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5-18 10:29

青岛,向何处去?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写城市的文章,万字长文中大段的数据引用,大段的地方政策,大段的文字描述,试图还原一个城市的困局、布局和破局。


作为回到中国我出差最频繁也沟通最深入的城市,我越是接触它,就接触它的繁华与安静,理性与感性;我越是了解它,就越是了解它的光荣与梦想、痛点与掣肘;我越是思考它,就越是思考它的微观与宏观,现在与未来。


很多人说,青岛是山东最开放最直观的一面镜子,青岛有的问题山东都有,青岛没有的问题山东更多。作为一个山东人,不管在哪,我都殷切献上我的由衷祝愿与真诚祝福:希望祖国昌盛,家乡繁荣富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硅谷加先生(ID:guigujiaxiansheng),作者:garnett ge,原文标题:《青岛的野望:中国北方,山海苍茫》,头图来自:IC photo


困局:千山万壑,心意难安


如果把镜头对比2000年青岛GDP超越大连和沈阳的意气风发,和2020年“北方第三城”战略地位差点不保的尴尬场面,可能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在中国北方呼风唤雨的经济中心遇到了真正的挑战:GDP被宁波和无锡接连超车。


紧紧追在青岛后面、让它北方战略地位堪忧的是:风头正劲的郑州。2019年,郑州GDP11590亿元,比青岛仅少151亿元,郑州后面还有长沙、佛山、济南铆足了劲狠抓经济发展的后起之秀。


财经国家周刊写到,


“2017年,与排名高一位的南京相比,青岛GDP差700多亿元。到了2019年,这个差距拉大到2200多亿元,整整差出了青岛市南区市北区两个区的GDP总和。“


GDP发展的疲软,连常被吐槽的房价都撑不住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表示,截止到2019年9月,青岛二手房价格连跌14个月。“房价要重回2016了”成为很多青岛人民挂在嘴边的共识。


GDP尴尬外,青岛的困局还在人才。恒大研究院和智联招聘联合推出《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报告中,青岛排名第16位。而青岛万年看不上的济南,第8位。


青岛的人才净流入占比:(流入城市人才-流出城市人才)/全国流动人才总量,0%


关于人才,青岛的相关政策可谓千呼万唤、姗姗来迟。对比和青岛GDP对标的主要城市:2017年,长沙发布“人才新政22条”,提出未来五年吸引储备100万名青年人才到长沙就业创业;2017年,郑州提出实施“智汇郑州”人才工程等一系列相当实在的“抢人”政策;2019年,一向对人才大方的宁波出台新政,简单粗暴直接给钱,应届本科和硕士的安家补助五位数起,高端人才最高能补助800万。


青岛呢?


2018年的政策只有框架没有落地,2019年才有真金白银的诚意。等人才政策就位之后,青岛已经错失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大背景下三年的黄金发展期。


青岛对人才的吸引力已在15名开外


GDP发展迟缓和人才吸引力不足所折射的,是城市产业升级的不足。哪怕是三十年前就蜚声中外、气势如虹的“青岛制造”为代表的青岛第二产业,也在2019年增长乏力。


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在《“北方第三城”之争,青岛如何“转守为攻”》中写道,


“谁率先抓住了科技革命的重大机遇,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升级,谁就能站在新一轮发展的风口,获得持久不断的发展动能。青岛作为我国传统的制造业中心,2019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仅为4182.76亿元,与2016年基本持平。反观宁波,从2016年开始,即将新动能产业作为主攻,重点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三大战略性引领产业。2019年,宁波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782.9亿元,在前15城市中工业产值占比最高。”


第二产业的乏力不仅体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高新技术产业的质量上。青岛努力追赶学习的深圳在2018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09.5亿元,增长9.5%,是全国唯一工业增加值突破9000亿元的城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达到6564.83亿元,增长1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6131.20亿元,增长13.3%。总量之外,其他的高新技术产业数据对比更是触目惊心: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深圳是青岛的5倍。截至2017年,深圳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988家,而青岛拥有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为2039家。


  • 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深圳是青岛的15倍。2017年青岛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499.7亿元,同期,深圳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为7713.18亿元。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深圳是青岛的3倍。2017年,青岛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531.3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2.51%。2017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全行业产值超2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702.7亿元的65%。


  • 科技研发投入经费,深圳是青岛的3倍。截至2016年,青岛市研发经费(R&D)投入为286.3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86%。同期深圳市研发经费(R&D)投入为842.97亿元,占GDP比重为4.1%。


抛开深圳不谈,2018年青岛高新技术产值增长3.3%,对比宁波的12%,成都的15.3%,合肥的20.3%相形见绌。


制造业产业数量质量不足的背后,还有顶级科技项目的缺失。


专注青岛发展的自媒体青记君写到,


“目前来看,青岛几乎布局的所有高精尖产业都还没有形成规模。无论是人工智能产业还是工业互联网,衡量其最终是否成功很重要的一个标志是吸引了多少工程师、程序员等高层次人才来青岛工作。而不是最终所有的研发设计等核心环节还在别的城市,青岛成了单纯的销售中心。”


和竞争对手的对比更加明显。《“北方第三城”之争,青岛如何“转守为攻”》中写到,


 “从信息化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看,武汉东湖高新区聚集了小米、科大讯飞等近30家知名互联网企业;长沙移动互联网企业2.6万家,互联网产业产值突破900亿元;无锡更是集聚物联网企业2000多家,2019年物联网产业营收超2800亿元,约占江苏省的一半、全国的四分之一;集成电路产值超1100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二。 


根据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指数报告(2018)》,武汉排名为第6位,长沙排名第10位,而青岛仅排在第20位。”


布局:深思熟虑,潮头奋楫


其实青岛是着急的。青岛的高房价低工资一直是北方乃至全国人民吐槽的重点,官媒定调根本原因在于产业结构固化和新旧动能转换不足:


“就得用信息化、人工智能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利润率自然也就提高了。同时,我们更要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引进具有创新引领性的新的产业、企业、产品,使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我市经济占比快速提高。企业利润率高了,工资就多了,税收就多了,财政就有钱了,民生改善的力度就更大了。”


青岛着急,国家也着急。


单是山东自贸试验区的国家政策中,青岛就占了全省43.3%,制度创新试点任务就占了95%。在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中,还要求山东半岛城市群在刚刚升级为不逊京津冀、大湾区、长三角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中发挥龙头作用。


国家有国家的战略规划,青岛也有青岛的战略布局:


“应该按照科技创新、国际环境、城市竞争三大趋势导向,加快既有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两个问题导向,和建设国家纵深开放战略支点、打造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三大目标导向,进行产业遴选。”“重点发展前瞻型、成长型、支撑型、魅力型四大产业类型,发展数智经济、新制造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生命经济、枢纽经济、体验经济七大经济形态,发展5G、AI等十五个重点产业。”


这是青岛市发改委2019年11月在全市调研时和顶级战略咨询机构麦肯锡给的规划。


然后定调的第二产业发力工业互联网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在以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全球竞争下的国家政策加持,地利是北方制造业核心城市的工业基础,“人和”则是依托工信部十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之首的海尔卡奥斯(累计服务企业4.3万家,用户3.3亿个,主导国际和国内标准的制定)和海信铺向全国的智慧城市系统。


与传统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不同,工业互联网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浓度融合,对数据平台、技术强度、基础设施要求更大。目前,工业互联网在中国发展两年,还处于起跑甚至预备跑阶段。很多工业设备不产生数据、很多工业设备生产数据但是数字模块不开放不透明被加密、市面上5000多种驱动协议令人眼花缭乱无从整合,都是数据联网前的问题,而数据采集如何不影响工业现场生产进度、如何解决软硬件配饰问题、如何通过数据挖掘利用好收集数据,都是网络建立后立竿见影的难点。


只能说青岛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的魄力气势磅礴。三月定调,四月立马出台政策目标:


“青岛要力争到2022年,建成核心要素齐全、融合应用引领、产业生态活跃的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包括3万个5G基站实现重点城镇全覆盖,5个以上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3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地信息安全企业,3000家以上工业改造升级,1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平台。500个5G全覆盖全融合的应用园区1000个具有行业先导性的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以及1个国际领先、10个国内知名的工业互联网平台,20家具有行业影响力的解决方案供应商。


初步形成涵盖工业互联网平台、系统解决方案、新一代网络设备、工业软件、工控系统与传感器、安全设备与产品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千亿级产业新生态基本形成,争创半岛五市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国家级示范区。”


工业互联网会帮助青岛抓住工业革命的下一个十年吗?


常有青岛人民跟我吐槽家乡开启了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展会经济模式。单是2019一年累计举办342场活动中涉及国家领导的就有三个:


  • 2019年4月22日至25日,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在青岛及附近海空域举行。


  • 2019年6月11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在青岛举行。


  • 2019年10月19日、20日,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举行。青岛成为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宣示地。


但是平心而论,青岛作为旅游核心城市办展会难道不好嘛?战略高度讲,不说上海世博会、广州广交会、杭州G20给城市的赋能作用;单讲当年烟草是唯一经济支柱的云南,就是借着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机会才喊出“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口号,将云南旅游业推向了全世界。


现在,云南已经是全国人民公认的上至中年养老、下至文青打卡、静则参禅打坐,动则体会世间繁华的好去处了。


如果说旅游是城市的名片,那么会展就是一个城市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一个城市是否魅力时尚、活力环保、粘性高可持续性高的让人来了还想来要走不想走的核心意义。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和海外标杆数据对比:展会界龙头拉斯维加斯,近30年绝对的全球第一大贸易会展目的地。2017年中世界200强会展有44个在拉斯维加斯举行。拉斯维加斯每年举办各类会展2.2万多次,大型会展600个,吸引访客600万人次经济收入超过80亿美元,解决直接就业人数逾4.6万,间接就业岗位2.9万。每年到访游客人数达4000多万,消费金额高达320亿美元。


拉斯维加斯常驻人口多少?官方数据,60万。


而且青岛展会的效果立竿见影。根据青岛统计局的数据:青岛全民办会这两年,2018共接待游客1.0亿人次,增长15%;旅游消费总额1867.1亿元,增长13.8%;2019共接待游客总人数1.09亿人次,增长9%;旅游总收入1955.9亿元,增长13%


单是旅游收入的增长就可以赶上中国GDP涨幅的两倍。何况在展会经济带动下以平台思维赋能,在战略上和战术上打造国际展会的布局?围绕城市重点发展产业,打造工业互联网、蓝色经济、制造业特点、影视特色做大青岛在行业中的龙头影响力?发挥青岛国际客厅的优势,打造多个国际知名的主打展会,让城市的重点发展产业与展会经济相得益彰?结合国家5G等新基建技术的宏观布局重新定义新时代的展会经济?


这都是或许可行但值得深思的问题。


旅游和会展已是这座城市当之无愧的名片


除了重点发展二三产业,青岛的第三个机会在于省里的布局:山东终于觉得小兄弟们再继续各自为政会让济南和青岛错失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机遇,痛定思痛开始着力建设核心城市群:济南吞并莱芜后带着泰安、德州、淄博、聊城、滨州发挥科教文卫优势发力省会经济圈,青岛利用港口制造业外贸经济优势牵头胶东经济圈。


省里政策一出,青岛立马跟上。


“5月7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工作推进会议召开,标志着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各项工作全面启动。作为胶东经济圈的龙头城市,青岛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担负起“带头大哥”的责任,跳出原有的城市定位,以都市圈的思维和视野,不断提升自身城市能级,发挥自身平台作用,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努力把胶东经济圈打造成为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站在全国看青岛,着力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与京津冀、沿黄流域、东北三省良性互动,为北方地区提升发展活力贡献青岛力量。”


核心城市群就像青岛特别关心的平台型机构一样,发挥的是龙头性集聚性效应。可能在青岛行政主官思虑深远的谋划里,借力和学习顶级平台型机构的赋能思维是青岛打造大平台标杆的不二之选,充满了高屋建瓴的提纲挈领和充满集群效应的上下游布局。可能这就是他每个季度都要和华为、商汤、科大讯飞等顶级平台咨询机构的执牛耳者一起开会讨论城市战略的原因。


毕竟作为山东半岛产业集群的龙头,虽然这几周烟台、日照、潍坊、威海的市委书记纷纷 “拜码头”签订一系列框架协议,如何提高青岛作为大平台的带动效果的才是工作重点。常有网友不看好青岛的赋能水平,


“青岛连平度莱西自家弟兄都带动不起来,更别说其他的兄弟单位了。”


胶东经济圈一体化的的内容和布局单独写又是一篇长文。但笔者认为主要发展核心思路就两个。一个是平台赋能:带动发展自己能发展且可以带领大家共同富裕的龙头产业:家电电子、高端装备、海洋经济、港口融合、国际机场还有短期内不一定能见效但长期一定有必要的科技研发。


另一个就是产业互补:像早期的北京深圳上海一样,将产能过剩和不符合青岛新旧动能转换的部分产业向周边扩散。纵观城市历史上的产业调整,不论是伦敦纽约旧金山还是上海北京深圳湾,产业扩展莫不是如此。而且想想纺织产业三十年前香港扩散至深圳和二十年前深圳扩展至珠三角时,接手方产生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和产业升级,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当然,还有同时贯穿平台赋能和产业互补的新基建核心工业互联网为基础和纽带。


破局:时代机遇,气势恢宏


其实青岛的2019年成绩单并非不是可圈可点:人才政策中硕士10万博士15万的一次性安家费彰显诚意,11741.31亿元的GDP6.5%的增速跑赢全国,8.2%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显眼,21.6%的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增速创近七年来新高,甚至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一。


饮水思源,之所以说邓公伟大,就是他当年敢冒着天下之大不韪改革开放,借着走向未来的东风定调子:“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计算机的改革要从娃娃抓起、”“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


这才让中国抓住了科技发展的时代红利。这才有了我国的和平崛起加入全球化完善工业体系建设,才有了一带一路基建狂魔国际地位提升,才有了国内产业借着互联网浪潮崛起综合国力提升,才有来疫情来袭全员在家喜闻乐见疫情过去全国开始复工复产,才有了你在家里或者办公室吹着空调用着手机电脑看我的公众号喝茶。


而世界上的很多其他国家的人们还在挣扎着失业疫情被传染领救济。


如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抓不住科技的红利呢?那些贩卖焦虑的公众号会得出结论,你不跟上时代,时代就会把你远远抛弃;纵观中国大江大潮水大鱼大的发展史会得出结论,落后就要挨打。刘慈欣在《三体》里用水滴毁灭人类战舰表达高级文明对低级文明的羞辱时会得出结论,我毁灭你,与你何干?


跟不上时代发展就要被淘汰,这才是青岛面临的真正困局。


青岛和中国面临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甚至连青岛官媒都承认青岛错失了发展的黄金十年,连青岛的行政主官都说“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差距无需否认,也没必要否认。”


同时,曾经很多的规划要么束之高阁要么鲜人问津;曾经多方的布局要么飘摇四海要么随风逝去;曾经殷切的期望要么日晒雨淋要么步履艰难,除了冰冷的数字外。青记君在评论回澜阁文章《根在产业结构》中所提到的“用信息化、人工智能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时也发出振聋发聩的灵魂拷问:


“青岛究竟有没有相关成熟成功的案例出来?有没有可复制推广的价值?


实话说,这一轮新基建,青岛谋划得足够早,足够前沿,但具体有哪些谋划的现在可以落地的重大项目呢?


在青岛一直强调的场景开放方面,目前究竟有哪些领域已经对企业开放支持了呢?”


青岛日报在《错失互联网上半场,青岛靠什么在下半场超越》中写到,


“现在,还经常有人把2004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颁奖典礼上马化腾向张瑞敏推销QQ被拒的节目场景,看作是后来青岛错失互联网的某种预兆。但2008年青岛这座家电产业重镇与京东方的那次擦肩而过似乎更意味深长。


与众多高新技术产业一样,面板项目投资大、见效慢。更何况,彼时的京东方,似乎有着不怎么令人看好的过往:2005年、2006年分别亏损15.9亿元、17.7亿元,2007年则是依靠政府的巨额补贴才扭亏为盈。


如此看来,合肥2008年敢于将京东方的6代线引入,也着实有着敢为人先的气魄。而现在,没有人会质疑京东方给合肥制造所带来的造血能力。


而“错失”京东方,似乎也成了青岛不断错失机会,最终错失了上一轮信息技术产业的预兆。“缺芯少面”也越来越成为青岛产业发展的一块心病。”


魄力不足、引进力度不大、过于保守是山东招商引资的通病。夏树商评在《耗资百亿,安徽和山东的第3次豪赌,谁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悲催的接盘侠?》中讲了2008年左右光电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在山东溃败的故事:


两个案例山东都是要国家政策有国家政策(国家级产业基地),要人才有人才(光电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都是精兵强将甚至院士牵头),要资本有资本(山东国资委加持下光电产业宣布第一阶段投资30亿美金,集成电路以白菜价收购了全球四大DRAM供应商之一的中国部分和葡萄牙封装工厂),要市场有市场(海尔、海信和山东松下每年液晶面板进口数百亿人民币,集成电路就是你们常用的芯片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重要性不言而喻)


最后山东的高科技光电产业名存实亡。


“全国八大光电产业化基地只有济南的光电产业没有形成产业规模,不在这张名单上的合肥、南京、苏州都已经成为全球光电产业领域地标。2019年,整个山东省光电产业总值还不到合肥的一个零头,如果把街道小厂生产的灯泡也算上,或许够!”


最后山东发力的集成电路产业(芯片)悄然改嫁。


“山东华芯的并购行动引来了大批华裔集成电路精英的青睐,纷纷归国加盟或创业做其服务商。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2015年山东华芯却将其核心资产卖给了清华紫光。在无数传媒和业内人士的追问之下,山东主管部门给出的答案是:集成电路行业风险太大。此时,距离行业爆发的转折点只有3年的时间。”


反观安徽,敢于在要钱没钱要政策没政策的情况下敏锐抓住时代发展红利,在稳定判断科技产业发展的前提下要么花大力气引进、要么集中火力,终于走出了一条高科技产业的道路。夏树商评写到:


“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安徽省在光电产业(京东方)、集成电路(合肥长鑫)、新能源电池(国轩高科)、人工智能(科大讯飞)等领域已经成为全国的技术发展高地,在和山东省的对比发展中全面胜出。”


GDP和人才吸引力不足只是表象,真正的核心原因,是锣鼓喧天还在等待效果的新旧动能转换,是能不能长线思维孵化培育的高精尖产业,是不为天下先的保守与古板,也是等着领导发号施令的畏手畏脚,是官本位思想下的行为僵化,是“投资不过山海关”在北方地市的扩展放大。


破局真正且唯一关键的,是“人”。今年,在全省全市双招双引的恢宏大旗和全力动员下,有多少干部敢毅然决然经过仔细调研后引进当年的京东方入青发展?有多少干部敢拍胸脯保证牵头国内外项目从招商引资到落地投产的全周期落实?


最难改造的,亦是“人”。哪怕到了2019年10月,青岛党媒回澜阁在专栏《城市建设要站在未来看今天》中写道:


“站在未来看今天,像5G技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就都应纳入我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范围。有了这个视角,那种认为青岛地铁建得够多了,公路、大桥、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基本修完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没什么太大空间等判断,就显得很不够了。”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真正胜负手


无论是多么千山万壑心意难安的困局,无论是多么深思熟虑潮头奋楫布局,无论是多么时代机遇气势恢宏的破局,没有合适的人去落地就什么都没有,没有合适的人去长线思考就什么也不是,没有合适的人去执行就永远只是空中楼阁。


回澜阁说,


“拧螺丝也是着眼于长效的一项潜功,必须拧紧拧实。需要拧十圈才能上紧的螺丝,只拧了四五圈,看上去拧紧了,其实并没有到位。可能机器设备还会运转,但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因某一个或几个螺丝松动出现故障甚至停摆。工作落实也是这样,有一个岗位、一个人的责任没有压实,可能就会出现梗阻甚至停滞不前。这样,再好的顶层设计也落不了地,见不到成效。”


所以,哪怕2019全市全员办会,哪怕2019经济增长乏力,哪怕2019发展趋势放缓,青岛也不惜一切代价培训解放思想实干肯干的业务主官。2019年9月19日到9月25日六天内,青岛市委表态三次学习深圳的“三化三型”,随即展开了轰轰烈烈的 “千名干部赴深圳体悟实训”大行动。目前第一批157人,第二批150人回到青岛。第三批150人4月15日已在深圳就位。


同样,哪怕顶着2020第一季度经营惨淡、哪怕2020顶着疫情肆虐动荡不安,哪怕2020期待复工复产下的经济反弹,青岛也要把属于自己的干部武装起来,也要让他们像开眼看世界一样真正认识到发展的差距和思想的解放,也要让他们了解理解明白并努力去把握不多的时代红利。


因为这将决定这个城市荣辱兴衰的未来。


参考资料:

1. 陈浩杰,《财经国家周刊》,青岛“落伍”了?

2. 胡金焱,《大众日报》,“北方第三城”之争,青岛如何“转守为攻” 

3. 桃大房子,青岛房价重回2016年?

4. 青记,青岛官方终于正面回应“工资为什么低”了

5.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这场辩论会有看头!看清青岛未来发展

6. 孙 欣,《青岛日报》,错失互联网上半场,青岛靠什么在下半场超越?

7. 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20-2022年)》

8. 海纳川,《青岛日报》《回澜阁》,根在产业结构

9. 海纳川,《回澜阁》,城市建设要站在未来看今天

10. 《中国电子报》,工业互联网发展面临五大难点

11. 《大众网》,重磅!山东最强引擎点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全面启动

12. 夏树商评,耗资百亿,安徽和山东的第3次豪赌,谁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悲催的接盘侠?

13. 回澜阁,《青岛日报》,抓落实就像拧螺丝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硅谷加先生(ID:guigujiaxiansheng),作者:garnett ge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