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3-18 15:55
中国首个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多久能用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位(ID:QbitAI),乾明 郭一璞 发自 凹非寺,题图来自:IC photo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进展?


就在昨天(3月17日),官方重磅宣布,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重组新冠疫苗,并于3月16日获批展开临床试验。


已知的是,这是国内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受试者招募已经同步展开。


而且项目领衔者,还是声名卓著的陈薇院士。她不仅在非典抗疫中立下功勋,而且2014年还曾赴非抗击埃博拉,是《战狼2》中陈博士的原型。


更重要的是,基于同样的技术,陈薇院士领衔研发成功的重组埃博拉疫苗,之前也已获批上市。


所以此时此刻,如此消息引发巨大关注——微博相关话题阅读达到5.2亿,讨论12.7万,原因显而易见。



但与此同时,陈薇院士打造的,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疫苗?有多靠谱?进入临床试验之后会如何?最后临床使用还需要多久?


我们来了解下个中原理。


什么叫“重组疫苗”?


官宣消息中,此次成果是一种以腺病毒为载体的重组疫苗。


而重组疫苗,是疫苗研发的一种方式。



在3月17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曾介绍,疫情爆发后,我国选择了5条技术路线进行新冠疫苗的紧急研制。


这5条路线分别是:


  • 灭活疫苗

  • 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

  • 腺病毒载体疫苗

  • 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

  • 核酸疫苗


中学生物学知识告诉我们,疫苗的原理,就是将病原体通过灭活或者减毒等方法处理后,让人体针对这种病原体产生抗体,以后就再也不怕正牌病原体入侵了。


带入新冠病毒的话,就是要将新冠病毒通过各种方式处理,削弱或者消灭它的战斗力,但保持它的特征,这样注入人体后会被免疫系统识别,产生新冠抗体。这样,真正的新冠病毒来了之后,人体中的抗体就可以迅速反应,杀灭病毒,让人不得病。


这次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就是靠其中的第三种路线,腺病毒载体疫苗研制的。


腺病毒,本身是一种会感染脊椎动物的病毒(当然人类也包括在内),它对淋巴腺有亲和力,最早是从人类的腺样组织中分离出来的。



如果感染了腺病毒,可能会引起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不适,也可能会出现结膜炎、膀胱炎等症状,不过,如果不是感染的免疫缺陷者,腺病毒很少会致人死亡。


这种病毒1953年被分离出来后,1957年人们就研发出了针对它的疫苗。


但是后来,人们发现腺病毒这种本身“战五渣”杀不死人的病毒,可以被很好的利用,当成一个没有(感情)杀伤力的“工具人”载体,把病毒基因组的关键区域“删掉”,再把其他对人类更危险的病毒“装上”。


现在,腺病毒就会像小车一样,绑着这个要针对的危险病毒,在人类的免疫系统里“游街”,让免疫系统记住该危险病毒的样子,生成抗体,在病毒真正入侵的时候,就可以全军出击、迅速反应、当场消灭。


在所有腺病毒中,人5型腺病毒(Ad5)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是科学家们最偏爱的“工具人”,这次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就是用它来完成的。


另外有意思的是,腺病毒这个“工具人”,是真的好用。


陈薇院士和康希诺此前联手研发的针对埃博拉、结核病的疫苗,也是让腺病毒来当这个“工具人”的,而且科学家们还让腺病毒做载体,研发狂犬病、登革热、乙肝、丙肝甚至HIV的疫苗,此前针对SARS的疫苗研究,科学家们用的也是腺病毒。


多久能用上?


根据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文件,重组新冠疫苗已经在3月17日完成了I期临床试验注册,预计纳入参试者日期是3月10日。



临床试验的实施时间,是从2020年3月16日到12月31日,将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武汉特勤疗养中心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进行。


所以按该计划,临床试验需要9个月时间。


干预措施方面,一共分为三组,分别是低剂量组(5E10vp)、中剂量组(1E11vp)、高剂量组(1.5 E11vp),每组样本量36。


主要测量指标是在接种后7天的“0-7天内的不良反应”,次要指标是0-28天内的不良反应、6个月内的严重不良反应、抗S蛋白特异性抗体、抗SARS-CoV-2中和抗体、抗Ad5中和抗体、特异性T细胞反应、实验室安全性指标检测变等。



目前还在征募研究对象,男女均可,年龄范围在18-60岁之间,原始数据将会在试验完成6个月内公开。


不过,这只是开展了临床实验的第一阶段。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物临床试验通常分期顺序进行,一般分为Ⅰ、Ⅱ、Ⅲ、Ⅳ期。


它们分别评估:


  • 药物用于人体的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及初步的药效学;

  • 针对特定适应症人群开展的初步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 评价研究药物总体获益/风险特征;

  • 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的药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获益与风险关系以及改进给药剂量等。


不过,规定中同样指出,也可根据药物特点和研究目的开展一个或者多个分期研究,或者交叉重叠进行。比如康希诺研发的埃博拉病毒疫苗,就展示出了不同的临床试验过程。


而且因为其研发的埃博拉疫苗和新冠疫苗技术一致,埃博拉疫苗的临床试验过程,可以作为参考,来观察新冠疫苗的试验过程。


根据康希诺的招股书,其研发的埃博拉病毒疫苗在有条件上市前,一共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Ia期临床试验、Ib期临床试验、II期临床试验。


Ia期临床试验针对的是国内人群,在江苏完成了对120名年龄在18至60岁的健康成年人的随机双盲、剂量递增、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用于证实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结果显示,接种后14天达到预期免疫效果,28天抗体水平达到峰值。


Ib期临床试验针对的是在中国的非洲人,受试者是位于杭州的61名年龄在18-60岁的健康非洲人。研究的同样是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两次临床试验结果证明,并未发现非洲及亚洲种族群体之间在免疫反应上存在种族或人种差异。


2015年,他们前往非洲进行疫苗的II期临床试验,针对的是非洲人群,在塞拉利昂对500名年龄为18至50岁的健康成人进行的单中心、随机、双盲及安慰剂对照的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自接种后第14天起,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均至少有96%的受试者中检测到抗体应答,并于第28天达至高峰。



这就意味着,对健康的塞拉利昂成人而言,Ad5-EBOV具备安全性及令人满意的免疫原性。但他们在招股书中指出,抗体应答的持续时间较短,增加了初免-加强免疫接种的需要。


不过,在试验后期,埃博拉流行间歇期,难以提供大样本量人群有效性数据,Ⅲ期临床试验无法开展。


国家药监中心根据此前试验数据,在2017年10月批准新药申请,允许其有条件上市,但仅作为国家储备,用于疫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并开展Ⅲ期临床试验。


所以整体来看,康希诺研发重组埃博拉疫苗,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试验,跨越中非,一共持续了3年时间。


那么新冠疫苗最终需要这么久吗?不会。


多位专家评价称,新冠疫苗用时可能会大大缩短。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于2月12日在日内瓦的一次会议中,透露过疫苗可能在18个月后研制成功。


此前国新办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上给出的数据是,多数疫苗研发预计4月中旬甚至更早申报临床试验。


并且相比之下,这款重组新冠疫苗,其实已经比预期提前了近一个月。


陈薇院士有啥不一样?


中国首席生物武器防御专家、少将军衔,疫情发生后武汉P4病毒实验室的接管者,领导研发重组新冠疫苗的研发工作,非常不一样。


陈薇出生于1966年,是浙江兰溪人,高中就读于兰溪一中,1988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1991年硕士从清华大学毕业,1998年获得军事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学位,之后便一直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工作。


她长期致力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新型疫苗和治疗药物研究,带队抗击过SARS、埃博拉病毒。


2003年,她率课题组研发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在抗击SARS中发挥了关键作用,1.4万名预防性使用“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的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她担任“国家减灾委科技部抗震救灾专家委员会”卫生防疫组组长,组织编写《震后卫生防病30问答》和《卫生防疫与心理援助知识手册》。


2014年,埃博拉病毒肆虐,陈薇率团队研发出世界首个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并于2017年获得上市批准。


2015年,她被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


截至2019年5月,陈薇在Nature Nano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53.2,同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新冠病毒爆发后,陈薇院士团队在1月26日抵达武汉,接管武汉P4病毒实验室,之后开始疫苗方面攻关研究。


另一个研发团队,来自康希诺——是陈薇院士研发埃博拉病毒的合作对象。


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成立于2009年,主要从事人用疫苗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2019年3月,康希诺生物在香港联交所主板H股上市。


2020年1月,公司正式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拟募集资金用于新型疫苗产能扩大与新疫苗产品研发。


“疫苗是终结新冠最有力的科技武器”


虽说国内疫情高峰目前已经过去,但国外尤其是欧洲正面临湖北一样水深火热的情形,国内一样每天都有输入性病例,很难判断这波疫情会持续到什么时候。


而且,并不是所有传染病病毒都会像SARS病毒一样抗击成功后消失,或者像天花病毒一样完全被人类锁在实验室里,绝大多数的传染病病毒都会一次又一次出现在人类的历史上。


包括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内,不少专家都认为新冠病毒不会随着夏天的到来而终结。因此,即使临床试验刚刚开始,疫苗真正可用还有待时日,但对于未来可能会卷土重来的疫情,疫苗才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目前,中美两国对新冠病毒的疫苗研发进展最快,均走到了临床试验阶段。



美国在3月5日宣布进行人体试验,3月16日开始为受试者注射。


而中国军事科学院研发的疫苗3月16日已获批进行临床试验,根据中国军网的报道,疫苗16日已经开始注射。


陈薇院士说:“疫苗是终结新冠最有力的科技武器,这个武器如果由中国率先研制出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不仅体现中国科技的进步,也体现了我们的大国形象!”


参考链接:

http://www.chinamil.com.cn/syjdt/2020-03/17/content_9771126.htm  

http://www.bjnews.com.cn/news/2020/03/18/705394.htm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5%BA%E7%97%85%E6%AF%9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denoviridae#Infections  

https://www.cell.com/molecular-therapy-family/molecular-therapy/fulltext/S1525-0016(04)01342-5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03)14962-8/fulltext  

https://www1.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9/0328/ltn20190328235_c.pdf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位(ID:QbitAI),乾明 郭一璞 发自 凹非寺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