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3-12 12:15

《家有儿女》封印的这些记忆,如今也成了时代的眼泪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蹦迪班长(ID:MrSugar008),作者: kikikaikai,题图来自:电视剧《家有儿女》


那是遥远的新世纪初,智能手机还没诞生,孩子们最时髦的三大件是MP3 ,MP4,PSP。偶像是周杰伦、SHE、林俊杰。那时科比还风华正茂,穿着8号球衣在球场上驰骋…..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样。


2020年1月,《家有儿女》五位主演:张一山、杨紫、宋丹丹、高亚麟、尤浩然在北京春晚相聚,来了一顿特别的“家宴”。


“家宴”一开始,张一山和杨紫重现了剧中“表情包”。这种对比,把两位少男少女发生的变化展现得明明白白。




我这才意识到,打开电视就能遇见《家有儿女》,看刘星耍宝、小雪闯祸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但这“昨天”已经是15年前的事了。



《家有儿女》5名主演在北京电视台春晚再聚首


开播于2005,剧终于2007的《家有儿女》拍了4部,播了3年,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离异重组家庭发生的种种故事。


当年看剧的你我,大多觉得这不过是一部采用情景喜剧形式拍的儿童剧。但时隔多年再重温,你一定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比如你会感叹刘星这一家人的生活水平,足以让15年后的我们依然羡慕不已。


身在北京的他们,住在有四室一厅、两个独卫、一个开放式厨房的“顶配商品房”里。人手一台电脑、一部手机,经常就能来一顿海鲜,妈妈化妆用纪梵希,孩子们穿匡威、FILA、阿迪,老爸花三四千给老妈买个貂觉得很便宜......


21世纪初,少年刘星已经开始对座机的嫌弃


当你还大宝天天见的时候,刘梅已经用上了纪梵希


当你的顶级穿搭梦想是美特斯邦威+真维斯的时候,刘星已经把FILA卫衣安排上了


一句话总结就是 ,妥妥的中产偏上富裕家庭。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优越的经济条件,让刘星们享受到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远比同龄人丰富多彩。


当县城青年只能去网吧冲浪的时候,人哥俩在家里就能浪翻天


当你还不知道FreeStyle的奥义时,刘星已经skr潮流狠人了


也正因如此,在捧腹的故事情节,饱满的情感刻画之外,《家有儿女》中闪现出许多大众流行文化符号,足以令它成为一座世纪初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博物馆。


我们当时看到这些“符号”时觉得很寻常。但多年后再看它们,却可以闻到那个年代独有的文化气息。


这气息可以让我们超越经济束缚,追寻早已不再拥有的童年与青春。


那时我们还有周杰伦


让我们把时间往前推到《家有儿女》首播的2005年。


那是华语乐坛最后的高光时刻,蔡依林、林俊杰、飞儿、王力宏、杨丞琳、光良一众歌星你方唱罢我方登台。


一盘来自2005年的盗版合集磁带


但始终占据电视娱乐新闻、音乐电台排行榜、学校广播站、学生歌词本和MP3的头号热门人物,只能是周杰伦。


周杰伦在2005年发行了第四张专辑《十一月的萧邦》


在这股周杰伦热潮中诞生的《家有儿女》,就在剧里多次提到杰伦,几乎贯穿四部。


第一部有张存在感极强的海报,房间门口对面墙上贴着的《寻找周杰伦》这张EP的海报,这是周杰伦第一次”触电”的作品。


《寻找周杰伦》海报上的字符,用注音输入法就能打出vmp65l3(寻找)5.(周)ru,6xjb6(杰伦)的字样,顺便说一下左边的海报是视觉系乐队DIR EN GREY(灰色银币)


几乎没人不会哼两句周杰伦歌曲


第二部里刘梅喊孩子们吃饭,喊完顺便唱了几句《东风破》,还把“等候" 唱成了枕头,夏东海一脸雾水地问她唱的是什么。


这个小小的情节,反映了周杰伦当年的境遇。


刚出道那几年,传统媒体充斥对周杰伦音乐的抵触,很多乐评人吐槽他的歌词和发音。


夏东海吐槽周杰伦唱歌口齿不清


身为一名挑战传统流行音乐审美的新人,周杰伦必然被一部分人欣赏着,也同时被另一部分人批判着。


不过代际之间的隔膜逐渐被时间化解,周杰伦很快就完成了从新锐到主流的变身。


往后的几年,以央视为首的综艺舞台上,充斥大量与双截棍相关的武术表演,背景音乐用的就是《双截棍》,就连潘长江都“哼哼哈哈”地翻唱几句。


2004年,杰伦首登春晚并演唱《龙拳》


第三部有一集刘星当了一部烂电视剧的群众演员,嘚瑟的不行,他妈妈给他讲理他听不进去,于是刘梅如此教育道


特别是发行于2006年的《听妈妈的话》,旋律朗朗上口,歌词也很温暖,让很多此前不听周杰伦的大人,都开始接受了这个虽然口齿不清、但心眼不坏的小伙子。


这也证明了一个从未变过的道理:想要平息质疑,最好的办法就是持续拿出好作品,而不是争吵和撕逼。


到了第三部,全家送刘梅出门的时候还唱了一小段《千里之外》


在《成长别烦恼》里周杰伦也是孩子们的超级偶像


和《家有儿女》同一时期的儿童剧,譬如《成长别烦恼》《快乐星球》《放学我当家》,同样可以找到周杰伦的相关镜头。


这些镜头已经表明,周杰伦注定会成为一个抹不掉的时代符号,承载着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情结。


所以你会看到,即便时隔十几年,许多已经结婚生子的歌迷,乃至经历过那个时代的80后、90后,依然可以为他拿起手机“做数据”,和新兴起的鲜肉们比拼流量,试图证明他和他们依然老当益壮。


这是一种对他们那个时代的捍卫。


而在杰伦巅峰时期,SHE也是不少少男少女的心头好,《家有儿女》也提到了这支当年红透大街小巷的女子组合。


第二部刘梅在小区给青少年心理咨询,来心理咨询的是位狂热的追星女孩


那时以SHE为代表的各路女星,呈现出不同女孩的样子,隐隐地告诉女孩们:


你可以甜美,也可以高冷,可以假小子。你身上有很多种可能,你可以像我一样。



所以那个时代的女孩们,能从不同偶像身上找到最适合她的自我认知。


如今,类似SHE这种风格鲜明、“和而不同”的女团已经很久没出现过了。现在的女团多是被打造成了消费品,主要面向的也是男性审美。


在周杰伦称霸乐坛的年代,并称“双杰”的林俊杰的影响力同样不容小觑。第三部的小雪,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林俊杰迷妹。


刘星为了把小雪的成绩拉下去,想出的干扰小雪学习的办法:放林俊杰的专辑,小雪果然中招,作业不做了,跟刘星一起唱起了《曹操》


在那个年代,追星的情怀仍然要依靠一张张CD来满足,我们还拥有着普适性集体记忆的年代:听过相同的流行歌曲,追过一样的黄金档…...


如今,网络飞速发展,社交软件、智能推荐把人无限切分、割裂,就算是同龄人,只要兴趣爱好不同,好像也很难找到聊得下去的共同话题。


没有哪个更好哪个更坏,只是时代变了,但那个流行乐坛最后的黄金岁月注定令人怀念。


干了这杯回忆


聊完愉悦我们耳朵的精神食粮,再来看看讨好我们舌尖的真·食粮。


刘星家早餐饭桌上的常客


曾为无数少年队员提供过滚滚热量的传奇饮品高乐高,在剧里多次闪现。多年以后,喝惯了网红奶茶的我们,早已想不起它的味道了。


高乐高是一次成功的广告植入,让大家对这个黄色的罐头充满执念。



这种可可味的饮料,凭借魔性的广告让很多人相信喝了它能够“长个子”而且“变得快乐”, 现在去百度搜索“高乐高”,出来的第一个联想提问还是“高乐高可以长高吗?”


刘梅告诉你高乐高有几种口味


现在看来,这些高乐高外星人画风都挺cult的


高乐高联盟


高乐高广告中有许多外星人卡通形象:高大热情的贪吃铁,爱漂亮的钙奇妹,脑袋大智商高的大头锌,聪明好学的维灵娜还有稳重的队长大力可等等。


这些外星人——对应不同的口味和营养元素(钙铁锌硒维生素),组成了一支“高乐高联盟”,堪称支配我们舌尖的超级英雄。


酷儿无疑是中小学生派对的中坚


剧中经常出现的酷儿,也是当年儿童饮料市场上的弄潮者。刚上市的时候,一度创造了教科书级别的行销案例。


很多人被它可爱的包装萌化了,非常有识别性与亲和力。它还衍生出的大量周边产品,可以说是促销和形象两手抓,两手都很硬。


至于饮料本身口感吗,坦白说有些过甜,挺让人担心影响健康的。很大程度上,我们是在为酷儿这个角色买单,而非Qoo果汁本身。


中国电信当年推出的酷儿主题充值卡


所以当长久以来倚赖的明星角色也不再受到注目时,这款曾经现象级的饮料淡出大众视线也是迟早的事。


此后,酷儿曾停产了一段时间,不过最近几年又悄然回归,但已经归入美汁源的产品线了。


如今,剧里出现的很多饮品,都已经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有的是因为在商业竞争中败下阵来,有的被收购而丧失话语权,有的则成为一家公司众多产品线之中的普通一员。


那时我可以把自己的喜好贴在墙上昭告天下


千禧年之初,喜欢二次元还是一件很酷的事,ACG爱好者可以光明正大沉浸在屏幕中欣赏作品,在网络上、在动漫杂志上高谈阔论。


总之,我们根本不用蒙受“你看动画你是死宅你好恶心”这种不白之冤,大可把喜欢的二次元角色贴墙上昭告天下。


小雪房间的《钢之炼金术师》爱德华


《名侦探柯南》海报单独剪出来的灰原哀,大概是小雨对她情有独钟


刘星和小雪房间里都有的 《X战记》司狼神威


图一的海报类似PS2《KOF03》封面,图二草薙京海报是港漫《拳皇02》第30期封面,图三《SVC card fighters 2 》Terry和隆的海报,图四是DC版《拳皇99》封面,图五海报是港漫《拳皇FXO》第5期封面,海报却加上《KOF极限冲击2》的logo。由于是盗版海报和原图会有所出入


鼠标家墙上的《高达W 无尽的华尔兹》五小强海报


当然还少不了堪称全民级别的《灌篮高手》


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人不愿意把自己的审美趣味暴露给任何人,那份小小的浪漫早已不复存在。


你有多久没买杂志了


你还记得最后一次买杂志是什么时候吗?


可能你早已记不起油墨的味道,可能你现在更习惯把时间花在看公众号上吧。


而在那个网络还不发达的年代,谁来慰藉饭圈男孩、女孩灰暗的追星生活?


惟有花花绿绿的娱乐杂志。


饭圈女孩戴明明爱看的《歌迷大世界》你当年应该也在报亭里见过


如今信息爆炸的年代,粉丝也不愿意再依赖杂志来靠近自己的偶像,明星也不用再依赖杂志来提高曝光度。此类杂志自然也到了谢幕离场的时分。


胡一统手里拿的儿童科幻杂志其实是《幻想杂志》


《幻想杂志》并非剧中所谓的儿童科幻杂志,而是国内比较早专业介绍欧美插画漫画的杂志。可惜的是,杂志在2005年便停刊了。


《飞碟探索》


《飞碟探索》号称全国发行量最大的科普杂志之一,及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飞碟杂志。


可惜啊,这个连飞碟什么时候会造访地球都能猜得到的神奇杂志,却没能猜到互联网时代彻底改变了一切,纸媒会成为明日黄花。


书报亭快成为历史名词了


剧里台词出现的书报亭,当年在大街上的密集程度堪称五步一哨十步一岗,如今早已在时代的冲击下瓦解殆尽。



如果你的城市里还有书报亭,请珍惜它吧。每次与它的擦肩而过,都可能成为永别。


电子设备上那方小小屏幕是通往未来世界的入口


刚刚进入千禧年,一道防止青少年沉迷游戏的游戏机禁令就突然来袭。


于是,不论是微软、索尼还是任天堂,尽管它们的游戏主机都在中国生产,但却无法通过正式渠道进行销售。


这直接导致国内游戏市场与国际相比,错失了整整一个世代。此外还催生出大量做工拙劣的山寨产品,经历过那段时间的玩家对此都印象深刻。


但这都未能改变少年们爱玩的心。无数男孩的童年愿望清单,排名榜首的都是游戏机。


在《家有儿女》中,潮人刘星同样有一个游戏机梦。只是在那个特殊年代,他也不慎与山寨游戏机相撞。


刘星在同学张侬家玩了md魂斗罗铁血军团,一玩就是一个通宵,在二十一世纪初的一线城市玩MD算是一种怀旧行为了


刘星省吃俭用凑钱买MD,我经过一番明察秋毫发现这还是一俄罗斯山寨版的


而新世纪伊始时,电子科技以几乎一年一大变的速度迅猛发展。除了游戏机之外,很多新奇的电子设备都会侵入少年们的视野中,成为令他们心痒痒的存在。


《家有儿女》开播时,正逢MP3逐渐普及。这个小巧的音乐播放设备悄然成为校园时尚。


在2005年红极一时三星yepp MP3播放器


虽然只有火柴盒大小,但可以存储上百首歌。所以说是用来学英语,但实际上塞满它的却是流行歌曲,然后听着它们匆忙长大。


除了MD,MP3也在刘星的欲望清单里


可以玩游戏的MP4有什么了不起,小雨你可是坐拥两台PSP的孩子


MP3流行过后,MP4又成为了市场上一时的宠儿。



它比MP3多了“1”,意味着可以播放视频。但当你以为它只是一个播放器的时候,还能发现它居然还能玩游戏,让人不禁想到《国产凌凌漆》里面的电吹风皮鞋。


但刘星那属于21世纪的灵魂,过时的MD是留不住的,他渴望21世纪的Walkman--PSP掌机了


不过,要说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一代少年最梦寐以求的随身电子设备,那答案只能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PSP,没有之一(没有不尊敬NDS的意思)


售价接近两千块的PSP是很多平民阶层家孩子始终未能实现的童年夙愿,然而小雨都享有黑白两台PSP了,毕竟人家是“海归富仔”


PSP不仅可以作为一台强大的游戏机使用,还拥有在当时堪称超大尺寸的屏幕,具备视频播放、音乐播放、电子书、网上冲浪等功能,总之你能想到的娱乐需求,它都给安排上了。


这份用户关怀显然只有大法才能做到,把它揣进裤兜是你跻身潮男潮女的不二法门。


2005年发布的索爱800c VS 那时的PSP。在当时,主流手机屏幕仅有2点几寸,发色数二十几万,相比之下PSP则拥有4.3英寸屏幕、480×272分辨率、1677万发色数,还能播音乐、MP4视频,看电子书,诱惑力可想而知


在那个群魔乱舞的山寨时代,如此神器自然会被大量的仿冒者盯上,可以玩游戏的MP4大多唯PSP马首是瞻,亦步亦趋模仿它的外形。


在拥有PSP之前,刘星和小雨也曾拿着方向盘造型的山寨掌机,玩得不亦乐乎



山寨产品催生出的恶搞文化也成为那个时代的一大特色


你被信息台骗过吗?你穿过暴走鞋在街上摩擦吗?


如果说游戏掌机是一代新人换旧人,当年没实现的PSP梦想,如今可以在Switch身上补偿,


那还有很多在《家有儿女》出现过,曾令少年们沉迷的事物,已经被时代的大潮彻底吞没,你甚至无法向00后们说清楚,它到底是什么。


第二部有一集讲小雨沉迷于信息台节目,浪费高额话费参与有奖答题,夏东海为了教育开导小雨,冒充信息台给夏雨出题,陪孩子演了一出戏。


发现弹幕里年纪比较小的朋友不知信息台为何物


十几年前一度特别盛行打电话答题游戏,记得某少儿频道老是放一些脑筋急转弯,或者猜谜语的有奖问答,其实都是些老妪能解的问题。


这种游戏很容易让人看穿套路,打通后对方一步步让你等待,一大通废话。其实目的很明显,就是拖延时间,套取你的话费。


但架不住总有跃跃欲试的人,今天我们可以称之为韭菜。


显然,这骗人的把戏要是现在还不消失的话,那真是没天理。只是我们仍要提防新的把戏,时刻警惕着,别当韭菜。


剧里出现过的暴走鞋,同样是当年流行一时,如今销声匿迹的现象级事物。提起来能让人流下时代的眼泪。


这种鞋在外观上与一般球鞋并无分别,鞋底却暗藏玄机,有可以自由安装脱卸的小轱辘。穿上后可以随意选择滑行或者步行,很轻松就能摩擦出魔鬼般的步伐,实现蛇形风骚走位。




有了它,你只须踮起脚尖,就能变成脚踩风火轮的哪吒,成为你们那条街上最引人注目的崽。


第四部有一集刘星闹着要买鞋,刘梅不明底细就同意了,没看出这种鞋底暗藏的机关。


放学路上,刘星得意地在同学们面前显示新鞋的能力,结果刹不住脚,撞上了买菜回来的姥姥。


刘星穿着暴走鞋和小雨赛跑 ,动如脱兔



撞到姥姥的罪魁祸首是这双暴走鞋


这里不得不再次感叹,刘星总是能够走在潮流最前沿。在世纪初,暴走鞋曾被很多一线明星加持过,成为当红潮品。


Twins在当年一场演唱会上,就曾“动用过”暴走鞋,两个女孩在舞台上滑来滑去如同会轻功一般,让无数年轻人为之着迷。


2002年新浪娱乐的报道


Twins在演唱会之前为暴走鞋拍的广告‍


暴走鞋是Heelys的专利产品。国内各种品牌的暴走鞋都是仿制品,由于对成本的控制,其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最终因舆论压力而消失。


想浪必然要付出代价


而在剧里,刘星最后也选择坚决地忍痛割爱,把那双暴走鞋处理掉了。


曾经令每个逐风少年艳羡不已的潮品,如今已成为暴露年龄的存在。


巨星陨落,青春落幕


“一个时代结束了。”


虽然我不想发出这样烂俗的感慨,但篮球巨星科比的骤然离世,无疑又是一次回忆的下线,这份沉甸甸的哀伤不仅关乎篮球,也关乎很多人的青春。


刘星房门上贴的是8号科比,03年的西部季后赛次轮,马刺对阵湖人的比赛


刘星缺钱,忍痛割爱拍卖有科比签名的球衣


那时科比还风华正茂,穿着8号球衣在球场上所向披靡。2006年1月22日科比完成单场81分的“神迹”时,《家有儿女》的第二部还未播完。


2006年1月22日,科比砍下单场81分


校园里喜欢打篮球的男孩子,十有七八都把他当做自己的偶像;他们穿着同款的仿制湖人球服,在操场同样仿制他运球、投篮的动作,他是一代人的篮球启蒙,也是许多男孩女孩成长过程的青春见证。


科比或许不是你的偶像,但你终究难以忽视他的存在,是你青春回忆的重要索引。


刘星房间里还贴过姚明与麦蒂的海报,同样是一个时代的象征(PS:右侧海报为后街男孩)


2007年3月30日,火箭客场通过加时以107:104战胜湖人。这场比赛科比砍下53分,但一己之力难敌姚麦联手。姚明18投11中得到39分11篮板4盖帽,麦蒂24中7贡献30分5篮板10助攻,成为姚麦时代的经典一役。5个月后,《家有儿女》最后一部开播。


就像《家有儿女》一样,它未必是你心里最好的情景喜剧,但却在千禧年之初的无数个假期里,曾与你不期而遇,以至于它的音乐、台词,都成了你记忆的一部分。


时代的列车从千禧年之初,一路轰鸣至今。


曾经这趟列车犹如一列绿皮火车,坐卧铺的、坐硬座的乃至只有站票的,尽管旅途中滋味各不相同,但在下车之前看的都是同样的风景,那是他们共同的记忆,或多或少地塑造了他们的自我。


就像15年前,即便是一线城市中产家庭的孩子刘星,也与小镇少年一样,将科比的海报贴在墙上,对拳皇的大招了如指掌,把周杰伦的歌词写在笔记本里。


即便他家人手一台的PSP你从未拥有只能垂涎欲滴,但你在网吧一场场恶战中磨炼出来的CS枪法,同样让他可望不可及。


比家有儿女略早几年的《东北一家人》,东北工薪阶层家的孩子,也有一个梦想叫游戏机


与《家有儿女》同一时期的《马大帅》,三位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也在墙上贴满了周杰伦


而如今的人们,坐高铁的坐高铁,坐特快的坐特快,坐绿皮的坐绿皮,各自奔向光明未来的同时,也各自经历着没有多少交集的文化记忆。


被你视为下一个天后的邓紫棋,在另一人听来只能给唱《狂浪》的花姐暖场。被你当成头条新闻的AO3沦陷事件,在他眼里远远不及牌牌琦被封有冲击力。


而在文化娱乐之外的现实生活中,这种差异只会更大。


对于有人上着天价辅导班,有人只能留守村镇的10后们来说,他们的童年不再可能“好像都一样”了,只能祝愿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依然能够成为阳光男孩与阳光女孩。


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样,《家有儿女》主题曲这句歌词如今听来,何尝不是许多85后、90后的幸运。



谁能想到,在千禧年之初看着《家有儿女》成长起来的90后,已经是能够被共同的流行文化深刻影响的最后一代人。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也随之成为最后可以承载一代人集体回忆的时光。这回忆无关阶层,无关贫富,只关乎一代人注定逝去的青春。


当它远去之后,其中的温情注定令人留恋。


而恰好在那时上演的《家有儿女》,就像是一颗时间胶囊,把这段时光的诸多记忆封存其中供我们怀念,成了它最独特的意义。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蹦迪班长(ID:MrSugar008),作者: kikikaikai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