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公众号:首席人物观(ID:sxrenwuguan),作者: 王明雅,题图来自原文
一、直播第四日
走进谷哥的店里,你本能地觉察到有些东西格格不入,比如那个竖在门侧的环形直播柔光灯。灯光正对的那张木桌是老旧的,桌面的沟壑裂得像黄土高坡。店里的物件是古董级的,各类西洋铜器塞满了整整三面墙货架,色泽不够明亮,暗灰色充斥了整个店面,有些昏昏的。
柔光灯的效果是显著的,直播镜头里的谷哥肤色白了几个度,圆脸瘦成瓜子,年轻好多岁。“这比照镜子好看,谁都爱美不是。”北京男人谷哥80年生,40岁整,京腔浓厚。他身形高大,不久前刚贴头皮剃了短发。
我在大柳树露天市场看到谷哥,隔着硕大的玻璃窗,他坐在店内木桌前直播,脸冲窗外,也冲着直播用手机支架。走进门,谷哥正拿着一个东西放在镜头前展示,四只连在一起的小鸭子,周身铜黄色,成年人巴掌大小,大概率作摆饰。他提振情绪:“老铁们,屏幕左下方扣1,抢到的一块钱拿走。”
屏幕下方断断续续蹦出几个1。
一位名叫“拿不起”的粉丝最活跃,和谷哥互动性很强,“还有没有类似的”“凑近点镜头看看”“多大尺寸”。这位忠粉最终成为这天直播的幸运儿,他抢到了直播间抛出的一块钱活动商品。谷哥对着镜头拱手:感谢“拿不起”大哥照顾。
这是直播第四天。
谷哥把每日直播时间固定在下午1点至3点,吃过午饭,整个下午都很闲散。他决定每日都播。第一次的体验并不算友好,“跑的人很多”,观众来来回回,最多的时候只有10个。但和“拿不起”的缘分是在第一天就开始的。
他在第一日的直播里自我介绍,“主要不是为了卖货,就是多交个朋友聊聊天”,这个北京男人说话调调带着本地人好客的劲,“顺便了解了解北京旧货行情”。“拿不起”闯进直播间,就这么停住脚。谷哥只知道他来自东北,喜欢古玩。第一天,“拿不起”就拍下一件东西,90块钱,还给直播间带来另外一位叫“燕子”的粉丝。
谷哥说,钱多钱少都高兴。交朋友的目的达成了。
为开直播的投入大约是11000元。他在“黄土高坡”木桌上摆弄两部手机,旧些的自用,一部成色很新的iPhone 11 Pro 在一周前购入,作直播用。那架门侧的柔光灯价格是130块,在淘宝下的单,尽管市场里就有卖,他总觉得网上便宜。买回来发现那个环状灯管很占地方,“其实我这里一个小三脚支架就够了”。
直播的平台是快手,一个受众很广、用户很下沉的平台。谷哥去年曾经玩过一段时间,刷些搞笑段子之类的内容,发现总是不知不觉一玩就几个小时,很浪费时间,于是卸载。疫情期间,市场冰封了三个半月,他在家中无聊又下载回来,这天中午吃的自热小火锅,便是在上面看直播的时候购入。
他的粉丝三百人,只是一个普通用户的受关注量,但快手并不在意这个数字,他缴纳了880元的“年费”,账号旁边便可以拥有一辆小黄车标志,那意味着有了直播带货的资格。推广是要另外付费的,谷哥决定先自己试试。
总之,“不舍得花钱,效果确实差了很多”。
二、失落大柳树
如今,百子湾的丽人们很少愿意去大柳树,距离差不多近的合生汇,是北京城东边的潮流圣地,衣食各类网红品牌汇聚,以张扬的气息吸引年轻人踏足。
大柳树的气息是古朴的。这座位于东四环外的批发市场,外贸服饰、日用百货和古玩旧货占了多数。大楼内,老板娘们总恨不得将二三十平的铺子塞得满满当当。大楼外,密集而狭长的露天摊位,还保有古朴的市井售卖气息。
在大柳树,谷哥有归属感。
小店叫“铜安阁”。谷哥的梦想是“打造中国第一家铜房子”。在店里,大兴租下的仓库里,还有家里,他陆陆续续收了近万件西洋纯铜古董器件,有自己寻摸的,也有朋友从国外张罗的。年岁久些的二三百年,稍新的也几十年。以纯铜杯壶造型为主的物件摆满了整一面墙,走进去,像百年前的英国乡村小厨厅。
铜安阁的位置不算差,在露天摊位旁的一排门面中央。露天摊位是大柳树人气最旺的地方,佛珠、玉串与老爷子爱盘的核桃占了多数,老式的收音机和唱片咿咿呀呀响,几步之外,又被喇叭声盖住:“珠宝城倒闭不干了,35元一盒,100元三盒,假一罚十。”过段时间再去,你总能发现,又一家珠宝城倒闭了。
旧货是大柳树不同于别处市场的特色,也是北京城东边,除却潘家园之外的又一处宝地。懂行的老北京还知道,这里每周二晚间会有“鬼市”。鬼市吸引来京城圈内外的古玩寻宝者,经验老道的人知道带一把手电照明。谷哥记得,每至鬼市开市,一辆辆私家小汽车从市场东门排队开进中心广场,车主们打开后备箱,便把藏品露出。玩家们举着手电筒,细细咂摸入手哪一件玩意儿。
现在,谷哥觉得有什么东西失去了。
他13岁开始跟着父亲倒腾旧物,木制品、瓷器、玻璃制品,还有金银铜器,后来自己白手起家,从摆地摊开始做起。许多年前,他在大柳树练摊,拎一块大布一抻,将物件们一件件整齐码开,他心疼这些宝贝,收摊时再匆忙也不舍得一搂完事,生怕磕了碰了,后来干脆想租个铺子,就这样在大柳树扎根了六七年。
市场在两年前装修,装修前的门面是一间铁皮棚子——那个位置现在是一家包子铺。升级完后,他以每月6000的价格租下现在这个店面,半年一缴。店格局不算差,方正、有空调,比起从前棚子冬冷夏热好太多。承租后,他和哥们儿俩人,130块钱拎了一桶油漆,把油漆盖打开,刷子搁进去,然后往墙上一滚,这就成了。刚开始总是满怀期待的。
但他说不上为什么,生意的确是不好做了。
在铁皮棚子的时候,一个月租金2000出头,客流量也很大,纯靠线下店能坚持得不错,喜欢旧货的人总爱来淘一淘。实话说,小店的客户有限,对他的物件儿感兴趣的人不算多。在大柳树的这些年,中间一度有相似的店开起来,但最终也只有他自己坚持了下来。
许是“买的人早就饱和了”,许是现在的年轻人不爱这些东西了。总之,他说不上来。
和谷哥坐着闲聊的这个下午,直至4点,窗外的摊位上终于有一个铁皮盒子卖出,20块钱。谷哥出去,20块钱已被“邻居”摊主收下。隔着窗户,隐约听见两位老北京的嬉笑争执。谷哥说,“这铁皮盒子是我的啊,我放这儿好几天了”。他回屋坐下,对着我干笑:你也坐这儿一下午了,看见没,进账20,还差点进了别人的口袋。
摊主邻居租下的摊子,其实是谷哥的。他将店门前单辟了一块位置租出去,多少减轻些租金压力。说罢,谷哥盯着门外人来人往。屋内陷入短暂沉默。
三、线上与线下
谷哥直播第二日,账号曾被快手短暂封禁24小时。那是一场微小且意外的事故。
他学别的主播和好友连线——是那位一同刷漆的老友,现在也做些文玩旧物的生意。过程中,对方直接将一件商品的价格报成“150元”,这不对,在直播间,“元”是一个禁词,应当用“米”代替。
尽管同样是小白,但谷哥熟知这个规则,他认真研究过那些几屏都划拉不完的直播注意事项。最终的结果是,两人的直播间均被短暂封禁24小时。“人家不管谁说的,人家就封你的号。”他嘀咕,“现在都是大数据查的,可厉害。”
在直播求转型之前,其实谷哥一直在转型。
疫情曾将大柳树冰封三个半月,市场在4月17日正式开业。宅家期间,他把店里的一部分货曾倒腾到家里去,家里不算宽敞,媳妇儿对这些东西并不感冒,也懒得去收拾,女儿还很小,他也怕孩子玩闹磕了碰了,所以都堆在了阳台,自己一件件码好。
谷哥在大兴有一个仓库,租的是一个农家私人院子。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村里进出相对麻烦,他尽量少去,纯往家里拉了两三次货。
“疫情对我来说不算特别大的损失。”谷哥坦陈,“本身店面生意,一直就那么回事。”
客流量少,大多时间,谷哥是在等待熟客,工作日有时人少,他干脆直接关着门。如今,维系这家线下店的最主要手段,其实是微信朋友圈卖货。谷哥两个微信号中,其中一个5000人已经加满。在家的那段时间,他常常在朋友圈做些秒杀活动,单日开单五十单上下,少的也有二十几件。谷哥说,月流水最好的时候,可以有两万。
活动的规则很简单,发布完朋友圈后,第一个单独给他转账过来的人即是赢家——这很依赖老客户们的信任。在朋友圈评论区发“1”是没用的,毕竟主要目的是赚钱。无论如何,单指着店面,“那肯定得赔钱”。
这家店卖的最好的其实是镀银器,他的客户群主要是摄影爱好者。镀银器主要用来搭配食品、鲜花等物品拍照,画面调暗,色调向暖,照片具复古气息,如油画质感。谷哥扒拉微信朋友圈,一位摄影师客户将一座烛台作插花用,是有味道的美。
迄今,谷哥还把第一位接触到的摄影师称之为“贵人”。那是他的线上转型之路的“钥匙”。
那个年轻人在2017年某天走进谷哥的店里,花了不到20块钱买了一个小餐具,两人加了微信。年轻人回去后,微信给他传了张图片,问“有没有类似的东西”。谷哥才知道,他来自一个摄影教学线上班,学员有一百多位,正在做美食摄影相关练习。后来,谷哥的店铺,成了这个班级的道具来源之一。
2017年的摄影班已经毕业,贵人也早已转行,但后者还是给谷哥打开了一种新的思路,他自此进了摄影圈子——和学员们建了供货群。品类丰富、货源充足,价格便宜,很长时间里,谷哥就这样在微信里开始了铜安阁的“第二春”。
5月下旬,谷哥新缴了店面房租。每年的四月和十月是整个市场的收租日,这里半年一缴纳。针对疫情损失,大柳树对租户的补偿是一月租金。谷哥说,他在思考退租的事。大兴的库房好好改造一下,能变成一个不错的工作室。“对这边其实已经逐渐失去信心。”
支撑不下去是最主要的原因。如今,微信客户的购买力也已趋近饱和,谷哥忍不住感慨,不定多少人已经把你朋友圈屏蔽了。他同样觉得刷屏卖货不是一件讨喜的事,以至于如今很少再发。
这些年,谷哥曾尝试过别的生存门路,比如拉货,比如开车,最后还是慢慢回到了老本行,“隔行如隔山”。年前,一位大爷家的孩子预备开饭馆,投资了一大笔钱,准备年后开张,这四五个月的时间一下子给耽误了。那之前,谷哥还真的考虑过入股,寻思来寻思去,还是觉得不懂经营不好办。
这天下午的热浪一阵阵袭来,路人集中走过谷哥店门前。他突然开口,“我觉得关了真的挺可惜的,我这个位置还比较好”。因为这个方位门前有宽阔的阴凉地,要比对过客流量大很多。谷哥说,确实有点不甘心。
我想起来,在近3点准备下播时,他曾直起身,端起手机绕店面一圈:“实体店转型电商,老铁们多多关注与支持吧。”谷哥对着镜头打招呼。“实话实说,我确实是喜欢这些东西,每天也愿意摆摆他们。”
第四日直播,屏幕上方的观众数字在7上下跳跃。
本文来自公众号:首席人物观(ID:sxrenwuguan),作者: 王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