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摘编自:《投资思维》,作者:陈超,头图来自:《大而不倒》剧照
投资世界异常复杂,究竟复杂在哪里?在投资世界,如何将认知能力变现?投资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宏观范式变革,投资者又该如何应对?思维模式是决定投资成败的关键。在《投资思维》一书中,作者陈超用系统化的视角,前瞻性的理念,构建投资管理认知体系,给我们提供了系统性的思考框架和实操性的行动指南。
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指出,21世纪将迎来复杂科学的蓬勃发展。投资系统具有典型的复杂系统的基本特征,即非线性、不确定性、自组织性和涌现性。
迄今为止,尽管人类已经取得了诸多重要突破,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成功预测金融市场,预测经济金融危机,其可以归因于经济及投资科学的发展尚不完全。许多经济学原理的内生性假设不符合实际,不能够完美地与复杂系统特征相契合。因此,尽管经济学家在解释诸多经济现象时有据可依,但在实际预测时结果却与事实大相径庭,其在本质上源于投资系统和经济系统并不能被一个现有框架涵盖和解释,这也正是内生性复杂的特征。
《哈佛商业评论》一篇文章指出,我们身处的世界变化越来越快,知识边界不断被突破,信息的超饱和不断打破暂时平衡的局面。VUCA(“乌卡”)时代早已来到。VUCA一词在20世纪90年代曾是美国军事用语,是Volatility(波动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的首字母组合,充分概括了后互联网时代商业世界的特征——一团乱麻。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著名风险投资家伊藤穰一指出,当前指数增长时代,面临不确定性、复杂性和不对称性。从投资视角看,波动性是指全球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波动程度显著提高;不确定性是指各种外部意外冲击下,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复杂性是指今天投资所需的知识体系异常复杂,是跨学科的;模糊性是指事态不明确,界限难以划清的状态;不对称性是指经济主体存在严重的信息、资源与力量的不对称,由于技术的进步,今天少数人可以颠覆一个大机构,出现“蚂蚁战胜大象”的现象。其实,这五点和复杂系统的特征也非常吻合。
投资世界的六大“异象”
投资世界其实就是复杂系统。因此,现实世界与投资领域存在“异象”。所谓“异象”,就是反常识的,与我们平时潜意识中默认的规则不一致的现象。我把这些现象概括为非线性增长、非正态分布、非连续成长、非独立存在、非有序发展和非理性行为六大“异象”。
异象之一——非线性增长。在人类进化的历史中,人们更习惯于沿着前人留下的直线轨迹缓慢发展。因此,人们通常以线性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解释世界。这种思维方式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判断。金融市场中,在资产定价和财务预测方面,人们倾向于认为当年的情况和上一年大致相同,企业未来的增长速度与过去几年的增长速度类似。但是,世界的本质是非线性的。非线性增长包含指数型增长和对数型增长,这两类增长形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特别是指数型增长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人类社会重大范式的转换、技术创新的变革、不少植物的生长趋势、金融市场的波动都呈现出指数型增长态势。
异象之二——非正态分布。人们通常认为世界存在两个法则,正态分布和幂律分布,但是大多数人更熟悉正态分布。在现实世界,幂律分布实际上才是隐含在世界背后的宇宙法则。幂律分布也称长尾分布,即人们所熟知的二八定律。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研究个人收入分布时发现,大多数人都不富裕,只有极少数的人是超级富豪,他提出了20/80法则。幂律分布强调了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金融市场在时间、空间层面具有非正态分布的特征:从时间维度来看,存在着价格涨跌非线性、泡沫急剧膨胀与加速破裂的现象;从空间维度来看,存在着投资标的收益二八分化、少数拯救多数的现象。
异象之三——非连续成长。“连续性”与“非连续性”作为一对普遍的哲学概念,既对立又统一。有关认知的现代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大脑处理信息的主要方式是归纳。归纳的本质是以对一系列连续出现的经验事物或知识素材的有限观察为依据,寻找出其遵从的基本规律或共同规律。因此,“连续性假设”是人类绝大多数认知的基础和前提,人类的思维方式天然具有连续性。但事实上,生物进化的道路并不是平稳向前的,它经历了长时间停滞期、爆炸性创新期和大规模灭绝期。人类历史处处呈现非连续性,每一个非连续性事件都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重塑了世界格局。金融市场上,金融危机就是非连续性的体现。企业成长也同样是非连续性的,大多数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并不能适应或者跨越非连续性。
异象之四——非独立存在。世间万事万物都处于一个巨大的动态系统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即便是两件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它们之间也可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事物只要是相互关联的,彼此之间就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生命体到非生命体,从微观颗粒到宏观星系,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相互联通,形成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动态网络。这个网络是由各种关系和反馈机制构成的,它们相互作用,体现为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等方面的相互作用。这个巨大的动态网络是不断变化的,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同时也会反过来影响环境。
在经济金融领域,往往是那些懂得万事万物非独立存在特性,并善于“链接”的企业组织、家族、个人才能获得惊人的成就。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崛起、小米集团的生态圈打造、平台企业的突起、个人的网络杠杆效应和金融市场的“蝴蝶效应”都验证了网络的强大力量。
异象之五——非有序发展。著名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曾提出,生命之所以能存在,就在于从环境中不断得到“负熵”。熵增定律,又称热力学第二定律,被认为是宇宙当中最永恒的定律之一。这一定律提出,在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混乱度(即“熵”)不会减小,宇宙最后可能会变得无序和混乱。熵增的条件有两个,分别为系统是封闭的和无外力做功,打破这两个条件的限制就可实现熵减。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的负熵,而新成员、新知识、有效管理则是组织的负熵。国家和社会同样面临熵增,王朝的衰亡是历史的熵增,改革变法是人类历史的熵减运动。
熵增定律反映在金融市场中便是,金融系统的脆弱性逐渐增加,金融监管是实现熵减的重要手段。熵增定律同样存在于企业中,体现为企业发展的停滞与衰败。只有将自身打造成一个开放系统,引导外界能量输入,形成能够在内部催生变革力量的耗散结构,找到和驱动那些促使熵减的因素,企业才能保证持续生存与健康发展。
异象之六——非理性行为。古典经济学的核心假设是决策主体是完全理性的。但事实上,从行为经济学、心理学的发展来看,人类社会的非理性行为无处不在。人类会有从众心理,个体会由于来自群体的压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或信念。总是有人会相信一些荒谬的信息,更有甚者会被邪教、极端主义洗脑。
人类一旦形成群体,会有诸多非理性行为出现。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对群体心理概括出了经典语句:群体只会干两种事——锦上添花和落井下石。在金融市场上,“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象是常态;个人投资者“往往成为直觉和情绪的奴隶”,一旦形成群体性疯狂,就会带来市场的崩溃。
资本市场过去500年的历史中,大的崩盘出现了四五十次,小的崩盘出现了上千次。市场非理性的背后,还有两个极其重要的放大机制:一是反身性,投资者与市场之间相互影响,投资者根据市场动向做出反应,他们的行动反过来又会影响市场。二是合成谬误,局部而言对的东西,对整体而言未必是对的。公共选择理论中的公地悲剧、囚徒困境和奥尔森困境都证实了,看似对每个人最优的选择对整个市场、社会是非理性的、非最优的。
多元化的七大思维模式
面对投资世界中纷繁复杂的诸多“异象”,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其实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美国投资大师查理·芒格形容知识面狭窄的人时引用了一句经典形象的谚语:“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
实际上,在投资领域,大部分人只能用一种工具、一种思维模式来解决问题。这是由于我们的知识往往只聚焦于某一个专业、某一个领域,所以我们倾向于用一种思维模式去看待和解决问题。要认识复杂多变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投资世界,我们需要了解多学科的重要理论,建立多元化思维模式。
芒格曾形容自己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意思就是他善于阅读、学习,并因此掌握了各个学科的知识。他认为,投资不能只关注财务信息,也要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和所处的“生态系统”,因此需要掌握心理学(规避思考陷阱)、哲学(解决认知的局限性)、物理学(其规律与经济运行规律多有相似之处)、社会学(理解群体的行为)、生物学(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理解商业竞争)、文学(对人性的把握)、数学(更好地理解金融产品)等多个学科的分析方法。他提出,人的大脑像格栅一样,每一格可以存放一个学科的知识。每个学科都有一个工具箱,当解决问题的时候,各式各样的工具箱可以大大提高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格栅思维。
可能有人会疑惑,当工具箱很多时,是否会把工具搞混,使问题更加复杂。其实不然,首先,多学科的思维模式表面上增加了决策的复杂度,实际上却是在给问题降维。其次,人还可以使用逆向思维,利用多个工具箱来做排除法,规避风险。芒格曾在1986年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做演讲时引用一个乡下人的话,“要是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就好啦,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就是说明人如果规避带来巨大风险的事,就可能成功。
芒格的格栅思维为我们掌握投资思维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框架。为应对投资系统的种种“异象”,我们需要掌握七大思维模式,包括历史思维、周期思维、长期主义思维、网络思维、心理学思维、价值思维和需求思维。
思维模式之一:历史思维。简而言之,就是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历史思维本质上是对历史的认识和反应。要以史为鉴,透过复杂的现象,抓住本质和规律,揭示隐藏在真相背后能够指导现实的真理,并通过对规律的认识把握未来趋势。对于生活在时空维度的投资者,历史思维无疑帮助他们掌握了时间维度的规律。相较于缺乏历史思维的普通投资者,拥有历史思维的投资者实质上多掌握了“降维投资”的强大利器。
思维模式之二:周期思维。周期性波动是复杂适应性系统涌现的典型模式。钟摆的左右摆动、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大海的潮起潮落都是周期性波动的典型例子。在经济金融领域,经济周期性波动、行业轮动、股价涨跌都是经济系统内生的周期性振荡表现。在经济学中,经济周期仍然是一个不解之谜。培养周期思维是每一位投资者的必修课。
思维模式之三:长期主义思维。美国经济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有一句经典的名言,他说“股市短期是投票机,而长期是称重机”。这句话的隐含之意就是短期的资本市场可能是非理性的,公司股票的价格可能大幅偏离其内在价值。即使投资者是对的,但经济与市场可能需要在非理性的轨道上延续相当长一段时期。但长期而言,公司股票的价格则与其内在价值是一致的。因此,投资者需要坚持,不要想着赚快钱。长期主义本身也是一种价值观。如果以5年、10年的视角来做投资,投资者一定能够穿透小周期、看透大周期,得到指数级的回报。
思维模式之四:网络思维。网络思维是指基于一个中心点,向外扩散思考,将有关的内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网络结构的思维模式。常见的网络结构包括随机网络结构、地理网络结构、幂律网络结构和小网络结构。过去几十年,社会学家和复杂科学专家逐步探索揭示出网络世界隐藏的五大核心法则:一是“六度分隔”法则,二是强关系与弱关系法则,三是“结构洞”理论,四是无标度网络,五是梅特卡夫定律。
思维模式之五:心理学思维。心理学思维揭示了现实世界的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或是依托理性演绎进行决策,他们至多是有限理性的,或是运用经验进行归纳决策。心理学家用系统1与系统2来刻画人类的思维模式,而在行为金融中将投资者的偏差分为两种,一种是信息处理偏差,另一种是行为偏差。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希勒a则提出非理性的“动物精神”存在五大因子—信心、公平、欺诈、货币幻觉和故事,这些因子都会通过自身的作用机制对人们的经济活动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进而引发经济“非理性繁荣”。法国社会学家勒庞则全面概括了群体心理学的主要特征。
思维模型之六:价值思维。价值思维的核心理念是: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思维可分为静态价值思维和动态价值思维。静态价值思维侧重于分析企业的当前价值,通过比较市场价格与账面价值寻找投资机会;动态价值思维则关注企业未来的价值创造能力,强调投资者与企业共同成长。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可概括为股权思维、安全边际、市场先生和能力圈四个词。价值投资的关键是判断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持久性。竞争优势是否具有持久性主要取决于企业护城河是否宽广。企业护城河主要源自无形资产、成本优势、转换成本、网络效应和有效规模。在价值思维的实践中,投资并不拘泥于固定形式。在价值思维内核不变的情况下,投资实践又不断发展出新的内涵,这就是价值思维永葆活力的根源。
思维模式之七:需求思维。伟大的企业需要建立起需求思维,满足消费者需求,引导消费者需求,建立起新的消费市场。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精神领袖与理论大师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在《人的行为》一书中指出,在市场经济中,要获得并保有财富,除了成功地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外,别无他法。一个人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越是成功,他挣的钱就越多。资本家、企业家和农场主,都不能决定必须生产什么,这是由消费者决定的。企业生产产品不是为了自己消费,而是为了将产品投向市场,卖出自己的产品。
米塞斯对“生产与消费”的精辟阐释把消费者需求放到了市场经济的核心位置。作为投资者,其核心工作就是去寻求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伟大企业,并长期伴随这些企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