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9-01 15:00

政策底和市场底如何判断,怎样在底部把握投资机会?

为了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财政部、证监会“四箭齐发”,包括印花税减半、放缓IPO和再融资、规范减持、融资保证金比例降低等措施,政策力度可谓空前。但在政策后首个交易日中,市场反响平平,呈现高开低走的趋势。

 

政策底是否已经到来?市场底将如何演绎?外资和量化究竟对市场有怎样的影响?个人投资者如何在震荡走势中把握市场主线?妙投邀请到资深私募基金经理鲁迪先生为您解析市场走势。

 

核心看点:

  1. 通过估值判断市场底,目前市场已接近历史低点,安全边际较高,但市场底的到来无法准确预测

  2. 市场对政策理解的分歧导致政策效果短期不及预期,中长期视角看是重要的投资节点

  3. 量化和外资是在市场缺乏增量资金的特殊阶段被动放大了影响力,市场的走势不会因为某一类型的投资者改变

  4. 个人投资者可关注指数基金、非银、券商、半导体板块,有潜力成为市场主线

 

Q:我们如何去进行定义和判断政策底和市场底? 

 

先说政策底,其实政策底是我们投资者对政策比较感性的认知,那么比较直观的判断方法可能是看到现在的政策对于行业或者说市场是抑制、管制的,还是支持、促进的。政策底相对应的概念是政策顶,其实过去几年,我们看到了市场中很多行业的政策顶,包括地产的三条红线、包括互联网平台企业和教培行业的政策调整等等,但现在我们判断市场的政策底,怎么来判断?实际上今年我认为标志性的事件还是7月24日的政治局会议,里面提到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这是十几年来首次这么说,这个政策力度和利好程度是非常大的,这句话并不是空话或者口号,是高层和智囊反复琢磨后发出来的,肯定是有深刻含义的。从过去的经验来看,由政治局讨论的关键字出发,比如“供给侧”、“三道红线”、“碳中和”、“需求不足、供给冲击”等等,这些关键词都很重要,所以这一次的关键词“活跃”,我认为是非常值得去期待和重仓的一个节点

 

市场底怎么判断?我认为市场底的判断最核心的指标是估值。实际上我们做投资本身就是要看估值的,低估值的时候,实际上不管是市场、行业还是公司,他都有反弹和估值修复的机会;相反,到估值高位的时候,不管行业的成长性有多高,实际上都会承压,包括这两年比较火的新能源,21年的白酒,都是很好的例子,并不是说行业的基本面有重大变化,核心原因是估值太贵了,靠自身的业绩增长已经无法消化了,这就形成了相应的市场顶部。同样的,现在的位置我们如何判断市场底,从指标角度看,上证指数动态PB是1.3倍,在2014年、2018年以及2020年时历史最低位置大概是1.2倍左右,可以说已经接近历史低点了。我们判断市场底的时候具体时间点或者点位是没法判断的。比如,这一次市场究竟是在历史低点上方反弹,还是跌破1.2倍再反弹?除了一些技术分析和量化的手段,我们没法做一个精准的预测。但我们能够把握的信息是,现在市场的位置已经很低,安全边际很高,我们能够进行提前布局,过程中的调整,我们是可以承受的。

 

Q:如何解读这次利好带来的影响,为什么市场反馈并不如预期般积极?

 

首先,我认为投资者看待政策影响是有很大分歧的。不光是这一次的政策,也包括历史上的很多时刻,实际上都是有很大分歧的。比如地产的三道红线刚出来的时候,地产行情是仍有一波上行的。但回头我们再来看的时候,整个行业是受到巨大的影响。同样,在现在的位置上,我们说包括印花税、限制IPO等等手段,至少从现在来看,大家的解读是中性甚至偏悲观的,因为近期的市场走势摆在那里,很难直接扭转投资者的信心,但是我们从偏长期的角度来看,这些政策很有可能制造新的一轮趋势性上涨,甚至不排除大幅上涨的机会,因为政策的力度是要强于过去几年的。

 

最近的走势也是来源于我说到的分歧。走势明显是和政策意志背离的,里面既有经济基本面的原因,也有海外宏观的冲击,但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还是市场对于政策的解读是不到位的。我们回顾行情的时候往往比较容易看到政策对当时市场的影响,某某政策引导了一轮上涨,引导了怎样的行情,但是我们站在当下来看,往往是缺乏方向性指引的,这也导致了尽管最近政策利好不断,但市场仍然疲弱,投资者也缺乏信心。

 

反过来说,这样的时刻也是投资比较好的机会,我们看现在的重磅政策,要着眼于偏长期的维度,至少在1~2年的跨度上去解读,而不是用政策去对标一天或当月的走势。

 

Q:很多投资者近期比较关心北向资金和量化资金对市场的影响,您怎么看相关的讨论?

 

先说说量化。每一次市场波动比较大的时候,大家都比较喜欢把责任甩到量化资金身上,其实量化资金是很无辜的。举个简单的例子,15年的时候,指数大涨,很多投资者怪量化把泡沫抬升起来了,跌的时候又指责量化砸盘。这个判断是没有根据的。市场的方向不是由某一个风格的投资者决定的。

 

再说北向资金,最近半年多影响确实比较大,原因是什么呢?实际上北向资金的体量很小,影响被放大主要是因为没有增量资金流入量。大家熟悉的公募仓位已经满了,没有办法再贡献增量,同时很多公募抱团新能源和消费等赛道,没有什么可以流动的资金,唯一能动且规模较大的资金就是外资了,这也就自然出现了外资流出就大跌、外资流入就大涨的局面,实际上外资的影响力是被动形成的

 

Q:您认为后续市场会形成怎样的主线,在震荡中个人投资者又如何调整投资策略呢?

 

我先说说个人投资者的选择。我认为有两种方式,因为我们个人投资者做投资的时候就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想要获得高于存款或理财的收益,是结果导向的,这种情况下我比较建议购买指数基金和ETF。我可以列举我们资管行业的一个数据,我们在进行业绩考核的时候,很重要的指标是能不能跑过沪深300指数。但是再过去3~5年,真正能跑赢沪深300指数的基金经理不超过40%。所以,对个人投资者来说,指数基金是非常好的投资方式。

 

另一种投资者是除了获得收益之外,还想要体验投资这个过程的,那我们就要关注市场主线。从我自己的经验上来说,短期的种种主线很少会贡献持续性的增长,对这一类个人投资者,我的建议还是券商和非银赛道。券商短期可能受到影响,但是现在的位置无论是估值的角度还是政策的催化,对投资者而言都是比较好的机会;除此之外,我自己认为半导体新的周期即将来临,同时船舶也是可以关注的方向,这也是我个人最为看好的方向。但船舶行业不太适合个人投资者进行布局,因为行业的研究壁垒相对较高,需要投资者有比较丰富的经验。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