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新冠状病毒的拐点未至,复工却迫在眉睫。
本周,北京大部分企业已经恢复办公。但问题在于,口罩紧缺,即便复工,企业又如何提供充足的防护物资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通勤需要通过地铁、公交,进写字楼要进入电梯,用餐又需要经过食堂,个人又如何在封闭和拥挤的公共场合保证自己不被感染?
老板比你更担心病毒
怀着忐忑的心情,陈晨还是硬着头皮2月10日早上八点开车前往联想总部。
新型冠状病毒从2019年12月被发现至今,北京已经确诊了300多例,其中还有不少患者此前没有和湖北人员有过接触。
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北京也迎来了外来人口的返程高峰,仅2月9日,北京三大火车站预计到达旅客49.3万人,机场进港客流约14万人。
“谁能知道你周围的人到底是不是带着病毒?况且无症状感染的情况这么多。”尽管春节假期延长,让陈晨的复工热情高涨,但面对这样的数据,他依然担心。
但情况似乎比陈晨预想的好很多。由于周边有许多企业还未复工,以往拥堵到紫红色、起码拥堵半个小时以上的后厂村,这天一路畅通,居然只要10分钟就通过了。
Alex也发现复工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可怕。早上八点半的霍营站,几乎看不到几个人。“以往拥挤到无法进门,甚至需要靠排队的人流才能把你挤上地铁。”Alex说。
然而2月10日那天,Alex从霍营上车到了中关村下车,几乎没见到几个人。地铁上,人和人之间的间隔也起码有一米。“车空荡荡得让我觉得幸福来得太突然。”Alex说。
以往人声涌动的共享办公场所,也成了一座空楼。上午10点,刚复工的许嘉拍了一张大望路Wework大堂的照片,发在朋友圈说:“猜一猜,这张图拍摄于几点?”
“简直像个活动空镜图。”许嘉说。
在一家小型运动电商品牌负责市场,疫情后许多消费者选择在家运动,并更愿意在网上购物,导致他们的销量突然增加。工作量增长,许嘉也被要求按时在2月10日复工。
从空荡荡的大堂回到自己的工位,许嘉开始做下一周的宣传方案。尽管是正常上班时间,但许嘉依然莫名其妙得觉得自己在加班。
Alex来公司的目的在于领口罩。到了办公室,他从前台领了两个口罩,“公司规定有来办公室的才可以拿口罩,每人每天两个”,Alex说,疫情之后他已经找不到任何个人途径购买口罩了。
为了攒口罩,Alex选择来办公室上班,用一个口罩,攒一个口罩,“这样攒的口罩就够我周末买菜和平时下楼倒垃圾用。”
陈晨到达办公室后,他发现,之前对于传染的担忧或许是多虑了。刚到公司停车场,保安就带着手套,拿着体温计对车内的人进行体温测量,并给体温合格的人贴上标示。
在大堂前台,也有保安戴着口罩,逐个发放口罩。
“只不过,口罩确实紧缺,必须每人扫码领一个”,陈晨说,口罩的种类也不同,有一次性医用口罩,也有若干个KN95,但颜色不一,“看得出来行政也是各种途径凑来的”。
到了工位,陈晨所在的市场部同事也基本都到岗了。只是大家都戴着口罩,从原本的一见面就打招呼,到现在大家都沉默地低头对着电脑,减少交谈。
所有的公共区域都标上了“已消毒”,楼道挂上了免洗洗手液,原本公共使用的咖啡机被贴上了封条。
陈晨依然在午餐时间去了食堂,结果发现,以往拥挤的食堂竟然空空荡荡。
原来公司制定了分楼层分批次、打包带走的就餐方案,为了保证安全和快速就餐,餐厅取消凉菜及精减品种,集中提供套餐服务,并提供一次性打包餐盒。此外,餐厅单向就坐,座位与座位之间的十分宽敞。
同样是午饭时间,许嘉戴着口罩和手套匆匆下楼拿了外卖,但却被告知不能在公共区域用餐。按照Wework的最新规定,为了防疫要求,中午必须在各自的工位用餐。
相比之下,许嘉的公司没有联想完善的员工防疫物资。公司没有途径买到口罩,许嘉只能靠年前攒的口罩上班,因为Wework也挂起了标示“不戴口罩,不能入内”。所有的消毒液和一次性手套都靠员工自己准备。
“如果不能配备员工必须的口罩和消毒液,我们凭什么冒着生命危险来公司办公呢?为什么不能就在家里呆着,和工资相比,还是健康更重要”,许嘉表示。
企业命运拐点已至
很显然,企业比员工更期待复工。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的研究团队近期的调查问卷显示,员工数9~20人的企业在上述压力综合指数上压力最大,300~1000人的企业最小。
小微企业的开工更加迫切,原因在于他们面临着庞大的资金压力。员工数量在8人以下的小微企业主对2020年持谨慎乐观或非常乐观的比重仅为15.08%,比员工数300人以上的企业主低了13.3个百分点。
确诊病人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企业主的“疫情压力感”指数就增加0.18分;压力感指数每增加1分,对2020年经济形势的信心就减弱5%(0.25分,满分5分)。
但眼下,疫情还未进入拐点。
截止到2月12日,新型冠状病毒在全国的确诊人数已经达到了44747人,疑似病例16067人,治愈人数4769人,死亡人数1114人。
#钟南山 拐点#已经成为了人们搜索的热门词条,然而,最新的一条新闻依然显示,拐点还无法预测。
但再不复工,企业的命运拐点则很快来了。
深圳张女士早早向街道办申请复工,但还是没有在2月10日等来申请批复。她的工厂在深圳龙华新区,负责生产智能数据与视频线,是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如果再不复工,她也没有信心厂子能够很快恢复到去年的状态。
有媒体报道数据所示,从现在起到2月18日,将有1.6亿人陆续复工。为了确保员工的出勤率,办公楼物业是否及时进行防疫手段,企业是否备有口罩、消毒水和其他防疫物资等成了关键因素,只有保证员工生命安全,有序工作,企业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小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
为了减少人员聚集,许多办公楼物业就提倡员工进行错峰上下班。举朝阳区金地中心为例,电梯的乘坐人数进行了严格显示,最多只能乘坐6人。此外,大楼也在写字楼和商场出入口设了测温点,并要求排队测温时,人与人的距离比较超过1米。
在海淀区中关村壹号采用了快速测温通道,通过人脸识别和红外热成像技术,对上班人员进行非接触型体温检测。同时在写字楼内进行空调过滤网清洗,防止病毒扩散。
企业方面,华米科技也给员工准备口罩,并对办公室进行整体消毒,审核通过后才可以复工。联想复工首日,联想集团CEO杨元庆就在复工内部信中表示:“公司已经成立了疫情防控小组,防疫物资早已储备到位,从人体测温到区域消毒,从口罩发放到通风方案,小组都进行了周密的规划。”
为了严格管控外来人员,联想总部仅开放了有限的出入口,并对园区进行了网格化管理。每个网格内实现防疫独立管理,包括日常办公、就餐、领口罩等功能,禁止人员跨网格流动,如有需要必须提前报备,对网格具体的区域和分区界限、网格内人员进出路线、口罩领用、就餐安排等,制定“垂直网格化管理”的详细规范。
也有一部分企业要求员工继续在家办公或者分批办公。
腾讯2月9日通过行政微信公众号告知员工,原定2月17日返回办公室的日期,将再度延迟一周至24日。美团2月10日~14日启动在家办公机制,2月17日返岗上班。而为苹果制造iPhone的富士康则将分批把工人召回至装配线。
一位百度员工表示,尽管公司要求延期返岗,但实际上大部分人已经在3号开始“云办公”模式。除此以外,有些负责百度红外测温的技术人员已经提前返岗,但不在办公室办公,而在设立了红外测温的站点进行办公。
郑晓迪在一周前接到HR通知,因为她2月5日刚从沈阳回北京,公司要求所有外地员工必须在家隔离14天后才能来办公室上班。
此外,即便隔离期结束,公司也开辟了新的办公地点,把所有的员工分成AB两组,每14天A组和B组互相交换办公楼。
即将袭来的复工大潮
由于疫情还在持续扩散,许多企业已经将上班时间延至17日。换句话说,10日上班所能表现出的复工状态不能说明未来真正复工的情况。
位于上海杨浦区长阳创谷园,共计有300余家企业2.5万名员工。但在2月10日本应有1.3万人复工,但只有1200人到园区上班,9成人员远程办公。
在北京的非核心城区,小微企业占比较大的酒仙桥、北四环等区域的写字楼里,复工数量更多一些。但金融街附近写字楼,复工率只达到大约30%左右。
复工大潮应该很快就要到来。
2月10日,北京朝阳区出台18条措施,面向辖区科技、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的中小企业,设立总规模3亿元发展专项资金,减免中小微企业房租,全力帮助复工企业采购口罩等急需防疫物资。
国家发改委也在日前表示,若不复工复产,防控措施不可持续群众利益终将受损。
人类和病毒进行了速度赛跑。在这场比赛中,医护人员在尽快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治愈病人的效率,而企业则在员工缺勤、经济压力增大和恢复办公可能引爆潜在感染危机的平衡木中艰难行走。
但对于大部分员工来说,复工依然是让人振奋的。“尽管口罩匮乏,但可以看出公司也在为了大家的安全持续寻找口罩的资源,我也通过一些途径定了一些海外的口罩,希望能在17号全面复工之前抵达”,Alex表示。
陈晨每天从公司领取到的口罩规格和颜色都不太相同,但他都攒着用,一次性的口罩通常带一整天。
“湿了以后就回家拿电吹风吹吹,然后再放到紫外线消毒灯下面照,这样一个口罩掰两个用,就可以把公司发的口罩存下来在关键时刻用。”
复工第一天,许嘉的脸上被口罩闷了三个痘。“戴口罩上班一天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许嘉说。
陈晨也企图在上厕所或者其他公共区域摘口罩透透气,但公司在四处都安放了人员监督口罩是否佩戴。
“现在懂得那些去疫区的医生有多辛苦,我们只戴了一天口罩就受不了了,更不要说他们连防护服都不能脱下。”
直到下班回到家里,陈晨才最终摘下了口罩。
“原来自由呼吸,空气是这么清新”,陈晨说。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均采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