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快公司FastCompany(ID:FCChinese),作者:伊丽莎白·塞格兰,翻译:李美玉
疫情为全球经济按下了暂停键:从奥地利到美国,各地的失业人数激增,从一个侧面反映出1930年代以来和平时期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劳工组织警告,如果疫情得不到控制,全球可能有将近2500万人丢掉饭碗。
美国劳工部4月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28日,当周美国初次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达到创纪录的664.8万,是此前一周的330万的逾两倍,远高于经济学家的预测。短短两周之内美国累计近1000万人初次申请失业救济金,凸显了劳动力市场恶化形势之迅猛。
面对这波史上最强的失业潮,普通的工薪阶层如何顺利渡过危机?当被迫失业以后如何另谋出路?近日,快公司特约撰稿人伊丽莎白·塞格兰(ElizabethSegran)在她的新书《飞升之年》里,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面临就职抉择的人们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以下为正文:
眼见着全球经济一步步陷入衰退,许多人担心自己的事业会因为一场金融危机而脱离正轨。这种心情我懂。
上一波经济大衰退(始于2007年,引发了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我正好从研究生院毕业,立志成为一名印第安文学教授,但当时的就业市场(尤其是学术界)形势严峻。我申请了我所在领域的每一个学术岗位,但都没有下文。这件事对我的打击很大。多年来,我一心追逐学术梦想,如今,我已经很难相信自己能够享受其他任何工作。我自怨自艾了一段时间,但很快,我振作了起来,开始申请其他职位。经济低迷时期,为了积累经验,挣钱糊口,我在不同行业干过很多份工作。这段曲折的旅程把我带到了《快公司》,在这里,我愉快地当了六年的特约撰稿人。
我的故事并不罕见。前几日,我的新作《飞升之年》(The Rocket Years: How Your Twenties Launch the Rest of Your Life)出版。在撰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探讨了劳动者如何顺利渡过金融危机,比如我们眼下正在进入的这个时期。在深入挖掘了大量经济学研究文献之后,我发现,经济衰退往往会导致工人频繁变换工作,他们被迫离开了原来的岗位,经历一段失业期,然后承担新的角色,有些工作对他们来说是大材小用。频繁跳槽的过程虽然累,但从长远来看,这或许是找到好工作的一种策略。
跳槽的好处
在短时间内干很多份工作有一定的好处。你能够快速收集各种职业道路的相关知识。你可以在某一家公司习得特定的技能,比如编程、活动策划或编制预算,即使你不打算在这个行业长待。职场新人最大的挫折之一就是因为没有就职经历而无法积攒经验。跳槽能帮助你战胜这种恶性循环。
研究生毕业后,我经常想,跳槽对我的职业生涯是否有害。我担心在未来的雇主眼里,我可能会显得浮躁、漫无目的。但事实上,许多雇主并不特别在意求职者的简历上罗列了很多份工作。一项针对300名人力资源经理的调查发现,只有当应聘者在10年内换了5次工作(远高于平均水平)时,招聘人员才会开始感到惊讶。
事实上,即使经济状况良好,工人频繁跳槽也是正常的。美国劳工统计局的一项调查发现,目前临近退休的美国人平均在1岁至50岁之间从事11.9份工作,其中近一半的工作是在25岁之前完成的。25到34岁之间的工人平均一份工作只干三年的时间。
经济学家一致认为,辞掉一份工作去追求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是非常明智的行为,尤其是在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每一份新工作都能让你距离理想的工作更近一步。经济学家还列举了其他好处:换工作可以让你获得各种各样的技能,在未来雇主的眼里更具吸引力;还有助于扩展你的职业人脉网,帮助你找到下一份工作。
然而,过于频繁地跳槽会产生不确定性和焦虑,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年轻劳动者能够相对从容地应对这些挑战,因为他们不太可能承担家庭和经济上的重担。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过程会让你越来越心累。另一个有趣的发现是,频繁跳槽的人往往对当下的工作或公司持有更多的负面态度。有些经济学家认为,总是在其他地方寻找新机会的人往往没有时间去欣赏任何一份工作的积极面。
大材小用
在我们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有时辞职另觅高就并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需要。这可能意味着,你必须接受一份与你的才能并不匹配的工作。
如果在心仪的领域找不到工作,那你可能不得不选择一个新的行业。而重新开始通常意味着,你必须从基层做起,接受一份对你来说大材小用的工作。经济学家称之为“未充分就业”,意思是你所接受的正规教育、你的技能或工作经验超出了岗位要求的水平。研究人员估计,按照不同的经济状况而定,发达国家任何时候都有10%到40%的年轻人处于未充分就业的状态。这个比例相当高。数据显示,未充分就业的人对工作的满意度非常低。这是当然,每天干着一份屈才的工作,这样的生活确实很难有满足感。
不幸的是,许多人一辈子都会经历这样一段未充分就业的时期。经济大衰退之后,我充分见证了这一点。2000年代末,从大学或研究生项目毕业后,我和几个朋友发现,就业市场上根本没有足够的岗位可选。那些年里,有人在星巴克当咖啡师或者在Gap做销售助理,希望以后能找到另一份工作。27岁那年,拿着博士学位的我来到一家公关公司实习。我的实习生同事都是大四学生。说实话,我很痛苦,但既然找不到一份学术工作,我别无选择,只能从另一个行业的底层做起。而且我干的真的是最底层的活儿:每天给小我五岁的经理们买午餐,清理讨人厌的电子表格。
社会科学家发现,劳动者愿意忍受这种憋屈,是为了避免长时间失业,而失业会对他们的职业生涯产生更负面的影响。为了应付各种日常开销,他们接受低层次的工作,希望以此为跳板通往更好的生活。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想法是对的。以美国为例,一位经济学家估计,每年有20%的劳动者从低于自身能力的工作岗位转到与其资格相当的工作岗位上。
但你必须保持警惕,因为这种困境的持续时间可能比你希望的要长得多。一项关于未充分就业的汇总分析发现,接受一份大材小用的工作向未来的雇主传递了一个负面信息,即你的智慧和技能不足以支撑你得到一份更高层次的工作,虽然这可能并不公平。该文章还发现,未充分就业的劳动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一份更好的工作。一项医学研究发现,持续多年未充分就业的人更有可能出现临床抑郁症。
如何走出困境
那么,如果你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该怎么办呢?经济学家建议采取双管齐下的方法。首先,求职初期要有选择性。如果可以的话,找一份可以充分利用你的教育和技能的工作。接着,如果几个月过去了,你仍然处于失业状态,那就找一份低于你资历的工作,避免简历上出现长期失业的情况。然而,在这段时间里,你必须保持动力,继续寻找更好的工作,即使你可能感到沮丧和疲惫。这个过程很难,但值得坚持。
在经济衰退期间,你可能会感觉自己陷入了停滞状态,换来换去都是你不喜欢的工作。但你必须保持信念,相信自己仍然有机会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希望的微光会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闪现。我在公关公司工作时就看到了那一丝微光。实习期结束,我得到了一份入门级的工作,但没过多久我就意识到,我永远不会喜欢这份工作。与此同时,为了干好这份工作,我必须跟记者打好关系,了解传媒业的一切情况,这份工作就好比一堂新闻业的速成课。于是,我灵光一现,决定成为一名记者。
从所有这些研究中,你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跳槽转工和接受大材小用的工作或许是值得的,但它本身不应该是目的,而是一个工具。利用好这些经历,了解你自己,掌握新的技能,提高你赚钱的能力。但要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积极的影响会开始减弱。
因此,当你在经济衰退的“惊涛骇浪”中航行时,请不要忘记你的大目标,那就是找到一份与你的技能、价值观和爱好相匹配的工作。尽可能确保你在这段时间里所做的每一份工作,都能让你离梦想的工作更近一步。总有一天,当最最凶险的浪潮退去时,你睁开眼睛,发现自己已经到达了目的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快公司FastCompany(ID:FCChinese),本文改编自《飞升之年》,伊丽莎白·塞格兰(Elizabeth Segran)著。经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允许使用。翻译:李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