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跨境电商长期主义,作者:拓跋勇,原文标题:《跨境呓语|过度的复杂性会终结一个生意。》,头图来自:AI生成
每一个加入我们团队的小伙伴都会接受我的一次“精神洗脑”,我会在白板上用很短的时间讲清楚我们的目标用户是谁,我们在如何构建产品线,我们是如何获客的,因为我希望大家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就了解这个团队、这家公司、和我们在做的事儿。
很多业务都还没有走向正轨的团队很早期就在搞流程、搞分工、搞制度,试图把自己塑造成为一家“正规化的大公司”,这在我看来,愚蠢至极。过度的分工往往会大大拉低工作的效率,降低信息的透明度,结果就是事儿变得越来越复杂,结果变得越来越糟糕。
跨境电商领域,大多数公司普遍采用的是“分封制”,员工各自负责自己的产品,有的公司还没起步就把产品开发,产品视觉和产品运营分得特别清楚,结果开发出来的产品运营骂,做出来的图片视频运营骂,然后前两波人骂运营能力差还爱挑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工作方式就是在产品开发端引入数据分析,让产品开发接触数据分析的工作,跟运营一起捋数据找问题,产品视觉端看搜索,看用户画像,了解产品想要表现的竞争力,总结成一句话:让每一个人都能清楚我们的业务和我们想要实现的最终效果。
当然了,这一切有一个基础:我们在不断地简化产品的范围和推广的过程。
我一直都排斥把我们的工作变成机械性动作,所以我们的上新速度是非常缓慢的,给团队,给小伙伴足够的时间来了解产品,深挖细节,然后打磨我们要展现给市场,给目标用户的东西。比方说,行业内大部分的卖家在搞产品文案时,往往都会“参考和借鉴”同行的东西,有了人工智能之后,有人索性就直接全部采用GPT输出的结果,但是因为我们的产品相对少,就有了更多的时间来研究搜索,研究用户画像,“翻译”用户的真实需求和消费动机,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去调整信息的展现形式以符合平台的推荐规则。
产品的推广实际上也是如此,这么说吧,同样的一件事儿,我们可以投入的时间更多,可以关注到的细节自然也会更多,中间有不少工作已经在一遍又一遍地跑流程中,慢慢总结经验成为了标准化的东西,相当于我们大大降低了生意的“复杂性”。事实上,大部分的同行有大部分的时间其实都用在了焦虑和迷茫上,我们却极少浪费这部分的时间。
这两天看到了一句话:焦虑这件事儿的本质就是志大才疏所带来的愤愤不平之气。看到这句话时,我简直五雷轰顶,还真的是这回事儿,因为大多数时候的焦虑其实就是有些事儿想到了,但是自己的能力无法做到,于是浊气郁结。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降低复杂性,让每一项工作都能够被轻易执行和复制,结合起来又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压根也就没有那么多时间焦虑和迷茫了。
之前我跟朋友讲我们团队的假期要比其他公司长,并且还神奇的有暑假,结果有人质疑我们压根没在搞电商,我明白这种质疑,但是我想说的是:相比其他团队,我们在产品上线之前就已经弄清楚了用户会搜哪些词来找我们这类商品。在产品上线之前就已经弄清了用户在购买此类产品时的顾虑,在产品上架之前我们连推广需要用的素材,甚至连广告要投放到哪些渠道,匹配的方式,出价等等一系列的工作都已经完成。别人都是上架之后天天头疼应该怎么推广,但我们已经提前搞定了,为什么就不能轻松一点呢?
与其在产品上架之后把事儿想得越来越复杂,我更愿意在生意开始之前就把逻辑,框架搞好,在产品上架之前,把准备工作做好,而不是等到产品滞销的时候相互推诿,相互埋怨。
用一句话做总结:好的生意往往可以用一句话讲清楚,不好的生意往往需要不停地补思维上,行为上的漏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跨境电商长期主义,作者:拓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