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活字文化(ID:mtype-cn),作者:蔡剑平,题图来自:《小偷家族》
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第7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推迟至线上举行。为致敬戛纳,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携手数梦云聚愿DDDream和b站,共同策划推出了以“云上戛纳:梦境之旅”为主题的云观影活动。其中,日本著名电影导演是枝裕和于第二天的展映和观众“云见面”:在电影《比海更深》线上展映的映后直播中,导演是枝裕和与电影学者支菲娜对话,并回答观众的提问, b平台直播间人气值一度超过16万。
b站直播中,是枝裕和一本正经地整理起发型
是枝裕和曾在他的散文集《犹如走路的速度》中,如是形容他的创作风格:“我不喜欢主人公克服弱点,守护家人并拯救世界这样的情节,更想描述没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点肮脏的世界突然变得美好的瞬间。想做到这一点,需要的大概不是咬紧牙关的勇气,而是不自觉地向他人求助的弱点。缺陷并非只是缺点,还包含着可能性。如此一想,就会看到这个不完美的世界正是因为不完美,才变得如此丰富多彩。”
“我们试图去干点什么,但是最后我们都失败了,都败北了;尽管我们拼尽全力展现出来的还是那么无奈,我们仍然在努力。”正是因为他的电影记录了如你我一般在人生道路上蹒跚摸索、步履不停的真实个体,我们才如此喜爱是枝裕和。
下文摘自活字日刻策划出品音频课程《你好呀!日本——58个关键词凝视日本古今》电影部分:
日本家庭电影的迭代与承袭
我们都知道,是枝裕和很少去做一些宏大命题的叙事,很多都是集中在一些日常生活,这个其实是日本电影谱系中的一种传承的脉络。说到这种日常的家庭电影,我们能想到很多大师,小津安二郎,成濑巳喜男等等。久而久之,展现日常生活的这种电影在日本也是一种类型片,或者说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脉络。像日本著名的制片公司——松竹公司,这家公司的特点就是拍一些家庭剧或者以庶民生活为题材的剧。我们现在熟悉的寅次郎系列的导演,日本的国宝级导演山田洋次导演也是这儿出身的。他也是现在那里唯一一个跟公司签约的导演,因为现在日本整个制片厂体系已经消亡了,所有的导演都是雇佣制的。
山田洋次,日本著名编剧、导演 ,195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同年进入松竹公司任导演助手。1956年开始撰写电影剧本,被拍成影片的主要有《创造明天的少女》《黎明的地平线》等。1961年成为导演,执导的第一部影片是《二楼的房客》。山田洋次是一个道尽日本人心事的电影大师,有“喜剧山田”、“庶民剧大导”之称,更在国内被封为“日本人心灵的代言人”,他擅长喜剧和反映普通平民生活的影片的创作,1968年开始拍摄的系列影片《寅次郎的故事》(1968~1995)是其喜剧影片的代表作。
在是枝裕和拍摄的这些家庭电影里,有很多是关于死亡的母题,也是比较具有日本性的母题。像《步履不停》就是这样。《步履不停》讲得是横山一家人两天的故事,但你看起来就仿佛浓缩了一生。继承父亲诊所事业的长子淳平15年前因救落水儿童身亡,次子因不肯继承父业与父亲有不和。在长子忌日这天,次子和姐姐带着家人重新回来团聚。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他自己接受访问时候说,他拍《步履不停》不过是想拍一个没有故事的故事,虽然没有故事,却依然很有趣。我们都能深切地感受到那种意味。是枝裕和的高明之处在于拍出了生活的“涟漪效应”。一个在电影里自始至终没有出现的人,他的死亡却成为了这个家庭的中心,在漫长的十五年来冥冥之中影响着相关的人。但是这部电影全片却没有爆发的情绪,没有反转情节,甚至没有煽情的闪回、插叙、倒叙。镜头只是安静客观地记录着一切,两天,四顿饭,出现了三次的黄蝴蝶,永远没修好的瓷砖,快生锈的唱片机,花事正盛的蔷薇,很多意象。情景交融,娓娓道来,生活的暗涌和温情也交替闪现,这个就是生活真正的味道。
电影《步履不停》中的蔷薇花
像在影片的结尾,就很值得品味,一个有着明媚阳光的午后,良多带着妻子和儿女为逝者扫过墓后走在山坡上,有黄色的蝴蝶飞过,良多告诉女儿蝴蝶的故事,背景中远处的大海一如往昔。我们能看到,旧的生命停止了,新的生命在延续,生命便在这样一种传承中与永恒的时光同长。这是是枝裕和的价值观,同时也反映出了整个日本人的价值观。
电影《步履不停》截图
“弱道”的电影美学和批判现实的力量
我们看是枝裕和的电影,能感受到一种日本传统审美中的纯净和那种言犹未尽的哲学意味,有些影评人说,叫电影里面蕴含着独特的“弱道”之美。什么叫“弱道”,就是以柔弱内敛去面对命运的强力。
我们知道日本有一个很有名的运动项目,与相扑齐名,也被誉为“日本的国技”,就是国家的技艺,就是柔道,柔道最核心的理念是什么呢,是以柔克刚,他不是单纯地像拳击一样击打,柔道当中有很多技巧,这个技巧其实与所谓的“弱道之美”是相通的。
他这样的美学反映在电影上,表现出来的就是所提到的意犹未尽的感觉,这个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留白。它也是一个很典型的东方美学,不只是日本,在中国也一样,东方国家更能够去理解这一种手法。举个例子,从美术上面来讲,它不像西方的油画,去追究画得更像。而是像我们的国画一样,讲究得是意境,就三笔两笔画勾勒出来一个东西,让你感受出这个东西的味道。
这个在电影上是一样的,你说明得越详细,你就越是剥夺了观众的权力,从一种某种意义上来讲剥夺了观众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乐趣,只有言犹未尽,欲言又止才能够传递出那种隐秘的干净的美。我们其实很熟悉一句诗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就是这里面很典型的一种理念。
直播中的是枝裕和
我曾经在北京有一次跟是枝裕和做采访,当时是因为《比海更深》在影展上映。他就有跟我提到过一个事情,就是说他过往的作品当中经常出现一个失败者这样的角色,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知名演员阿部宽,他永远在是枝裕和的电影当中都是扮演那种失败的中年,丢了工作非常沮丧,或者失去一个家庭成员等等。
拿《比海更深》举例来说,是枝裕和就认为阿部宽饰演的叫良多的角色,他虽然是一个失败者,但是他也不是没有用处的,他看似是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是可有可无的。但恰恰是这样的人的存在承担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家庭当中的缓冲,以及人际关系中的缓冲。有了他,有了这样的人,整个家庭关系就变得更加融合。他电影里的父亲很多都是这样,吊儿郎当的也不干什么,但是他是能很融洽地处理父子关系。
电影《比海更深》中阿部宽饰演的中年失意男子
我们对照来看,《如父如子》中的福山雅治虽然是一个成功的角色,但他就只是事业上成功了,可是他对自己的孩子就很没有办法,很头大。是枝裕和导演本人也会时不时地会透露出这样的观念,他不止一次地表达出自己对亲子关系上面的一种愧疚,他也觉得自己因为长期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去陪伴他的孩子,从这种角度来讲,他也在电影中投射了自己,一个不太称职的父亲,所以他反而会觉得那种“弱道”的东西弥足珍贵。
电影《如父如子》中福山雅治饰演的精英父亲
是枝裕和凭借电影《小偷家族》在戛纳国际电影节斩获金棕榈之后,日本的文化大臣邀请他祝贺他,结果直接被他拒绝了。他当时的说法是,我想要和公权力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件事情当时在日本社会,引起了很大的一个讨论。因为很多民众说你既然拿了政府给予你的扶持资金,你却对政府表现出那样的态度,说你这个人很没有礼仪,政府对你表示祝贺,你最起码表现一些谢意。但是是枝裕和就回应说,他自己最大的观念就是想让日本人树立起这样一种价值观,希望日本能够像欧洲人那样。我拿了政府的钱,我照样可以批判你,这是一种很正当的价值观。这是他一贯的行事作风。
所以说,虽然是枝裕和很多的电影表面看上去只是在描写一些家庭的关系,但实际上融入了很多他对社会的理解和期盼。
主讲人:蔡剑平,影评人,选片人。历任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顾问,上海艺术电影联盟策展顾问,北京国际电影节选片顾问,日本金泽现代中国电影展联合创始人/策展人等。致力于中日电影交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活字文化(ID:mtype-cn),作者:蔡剑平,题图来自:视觉中国