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呦呦鹿鸣(ID:youyouluming99),作者: 呦呦鹿鸣的鹿鸣君,头图来自:视频截图
这几天,数以百万计的人在为张文宏医生鸣不平。
三部门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506人大名单,为什么偏偏张医生没评上?他不优秀吗?他没有在一线吗?他不努力吗?他去哪了?是不是被欺负了?
大家很可能是误会了。
我第一时间就看了这份名单。上海15人入选,其中9名女性。其中还包括张文宏医生所在的华山医院三位:主任医师李圣青、主任医师张继明、副主任护师张静。但这份名单强调的是一线,基本上,有比较重要类领导职务的人,即便在一线,也没有入选。
比如,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以及大年初二就奔赴武汉的陈薇院士,还比如,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他们都是在一线拼搏的专家,成绩也很优秀,但都没有在名单上。
而张文宏医生呢,他不是院长或者院士,但他担任主任的华山医院感染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他同时是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特别是,他还是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这个组长属于临时性的领导职务,但很重要。
张文宏曾经说,不要让老实人吃亏,不要欺负老实人,和其他专家一样,他把这个荣誉让出来,是很正常的。
所以,没什么不平,张文宏也没有被欺负。
倒过来说,本来,张文宏医生自己也说过,疫情一过,“新冠大幕落下,我会silently地走开。医院里躲在墙角走的那个就是我。”他本来就不是希望站在聚光灯下的人物,不受表彰,本来就是我们所喜爱的张文宏人设。
好,回过头来看,我们喜欢张文宏的什么?
我觉得是因为他是一个耿直的人,有烟火气,是一个正常人,而不是满嘴官话套话的人,从不给自己身上添高尚人设。
比如:
—中国新闻周刊:您作为主任的华山医院感染科有中国最强的感染病学团队,您当初上大学为什么选择了感染病学?
—张文宏:对我个人你不要采访,我觉得没什么意思。我就一个乡下人跑到上海,读完书留下来工作而已。
记者本来是希望挖一点他报考志愿时的高尚意愿,但是他看破套路,就是不入套。
又有记者问他上海的治疗方案,希望表现他的专业性,为上海加加分。但他一句话怼回来:“我跟你讲你也听不懂,因为我们读的书是不一样的。你能听懂我说的每一个字,但你不懂什么意思。但我可以告诉你重症病人是集中了上海最好的多学科团队治疗。治疗方案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写在病人身上的。”
许多媒体都在报道一线医护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他直接去点破:“干嘛要这样道德绑架啊!我不鼓励加班加点,抛弃家庭,无休无止工作是不人道的。对于普通人它就是一份工作,不要用高尚来绑架别人。”
有领导拍着胸脯说疫苗肯定没问题。结果,他又说大实话:不要对疫苗报太大希望:“疫苗就算出来也要到年底了。”对于热门的血浆疗法,他说:“注射血浆者不可能立刻康复,也不是每一名患者都可以注射,立刻康复那是电影。”
对于“很多医生态度不好”的批评,他也怼:“大家看到医生都是文质彬彬的,那都是假的,全都是假的!”“专家到了这份上吧,我看脾气没有一个好,吵架是经常的,但都是本着对病人极端负责的态度,否则我跟你吵什么吵啊?你好我好大家好不好吗?”
这些话,有什么特点呢?特点就是——都上不了新闻联播,也都进不了先进事迹材料。对不对?没有一句话可以写进去的。包括他说自己下班了,太累了,就是看无脑电视剧,什么无脑看什么。而不是在书桌前熬夜写论文。这样的事,怎么上典型事迹呢?
他这些耿直的话,每一句都不讨好,甚至会让领导很难办。尤其是那些喜欢影视剧里烈士临死还有一句话剧情的人。
但是我们都喜欢这样的,因为这就是一个正常人、普通人应该有的样子。没有那么高尚那么花枝招展。
不过,不要着急。我们喜欢张文宏真的只是这些吗?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些话,随便一个办公室里最普通的员工都说得出来,换一个人说,我们还会喜欢吗?很难。我们之所以欣赏张文宏,并不是因为这些耿直的话,而是这些耿直背后的专业。
他确实就是乡下进城读书留下来工作而已,但是,他1987年考入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进入华山医院,先后在香港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以及芝加哥州立大学微生物系从事访问学者以及博士后工作。2003年非典时,他就是上海的专家顾问团队成员。 他带领的华山医院感染科,连续九年位居“中国医院排行榜”中国感染病学科榜首。
只有以专业能力作为背景,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耿直的脾气才会显出可爱来。否则,只会显出傻气。
这就是张文宏现象对我们的启示:要做一个正常人,一个耿直的人,但前提是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成为一个专业权威。
如果只是一个随时可以被替代的人,那么,你就会对领导说肉麻马屁话,对下属空话套话,对记者编假话,会抓住一切机会给自己强行高尚起来,以巩固自己岌岌可危的地位。长此以往,整个人自然变得格局很小,算小账,琢磨小智慧,玩弄小把戏,结果,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如果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就有了选择的自由,于是精神舒展,不被欺负。张文宏说,他也是一路被欺负过来的,“不读书,就是人家怎么欺负你,你怎么欺负回去。但如果你书读多了,你会选择不再跟这些人有关系。”“你被人欺负惯了,你就知道欺负人的嘴脸是怎样的,你就要善待比你年纪小的、权力没你大的人。”
这一点我稍有一点体会。比如说,我在呦呦鹿鸣算是“一个不可替代的人”,因为这里文章都是我写的,很少有人写得来。正因为如此,我脾气就渐渐长起来。比如说,经常有人来骂我,每天都有,主要也是因为阅读基数大,一千个人里有一个骂娘总数就很多了。大多数我客气回复,有的实在恶意满满的,我常常就一个“滚”字回过去。被我骂一个滚字的应该几百人不止了。但是,如果说,我写的文字总共就十几个人(比如决定我饭碗的人)看,而我写的隔壁老王也能写,那么,这十几个人里,即便是每个人都指着我鼻子骂娘,即便他们完全无理取闹,我恐怕都得老老实实地接受。根本耿直不起来。这正是,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所以,仅仅学耿直的脾气和表达是没用的,关键要看里子——把脑中的学养框架建起来,把身上的专业壁垒提起来,把胸中的浩然正气养起来。我们天天赞美张文宏,自己却没两把刷子,恐怕将来不免要上演小型尴尬现场。“要做一个正常人”,并不容易,正常的背后,是一万小时定律,是板凳坐得十年冷。
写完这篇文章,我决定今天多读三个小时的专业书,嗯,就是啃我也给它啃下来。
加油,共勉,诸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呦呦鹿鸣(ID:youyouluming99),作者: 呦呦鹿鸣的鹿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