 以兼容并蓄、交叉融合为路径


如前所述,环保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领域,因此创新的产生,既要能够原创,也要能够吸收整合。


了解并能够融合各学科的技术创新是环保领域实现创新的重要路径,一些时候要用好“拿来”主义。


环境的概念延展性太强、涉及面太广,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个领域从科研到产业的复杂,但这恰恰是这个领域的特征所在、价值所在。


环保这个领域极少出现天才、尤其是少年天才,这是因为真正的天才往往都是偏才,环保领域最稀缺和依赖的是综合型人才、实践型人才。


以环保智慧化方向的创新为例,一个很大的痛点是两拨人马的互相了解和沟通。大家各自都专注在自己的领域是无法交叉的,因此综合型人才是这一领域破局的关键之一。


3. 以重新定义、颠覆式创新为核心


创新分两种,一种是延续式创新,一种是颠覆式创新。两种创新都很重要,但前者带来优化,而后者能够帮助企业扭转局面甚至改变时代。


实现颠覆式创新,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是重新定义,跳出原有的框架和路径重新构思产品的形态。苹果、特斯拉都是基于重新定义的能力,实现了颠覆式创新,创造出了划时代的产品。


环保行业的上半场,看似轰轰烈烈,其实本质上是复制,复制先进经验、模式和技术,大多数创新止于浅层的延续式创新。


颠覆式创新在环保领域的可行性在于,技术积累达到了全新的阶段,很多工艺、产品具备了重做一遍的条件。


4. 以基础学科、科研体系为基础


这一条就要涉及整个基础科学体系的建设,可以说是基础的基础。


行业应用层面的技术创新建立在基础科学之上,没有基础的突破,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基础科学是以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形式为研究对象、探索自然界发展规律的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及其分支学科、边缘学科。


随着各个领域发展瓶颈、创新瓶颈的出现,在对待基础科学的态度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其重要性。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科研论文的数量上突飞猛进,但在基础科学突破的深度和质量以及体系的建设上,距世界领先水平有较大差距。


而且,从历次卡脖子事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构建基础学科发展体系的过程旁人无法替代,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四、创新之路漫长且唯一


今年以来,环保行业变得安静了很多,自然不是闷声发大财,而是在闷头想出路。


存量的时代,有两条效率升级的路径,一条是整合,资产和企业层面都会发生,一条是以创新为驱动的效率升级。


环保领域接下来的发展,将会进入长跑阶段,不管经济模式、发展规划怎么定,创新都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


若非具备垄断地位,大部分民营企业都需要以长远规划和点滴积累来做好创新。行业的创新在积累中产生,企业的优势也在积累中形成。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