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2-12 21:37

如何成为张文宏医生这样的人?

2020年的新冠疫情,仿佛是一面照妖镜,“真金不怕火炼”的人和事在它面前自然本色不变,虚伪和滥竽充数的,只有原形毕露,这一点,在不少专家的身上得到了验证。


究竟谁是“搬砖”的、谁是专业的,甚至都不必经过专业分析,只消旁边的人多追问几句,都能一目了然。


在一番“去伪存真”的考验后,每天在家刷新闻的网友们还推出了一个“抗击新冠病毒F4”:钟南山,李兰娟,陈薇,张文宏。而最近在互联网上最“火”的一位,就是以一句“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开始被人们熟悉的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


但张文宏之所以能被越来越多的人信任,并非是因为这么一句“硬核”发言,也不只是依赖于后来流传的几段“硬核”采访和演讲视频,而是在这些“硬核”的背后,他作为一名医生所呈现出的专业、理性和真诚。


1


张文宏1969年出生,老家在浙江瑞安。瑞安地处中国黄金海岸线的中段,是温州市的一个代管县级市,也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14个沿海经济开放区之一,是温州模式的重要发祥地。


可以说,温州人在中国社会里是一个个性非常鲜明的群体,他们既有着吃苦耐劳的钻研精神,也有精明务实、冒险、自信的一面。虽然说起浙江温州,不少人会首先想到“江南皮革厂”的段子,不过温州不只是出浙商,也出了不少学者,尤其是数学家,比如被称为“数学之王”的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苏步青,能用几何知识预测台风的、中国现代第二代数学家代表人物谷超豪。


在张文宏的身上,就能看到很明显的温州人的性格特征。



自小生活在“江浙沪包邮区”的张文宏虽然在家境上没有优势,但他有着良好的教育基础,这也是他能走出家乡小镇的重要原因。1981年9月,张文宏考进了浙江省瑞安中学。这是一所创办于1896年的历史名校,它不仅是浙江省创办最早的普通中学,也是浙江省最早的重点中学之一,能进入瑞安中学的都是优秀学生。


张文宏第一次走出瑞安是在1986年,他17岁那一年,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他完成的论文《论温州模式》获得了华东地区“中学生政治论文竞赛”一等奖,他和指导老师一起去景德镇领奖。


在这次领奖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从上海和杭州等地名校的获奖学生,张文宏虽然来自小镇,但很快就和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学生打成了一片,还得出了一个明确的自我定位:瑞安中学不输给上海和杭州等地全国级名校,我也不输给这些名校的学生。


不过那还是一个比较淳朴的年代,按张文宏的回忆,“同学之间无论是来自农村还是城镇,大家关心的都是学习能力和为人。”


当然,张文宏能这么“硬气”,主要还是他自身的实力强。1987年,张文宏从瑞安中学毕业,考进了上海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原上海医科大学建筑全貌


上海医科大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27年在上海吴淞创办的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这是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办自教的医学院,创办者颜福庆是中国近代著名医学教育家,也是耶鲁大学第一位获得医学博士的亚洲人。早在1959年,上海医科大学就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16所重点高等院校之一,最早的一批海外归国的医学家都集中在这里。


如今,经历几番改组,上海医科大学改名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对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生而言,只听名字就能知道这学校有多难考,即便是来自张文宏的故乡——教育水平相当不错的浙江的学生也不例外。


举个例子就知道它有多难考了,2019年,浙江省的高考考生有31.5万人,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在浙江只有3个招生名额,都属于8年制本博连读的临床医学专业。


复旦大学2019年分专业分省招生计划


有句话说得好:专业选得好,年年都高考,医学生的求学生活有多苦向来都是有目共睹的。1993年,张文宏从上海医学院毕业后,进入华山医院感染科工作,并在2000年获得了复旦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因为临床医学深造的需要,他又分别到哈佛大学医学院、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进修。


对于张文宏来说,最艰苦的、但也最珍贵的一段进修经历就是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日子。2003年,张文宏远赴美国,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哈佛大学医学院拥有全美第一流的教学和研究条件,每周都有诺奖级别的一流学者在医学院讲演厅演讲,但比较有趣的是,医学院从来都不会对演讲者的到来“另眼相待”,倒是演讲者常以能在哈佛讲堂演讲为荣。


演讲一般都在中午,学生和研究人员进入演讲厅以后,可以取些讲厅内供应的小蛋糕和燕麦饼之类的点心和咖啡找个地方坐下,边吃边听演讲。为了能尽可能地多了解一些来自医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观点,也为了省钱,张文宏经常不吃午饭。每次讲座结束,还有学生与教授的讨论时间,再大牌的教授也没什么架子,知无不言。用张文宏的话说,这是一种“学术午餐”,便宜而又弥足珍贵。


“那段时间是我人生收获的一大笔财富。”在这种千金难买的学术环境里,对张文宏来说,他不仅能获得来自医学界的第一手信息,每顿饭还能省出5美金。


实在是太划算了。


2


作为一名传染病医生,张文宏的生活日常就是和各种各样颇具传染性的病毒、细菌打交道。他只是在这一次新冠疫情的时候被更多人看见,但在人们没有看见他的时候,他也始终在做着同样的工作——每一场感染性疾病的重大战役里,都有他的身影。


2003年迎战“非典”,上海市创造了无医护人员感染、无社区传播、无群体爆发的“上海奇迹”。上海市的第一例SARS病人,一名外籍人士,就是在张文宏工作的上海华山医院被发现的。因为这场“全民战疫”,张文宏主动推迟了到美国哈佛大学研修的时间,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一直在隔离病房工作,直到疫情缓解后,他才赴美从事博士后研修工作。


在这期间,张文宏还与当年上海市“非典”专家咨询组组长——他的老师、著名感染病学专家、复旦大学终身教授翁心华教授一起主编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这是中国SARS期间最早出版的SARS专著之一。


2003年抗击非典时期,张文宏与老师翁心华共同主编的专著


2013年,H7N9病毒突袭,张文宏主动接触10余例病例、第一时间投入到H7N9的抢救工作中,并于当年4月初第一时间在国际上客观报道了中国案例,牵头了上海市综合性医院上海市禽流感H7N9防治联合攻关项目,为有效防控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评为国家防控H7N9先进个人。


2014年,埃博拉病毒肆虐非洲,张文宏组织华山医院感染科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援助西非的紧急救援队,参与非洲的疫情控制工作。


2020年,这一次的新冠疫情里,虽然张文宏因为在疫情新闻发布会现场的一番“硬核”发言而迅速走红,被许多人追捧崇拜,但对于他来说,这只是一次对于工作职责的正常履行。


我自己觉得是非常平常地履行了自己说过的一句话而已,引起这么大的轰动我觉得非常纳闷。


有一位网友的评价大概是说到了这个问题的关键:专业人做专业事,说人话说真话,做事公平,沟通清爽,而不是支支吾吾逃避问题,大家就会感动和信任。


这个要求难道很高吗?也许听着简单,但事实证明,有些人确实做不到。


事实上,自武汉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包括张文宏自己在内,每个一线医护人员都在超负荷运转。那些在网友们看来“颇有深意”的发言,对他来说不过就是一些再普通不过的工作安排:不必过分解读,没有偏袒谁,更没有针对谁,“对于医生而言,党员和非党员是没有区别的。”


1月29日作为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的张文宏接受采访


“第一批都是了不起的医生,在对疾病的传播性、疾病性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把自己暴露在病毒面前,他们都是了不起的医生。”之所以提出“把共产党员换上去”,只是依照契约精神来办事,他说,“入党时候既然说了,共产党员要迎着困难上,大家讲好的事情就按讲好的来办。”


3


张文宏火了以后,知乎上出现了一个问题:如何成为张文宏医生这样的人?


这个问题,或许要跟他交集最多的人来回答才最可靠。在他的同事看来,他是团队的“定海神针”。


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和果断决策让团队的成员对他有充分的信任,而通过工作中的共同协作,他对自己的团队同事们也有着充分的信心。正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其实也不是非要我查房,但我为什么坚持一有空就去病房?主要是为了给我们的团队鼓鼓劲,加加油!”


在学生看来,他是以身作则的大家长“张爸”,也是暖心的“黑眼圈男神”。


“张爸应该是不睡觉的,无论何时你给他微信,他都会回。”从30岁开始,张文宏就有一个“张爸”的绰号,这正是因为他既有医生果敢干练、又有“大家长”的细心周到。在学生的记忆里,他看到来看病的老夫妇年事已高,身边又没有年轻人陪伴,主动给他们写了一个便签,上面用很大的字清清楚楚注明了看病的流程。



而在他的病人看来,他是医术高超的张医生,善良体贴,耐心幽默,和张文宏的相遇是他们人生最重要的转折。


根据上观的报道,曾经有一位病人因治疗费不够而“挪用”了姐姐上大学的学费,张文宏知情后,为病人的姐姐捐款了5000元,让她不必因为错过上大学而抱憾终身。而另一位去张文宏的门诊挂过号的网友,在留言里揭开了张文宏幽默的一面:“我因为长期发烧,去看过他的门诊,他直接给我说,你没病,你就是最近生活有点不顺。”


有一个网友在“被医生误诊是一种什么体验?”的回答里,提到了张文宏。


这位网友的家人在被误诊后转院到华山医院,主治医生恰好是张文宏的学生,她对主治医生的评价是这样的:


我们的主治医生更赞,效率高又很专业,同样没架子,他给我老公做腰穿,一直开玩笑拉家常,又说让我老公改变生活习惯戒烟戒酒。


这位网友还说:


他们(整个医疗团队)都很优秀,听病人说他们都是张文宏教授带出来的,百度搜索只是很厉害的感染科教授,病友口碑更好,我们病房有个家庭条件很差的,张教授免了很多检查费。五一劳动节那天放假,张教授还过来查了房,病友看到他都很开心很激动,毕竟是救命恩人。听病友说大年初一他也会过来看病人。


张文宏说,一般病人送他的牌匾或者锦旗他是不会挂出来的,唯独有一个病人送的他一直挂在办公室:我只是你们工作中的匆匆过客,而你们是我的人生转折。


在他的读者、观众看来,他是权威却接地气的专业人士,幽默有趣,实话实说。


在2018年的CC讲坛里,他条理清晰地科普了“鼠疫”、“天花”、“霍乱”等人类历史中的传染病,以及现今生活里,大家应该怎样应对“流感”这一每年都会发生的疾病。他用轻松有趣的语言,给大家上了一门“公共卫生入门课”,没有复杂的专业词汇堆积,也没有枯燥的数据分析,而是以一个专家的身份,负责任地告诉你: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2020年1月18日,地点北京,同样是CC讲坛。这一次,他在演讲里清楚地对比区分了感冒、流感、SARS、H7N9等我们熟悉的疾病,给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而焦虑的人们带来了通俗易懂、专业权威的科普分析。


2020年1月18日张文宏在CC讲坛


结束了演讲,他又从北京匆匆飞回上海,回到抗疫一线继续奋战。


华山医院感染科的公众号“华山感染”充分继承了张文宏式的冷幽默和逻辑清楚的“大白话”科普风格,它的关注语是:一旦关注、长期感染,无法治愈。


疫情当前,张文宏牺牲仅有的睡眠时间,坚持每晚通宵达旦,写作疫情分析文章,发布与新冠相关的科普推送和辟谣答疑,几乎每篇都是10万+。


4


为什么同样是陈述科学道理,老百姓更愿意听张文宏来讲呢?原因很简单,大家都不傻,都能看出张医生为人真诚又自信。


很多人喜欢美化现实,但张文宏更愿意实话实说,他说过:


“比起毫无防范地活在对虚假的美好世界幻想里,不如活在当下有意识地预防里,毕竟预防的方法是确定的。”



很多人在这次疫情中,喜欢跟2003年的SARS比、跟流感比。SARS全球有10%的死亡率,流感引发的重症肺炎的死亡率是9%,为什么我们害怕SARS而不怕流感呢?


张文宏回答得也很直接干脆:


因为起初我们对SARS一无所知……当一个新的病毒来到我们的身边时,我们是没有抵抗力的,我们只能靠我们的免疫力进行天然免疫。


在张文宏的演讲中,你会发现,有他对科学道理的通俗易懂的简洁阐述,也有对事件的清楚判断和解释,没有夸大其词,也没有逃避事实。


作为有着多年临床和门诊经验的传染病医生,他很清楚,只有说明客观真相和明确的利害关系,才能让人们真正提高警惕。



比起一句仿佛敷衍了事的“可防可控”,普通人更想知道:我们具体要做些什么,才能达到“有效预防”?什么程度的发展状况,才叫做“有效控制”?


而张文宏恰恰告诉了我们这些。


现在的张文宏俨然已经成为医学界的新晋网红,许多人不自觉地就会问一个问题:如何成为张文宏医生这样的人?


对于这个问题,我倒是觉得有一个可以统一的答案:不如问问你自己,你为什么想成为张文宏医生这样的人?


那个原因,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2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