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内容创业风口已来,谁还没上车?

特别策划

2024-09-09 17:41

「今年开始,我感觉身边的朋友几乎都在做视频号。」媒体人贺树龙,在前些日子的文章中这样写到。

 

起步很早的他,于2020年底时就和朋友们一起策划耕耘视频号,但那个冷启动阶段的产品,并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正反馈。所以他们「坚持很久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并且觉得这个产品以后也就那样了。」

 

然而在4年后,这个起初由十几个人悄悄上线的产品,却得到了马化腾「的确不负众望」的评价,更成为腾讯最新一季财报中最频繁被提及的产品。

 

视频号的不俗发展,为内容创作者带来一波强劲的「变现风口」。

 

风从何处来

 

“互联网最后一块流量洼地。”

 

几乎没有人会反对关于视频号的这个注解。尤其是在全网月活用户规模同比年增1.8%、使用时长年增2.9%的时代下,在腾讯今年Q1季度财报中「用户使用时长同比增长超80%、广告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0%」的视频号,仿佛如同沙漠绿洲一般的存在。

 

倒不是说微信有什么仙术,这种反差感主要来源于视频号的后发优势。

 

虽然很少有人把微信也列进杀时间的讨论范畴,但这是个几乎不存在目标群体这一概念的国民应用。汽车自媒体创作者陈震说:「视频号覆盖了一些不刷SNS的人,我身边就有这种只关注自己极小领域的人,而且相对来说是挺高净值的一拨人……很多老板会用通讯工具,但不会刷他认为不重要的东西。」

 

也就是说,无论内容创作者和商家是想寻找更成熟的更年轻的更高收入的更下沉的……消费者群体,大概率都能找到,只要你的努力方向没有错。

 

视频从业者李浩一直在向那些寻求增长的品牌安利视频号,理由也很简单:「在成熟视频平台极强的马太效应下,指标前5%的账号拿走了这个行业80%以上的流量」。无论是苦不均衡久矣的腰部长尾,还是希望巩固多维声量的头部品牌,谁都不甘心将这块突然闪现的增长阵地丢失。

 

尤其是,这块阵地的耕耘不再单纯依赖算法命中,或者流量充值。结合熟人关系的社交分发,是视频号不同于其它平台的根本增长机制。


图源视觉中国

 

李浩分享了一个真实案例——他在湖南小县城开花店的表姐,由于疫情原因,将店面从商业大街挪到了小巷之中。她非常担心生意会下滑,但李浩教她做视频号:「用视频号来发买家秀、卖家秀,当你的顾客买完花之后,你要加他们的微信,要让他们多帮你的视频点赞。」

 

然而,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做法,却从根本上改变了表姐的命运,这种基于熟人社会、真实社交的自然裂变,使得这不显眼的小花店,反而比原来在商业大街的时候更好。

 

微信名片中的视频号卡片,与公众号、朋友圈,共同组成了一个鲜活立体的人设。而且由于这种人设是基于真实线下熟人关系的,所以天然具有信用背书和高粘性。这也是绝大多数SNS或短视频平台所不具备的——因为中国人在其它APP上聊得再好,最后基本还是要走到加微信这一步。这种闭环的流量价值,不言而喻。

 

他们上车了

 

2022年年底,正在经营一家地产广告公司的陈吉文,陷入了巨大的焦虑之中。

 

当时地产行业已经不太景气,陈吉文的公司只是小本生意,也没有什么现金储备。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他用尽办法借了400万元来支付员工工资和办公室租金。

 

2023年初时,他决心去做短视频,但彼时的行业已然红海,他对能否做出来毫无信心。

 

曾是某电视台记者的姜雨晴,也面临着与陈吉文类似的困惑。虽然她有稳定的职业,但这种在舒适圈里走下坡路的日子并非她所求,几番考虑后便顶着周围人反对之声,辞职投身短视频创业。

 

她称「最开始就是完完全全的草台班子,除了我,团队成员都是零经验」。甚至于连第一支视频都是冒着雨请朋友拍下来的,「两个人的配合总觉得不够完美,说不上哪里不对」。

 

但生活不是影视小说,陈姜二人颇含励志光环的创业初心,并没有立刻为他们换来打动商业之神的好运。

 

陈吉文先与伙伴尝试了原创动画片,半个月产出一条,「流量都很差,反馈也不好」。随后又去做了红楼梦的解读,「也没有人看,流量之惨淡,实在坚持不下去」。

 

就在他开始自我怀疑之时,刷到了一个很喜欢的搞笑账号。无聊之中,他将该账号翻到了底部,发现「这账号早期拍了三十几条,一点流量没有」。这个大发现令陈吉文「一下信心就起来了」,原来喜欢的账号早期也没流量啊!

 

于是陈对伙伴说,咱们也像他那样拍30条,如果第30条还不火,咱们就再也不干了。

 

然而,命运比他还沉不住气,陈吉文刚拍到第10条,浏览量就破了「10万+」。如今,他所创办的「闪电制片厂」已经拥有了100万+粉丝,其独特的趣味新闻解读,甚至创下过利用几分钟的创意,就斩获点赞及转发均为「10万+」的超级爆款的记录。


陈吉文的视频号“闪电制片厂”

 

姜雨晴的焦虑同样不遑多让,虽拥有电视台记者的从业经验,她却依然在创业两个月左右陷入了流量焦虑。尽管曾经一天两更,但流量依旧「不温不火」。她觉得手里的选题都快拍完了,但依然没有出现大爆款,「团队的磨合也不ok」。

 

直到几个月后,她和团队新招来的成员,一起拍「如何从车内判断与障碍物之间距离」的视频时,突然感觉到「一切都顺了」。而这条感觉很顺的视频,也果不其然「瞬间就爆了」,有了10万的点赞,又有了20万的点赞,随之,「一个视频火了,会让其它的视频也都跟着慢慢火起来。」

 

后来,她逐渐得知,很多粉丝是在家庭群或驾校群里看到她的视频再找过来的。而她身边的朋友也开始说「看到谁谁朋友圈转你视频了」,这些朋友可能并没下载其它短视频软件,却并不妨碍他们是视频号的用户。

 

如今,她在这个80%从业者都是男性的车评圈,蜕变成了知名汽车自媒体人,其创办的「懂车一姐」拥有200万+粉丝——「当车企想针对家庭圈层或女性用户进行投放时,我当然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姜雨晴的视频号“懂车一姐”

 

虽然充足的流量能够让他们的创业历险稍稍安心,但接下来的商业化试炼同样棘手。

 

上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的陈吉文,希望快速变现还清债务。然而团队成员有限,主要都是内容制作,没有全职的商务人员。在初期,偶尔有一两个客户来问询还能应付,但当流量越来越高,有时候一天五六个意向客户过来沟通,其中还包括不少代理方,沟通流程非常长,占用了大量工作时间。

 

同时,有了广告公司的前车之鉴,他还担心客户的付款周期是否足够快以及能否按约定付款。如果客户付款出现问题,他根本无力维权,公司还可能被欠款拖垮。

 

陈吉文说,在商业化过程中,视频号互选平台帮了他们很大的忙。

 

互选平台不仅帮助创作者对接客户资源,还对客户进行审核筛选,避免了双方长时间沟通和试探的过程。同时明码标价,简化合同签订和付款流程,将收款周期大幅缩短至15天左右,大幅减轻了创作者商业化中的沟通和运营成本,让创作者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内容创作上。

 

这些支持让入驻视频号互选平台的创作者快速增长,同时也让同期的爆款商单增长迅猛。微信广告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视频号互选报价作者数量超过20万,10万赞商单内容同比提升283%,千万播放商单数提升375%。

 

「懂车一姐」也是在视频号互选平台上完成了商业化从无到有的突破。在互选平台的支持下,「懂车一姐」目前每个月至少能接到三四个商单。

 

还有座位吗?

 

公众号适合写长文章,但能写长文章的是少数。

 

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视频号的这波创业变现风口已然全面拆掉了上车门槛——

 

1、你不需要有在电脑前坐几小时输出长文的能力和时间,视频生产工具的极大成熟,甚至已经帮你规避掉了担心和逃避的借口。

 

2、经历过内容创业草莽时期的人可能还会记起,彼时商业洽谈之曲折多变,价格之不透明,以及甲乙双方的扯皮违约,都是令很多不擅长这类沟通的非社牛人群极其头疼的。如今腾讯成熟的广告系统,甚至能够帮内容创作者定制令广告主顺眼的商业主页。互选平台的广告主一年就增加了264%,安心的钱足以慢慢去搞。

 

此外,与单一内容模式不同,作为「原子化组件」之一,视频号与公众号、小程序、企业微信等组件形成了串联,不仅获得了腾讯体系内众多流量入口加持,还打通了公私域、开发接口与变现渠道。

 

于是,伴随着视频号与公众号创作者一同上车的,还有短剧和小游戏的从业者。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无论是拍摄短剧还是制作小游戏,或者写一篇公众号拍一段视频号,对平台来说都属于内容提供者。那么哪怕是今年上半年的「当红炸子鸡」,短剧从业者的诉求也有相似之处:

1、降低进入门槛;

2、商业变现更顺畅;

3、得到平台的反哺与激励。

 

而微信广告通过将广告金到账周期缩短、提供广告金激励等方式,极大提速了短剧经营的商业循环,最终实现了变现ARPU同比提升94%的成绩。

 

短剧和小游戏的火热,同样可以将这种「泼天富贵」外溢到视频号与公众号的创业者身上——前者可以成为后者的广告主,在同闭环内的转化效果更直观。

 

那么微信这股红利可以持续多久呢?

 

我想到了两个人对微信体系做过的评价,而他们的话语中有一个共同的词,就是「干净」。

 

首先是前腾讯首席技术官张志东,他曾说微信最大优点是商业模式比较干净,不是在透支流量状态下做的。「我们所有业务不管商业还是非商业,先衡量它对用户具体带来的价值是什么,再决定要不要使用这个流量。而不是说去测试用户的忍耐力下限、一直到击穿它为止。」

 

还有上文介绍过的陈吉文,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视频号开始创业时,他是这样回答的:「视频号的界面设计,是最清爽的。因为我们是做设计广告出身的,所以对产品层面还是很挑的。它的界面设计很克制、友好,所以让我们很想有一种去做个号的冲动。此前的平台,并没有让我们产生这样的冲动。」

 

干净、克制、不透支。即便在视频号冷启动的岁月里,微信也并未随波逐流,对创作者展开激进的赋能动作:「不花钱买内容而创作者还愿意来,才是一个可运转的生态。」

 

这也让视频号更有利于生态自行造血与长尾内容分发。这些价值基础,亦令这个13岁的国民应用具备了更长寿的基因。内容创作者也可以免受短期行为的诱惑,「不追风口,不追流行,做纯粹聚焦而稀缺的事。」

 

这可能是近些年难得的大规模的内容创业风口了,甚至于,这并不需要你已经是一个很厉害的人,或者逼自己成为一个不像自己的人。

 

你只需在这片土地上,肆意生长。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