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10-17 08:03

41家港股公司呼吁降低港股通门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瞿依贤,题图来自:AI生成


经济观察网获悉,10月15日,41家港股上市公司发出联名信,再次呼吁港股通渠道的扩容与门槛调整。


经济观察网了解到,收信方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检查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恒生指数有限公司。联名信末尾有41家公司相关负责人的签名。


经济观察网向参与联名信人士了解到,41家公司中约一半是港股18A公司(依据港交所上市规则第18A章上市的未有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因此港股创新药企是这次呼吁的主力。


联名信主要呼吁了三点:降低港股通进入门槛;暂缓“出通”调整,并对已“出通”的公司做追溯调整;支持港股18A公司进入港股通。


降低港股通进入门槛的具体建议为:提高恒生指数累计市值覆盖率,将恒生指数累计市值覆盖率从94%提高至96%,让更多香港上市公司具备纳入恒指和进入港股通的条件。


暂缓“出通”调整具体建议为:已在港股通名单里且“连续十二个月底平均市值低于40亿”的香港上市公司,暂缓对这些公司的“出通”调整,维持其港股通渠道的畅通。


此外,还建议对过去12个月,即2024年2月16日季度检讨结果和拟在2024年8月16日季度检讨结果中被调出恒生综合指数的香港上市公司,参考第一点和第二点呼吁进行追溯调整,自动重新纳入恒生综合指数和港股通。


支持港股18A公司进入港股通的具体建议为:港股18A公司自动纳入港股通,且被移出港股通的港股18A公司能自动重新列入港股通交易标的。


第三次联名


经济观察网了解到,今年5月,19家港股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已经致信香港交易所,希望其对港股通标准进行调整。今年8月,19家港股公司再次向包括香港交易所在内的机构发出联名信,但这19家港股公司不全是Biotech,收信方也扩大至几方机构,信中的三点呼吁与最新的联名信相同。在最新的联名信中,签名公司则扩容到了41家,约一半是港股18A公司。


根据公开市场数据,在过去的9月中港股市场流动性逐步复苏,市场于9月30日录得月度最高单日成交额5058.38亿港元;其中沪港通交易占当日港股市场总成交额的24.21%,深港通交易占当日港股市场成交额的17.05%,两条通道的总成交额占到了香港股市总交易量的41.26%,这一数据展示了港股通在香港资本市场流动性中的重要作用。


41家公司在最新的联名信中称,“补漏趁天晴”。希望香港市场在流动性紧张时暴露出的问题,在资本市场逐步复苏的背景下得到合理的关注与调整。因此重申上述三大呼吁。


联名的港股公司的观点是,对于港股上市公司而言,流动性是支撑公司估值和投资者信心的关键因素。中国的创新药行业最受中国投资人关注,港股通作为连接港股与A股的重要桥梁,纳入港股通意味着公司能够吸引内地资金,对流动性可以起到很大的改善作用。


更早之前,在5月的联名信中,19家港股18A公司表示,目前沪股通和深股通的股票调入调出标准和机制,并不利于创新药产业发展和保护港股通投资者。


现行机制是,属于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成份股的港股通股票,每半年一次会被评估其前12个月平均月末市值,低于40亿港元时会被调出港股通。由于受到整体宏观经济影响,叠加行业快速扩张后的回调,整个港股18A公司创新药的市值已严重缩水,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市值低于40亿港元。


经济观察网统计,截至10月15日,港股18A公司中有44家市值低于40亿港元,其中多数为创新药企,如北海康成(01228.HK)、三叶草生物(02197.HK)、君圣泰医药(02511.HK)、开拓药业(09939.HK)、德琪医药(06996.HK)、药明巨诺(02126.HK)、腾盛博药(02137.HK)、和铂医药(02142.HK)、歌礼制药(01672.HK)、加科思(01167.HK)、华领医药(02552.HK)、基石药业(02616.HK)、宜明昂科(01541.HK)、和誉(02256.HK)、康宁杰瑞制药(09966.HK)等。


19家港股18A公司认为,港股通标准维持现状会带来两大后果:


其一是产业发展减速:研发阶段的公司需要通过持续融资维持研发投入,失去港股通资格或无法进入港股通造成相对应股票流动性减弱,市值降低,系列连锁反应使新药研发公司失去以上市公司主体进行融资的机会,从而削弱产业竞争力。目前所统计的60家上市的中国生物科技公司中(包括18A、科创板、纳斯达克上市公司),37%的公司缩减研发开支,半数公司的现金生命周期不足2.2年,融资是研发型企业最迫在眉睫的议题。若倡议被采纳,将为国内创新药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其二是内地投资者失去低价买入机会:内地投资者在过去五六年间逐渐积累了对创新药进行定价的经验,港股通投资者比普通投资者具有更强的风险识别能力。现行的港股通标准让内地投资者失去低价买入的机会。而持有退出港股通企业股票的投资者,无法再买入相关企业股票,不利于鼓励扩大发展港股通以及资金正向循环。若倡议被采纳,内地投资者将获得更多投资标的,港股市场也将获得更多南下资金以提升流动性,有助于巩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收信方的回复


经济观察网了解到,19家港股公司在今年8月26日向相关机构发出联名信后,在8月26日—9月10日收到了香港证监会、香港联合交易所、上海交易所、深圳交易所和恒生指数公司的回复。


针对8月底的联名信,香港交易所9月5日回复的邮件称,香港交易所致力于进一步扩大互联互通范围并优化相关机制。现行证券的纳入准则是根据两地相关监管机构和交易所之间的协定实施,因此任何变更均需达致共识。内地监管机构与香港交易所会不时检视互联互通的运作,积极探讨如何优化相关机制,这样方能使互联互通成为更具吸引力及稳健的渠道。


香港交易所称,与两地伙伴检讨优化机制时将谨记有关建议。如有任何最新发展,将适时通知市场。


上海证券交易所9月5日回复的邮件称,根据市场发展水平和投资者保护情况,两地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港股通标的范围包括A+H股的H股,恒生综合大型、中型股指数成份股及12个月港股平均月末市值不低于港币50亿元的小型股指数成份股。以上标准适用于所有纳入港股通的股票,包括港股18A上市公司股票,并没有对其做区别对待。同时,从实际纳入情况来看,自2020年底两地交易所宣布将18A未有盈利生物科技股票纳入港股通以来,目前18A未有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纳入港股通的比例已远高于其它港股纳入港股通的比例。


上海证券交易所称,未来将会同港交所在两地证监会指导下,继续以市场发展为导向,进一步研究优化完善沪港通机制,以更好地满足两地投资者需求,助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另外,针对8月的联名信,其他几家机构回复了已收到、正处理、交予内部跟进。


经济观察网联系发出10月15日最新联名信的多家公司,对方均表示不愿意具名。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